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66125  166133  166139  166143  166149  166151  166155  166161  166163  166169  166175  166179  166181  166185  166191  166193  166199  166203  166205  166209  166211  166215  166217  166219  166220  166221  166223  166224  166225  166227  166229  166233  166235  166239  166241  166245  166251  166253  166259  166263  166265  166269  166275  166281  166283  166289  166293  166295  166301  166305  166311  166319  211419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目的是
A除去CO中的CO2B 探究二氧化锰对反应速率的影响C 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D探究溶解性的影响因素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溶液的是(  )
A.矿泉水B.硬水C.泥水D.生理盐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请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过程和提供的数据,回答以下问题.

(1)过程②中产生气体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Na2CO3+2HCl═2NaCl+H2O+CO2↑.
(2)计算过程①中消耗碳酸钠固体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3)计算溶液A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资料表明:在不同温度下,CO可将Fe2O3还原为Fe、Fe3O4中的一种或两种.为探究温度对该反应产物的影响,进行如下实验.
【查阅资料】
Ⅰ.Fe3O4与盐酸反应,得到FeCl2和FeCl3的混合溶液
Ⅱ.用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FeCl2和FeCl3溶液进行如下实验,为方案设计提供参考
FeCl2溶液FeCl3溶液
加入Fe粉无明显变化溶液变成浅绿色
加KSCN溶液无明显变化溶液变成红色
【实验过程】
甲、乙两组同学分别用酒精灯和酒精喷灯作为热源进行CO还原Fe2O3的实验,检验得到的黑色固体的成分,完成如表实验报告.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与解释
①取少量的黑色固体于试管中,滴加适量的稀盐酸
②向步骤①所得的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
甲组:
固体溶解,无气泡冒出
加KSCN溶液后,溶液变成红色
甲组用CO还原Fe2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O+3Fe2O3$\frac{\underline{\;高温\;}}{\;}$2Fe3O4+CO2
乙组:
固体溶解,有气泡冒出
加KSCN溶液后,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
黑色固体的成分是Fe
【实验反思】
(1)结合此次探究活动,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d(填字母序号).
a.温度会影响反应的产物            b.进行CO还原Fe2O3的实验时,一定要进行尾气处理
c.KSCN溶液可用于检验FeCl3溶液     d.得到的黑色固体的质量一定小于参加反应的Fe2O3的质量
(2)乙组的实验结论有欠缺,请你分析原因若固体是Fe和Fe3O4的混合物,过量的Fe可与FeCl3反应生成FeCl2,加入KSCN溶液同样能观察到溶液无明显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以下三个实验.
(1)关闭K1、K2,通过分液漏斗向广口瓶中注水,若装置气密性良好,则会出现的现象是水不能连续流入广口瓶中.
(2)若广口瓶中盛有MnO2,分液漏斗中盛有H2O2和稀硫酸的混合溶液.关闭K1,打开K2和分液漏斗的活塞,注入混合溶液后,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观察到黑色的MnO2粉末消失,并产生大量无色气体.已知该反应生成MnSO4、水和一种助燃性气体单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O2+H2SO4+MnO2═MnSO4+O2↑+2H2O,检验生成气体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K2右侧的导管口处,若木条复燃,则证明是氧气.
(3)若广口瓶中收集满CO2气体,分液漏斗中盛有NaOH溶液,右侧导气管伸入盛有水的烧杯中.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注入NaOH溶液后,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一段时间后,打开K2,观察到烧杯中的水倒吸,原因是CO2气体被NaOH溶液吸收,瓶内气压减小.
(4)若分液漏斗中盛有水,广口瓶中盛有某种固体.关闭K1,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将水注入广口瓶中,一段时间后,打开K2,观察到烧杯中导管内的水面上升,则固体可能是NH4NO3(或硝酸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某实验小组对久置的生石灰进行分析,操作及部分实验现象如图所示.

(1)样品加水放热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CaO+H2O═Ca(OH)2
(2)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
(3)③中的实验现象是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再滴加过量稀盐酸,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2HCl═CaCl2 +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根据如图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试管.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所选用的发生装置是A(填字母序号,下同),收集装置是C或E.
(3)实验室用装置B、C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CO2↑+H2O.将生成的气体通入紫色石蕊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紫色石蕊试液变为红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初中化学常见的6种物质A~G,由H、C、O、Na、S、Ca、Fe中的一种或几种元素组成.
(1)A为固体单质,B为气体单质,A在B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Fe+2O2$\frac{\underline{\;点燃\;}}{\;}$Fe3O4
(2)固体C易潮解,常用作气体干燥剂,但不能干燥CO2.CO2不能用固体C干燥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2NaOH+CO2=Na2CO3+H2O.
(3)将固体A久置于空气中,向其中滴加过量的E的溶液,得到黄色溶液,同时有气泡冒出.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有H2SO4、FeSO4、Fe2(SO43
(4)F和G均含三种元素,F的溶液可以跟G的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浑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OH)2=CaCO3↓+2NaOH.
(5)E的溶液与F的溶液反应有气泡产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SO4+Na2CO3=Na2SO4+H2O+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在刑侦破案时,凶案现场若有血迹,不管经过何种方式的清除,只要喷洒鲁米诺试剂并在黑暗环境下观察,原沾有血迹的地方就会发出蓝紫色的荧光.
鲁米诺试剂是鲁米诺与过氧化氢、氢氧化钠溶液的混合物,主要用于现代刑侦的血液检测.
鲁米诺(luminol)的化学名称为3-氨基邻苯二甲酰肼,化学式为C8H7N3O2.它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有机物,常温下是黄色粉末,其水溶液显强酸性,对眼睛、皮肤、呼吸道有一定刺激作用.
鲁米诺在1853年被合成出来.1928年,化学家首次发现这种化合物有一个奇妙的特性,当它被氧化时能发出蓝光.几年以后,就有人想到利用这种特性去检测血迹.血液中含有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含有亚铁,而亚铁能催化过氧化氢的分解,让过氧化氢变成水和氧气,氧气再氧化鲁米诺让它发光.
这种检测方法极为灵敏,能检测只有百万分之一含量的血,即使滴一小滴血到一大缸水中也能被检测出来,由此可知犯罪分子是多么难以把现场血迹清洗干净了.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鲁米诺含有四种元素.
(2)鲁米诺的物理性质黄色粉末,可溶于水.
(3)鲁米诺发光过程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4)血红蛋白使过氧化氢产生氧气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2H2O2$\frac{\underline{\;血红蛋白\;}}{\;}$2H2O+O2↑.
(5)在鲁米诺试剂中,鲁米诺分子结构会发生改变,原因是鲁米诺在溶液中呈酸性,而鲁米诺试剂中含有氢氧化钠,二者发生反应,使鲁米诺分子结构发生改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人类的生产生活离不开金属.
(1)铁能拉成细铁丝,这是利用金属具有良好的延展性.
(2)铁生锈的条件是铁与氧气和水接触.工业生产中常用稀盐酸来除铁锈,其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Fe2O3+6HCl═2FeCl3+3H2O.
(3)金属铝能和热水反应,但日常生活中可用铝壶烧水,这是因为铝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阻止铝与水的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