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66597  166605  166611  166615  166621  166623  166627  166633  166635  166641  166647  166651  166653  166657  166663  166665  166671  166675  166677  166681  166683  166687  166689  166691  166692  166693  166695  166696  166697  166699  166701  166705  166707  166711  166713  166717  166723  166725  166731  166735  166737  166741  166747  166753  166755  166761  166765  166767  166773  166777  166783  166791  211419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提出问题】蔗糖是我们生活中经常接触的一种食品,你是否想过蔗糖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呢?
【猜想】生活中,我们偶尔会看见蔗糖在锅里加热过长会变成黑色,因此,小明猜想蔗糖中含碳元素,或许还有其他元素,如氢元素等.
【收集资料】小明、小强在图书馆查到以下资料:
(1)蔗糖属于有机化合物(含有碳的化合物,今后将学到),有机化合物一般可以燃烧,受热易分解,这属于有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填“物理”或“化学”);
(2)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其他物质的分子,因此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填“变多”“不变”或“变少”).
【设计实验】小明、小强分别设计了如下方案进行实验探究:
小明:将蔗糖在空气中点燃.单独点燃蔗糖不易燃烧,但在蔗糖中掺入少量烟灰,蔗糖就很容易被点燃.分别用干燥的玻璃片和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玻璃片置于火焰上方,观察现象.
小强:将蔗糖放在一密闭的容器中加强热,观察现象.
【现象与结论】小明实验观察到的现象为:玻璃片上有水珠,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小强观察到的现象为:容器底部有黑色物质,容器壁上有水珠.
【结论】:蔗糖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反思与评价】两个实验方案中你会选择哪一个?为什么?小强的实验方案,因为小明的方案中加入了烟灰,产物有可能是烟灰燃烧的产物,而且不能确定是否有氧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1.把下列实验操作所需要的主要仪器的名称填在横线上:
(1)取少量二氧化锰固体粉末用药匙.
(2)向烧杯内加数滴石蕊试液用胶头滴管.
(3)量取8mL蒸馏水用量筒和胶头滴管.
(4)蒸发溶液用蒸发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奠定近代化学基础的是(  )
A.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
B.火的发现和利用使人类变聪明、强大
C.道尔顿和阿伏伽德罗得出的原子论和分子学说
D.绿色化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下列洗涤方法中利用了乳化原理的是(  )
A.用稀盐酸洗去水壶内的水垢B.用汽油洗去手上的油污
C.用酒精洗去试管中的碘D.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学习金属活动性顺序后,对金属钠能否像铁一样把铜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来产生了兴趣,并进行了一下探究:
【提出问题】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后的产物中是否有铜?
【查阅资料】
①钠能与冷水剧烈反应,放出大量热.化学方程式为:2Na+2H2O=2NaOH+H2
②难溶性碱通常遇热时会分解,如:Cu(OH)2$\frac{\underline{\;\;△\;\;}}{\;}$CuO+H2O.
【分析讨论】经讨论,大家认为钠可能会先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氢氧化钠再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但也有可能钠直接与硫酸铜反应而生成铜.
【提出猜想】小组同学对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产物作出如下猜想:
猜想1:有Cu(OH)2和H2,无Cu;        猜想2:有Cu,无Cu(OH)2和H2
猜想3:既有Cu(OH)2和H2,又有Cu.
【探究实验一】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
①用镊子夹取一小块金属钠投入盛有稀CuSO4溶液的烧杯中剧烈反应,生成蓝色沉淀和无色(无味的)气体猜想1不成立
②往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沉淀完全溶解,烧杯底部无残留固体猜想2成立
【反思质疑】有同学认为未能得到铜可能是(CuSO4)溶液浓度太小的缘故,并为此作了进一步的实验探究.
【探究实验二】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
③将一小块金属钠投入盛有饱和CuSO4溶液的烧杯中反应更剧烈.除出现与实验①相同的现象外,还生成了少量的黑色沉淀物黑色沉淀物是CuO(或氧化铜),钠与CuSO4饱和溶液反应的产物中也没有铜
④向③中的烧杯中加入
足量的稀硫酸
蓝色沉淀和黑色沉淀均完全溶解,烧杯底部无残留固体
【拓展分析】金属钠不能将铜等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到底铁能否和CuSO4溶液发生置换反应呢?请你帮助该小组设计一个实验,写出实验方案、现象和结论:把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如果铁丝表面出现一层红色物质,证明铁能置换出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结合以下实验装置回答.

