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66051  166059  166065  166069  166075  166077  166081  166087  166089  166095  166101  166105  166107  166111  166117  166119  166125  166129  166131  166135  166137  166141  166143  166145  166146  166147  166149  166150  166151  166153  166155  166159  166161  166165  166167  166171  166177  166179  166185  166189  166191  166195  166201  166207  166209  166215  166219  166221  166227  166231  166237  166245  211419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下列物质中,由分子构成的是(  )
A.B.氨气C.硫酸铜D.氢氧化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下列现象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木材燃烧B.汽油挥发C.干冰升华D.石蜡熔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甲、乙、丙三位同学为一家化工厂的污水设计排污方案,请你就他们的探究过程回答有关问题.
Ⅰ.首先用pH试纸检测污水的酸碱性.三位同学分别进行如下实验:
甲:取pH试纸于玻璃片上,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测得pH<7;
乙:取pH试纸于玻璃片上,先用蒸馏水湿润,再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测得pH<7;
丙:取pH试纸直接浸入待测液中,测得pH<7.
(1)以上三位同学中操作规范的是甲(填写甲、乙或丙).
Ⅱ.利用中和反应原理测定污水中污染物(假设污染物为硫酸)的质量分数.
甲、乙两同学设计的方案如图甲、乙所示:

(2)甲同学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酚酞呈红色,于是得出“两种物质已恰好中和”的结论.乙、丙认为推理是有问题的,他们的理由是氢氧化钠溶液过量使酚酞试液变成红色.
(3)乙同学当观察到溶液由红色变成溶液由红色变成紫色现象时即认为两者恰好完全反应;若此时消耗NaOH溶液4g,则污水中硫酸的质量分数为0.0098%.(写出计算过程).
(4)实验过程中,NaOH溶液必须用胶头滴管逐滴加入,且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目的是防止氢氧化钠过量,使反应充分进行.
(5)丙同学利用连线在传感器上的计算机随机绘制出了如图丙所示的溶液的pH随所加的NaOH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从曲线上可知污水的pH=a,M点表示的含义是恰好完全反应,此时溶液中的溶质是硫酸钠.
(6)为了除去污水中的硫酸,你建议选用的原料是B(填写序号).
A.NaOH     B.Ca(OH)2    C.CuO     D.Fe.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化学方程式可以清晰地表述反应发生的原理,洞察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可以帮助我们掌握化学原理.请按照要求书写化学方程式.
(1)在440℃和高压条件下,金属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金刚石和碳酸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O2+2Na$\frac{\underline{\;\;\;高压\;\;\;}}{440℃}$C+2Na2CO3
(2)已知氯气和水反应产生盐酸(溶质的化学式:HCl)和次氯酸(溶质的化学式:HClO),请写出氯气和石灰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Ca(OH)2+2Cl2═Ca(ClO)2+CaCl2+2H2O.
(3)用焦炭还原磁铁矿的化学方程式Fe3O4+2C$\frac{\underline{\;高温\;}}{\;}$3Fe+2CO2.上述三个反应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是(1)(3)(填序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如图是血红素结构示意图,请按要求填写下列空白处.

(1)血红素中共含有几种元素五种.
(2)血红素燃烧可能产生多种气体,其中引起酸雨的可能是二氧化氮;用于工业炼铁的可能是一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是二氧化碳.
(3)血红素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第二周期,第Ⅳ主族
(4)请用血红素所含元素书写出一种属于盐类物质的化学式Fe(NO3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已知碳酸盐与稀酸反应是分布进行的,
如:①2CaCO3+2HCl═CaCl2+Ca(HCO32
②Ca(HCO32+2HCl═CaCl2+CO2↑+H2O
如图表示将稀盐酸慢慢滴入碳酸钠和氢氧化钾的混合溶液,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OB段表示稀盐酸与氢氧化钾反应
B.AB段与BC段消耗盐酸量相等
C.DE段表示反应已经结束,不再消耗盐酸
D.该图也可以表示将稀硫酸慢慢滴入碳酸钾和氢氧化钠的混合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7.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多种,下列关于微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常温下,二氧化氮为红棕色气体,因此构成他们的分子也为红棕色
B.绝大数的盐是由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构成,因此盐类物质属于离子化合物
C.稀盐酸和氢氧化钡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水的过程
D.二氧化硅结构与金刚石相似,因此二氧化硅也是由原子构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某无色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或分子是(  )
A.Na+、Mg2+、NO3-、Fe2+B.OH-、NH4+、Br-、Cl-
C.K+、CO32-、H+、SO42-D.Na+、K+、HCO3-、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熟知实验现象可以帮助我们在解决问题时找到突破口,下列是小宏同学描述的实验现象,其中不符合实际的是(  )
A.液化气不充分燃烧出现黄色火焰B.铁丝在潮湿的空气中迅速生成铁锈
C.白磷在空气中加热产生大量白烟D.向酚酞溶液中加入氨水,溶液变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1820年德贝莱纳用MnO2催化KClO3分解制氧,发现制得氧气有异常的气味,使该气体通过KI淀粉溶液,溶液变蓝.则该氧气中可能混有(  )
A.Cl2B.Br2C.HClD.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