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66180  166188  166194  166198  166204  166206  166210  166216  166218  166224  166230  166234  166236  166240  166246  166248  166254  166258  166260  166264  166266  166270  166272  166274  166275  166276  166278  166279  166280  166282  166284  166288  166290  166294  166296  166300  166306  166308  166314  166318  166320  166324  166330  166336  166338  166344  166348  166350  166356  166360  166366  166374  211419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某学习小组对课本中“食盐常用于制氯气、烧碱”的内容产生兴趣.在老师的指导下,用自制的实验装置(主体部分如图1所示)进行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取氢氧化钠的实验.一段时间后,关闭电源,从K处导出部分的溶液作为待测液进行如下探究.
老师提示:I.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化学方程式:
2NaCl+2H2O $\frac{\underline{\;通电\;}}{\;}$2NaOH+H2↑+Cl2

Ⅱ.忽略其他可能发生的反应对以下实验的影响.
探究活动一:检验待测液中含有氢氧化钠
(1)同学们选用某种酸碱指示剂对待测液进行检验,请你将实验报告填写完整.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向待测液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

酚酞试液变红色
待测液呈碱性,表明含有氢氧化钠
探究活动二:测定待测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
【实验1】用酸碱中和法测定
甲组同学称取一定质量的待测液于烧杯中,加水稀释,用带有刻度的滴管逐滴加
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边加边振荡,用pH计测定溶液的pH,所得数据
如下:
加入稀盐酸的体积/mL02.04.06.08.09.8
烧杯中溶液的pH13.012.912.812.612.37.0
(2)写出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OH+HCl═NaCl+H2O.
(3)利用氢氧化钠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的实验数据,计算所称取待测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应从选用稀盐酸的体积为9.8mL.
【实验2】用沉淀法测定
资料摘要:氢氧化钠与氯化镁溶液中发生反应:2NaOH+MgCl2=Mg(OH)2↓+2NaCl
乙组同学按图2所示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
(4)步骤②加入的氯化镁溶液必需足量,其目的是使氢氧化钠完全反应.滴加一定量氯化镁溶液后,判断所加氯化镁溶液是否足量的具体操作:静置,取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向试管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氯化镁已经过量(写出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
(5)步骤③过滤出的沉淀物是氢氧化镁.
(6)利用沉淀物的质量计算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若缺少步骤④的操作,所测定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将偏大(选填“偏大”、“偏小”或“没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是生活中常见的盐,通过实验验证、探究它们的化学性质.
【查阅资料】①Na2CO3+CaCl2=CaCO3↓+2NaCl ②2NaHCO3 $\frac{\underline{\;\;△\;\;}}{\;}$Na2CO3+CO2↑+H2O
NaHCO3Na2CO3
0.1%1%5%0.1%

CaCl2
0.1%无明显现象有浑浊有浑浊有浑浊
1%无明显现象有浑浊有浑浊,有微小气泡有沉淀
5%无明显现象有浑浊有浑浊,有大量气泡有沉淀
③Ca(HCO32 易溶于水.
④CaCl2 溶液分别与 NaHCO3、Na2CO3 溶液等体积混合现象(表中的百分数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进行实验】
序号实验装置主要实验步骤实验现象
实验 1向2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 量Na2CO3
NaHCO3溶液,再分别滴加盐酸
2支试管中均有气泡产生
实验 2
向Ⅱ中加入试剂 a,向Ⅰ中 加入少量
Na2CO3  或 NaHCO3 固体,分别加热一 段时间
Na2CO3  受热时Ⅱ中无明 显现象;
NaHCO3 受热时Ⅱ中出现
浑浊
实验 3

