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66106  166114  166120  166124  166130  166132  166136  166142  166144  166150  166156  166160  166162  166166  166172  166174  166180  166184  166186  166190  166192  166196  166198  166200  166201  166202  166204  166205  166206  166208  166210  166214  166216  166220  166222  166226  166232  166234  166240  166244  166246  166250  166256  166262  166264  166270  166274  166276  166282  166286  166292  166300  211419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混合物的是(  )
A.冰水混合物B.洁净的空气C.精制加碘盐D.医用酒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下列叙述中,前者描述物理性质,后者描述化学变化的是(  )
A.酒精挥发,木材燃烧B.干冰易升华,苹果腐烂
C.粉碎矿石,铁能生锈D.分离空气制氧气,火药爆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到实验室进行探究实验.他们准备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并验证氧气的性质
(1)写出用该方法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符号表达式: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
(2)请指出如图中所用仪器的名称:
a酒精灯;b铁架台;c集气瓶;
(3)做该实验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的目的是:防止高锰酸钾颗粒沿着导管进入集气瓶.
(4)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的炸裂.
(5)用这种方法收集氧气时,当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再开始收集,收集满氧气后,应用玻璃片盖住集气瓶口,并且应正(填“正放”或“倒放”)在桌上.
(6)他们用这种方法收集了两瓶气体,在先收集的一瓶插入带火星的木条,只看到火星亮了一些,插入后收集的一瓶木条则能复燃.导致这个现象的可能的原因是(写出操作上的原因):没有等到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就开始收集.
(7)实验室用无水醋酸钠固体和碱石灰固体反应制甲烷的发生装置与上面装置相同,其原因是:1、反应物的状态都为固态2、反应条件都是加热.甲烷难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小,因此可用排水法或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按体积分数计算,空气中氮气约占78%,氧气约占21%.石灰水长期露置在空气中会出现白色固体物质,说明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是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白色固体,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2Mg+O2$\frac{\underline{\;点燃\;}}{\;}$2Mg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装置图,请指出错误
(1)错误
1试管口未向下倾斜
2导管伸入试管内太长
3铁夹夹在了试管的中部
(2)写出有标号仪器的名称:
A酒精灯 B试管E集气瓶
(3)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并注明反应类型(可写符号表达式)高锰酸钾$\stackrel{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分解反应.
(4)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目的是防止冷凝水倒流入试管使试管炸裂;
(5)当气体收集完毕,停止加热时,应该先将导管从水槽中撤出,然后再熄灭酒精灯.其原因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入试管使试管炸裂.
(6)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原因是氧气不易溶于水,还可以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法收集氧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9.下列物质:①碳;②红磷;③硫;④铁;它们在氧气中燃烧(用相应的序号填空):A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的是③;B产生带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③;C能生成黑色固体的是④;D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并能使澄清石灰变浑浊的是①;E有浓厚白烟生成的是②(可重复选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坐落于扬州宝应的江苏宝胜集团是一家以生产电缆类产品为主的国家大型企业.在电缆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定量的含铜废料(如:零碎电缆).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四位同学得知这一情况后,围绕“从含铜废料中回收铜”提出了各自的看法.甲同学根据已学知识,提出了一套回收方案:

乙同学在查阅资料后得知:在通入空气并加热的条件下,铜可与稀硫酸在溶液中发生反应
(方程式为:2Cu+2H2SO4+O2$\frac{\underline{\;\;△\;\;}}{\;}$2CuSO4+2H2O),于是他提出了另一套方案:

(1)甲方案的①②③三个步骤中,与铜或铜的化合物有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分别是:
①2Cu+O2$\frac{\underline{\;\;△\;\;}}{\;}$2CuO;
②CuO+H2SO4═CuSO4+H2O;
③Fe+CuSO4═FeSO4+Cu.
(2)从环保角度对两套方案的不同部分进行比较,你认为乙(填“甲”或“乙”)的方案更合理.理由是:甲方案第一步“灼烧”会产生污染空气的气体、粉尘、烟雾.
(3)丙认为,无论是甲还是乙的方案,在“加铁屑”这一步时,应该加入略过量的铁屑.你认为丙这么说的道理是:“确保CuSO4用完”或“将Cu完全置换出来”(合理即可).
(4)丁又提出了疑问:“如果铁过量,剩余的铁会混在红色粉末中,该怎么处理呢?”.请提出你的想法:将所得铜粉酸洗后再洗涤、干燥或过滤前在加适量的酸以除去剩余的铁粉.
(5)最后,老师肯定了同学们的积极思考,但同时指出:方案最后一步所得浅绿色滤液结晶后,会得到一种俗称“绿矾”的工业产品,可增加经济效益.请写出使“绿矾”结晶的两种可能方法:蒸发、降温(“绿矾”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如果直接排放掉滤液,不仅造成了浪费,还会水污染或环境污染.
(6)若上述方案所用的稀硫酸溶质质量分数为36.8%,问每1000mL98%的浓硫酸(密度为1.84g/mL)能配制出这种稀硫酸4900g,需水3060mL(水的密度为1.0g/mL).在实验室中稀释浓硫酸时,是如何操作的:将浓硫酸沿玻璃棒加入水中.
(7)根据乙同学查出的方程式(2Cu+2H2SO4+O2$\frac{\underline{\;\;△\;\;}}{\;}$ 2CuSO4+2H2O)计算:如果1000mL98%的浓硫酸(密度为1.84g/mL)稀释后全部参加了反应(假设硫酸不和碎电缆皮、其他杂质反应),所能处理的废料中含纯铜多少克?(请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初中阶段常见的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存在下列规律:元素的位置是由该元素所在的周期数(第几行)和族数(第几列)所决定的,周期数等于该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族数等于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材料二:金属的活动性取决于该金属原子的电子层数和最外层电子数,电子层数越多,最外层电子数越少,该金属的活动性越强.
材料三:金属钾能与水剧烈反应,生成氢氧化钾和氢气.
(1)如图是两种金属元素铷和钾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结合以上信息,回答:
①已知钾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一族第四周期,则铷元素应该位于周期表中的A.
A.第五周期第一族;B.第一周期第五族
②铷的金属活动比钾的金属活动性强(强、弱);
③铷元素所形成的碳酸盐的化学式是Rb2CO3
(2)在化学课上老师表演了用水点火的魔术,只见老师用滴管向棉花滴1~2滴水,棉花便立即燃烧起来,其诀窍就是:将一小块金属钾藏在棉花中.由此可见,钾与水反应会放热,充满好奇的小明亲自进行了该魔术,为了使反应迅速,他将一吸管的水挤向棉花,却惊奇发现其不能燃烧起来.小明魔术失败的最可能原因是水太多,温度达不到着火点.(答案必须涉及相应的原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今年5月,中俄签署了东线天然气合作协议.天然气不充分燃烧时会产生炭黑或一氧化碳.
(1)CO具有还原性,写出其在工业上的一种具体用途冶炼金属.
(2)CO与CO2可以相互转化.CO2在高温下与碳反应生成CO,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3)将CO2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红的原因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