(1)仪器名称:a集气瓶;b水槽.
(2)实验室用双氧水制取收集一瓶干燥的氧气,从图一中选择装置,正确的连接顺序为BC(用字母表示).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用10%的过氧化氢溶液配制5%的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其步骤为:①计算、②量取、③稀释.
(3)某同学用A装置制取氧气时发现试管固定得太高,该同学应调节图二中的旋钮②(填“①”或“②”或“③”).
(4)用图一中的BC装置制取收集CO2时,分液漏斗相对于长颈漏斗的突出优点是可以控制反应的速度,CO2验满的方法是将一根燃着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满了.
(5)为了得到纯净、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除杂装置(如图)的导管按气流方向连接顺序是C(选填字母).

A.a→b→d→c    B.b→a→c→d   C.d→c→a→b   D.c→d→b→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如图表示某些物质间转化关系(“→”表示物质之间存在转化关系).其中A、B是由相同元素组成的无色液体,且A具有消毒杀菌作用;C、F为气体单质,F是空气中含量最高的气体;D、E为固体,D呈红棕色,E是应用最广泛的金属.G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0,组成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3:2.回答下列问题:

(1)①中C的化学式是O2
(2)②处利用A不同(填序号,A.沸点 B.密度 C.溶解性),分离得两种气体;
(3)反应③④的化学方程式:③3CO+Fe2O3$\frac{\underline{\;高温\;}}{\;}$2Fe+3CO2;④Mg3N2+6H2O=3Mg(OH)2↓+2NH3↑;
(4)在日常生活中为了避免反应⑤的发生可采取的措施是刷漆涂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二氧化氯(ClO2)可用于自来水消毒.以粗盐为原料生产ClO2的工艺主要包括:①粗盐精制;②特殊条件下电解NaCl溶液制NaClO3;③ClO2的制取.工艺流程如图,其中反应Ⅲ制取ClO2的化学方程式为2NaClO3+4HCl═2ClO2↑+Cl2↑+2NaCl+2H2O.

关于该实验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过量的X是碳酸钠溶液、物质Y可循环利用
B.操作A的名称是过滤,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漏斗、烧杯
C.反应Ⅱ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frac{\underline{\;通电\;}}{\;}$2H2↑+O2
D.为提高经济效益,生产过程中可将H2和Cl2制成HCl充分利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孔雀石主要含Cu2(OH)2CO3,还含少量Fe2O3、SiO2,实验室以孔雀石为原料制CuSO4•5H2O及CaCO3,步骤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Ⅰ硫酸需过量的原因是使碱式碳酸铜和氧化铁完全反应.
(2)溶液A中含有的溶质是硫酸铜、硫酸铁等.(填两种即可)
(3)完成操作1、操作2所需的仪器有acfg.

(4)由溶液B获得CuSO4•5H2O,需要经过加热浓缩、加热蒸发、过滤等操作.
(5)请将反应Ⅱ的主要反应方程式补充完整:CO2+CaCl2+2NH3•H2O=CaCO3↓+2NH4Cl+H2O,应向CaCl2溶液中先加入(或先通入)氨水,(选填“CO2”或“氨水”)原因是使二氧化碳吸收完全从反应Ⅱ所得CaCO3需经过“洗涤”这步操作,判断沉淀已洗涤干净的操作方法是:取最后一次洗涤液滴加硝酸银溶液,若无白色沉淀,则已洗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金属是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的重要材料.
(1)下列铁制品的用途中,主要利用金属导热性的是B(写字母).
A.剪刀     B.炒锅     C.电线    D.白炽灯灯丝
(2)如图1是环保交通工具--自行车,请完成下列各题:

①由金属材料制成的有C(填序号).
②车轮的钢圈在潮湿的空气中会生锈的原因铁和空气中的氧气、水共同作用的结果,
③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稀硫酸除铁锈的原理Fe2O3+3H2SO4═Fe2(SO43+3H2O.
(3)如图2是燃气灶示意图.
如图是燃气灶的图片:图片中含有的有机合成材料是塑料旋钮.当燃气灶的火焰呈现黄色或橙色,锅底出现黑色,其原因是燃气燃烧不完全,此时就需要增大(填“增大”或“减小”)灶具的进风口.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