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66101  166109  166115  166119  166125  166127  166131  166137  166139  166145  166151  166155  166157  166161  166167  166169  166175  166179  166181  166185  166187  166191  166193  166195  166196  166197  166199  166200  166201  166203  166205  166209  166211  166215  166217  166221  166227  166229  166235  166239  166241  166245  166251  166257  166259  166265  166269  166271  166277  166281  166287  166295  211419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化学实验室常用甲酸(HCOOH)和浓硫酸混合加热制备一氧化碳,其反应方
程式为:HCOOH$→_{△}^{浓H_{2}SO_{4}}$  CO↑+H2O.
如图是制备一氧化碳还原三氧化二铁并检验反应产物结束时的实验装置.
(1)实验前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起始时应检验一氧化碳的纯度并驱除尽装置内的空气,以防止爆炸;
(2)装置D中盛放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
(3)写出C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CO+Fe2O3$\frac{\underline{\;高温\;}}{\;}$2Fe+3CO2
(4)实验结束时应先停止C处加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化学调研小组的同学用氢氧化钠和稀盐酸探究中和反应,请你参与以下探究:
(1)甲组同学取少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于烧杯中,用酸度计测得该溶液的pH>(选填“<”、“>”或“=”)7,同时插入一支温度计,测量溶液的温度(如下图所示).用胶头滴管吸取稀盐酸,逐滴加入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边滴加边搅拌.此时可观察到的现象是:酸度计上显示的数据逐渐减少(选填“增大”、“减少”或“不变”),且温度计上显示的数据逐渐增大.由此可知,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属于放热(选填“吸热”或“放热”)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OH+HCl=NaCl+H2O
(2)乙组的同学改用固体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来探究中和反应中能量的变化情况,你认为该方案不合理(选填“合理”或“不合理”),理由是 _固体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
(3)丙组同学用另外一瓶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实验时,当往烧杯中滴加稀盐酸时,发现有少量的气泡冒出,小组同学根据这一现象进行讨论,一致认为其原因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已经变质,变质的原因是CO2+2NaOH=Na2CO3+H2O(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丁组同学借助酚酞试液来判断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中和反应时,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一会儿后,发现忘记了滴加酚酞试液.为了确定盐酸与氢氧化钠是否恰好完全反应,小组的同学从烧杯中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一支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振荡,观察到酚酞试液不变色.于是他们得出了“两种物质已恰好完全中和”的结论.你认为他们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
不正确,理由是:盐酸过量,溶液显酸性,酚酞也不变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3.生活中的广告与化学联系密切,请欣赏以下两则广告:①黄金搭档,花一样钱补五样;②葡萄糖酸锌口服溶液,蓝瓶的,好喝的.填写下列空白:
(1)黄金搭档所补的五样是指:Ca(名称为钙)、铁、锌、硒、维生素.
(2)葡萄糖酸锌口服溶液中所含的金属离子为Zn2+(用化学符号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为制取并收集一瓶干燥的CO2气体,某课外研究小组向实验教师领取了下列仪器和药品:
(1)要完成该实验,他们还必须向实验老师领取的仪器有镊子、火柴和长颈漏斗或分液漏斗.
(2)实验室制取时CO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Cl+CaCO3=CaCl2+H2O+CO2↑.
(3)收集CO2时,他们如何检验已CO2收集满?把燃着的火柴平放到集气瓶口,火柴若熄灭,证明已收集满二氧化碳;
(4)实验室制取气体要选择适当反应物.我们知道实验室制取大量CO2气体不能用浓盐酸,因为浓盐酸易挥发,会使收集的CO2因含有氯化氢气体而不纯.;也不能用稀硫酸,因为稀硫酸和大理石反应生成的CaSO4微溶于水,会阻碍反应的继续进行.
(5)他们对实验室制取CO2的实验条件展开了进一步的探究,做了如下四个对比实验:
①取m g大理石粉末与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盐酸反应;
②取m g块状大理石与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盐酸反应;
③取m g大理石粉末与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盐酸反应;
④取m g块状大理石与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盐酸反应
实验现象:产生气泡的快慢顺序为③>①>④>②.