向Ⅱ中加入试剂 a,向Ⅰ中 加入少量 5%的 NaHCO3 溶 液,再滴加 5%的 CaCl2 溶 液
Ⅰ中出现浑浊,有气泡产 生Ⅱ中出现浑浊
【解释与结论】
(1)实验1中,NaHCO3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HCO3+HCl═NaCl+H2O+CO2↑.
(2)实验2中,试剂a为澄清的石灰水.
(3)实验3中,NaHCO3与 CaCl2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CaCl2=CaCO3↓+2NaCl+CO2↑+H2O.
【反思与评价】
(1)实验2中,加热NaHCO3后,试管Ⅰ中残留固体成分可能为Na2CO3;Na2CO3,NaHCO3(写出所有可能).
(2)资料④中,NaHCO3 溶液与 CaCl2溶液混合的现象中,有些只观察到浑浊、未观察到气泡,原因可能是CaCl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较小,生成的CO2量较少,CO2溶于水,因此没有气泡.
(3)用2种不同的方法鉴别 Na2CO3和NaHCO3固体,实验方案分别为:
①各取少量0.1%的NaHCO3和Na2CO3加入等质量的5%的CaCl2溶液,若无明显现象,则为NaHCO3,若观察到浑浊则为Na2CO3
②各取少量Na2CO3和NaHCO3固体于实验2装置中,分别加热一段时间,若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固体为NaHCO3,若观察到无明显现象,固体为Na2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下列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2HNO3+Na2SO4=2NaNO3+H2SO4B.2H2O=2H2↑+O2
C.2NaOH+H2SO4=Na2SO4+H2OD.2KClO3$\frac{\underline{\;MnO_{2}\;}}{△}$2KCl+3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为测定水样中氯离子含量,需2%的硝酸银溶液.若用硝酸银晶体配制100g该溶液,需加水(  )
A.48 gB.49 gC.98 gD.99  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实验室有一瓶长期暴露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固体样品,观察发现,样品表面有白色粉末.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对该样品的成分及含量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该样品中含有那些物质?
【提出猜想】通过分析,提出如下猜想:
猜想Ⅰ:已完全变质,该样品中只含Na2CO3
猜想Ⅱ:部分变质,该样品中含有NaOH和Na2CO3
则NaOH变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
【查阅资料】
①碱性的Na2CO3溶液可以与中性的CaCl2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
②CO2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中几乎不溶解.
【实验探究1】为确定该样品的成分,小明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请你一起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1)取少量样品溶于水,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白色沉淀产生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Na2CO3+CaCl2═CaCO3↓+2NaCl;
(2)将上述反应后的混合物过滤,取滤液加入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色.证明猜想Ⅱ正确
【提出问题2】如何测量该部分变质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实验探究2】小红同学设计如图1所示装置(铁架台略去),实验在27℃,101kPa下进行,步骤如下:
①按图连接好装置;
②用托盘天平准确称取该样品2g,放入A中试管内,向B中集气瓶中倒入饱和碳酸氢钠溶液至瓶颈处;
③向分液漏斗中加入稀硫酸,打开活塞,让稀硫酸滴入试管中至过量,关闭活塞.反应结束后,量筒中收集到饱和碳酸氢钠溶液220mL.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实验步骤①和②之间,还缺少一实验步骤,该实验步骤是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B中集气瓶盛放的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不能用水代替,其理由是避免二氧化碳溶解在水里而损耗,造成测定结果偏低;
(3)试管中原有的空气对实验结果是否有明显影响?没有(填“有”或“没有”)
(4)变质氢氧化钠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48%.(在27℃,101kPa时二氧化碳的密度为1.8g/L)(计算结果精确至1%)
【提出问题3】怎样提纯该样品得到纯净的氢氧化钠固体?
【实验探究3】为得到纯净的氢氧化钠固体,小亮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实验流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①、②、③的名称分别为溶解、过滤、蒸发,为了使样品充分溶解,操作①中还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是玻璃棒;
(2)该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OH)2=CaCO3↓+2NaOH;
(3)最终所得氢氧化钠固体质量大于变质后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填“小于”、“等于”或“大于”).
【实验反思】
(1)通过本题,你学会了定性检验氢氧化钠的变质、定量测定变质样品中某成分的含量,以及除杂提纯物质.为了得到可靠的实验结果,探究过程中你需要思考的问题有①②④⑤⑥(填数字序号);
①选择试剂种类;②确定试剂用量;③试剂产地;④实验装置与步骤的设计;⑤实验安全环保;⑥测量中减少误差
(2)实验探究Ⅰ中的检验和实验探究3中的除杂都将碳酸钠进行了转化,但二者目的不同,分别是检验中将碳酸钠转化为氯化钠,以排除对氢氧化钠检验的干扰;除杂中是将碳酸钠转化为产品氢氧化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为探究气体X的组成,某兴趣小组进行图所示实验(固定装置未画出).
【资料在线】
(1)加热条件下,气体X能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水和氮气.
(2)碱石灰为固体氢氧化钠和氧化钙的混合物,不与气体X反应.
无水氯化钙可吸收气体X.
(3)本实验条件下,氮气密度为1.15g•L-1,装置内空气中的水与二氧化碳对相关数据测定的影响可忽略不计.
【实验步骤】
(1)连接仪器,并检查装置气密性.
(2)取一定量氧化铜,准确称得其质量为2.40g.
(3)按图所示装入药品,测量并记录相关数据Ⅰ(见表).
(4)连接A、B、C装置,将气体X缓缓通入一段时间后,连接上D装置,读数后开始加热.当A装置中氧化铜反应完全,停止加热,继续通入气体X至玻璃管冷却,再次测量并记录相关数据Ⅱ(见表).
【实验装置】

