相关习题
 0  165860  165868  165874  165878  165884  165886  165890  165896  165898  165904  165910  165914  165916  165920  165926  165928  165934  165938  165940  165944  165946  165950  165952  165954  165955  165956  165958  165959  165960  165962  165964  165968  165970  165974  165976  165980  165986  165988  165994  165998  166000  166004  166010  166016  166018  166024  166028  166030  166036  166040  166046  166054  211419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阅读资料时发现,18世纪末,法国科学家拉瓦锡曾经做了这样-个实验:让水蒸气通过一根烧红的枪管,生成了一种气体.同学们对这个实验很感兴趣:难道红热的铁能与水蒸气反应?生成的气体又是什么?带着这些疑问,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
(1)已知棉花不参加化学反应,那么湿棉花的作用是提供反应所需水蒸气;
(2)对化学变化过程中生成的气体同学们有以下.
猜想:猜想一:生成的气体可能是氢气.
猜想二:生成的气体可能是氧气.
猜想三:生成的气体可能是二氧化碳.
(3)上面猜想三明显是错误的,写出证明猜想二的方法,收集一瓶该气体,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其中,若复燃则证明猜想二是正确的.
(4)其实红热的铁遇到水蒸气,在生成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气体的同时,还会生成一种黑色固体.写出这种黑色固体的化学式Fe3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如图甲是氢气和氧化铜反应的实验,图乙是木炭和氧化铁反应的实验.
(1)在上述两个实验中,氢气和木炭表现出相同的化学性质是还原性.
(2)实验步骤的先后次序非常重要,比如甲实验中,下面步骤正确的是A.
A、先通H2再加热  B、先加热再通H2
(3)某同学正确操作做完乙实验后,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试管中粉末全部变为黑色,取少量黑色粉末,加入足量稀硫酸充分振荡,但她惊讶地发现黑色粉末没有溶解,试管中也未产生预期的气泡,这说明该反应并没有生成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已知某不纯的硝酸钠中混有一种杂质,为了确定不纯的硝酸钠溶液中所含杂质的成分,一位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过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I和Ⅱ是过滤.
(2)经分析,杂质成分是CaCl2(或CaCl2、Ca(NO32或NaCl、Ca(NO32或CaCl2、NaCl、Ca(N032)(用化学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有一些花的颜色是红的、蓝的或紫的.这些花里含的色素叫‘花青素’,花青素遇到酸就变红,遇到碱就变蓝…”.小勇阅读此段文字后,做了如下家庭实验:将一朵紫色喇叭花泡在肥皂水中,喇叭花很快变成了蓝色;将另一朵紫色喇叭花泡在厨房的某种调味品中,喇叭花变成了红色.请你根据以上实验现象回答:
(1)小勇选用的调味品最有可能是食醋(填“食醋”、“酱油”或“黄酒”);
(2)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仅用喇叭花不能鉴别的一组是A(填序号).
A.H2O、NaCl      B.HCl、NaCl    C.NaOH、NaCl   D.HCl、Na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如图“五连环”中的每一环表示一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相连环物质间能发生反应,不相连环物质间不能发生反应.请回答:
(1)A、B、C、D分别是铁、氧气、二氧化碳、氢氧化钠溶液中的一种物质.若A为氧气,则B的化学式为CO2
(2)“五连环”中物质D与稀硫酸发生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H2SO4+2NaOH=Na2SO4+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两种常见金属A和B,质量相同,分别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生成正二价金属硫酸盐和氢气,氢气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1)由曲线可以初步推断:二种金属的活动性A>B(填“>”或“=”或“<”)
(2)相对原子质量较大的金属是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用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中和反应实验时,反应过程中溶液的酸碱度变化如图所示.
(1)该实验操作是将NaOH溶液(写化学式)滴加到另一种溶液中.
(2)当加入溶液的质量为bg时,向所得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呈红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用图1装置测定碱式碳酸镁的化学组成,计算xMgCO3•yMg(OH)2•zH2O中x:y:z的最简比.(假设每步反应、吸收均完全)

【实验步骤】
①连接好装置,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在热分解装置中装入23.3g样品,通人空气一段时间;
③分别称量装置C、D的质量;
④打开弹簧夹,启动热分解装置,使样品充分热解;
⑤停止加热,继续通空气至装置冷却到室温;
⑥再次分别称量装置C、D的质量.
[进行实验]该小组同学按上述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并记录了如下数据:
装置C的质量(/g)装置D的质量(/g)
实验前232.4208.2
实验后236.9217.0
【实验分析及数据处理】:
(1)A装置的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E装置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进入影响实验结果;
(2)实验步骤⑤继续通空气至装置冷却到室温是为了防止热的生成物与空气中的物质反应.
(3)根据上述数据,计算xMgCO3•yMg(OH)2•zH2O中x:y:z的最简比;(提示:MgCO3═MgO+CO2↑、Mg(OH)2═MgO+H2O)
(4)根据上述实验结论,结合图2“固体质量-温度关系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当温度达360℃时,固体质量减少了3.6g,此质量是生成的水的质量;
②反应完全进行时,温度最低为360℃,此时热分解装置中的剩余固体物质为碳酸镁和氢氧化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6.如图1为氯化钠、碳酸钠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氯化钠溶液中的溶剂是水;
(3)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碳酸钠的溶解度(填写“>”、“<”或“=”);
(4)10℃时,向两只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氯化钠、碳酸钠两种物质,至不再溶解为止,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的是NaCl溶液(填化学式);
(5)如图2所示,20℃时,将盛有饱和碳酸钠溶液的小试管放入盛水的烧杯中,向水中加入某物质后,试管中有晶体析出.加入的物质可能是C(填字母序号)
A.氢氧化钠     B.生石灰    C.硝酸铵    D.浓硫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我国化学家候德榜创立了著名的“候氏制碱法”流程简图如图,促进了世界制碱技术的发展,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沉淀池中的反应物共含有六种元素
B.过滤得到的“母液”中一定只含有两种溶质
C.图中X可能是CO2
D.通入氨气的作用是使溶液呈碱性,促进二氧化碳的吸收,更多地析出沉淀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