实验结论:影响大理石和盐酸反应快慢的因素有大理石与盐酸的接触面积和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铯元素(Cs)是元素周期表中第55号元素,其相对原子质量为133,其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铯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的第6周期.
(2)铯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元素周期表中第11号元素钠元素相似(填“相似”或“不相似”),它是一种金属(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氯化铯的化学式为CsCl2
(3)铯元素所形成的碳酸盐的化学式是Cs2CO3,铯元素形成的碱的化学式为Cs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2011年12月5日京津冀等9省市遭遇大雾笼罩,恰在这天,《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次公开征求意见截止.PM2.5首次被纳入标准,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大雾天气可导致呼吸病人增多,因为雾霾可使空气中增加大量的(  )
A.二氧化碳B.一氧化碳C.二氧化硫D.可吸入颗粒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为了测定某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小群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将鸡蛋壳洗净、干燥并捣碎后,称取10g 放在烧杯里,然后往烧杯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90g,充分反应后,称得反应剩余物为97.14g.(假设其他物质不与盐酸反应)
(1)碳酸钙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00.
(2)产生二氧化碳气体2.86 g.
(3)计算该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8.用数字和化学符号表示:
(1)干冰CO2;     
(2)天然气的主要成分CH4
(3)镁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4)3个二氧化氮分子3NO2
(5)2个磷原子2P;       
(6)4个铵根离子4NH4+
(7)3个亚铁离子3Fe2+;     
(8)氧化铝中铝的化合价为+3价$\stackrel{+3}{Al}$2O3
(9)硫酸钠的化学式Na2S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某兴趣小组从废铝锅底部剪一块铝片,将它放入21.9%的稀盐酸中,产生氢气的质量与消耗盐酸的质量如图(假设酸与氧化膜反应时没有H2产生,其它杂质不与酸反应).请回答:
(1)铝片中铝单质的质量为10.8g.
(2)求被氧化的铝的质量占未氧化时铝片总质量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6.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在探究碱溶液与酚酞作用的实验时,发现了一个意外现象: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变成了红色,可过了一会儿红色消失了.这是什么原因呢?他们依据所学的化学知识,分别对这种意外现象的成因作了如下猜想:
甲:可能是酚酞试液已变质造成的.
乙: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的缘故.
丙:可能是酚酞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使红色消失.
丁:可能与氢氧化钠溶液浓度大小有关.
(1)甲同学刚提出自己的猜想,就遭到其余三位同学的否定,三位同学的理由是:若酚酞变质,刚开始溶液就不会变红色了.
(2)丙同学认为乙同学的猜想也不正确,他的理由是反应生成的碳酸钠溶液仍显碱性,红色不会消失.
(3)四位同学讨论后认为要验证丙同学的猜想,还需作如下实验,你知道其实验目的吗?
实 验 步 骤设计这一步骤的目的
1.将配制的氢氧化钠溶液加热赶出溶解在其中的氧气
2.在加热后的溶液中滴入酚酞,并在上方
滴一些植物油
隔绝氧气
观察到的现象:溶液先变成红色,过一会儿红色仍然消失.
结论:红色消失与氧气无关,丙同学的猜想不正确.
(4)若丁同学的猜想正确,你能设计实验证明吗?
实 验 操 作观察到的现象结   论

取原氢氧化钠溶液数滴于试管中,加水稀释至约1ml,再滴入1~2滴酚酞试液,振荡

溶液的红色不褪
红色消失与氢氧化钠溶液浓度大有关
(5)请你设计一种操作更简便的方案来证明丙同学的猜想不正确.
实 验 操 作观察到的现象结   论
向褪色后的溶液中再滴入1滴氢氧化钠溶液溶液立即变红褪色后的溶液中仍有酚酞,即红色消失不是酚酞被氧气反应造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