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66359  166367  166373  166377  166383  166385  166389  166395  166397  166403  166409  166413  166415  166419  166425  166427  166433  166437  166439  166443  166445  166449  166451  166453  166454  166455  166457  166458  166459  166461  166463  166467  166469  166473  166475  166479  166485  166487  166493  166497  166499  166503  166509  166515  166517  166523  166527  166529  166535  166539  166545  166553  211419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学完中和反应的知识后,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对酸碱反应过程,溶液温度变化及如何判断酸碱溶液恰好完全反应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究,请你参与.
【探究活动一】酸碱反应过程中溶液的温度变化室温下,取10份相同体积100%NaOH溶液于10支试管中,分别滴加一定体积10%盐酸,并测定溶液温度的最高值.记录数据如下:
加入盐酸体积/mL2468101214161820
测得溶液温度/℃25.228.632.036.038.236.735.734.733.732.9
(1)写出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OH+HCl═NaCl+H2O.
(2)由溶液温度的变化可知,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放出(选填“放出”或“吸收”)热量.
(3)从实验记录的数据看,氢氧化钠完全反应时,加入盐酸的体积是在8-12mL(填体积范围)之间的某一数值;当加盐酸的体积在12-20mL之间,溶液温度下降,其原因之一是自然冷却.
【探究活动二】如何判断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4)甲同学提出:可用酸碱指示剂进行判断.
根据化学实验中“反应现象必须明显”的设计原则:你认为要判断酸碱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应该选用酚酞(选填“石蕊”或“酚酞”)试液作指示剂.
具体的操作是:往滴有酚酞试液的氢氧化钠溶液逐滴加入盐酸溶液,溶液由红色逐渐变成无色.
(5)乙同学提出:可通过测定实验过程中溶液酸碱度的变化进行判断.
如图是某同学通过多次测定溶液的pH,画出的曲线,请你回答:
①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加到另一溶液中,图中a点表示当加入溶液的体积为V2时,pH=7,说明盐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溶液呈中性.
②当加入溶液的体积为V1mL时,溶液中所含的溶质有NaCl和HCl(填化学式);
③滴加的NaOH溶液体积为V3mL时,溶液的pH大于7(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化学物质之间很多可相互反应或相互转化.已知甲、乙、丙、丁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相互关系如图所示.注意:“→”表示转化关系.“-”表示相互之间能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反应条件省略).而且甲是实验室常用的酸,能与氧化铜反应生成一种蓝色的丁溶液;乙是生活中常见的金属,组成乙的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丙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或做建筑材料等.请回答下列问题:
(1)乙是铝,用途是日用器皿或制造飞机、火箭、汽车的结构材料或超高电压的电缆(写一种).
(2)丙的俗名是熟石灰;丁是CuSO4(或CuCl2)(写化学式).
(3)写出丙与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uSO4+Ca(OH)2═CaSO4+Cu(OH)2↓;
或CuCl2+Ca(OH)2═CaCl2+Cu(OH)2↓,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复分解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金属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1)下列金属制品中,利用金属导电性的是B(填字母序号).

(2)铁制品在沙漠地区不易锈蚀的原因是空气干燥;铁制品表面容易生锈,请写出一种防锈的措施:喷涂油漆.
(3)生活垃圾要分类投放,可与铝制的易拉罐作为同一类投放的是B(选填字母).
A.电池B.废旧铁锅C.快餐盒D.烂菜叶
(4)应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能帮助我们进一步学习金属性质.通过实验发现:Fe和CuSO4溶液、Mg和MnSO4溶液、Mn和FeSO4溶液,均以发生置换反应.由此可得,Mn、Fe、Mg、Cu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Mg>Mn>Fe>Cu,请写出其中一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Fe+CuSO4═FeSO4+Cu.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生活离不开化学,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Ⅰ.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手机的普及率也在提高.
(1)科学家发现长时间使用手机会引起头昏、头痛、失眠等症状,主要是手机产生的电磁辐射造成的,食用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可以减轻上述症状.生活中富含维生素的食物有苹果(举一例);维生素C(C6H8O6)是人体不可缺少的维生素,维生素C属于有机物(选填“无机物”或“有机物”).
(2)手机中使用了大量的塑料,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选填“无机非金属材料”或“有机合成材料”).
(3)手机在使用的过程中,电池会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4)一种由甲醇为原料的新型手机电池,容量为锂电池的10倍,其反应原理为:2CH3OH+3X+4NaOH═2Na2CO3+6H2O,其中X的化学式为O2
Ⅱ.厨房中蕴藏着许多化学知识.
(1)“铁强化酱油”是在食用酱油中添加适量的含铁物质.人体补充适量的铁元素有助于预防贫血(选填“佝偻病”或“贫血”).
(2)用洗洁精清除餐具上的油污,其原理是乳化(选填“溶解”或“乳化”).
(3)炒菜时油锅里的油起火了,立即盖上锅盖,其原理是将油与空气隔绝.
(4)为了保护空气,很多家庭采用天然气作为燃料.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其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CH4 +2O2$\frac{\underline{\;点燃\;}}{\;}$CO2 +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碳海绵”具备高弹性的疏松多孔的结构,主要成分是石墨烯和碳纳米管(两者都是碳单质),对有机溶剂有超高、超快的吸附能力,而且只吸油不吸水.关于“碳海绵”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常温下“碳海绵”化学性质活泼
B.“碳海绵”是一种混合物
C.可以用作处理海上漏油的新型吸油材料
D.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是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如图表示两种气体发生的化学反应,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生成物有两种物质B.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再分
C.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D.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
A.2个氢原子:2HB.氧分子:OC.铜离子:CU-2D.硫酸钠:NaS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A.氧气用于切割金属B.铁粉用作食品保鲜吸氧剂
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D.小苏打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取用固体药品
B.
熄灭酒精灯
C.
稀释浓硫酸
D.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改善环境质量,建设美丽泉港”是我们共同的责任,下列做法不利于保护环境的是(  )
A.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杜绝露天焚烧B.推广使用一次性塑料餐盒
C.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D.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