【相关数据】
数据编号
测量项目
玻璃管(含药品)的质量/g52.4051.92
B装置(含药品)的质量/g102.00102.54
氮气的体积/mL/243.5
【回答问题】
(1)B装置中氧化钙吸水的原理为CaO+H2O=Ca(OH)2(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实验过程中,当观察到量气管内液面不再下降,说明氧化铜已反应完全,停止加热,继续通入气体X至玻璃管冷却的目的是防止灼热的铜被氧化.
(3)分析实验测量的数据,生成水的质量为0.54g,氧化铜中氧元素的质量为0.48g.由此推知,气体X中一定没有(填“有”或“没有”)氧元素.
(4)通过计算推导出气体X的化学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某冶炼厂将含有SO2的尾气通入Fe2(SO43溶液中进行处理,可达到吸收SO2使其转化为H2SO4的目的,处理过程中溶液由黄色变为浅绿色.写出SO2通入硫酸铁溶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SO2+Fe2(SO43+2H2O═2FeSO4+2H2S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氯化钡是一种可溶性重金属盐,广泛应用于化工领域.用毒重石(主要成份为BaCO3)制备氯化钡晶体工艺流程如下:

(1)毒重石要进行粉碎的目的是提高原料的利用率(或提高产率)和减少可溶性重金属钡盐对环境的污染.气体X的化学式为CO2.若所得滤液1仍浑浊,则应采取的操作是过滤;
(2)操作Y的名称是降温结晶.滤液2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除水外还有氯化钡.洗涤氯化钡晶体最适宜的洗涤剂是C(填字母).
A.30℃水    B.30℃饱和氯化钠溶液    C.30℃饱和氯化钡溶液
(3)滤渣水洗的目的是提高原料的利用率和减少可溶性重金属钡盐对环境的污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精还原铁粉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某兴趣小组对其进行下列研究:
【物质制备】利用绿矾制备精还原铁粉的工艺流程如下:

粗还原铁粉中还含有少量铁的氧化物和Fe3C杂质,可用氢气在高温下进一步还原,其反应方程式
FexOy+yH2$\frac{\underline{\;高温\;}}{\;}$xFe+yH2O      Fe3C+2H2$\frac{\underline{\;高温\;}}{\;}$3Fe+CH4
(1)写出焙烧中氧化铁与C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Fe2O3+3CO$\frac{\underline{\;高温\;}}{\;}$2Fe+3CO2
(2)焙烧中加焦炭的作用除了可以生成CO外,还能提供热量.
【含量测定】为得到精还原铁粉并测定粗还原铁粉中氧和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按如下装置进行实验.
已知3CH4+4Fe2O3$\frac{\underline{\;高温\;}}{\;}$3CO2+6H2O+8Fe(假设每步反应都完全且不考虑装置内原有空气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3)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①按顺序组装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称量样品和必要装置的质量;②点燃A处酒精灯;③缓缓通入纯净干燥的H2;④点燃C处酒精灯;⑤分别熄灭A、C处酒精灯;⑥再缓缓通入少量H2;⑦再次称量必要装置的质量.
操作的先后顺序是①→③→④→②→⑤→⑥→⑦(填序号)
(4)步骤③的目的是除去装置内的氧气,防止发生爆炸,验证该步骤目的达到的实验方法是收集尾气靠近燃着的酒精灯,听声音;步骤⑥的目的是防止生成的还原铁粉再次被氧化,起保护作用.
(5)若装置D、E分别增重m g和n g,则m与n的关系为B(填字母);
A.11m=9n       B.11m<9n         C.11m>9n
若缺少装置D,则所测氧元素的质量分数将不变(“偏大”、“偏小”或“不变”,下同),碳元素的质量分数将偏大.
(6)粗还原铁粉样品的质量为10.000g,装置B、E分别增重0.180g和0.220g,计算样品中氧和碳元素的质量分数(要求计算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某学习小组对硫酸进行如下研究:
(1)图中仪器①的名称为分液漏斗,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H2SO4 ═ZnSO4+H2↑.该装置也可用于实验室制二氧化碳气体(任写一种),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2)已知相同温度下,硫酸的质量分数越大溶液的酸性越强.常温下10%的稀硫酸的pH<2%的稀硫酸(填“>”、“<”或“=”).若对稀硫酸进行如下操作,溶液的pH因化学变化而升高的有BC(填字母).    
A.加少量水  B.加少量铁粉 C.加少量氢氧化钾 D.加少量浓硫酸
(3)向两个烧杯中分别注入浓硫酸(溶质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g/mL)和稀硫酸(浓硫酸与水的体积比1:1)各10mL,称量并记录不同时间(h)两种硫酸溶液吸水的质量(g),数据见下表:
时间/h11.54812244860
吸水
质量/g
浓硫酸1.62.25.210.314.020.929.232.1
稀硫酸1.21.53.55.98.112.919.521.0
①体积比为1:1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计算表达式为$\frac{v×1.84g/c{m}^{3}×98%}{v×1.84g/c{m}^{3}+v×1g/c{m}^{3}}$×100%.若量取浓硫酸时俯视读数,则所配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将偏小(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②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
a.有关硫酸吸水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B(填字母).
A.浓、稀硫酸都有吸水性      B.只有浓硫酸有吸水性         C.浓硫酸吸水性较稀硫酸强
b.实验室保存稀硫酸时要密封存放,在干燥气体时应选用浓硫酸作干燥剂(填“浓”或“稀”).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