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66439  166447  166453  166457  166463  166465  166469  166475  166477  166483  166489  166493  166495  166499  166505  166507  166513  166517  166519  166523  166525  166529  166531  166533  166534  166535  166537  166538  166539  166541  166543  166547  166549  166553  166555  166559  166565  166567  166573  166577  166579  166583  166589  166595  166597  166603  166607  166609  166615  166619  166625  166633  211419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比较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CO和CO2分子构成不同,则化学性质不同
B.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则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
C.氢氧化铝可治疗胃酸过多,则氢氧化钠也可治疗胃酸过多
D.烧碱属于碱,则纯碱也属于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从图中获得的信息错误的是(  )
A.该图表示的是一个化合反应
B.该反应中一定有元素的化合价变化
C.该反应中,原子发生重新组合
D.该反应中,反应物、生成物的微粒个数比为2:2:2: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甲、乙同学在学完酸的化学性质后,做了如下实验:

试写出乙同学实验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结束,甲、乙同学依次将废液缓慢倒入同一洁净的废液缸中,然后进行了讨论.
【观察与讨论1】甲同学实验中没有观察到明显的现象,认为二者没有发生反应.你认为应该先向氢氧化钙溶液中滴几滴酚酞溶液,再滴加适量的稀盐酸,当观察到红色褪去时,就可以说明两种物质发生了反应.
【观察与讨论2】实验结束后,甲乙两位同学依次将各自试管中的废液倒入同一个洁净的废液缸中.当乙同学沿废液缸内壁倾倒液体时,观察到废液缸中先有气体产生,然后又出现白色沉淀.经讨论后确定,甲乙两位同学试管中的废液含有的溶质分别是:CaCl2、HCl、NaCl、Na2CO3.(均填化学式),才会出现上述现象.写出废液缸中出现了白色沉淀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Cl2+Na2CO3═CaCO3↓+2NaCl.
为了科学处理实验后产生的废液,两位同学觉定对废液缸中最终的废液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最终废液中含有什么溶质?
【猜想与假设】
甲同学猜想:废液中含有NaCl、BaCl2两种溶质;
乙同学猜想:废液中含有NaCl、Na2CO3两种溶质;
丙同学猜想:废液中含有NaCl、HCl两种溶质;
你的猜想是废液中只含有NaCl一种溶质.
【表达与交流】根据“观察与讨论2”分析得出丙(填“甲”“乙”“丙”)猜想是错误的,理由是废液混合之后,发生的反应是Na2CO3+2HCl═2NaCl+H2O+CO2↑和CaCl2+Na2CO3═CaCO3↓+2NaCl,由“废液缸中后又出现了白色沉淀”可知废液缸中存在CaCO3,则最后废液中的溶质不可能还有HCl;假设乙同学猜想是正确的,你认为处理该废液的方法是向最终废液中加入酸溶液至中性,再倒掉废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在生产生活中,你留心观察就会发现“化学就在身边”.
(1)洗洁精能清除油污,这是利用了它有_乳化作用.
(2)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于健康的重视,许多家庭开始选择净水机来改善水质.净水机通过各种滤芯、过滤膜、活性炭等过滤设备,再配上臭氧杀菌、紫外线灭菌等杀菌方式,有效地将自来水中的有害物质过滤掉,非常适合人体饮用.活性炭在此起吸附作用,净化后的水属于混合物(选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3)下列铁制品的用途中,主要利用了金属导热性的是B(填字母).

