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65949  165957  165963  165967  165973  165975  165979  165985  165987  165993  165999  166003  166005  166009  166015  166017  166023  166027  166029  166033  166035  166039  166041  166043  166044  166045  166047  166048  166049  166051  166053  166057  166059  166063  166065  166069  166075  166077  166083  166087  166089  166093  166099  166105  166107  166113  166117  166119  166125  166129  166135  166143  211419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8.在符号①Fe2+②2NH3③NO2④2Na+中,“2”的意义各不相同.其中表示分子个数的是②
(填序号,下同),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的原子数目的是③,表示离子数目的是④,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①.请你再写出一个带有数字“2”但含有不同含义的化学符号2H2O(填化学符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装置图,请指出错误
1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应略向下倾斜
2导管伸入试管太长,只需比橡皮塞稍长即可
3试管口没有放棉花,应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4用酒精灯内焰加热
(1)写出有标号仪器的名称:A酒精灯 C铁架台
(2)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并注明反应类型高锰酸钾$\stackrel{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分解反应.
(3)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目的是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热试管;
(4)当气体收集完毕,停止加热时,应该先把导管从水中取出,然后再停止加热.其原因是防止水倒吸炸裂热试管.
(5)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原因是氧气不易溶于水,还可以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
(6)若实验时用过氧化氢代替高锰酸钾加热制氧气,优点是B.(填序号)
A.生成物中只有氧气         B.不需加热             C.需加热
(7)用排空气法收集时,怎样知道氧气有没有收集满: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已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下列是一些实验基本操作的图示,请找出正确的(  )
A.
检查装置气密性
B.  
过滤
C. 
 给液体加热
D.
倾倒液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一瓶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已经发生了变质.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探究变质程度,作出如下猜想:可能部分变质,固体是NaOH和 Na2CO3的混合物;可能全部变质,固体是Na2CO3
(1)首先对固体的成分进行确定.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水充分溶解,先加入足量的BaCl2 溶液,产生白色沉淀,静置后取上层清液,再加入CuSO4 溶液,产生蓝色絮状沉淀.根据实验现象,可确定该固体是NaOH和Na2CO3的混合物;
(2)称取10.6g 该固体样品于锥形瓶中,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直至过量,得到数据如下表:
样品质量反应前总质量反应后总质量
10.6克148.5克146.3克
计算该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
(3)再取固体样品溶于水,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直至过量.测出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与产生CO2气体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从图中可以判断:在该样品溶液中加入稀盐酸,首先与之反应的物质是NaOH.
(4)请你分析,一定质量的NaOH固体,变质前后与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反应,变质前消耗盐酸的量等于变质后消耗盐酸的量(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向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碳酸钠粉末,然后加入100g稀硫酸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烧杯连同药品的起始质量为200g,用自动计时和称量装置每秒测量一次烧杯连同溶液的质量,所得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请完成下列问题:
(1)在反应停止后的溶液中加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的颜色呈紫色;
(2)在反应中碳酸钠消耗一半所需的时间是2秒;
(3)问烧杯所加碳酸钠粉末的质量是多少克?(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煤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用煤做燃料,不仅是极大的浪费,而且因煤烟中含有硫的化合物(如FeS2),燃烧时生成SO2气体造成环境污染.煤中含FeS26%,燃烧时,设有80%的硫转化为二氧化硫,被排放入大气之中.硫铁矿燃烧时的反应方程式为4FeS2+11O2$\frac{\underline{\;点燃\;}}{\;}$2Fe2O3+8SO2,问:
(1)燃烧1吨煤,可产生多少千克的SO2
(2)要减小二氧化硫对环境的污染,用多少氢氧化钠来吸收1吨煤产生的二氧化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氨常用来生产化肥,也可由氮气和氢气反应生成.如图表示的是不同温度和大气压下等量氮气与氢气混合后生成氨的百分比.
(1)由图可知,在什么条件下氨的产量较高?A.
A.相对较低的温度和较高的气压
B.相对较高的温度和较高的气压
C.相对较低的温度和较低的气压
D.相对较高的温度和较低的气压
(2)在生产中常将氨气转化为碳酸氢铵(NH4HCO3).碳酸氢铵是一种常用的氮肥,求碳酸氢铵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3)一农户向自家的农田中施用了含碳酸氢铵质量分数为95%的肥田粉100千克(杂质不含氮),那么他向自家的农田中施用了多少千克的氮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将16克氧化铜和过量的炭粉均匀混合,用如图1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图中铁架台等装置已略去.请回答有关问题:
(1)实验中最多能得到铜12.8克.

(2)同学们想通过测定消耗碳、氧元素的质量和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以进一步分析氧化铜和炭粉反应产生的气体除CO2外是否还有其它产物.反应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冷却到室温.反应前.后测得的数据如下:
装置反应前反应后
A试管的质量36.2 克
氧化铜和炭粉混合物的质量20.0克
试管和固体物质的质量54.8 克
B反应后瓶内液体比反应前增重1.1 克
分析数据发现,反应中消耗碳和氧元素的质量大于(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下列4项中跟这一结果有关的有哪几项?AB.(填编号)
A.装置中还有一部分CO2未被NaOH溶液吸收
B.氧化铜和炭粉反应产生的气体除CO2外还有CO
C.氧化铜和炭粉没有完全反应
D.该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3)有同学认为用图2所示装置C代替上面的装置A,加热前先通一会气体X,停止加热后再通一会该气体,这样可使实验测得的数据更能准确的说明问题.你认为在O2.N2和H2三种气体中,X应选择哪一种气体?N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有A、B、C、D四种白色粉末(均为纯净物),已知它们是硫酸铜、碳酸钙、氯化钠、硝酸钾中的一种.京京同学进行了实验探究,过程与现象记录如下:
第1步:取A、B、C、D四种白色粉末各一药匙,分别加入四支洁净的试管中,各加蒸馏水2毫升,充分振荡后静置.四支试管底部均有固体存在,只有盛放A的试管中液体呈蓝色,其他均呈无色.
第2步:继续向盛放B、C、D的试管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只有盛放D的试管中有气泡产生,其他均无明显变化.
第3步:重新取少量B和C的粉末分别放入另取的2支洁净试管中.各加入适量蒸馏水使其完全溶解,再分别加入几滴硝酸银溶液,结果盛放B的试管中有白色沉淀生成,盛放C的试管中无明显变化.
试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上述实验可知:B是氯化钠.
(2)第1步实验设计的预期现象是“四支试管中只有一支底部有固体存在…”.实验结果是四支试管底部均有固体存在,你认为其余三支试管底部有固体存在的原因可能是溶液达到饱和状态.
(3)写出D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CO3+2HCl=CaCl2+H2O+CO2↑.
(4)第3步实验为什么不可以在第2步的试管中继续进行,而要重新取样后再继续实验?盐酸中的氯离子会对氯化钠的检验造成干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9.2009年7月22日,我国一部分地区见到三百年一遇的日全食.安吉市天荒坪是最佳观测点之一.利用已曝光过的黑白胶片作为滤光片进行观测,可防止对眼睛造成伤害.胶片曝光变色的原因是胶片上溴化银遇到光照时变成黑色的银(Ag)和深棕色的溴(Br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gBr$\frac{\underline{\;光照\;}}{\;}$2Ag+Br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