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66401  166409  166415  166419  166425  166427  166431  166437  166439  166445  166451  166455  166457  166461  166467  166469  166475  166479  166481  166485  166487  166491  166493  166495  166496  166497  166499  166500  166501  166503  166505  166509  166511  166515  166517  166521  166527  166529  166535  166539  166541  166545  166551  166557  166559  166565  166569  166571  166577  166581  166587  166595  211419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5.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请用数字和符号表示下列粒子:
(1)3个水分子3H2O
(2)2个硫酸根离子2SO4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4.化学用语是我们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请用适当的化学用语填空:
(1)金刚石C;  
(2)三个铝离子3Al3+ 
(3)氧化铜中铜元素的化合价$\stackrel{+2}{Cu}$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根据下列装置,结合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所选仪器必须选全.

(1)请写出上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试管;②集气瓶.
(2)现在实验室制氧气若选用最好的方法,应选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因为该方法节约燃料,环保;选择装置组合为BD或BE;若想用此方法制取纯净的氧气,则选择装置组合为BE;若想制取干燥的氧气,则选择装置组合为AD;文字表达式为氯酸钾$→_{加热}^{二氧化锰}$氯化钾+氧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分子在不断运动.设计如下实验:
如图所示,在烧杯甲中装入蒸馏水,滴入几滴酚酞试,得到如无色溶液,在烧杯乙中装入浓氨水,用一只大烧杯把甲、乙罩在一起,几分钟后,发现甲中的溶液变成红色.
(1)同学们对甲烧杯中液体变红的现象进行了分析.
小雨:甲中滴入的酚酞要过一会儿才能变色,与乙无关,可能是蒸馏水或者是氨水使酚酞变红;
小月:乙的浓氨水中有肉眼见不到的微粒逸出,有些微粒进入甲,与酚酞反应,使溶液变红.
(2)为了证明小雨的分析是否成立,小蒙同学在原图所示实验的基础上进行了适当的改进,采用了对比的方法,从而说明小雨的分析不成立,小蒙的改进方法是在大烧杯外放一些水
(3)小蒙同学还做了一个实验:用试管取少量浓氨水,向其中滴入几滴酚酞试剂并观察现象.小蒙做的实验的目的是证明氨水能使酚酞变红色
(4)实验结束后,证明大烧杯的空气中存在的氨分子的方法是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伸入大烧杯中,变成蓝色,证明存在氨分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X、Y分别是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中的一种.如图是X加入Y中时溶液pH的变化曲线图,从图中可分析出多条信息.如:X是氢氧化钠溶液;b点处的溶液pH为7等…
请写出其它信息(至少写3点)
(1)X是NaOH溶液;
(2)Y是盐酸;
(3)b点时,两种溶液恰好中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据腾讯科技报道:科学家近日研发的“人工树叶”在光照条件下放入水中就能不断产生气泡,将水转变成氢气和氧气. 如图是“人工树叶”工作时化学原理的微观示意图.

(1)从能量转化的角度分析,水分解过程中需要的能量来自于光;
(2)从物质分类角度分析,反应物和产物中属于氧化物的有H2O(填化学式);
(3)“人工树叶”工作时的化学反应方程式2H2O$\frac{\underline{\;光\;}}{\;}$2H2↑+O2 ↑;
(4)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等,水由水分子构成;
(5)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自来水厂净水时加入明矾的作用是吸附悬浮杂质,加速沉降;
(6)区分硬水和软水可用的方法是加入肥皂水,遇肥皂水产生泡沫少的是硬水,遇肥皂水产生泡沫多的是软水,生活中降低水的硬度常采用的方法是煮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2012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研究“G蛋白偶联受体”的美国科学家.“G蛋白偶联受体”是使感官细胞对外部刺激产生感应的蛋白质.下列关于蛋白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蛋白质是六大基本营养素之一
B.蛋白质是由氨基酸构成的复杂化合物
C.甲醛能与蛋白质反应使其变质
D.只有动物才含有蛋白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将含有可溶性杂质的某氯化钠样品10g溶于足量水中得到不饱和溶液,再向所得溶液中小心滴入200g一定溶质的质量分数的AgNO3溶液(杂质不与AgNO3溶液反应).实验过程中,生成沉淀的质量与滴入AgNO3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试计算:(提示:NaCl+AgNO3=AgCl↓+NaNO3 )
(1)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沉淀质量为14.35 g;
(2)硝酸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通常CO2可作灭火剂,但有些物质(如Na)着火,不能用CO2熄灭.请你探究CO2与Na反应的产物.
【提出猜想】CO2与Na反应可能生成4种物质:C、CO、Na2O、Na2CO3
【查阅资料】①Na是非常活泼的金属,常温下与O2、H2O等物质反应.
②Na2O是白色固体,与H2O反应生成NaOH.
③向氯化钯(PdCl2)溶液中通入CO,产生黑色沉淀.
【实验过程】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部分夹持仪器已略去)

【实验记录】
序号实验操作主要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和解释
打开a,关闭b,由长颈漏斗注入稀盐酸A中产生大量气泡
E中出现浑浊
E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当E中出现浑浊时,打开b,关闭a,点燃酒精灯D中Na剧烈燃烧,产生白烟,内壁附着黑色、白色固体
G中产生黑色沉淀
反应产物一定有C和CO
取D中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加水溶解,再加入石灰水产生白色沉淀反应产物还有Na2CO3
【实验反思】
①实验记录②中,E中出现浑浊,再点燃酒精灯的目的排出装置中的空气,防止空气的干扰.
②检验第4种物质是否存在的实验方案:取D中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加水完全溶解,加入过量CaCl2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说明白色固体中含Na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请结合如图1的实验装置回答问题:(碱石灰的成分是氢氧化钠和氧化钙)

(1)写出装置C中除导管外其它两种玻璃仪器的名称锥形瓶,长颈漏斗.
(2)可用AF装置来制取氧气,收集氧气时,若用B代替F,用与F相同的方法来收集,所做的必要操作是:将B装满水,气体从a端通入.
(3)已知:氨气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小且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可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混合物来制取氨气.则制取氨气所用的发生装置是A(填字母序号);若选择D装置来完成氨气的干燥收集实验,需进行的改动是将集气瓶倒放或将集气瓶内长短导管左右互换.

(4)在氢氧化钠性质的探究中,某同学设计了图2的实验.
①该实验的目的是证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能反应.
②写出乙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OH+CO2=Na2CO3+H2O.
③理论上,乙中液体应充满整个试管,而实际没有,可能原因是二氧化碳不纯.
④实验中,用传感器获得甲、乙两试管上层溶液的pH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3所示,曲线a反映的是装置乙(填“甲”或“乙”)的pH变化,该曲线不会与pH=7的虚线相交,理由是生成的碳酸钠,溶液显碱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