为延长食品保质期,有些食品袋内放有一包“双吸剂”(主要成分是活性铁粉),这里“双吸剂”所吸收的物质指的是水和氧气.
(4)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起火,可用锅盖盖灭,其灭火原理是隔绝氧气;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线路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其灭火原理是清除可燃物.
(5)小艺想减肥,早餐经常只喝饮料,以致有一天上课突然晕倒.她喝的饮料的主要成份为:白糖、果汁、小苏打、柠檬汁,其中缺少了人体所需营养素中的蛋白质和油脂.下列富含油脂的食品有(填序号)③⑤.
①馒头    ②豆腐    ③肥肉    ④猕猴桃    ⑤茶籽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正确的操作能保证化学实验的顺利进行.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将氢氧化钠固体直接放在托盘天平的托盘上称量
B.点燃一氧化碳前,应先检查气体的纯度
C.为节约药品,实验室用剩的药品应放回原瓶
D.用量筒量取一定量的液体时,仰视刻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A、B、C、D、E、F、G七种物质有如图所示的相互转化关系:

已知:常温下,单质甲、化合物乙均为黑色固体,而F则为红色的固体单质.A、C、D、E、G均为无色气体,且气体A中只含有两种元素,它们质量比为3:1.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E二种物质的名称:A甲烷;E一氧化碳
(2)写出D与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uO+H2$\frac{\underline{\;\;△\;\;}}{\;}$Cu+H2O.
(3)写出B通电发生的化学方程式2H2O$\frac{\underline{\;通电\;}}{\;}$2H2↑+O2↑.
(4)写出实验室制取C的化学方程式CaCO3+2HCl═CaCl2+CO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可燃冰也称为“甲烷水合物”.“置换法”是开采可燃冰设想方案之一,即将CO2注入海底的甲烷水合物储层,将甲烷水合物中的甲烷分子“挤走”,从而将其“置换”出来:(原理:CH4•nH2O+CO2═CO2•nH2O+CH4).
(1)通常情况下,CH4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收集CH4气体时,则应让气体从b(选填“a”或“b”)管通入.
(2)“置换法”是开采可燃冰,从反应基本类型角度分析,不属于 置换反应.(选填“属于”或“不属于”)
(3)若上述方法能够实现,那么制取8吨的CH4气体,理论上需CO2多少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科学兴趣小组同学为了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设计如下方法:将样品与盐酸反应,测定反应后生成的CO2质量,再根据CO2的质量求出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1)为测定CO2的质量,他们想出了以下a、b、c 三种方案,请填空以帮助他们完成设计方案:
a.可称量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的减小量.
b.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CO2,求吸收前后质量增大量.
c.选用如图甲装置测量产生的CO2的体积,再利用此时CO2的密度,可计算CO2质量.
(2)表是四组学生按方案a所测得的数据.
小组取用石灰石样品质量测得CO2的质量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1.0g0.90g204%
2.0g0.80g91%
2.5g1.0g93%
3.0g1.2g92%
根据上表所得数据,该样品中碳酸钙质量分数的平均值为9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侯德榜是我国制碱关于的先驱者,他为纯碱工业的发展做出来杰出的贡献.某化学兴趣小组的甲乙丙三位同学对一份用侯氏制碱法制得的纯碱样品(所含杂质为氯化钠)进行纯度测定,数据如图表:
所取样品质量25g30g25g
加入的盐酸质量100g100g150g
充分反应后溶液质量116.2g121.2g166.2g
(1)若用溶质质量分数为36.5%的浓盐酸配制实验所需盐酸200g,需浓盐酸和水的质量比为2:3.
(2)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HCl+Na2CO3=2NaCl+CO2↑+H2O.
(3)该样品中的碳酸钠的含量为84.8%.
(4)向恰好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83.8g水后,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为13.6%.
(5)若用该纯碱样品中的碳酸钠制取200t含杂质15.2%的烧碱(假设生产过程中无损失),需要纯碱的质量为264t.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金属和酸、碱、盐的化学性质是初中化学的核心知识,如图,A、B、C、D分别表示上述四类物质中常见的一种,A、B、C、D之间的连线表示它们彼此之间能够发生化学反应,其中A与B能够发生中和反应,D是目前世界上产量最多的金属.
请回答:
(1)C属于盐(填“酸”、“碱”或“盐”).
(2)A与D反应产生气体的化学式是H2
(3)实验室可从B和C两类物质中各选一种具体物质作为原料来制取NaOH,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OH)2+Na2CO3=CaCO3↓+2Na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