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66787  166795  166801  166805  166811  166813  166817  166823  166825  166831  166837  166841  166843  166847  166853  166855  166861  166865  166867  166871  166873  166877  166879  166881  166882  166883  166885  166886  166887  166889  166891  166895  166897  166901  166903  166907  166913  166915  166921  166925  166927  166931  166937  166943  166945  166951  166955  166957  166963  166967  166973  166981  211419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某天然矿泉水中含Mg2+ 2.4mg/L,其水密度可近似看做是1g/cm3.则该500mL天然矿泉水中镁离子的质量分数为(  )
A.0.12%B.0.24%C.1.2×10-4%D.2.4×10-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下列各组化合物含有同种原子团的是(  )
A.Na2SO4和Na2SO3B.Na2CO3和NaHCO3C.KNO2和KMnO4D.AgNO3和NH4N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装置测量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并取得成功.
【查阅资料】白磷着火点只有40℃.
【提出问题】氧气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多少?
【实验准备】锥形瓶内空气体积为230mL,注射器中水的体积为50mL,该装置气密性良好.
【实验探究】装入药品,按图连好仪器,夹紧弹簧夹.先将锥形瓶底部放入热水中,白磷很快被引燃,然后将锥形瓶从热水中取出.
【现象分析】
(1)将锥形瓶底部放入热水中,白磷很快被引燃,说明燃烧不能缺少的一个条件是温度达到着火点,足量的白磷在锥形瓶中未能全部燃烧,说明瓶内剩余气体不支持(填“支持”或“不支持”)燃烧.写出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4P+5O2$\frac{\underline{\;点燃\;}}{\;}$2P2O5
(2)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气球的变化是先变大,后缩小;
(3)待白磷熄灭锥形瓶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还可观察到的现象是:①注射器中的水自动喷出来,②当注射器中的水还剩下约4mL时停止下流.导致这些现象发生的原因是白磷燃烧消耗了氧气,瓶内压强减小;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占空气的$\frac{1}{5}$.
【得出结论】氧气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frac{1}{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进行探究.

(1)如图所示装置和药品进行实验,可观察到的现象是:红磷燃烧放出大量白烟,同时释放出大量的热,打开止水夹后看到待装置冷却到室温打开止水夹,水倒流至瓶中约$\frac{1}{5}$处.
(2)小明同学认为可用木炭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小丽同学认为不可以,其原因是木炭燃烧产生CO2气体,瓶内压强不变,水不会倒流.
(3)小芳同学用镁条代替红磷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结果却发现倒吸的水量远远超过集气瓶的$\frac{1}{5}$.小组内同学帮她仔细检查,发现装置的气密性及操作步骤均无问题.你认为造成此现象的原因可能是镁和空气中的其它气体成分发生了化学反应;.
(4)小组内同学反思上述实验的探究过程后认为: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时,在药品的选择或生成物的要求上应考虑的是要保证药品本身是固体,能且只能和空气中氧气反应,且生成物不是气体.
(5)小组内同学还对该实验进行了如下改进.(已知试管容积为 45mL).
实验的操作步骤如下:①点燃酒精灯.②撤去酒精灯,待试管冷却后松开弹簧夹.③将少量红磷平装入试管中,将20mL的注射器活塞置于10mL刻度处,并按上图中所示的连接方式固定好,再将弹簧夹紧橡皮管.④读取注射器活塞的数据.
你认为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③①②④(填序号).注射器活塞将从10mL刻度处慢慢前移到约为1mL刻度处才停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小华和小强同学分别设计如下方案:
小华:采用图1装置进行实验.(燃烧匙中药品为红磷)
小强:(如图2)选用实际容积为40mL的试管作反应容器,将过量的白磷放入试管,用橡皮塞塞紧试管口,通过导管与润滑性很好的针筒注射器组成如图的实验装置.假设此实验能按照小强的设想正常进行,且白磷所占体积与导管内的气体体积忽略不计

请回答下列问题:(1)红磷在集气瓶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为磷+氧气$\stackrel{点燃}{→}$五氧化二磷.
(2)待燃烧停止,白烟消失并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观察到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不到总容积的1/5,你认为其原因可能是红磷的量不足、装置漏气.(写2点)
(3)如将燃烧匙中红磷换成炭粉,实验能否成功?不成功,因为炭粉燃烧消耗氧气,但生成气体,压强几乎不变.
(4)用小强设计完成实验时:实验前,打开弹簧夹,将注射器的活塞前沿从20mL刻度处推至15mL刻度处,然后松手,若活塞仍能返回至20mL刻度处,则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若先夹紧弹簧夹,用酒精灯加热白磷,燃烧结束,等到试管冷却后再松开弹簧夹.可观察到的现象为活塞向左移动至12ml处停止;若不夹紧弹簧夹,用酒精灯加热白磷,燃烧结束,等到试管冷却后再松开弹簧夹.可观察到的现象为活塞向左移动至8ml处停止
(5)图2的设计操作与图1比较,其优点是测量更准确或防止造成空气污染
(6)若按小强的设想进行实验,实际可能遇到诸多问题而发生危险,造成实验失败.例如红磷燃烧放热压强增大造成橡皮塞冲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实验仪器的名称:a长颈漏斗;b酒精灯.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为:高锰酸钾$\stackrel{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发生装置应该选用A,该装置有一处不足,请改正: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收集氧气的方法有C(理由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和E(理由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最好用C(理由因为收集氧气纯净)若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验证氧气是否集满的方法是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证明氧气已满.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当看到气泡从瓶口向外冒时时就证明已收满.
(3)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管口塞团棉花的原因是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气管,
实验室制取氧气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a将高锰酸钾装入试管,用带导管的橡皮塞塞紧试管口,并把它固定在铁架台上; b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 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 d 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e 熄灭酒精灯; f 将导气管从水中取出.正确的操作顺序是A.(在下面ABC的选项中选)
A.bacdfe      B.bacdef          C.bdacfe
如果最后两步颠倒,可能产生的后果是防止水倒流使试管炸裂.
某同学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实验过程中及结束时,若发现试管破了,造成试管破裂的原因可能是下列中的:B.(在下面ABCD的选项中选)
①没有给试管均匀预热;②试管外壁有水;③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④忘了加催化剂;⑤加热时试管与灯芯接触;⑥加热后立即用冷水冲洗.
A  ①②③④⑤B ①②③⑤⑥C ②③④⑤⑥D ①⑤⑥
(4)将细铁丝伸入上述收集的一瓶氧气中,发现没有燃烧,可能的原因有:未除锈或未用火柴引燃或氧气不纯.
(5)实验结束时,乙同学发现收集到的氧气大于理论产量,针对这一现象,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猜想】猜想Ⅰ:反应生成的二氧化锰分解放出氧气; 猜想Ⅱ:反应生成的锰酸钾分解放出氧气.
猜想Ⅲ反应生成的二氧化锰和锰酸钾都分解放出氧气
【实验验证】同学们分为两组,分别进行以下实验:
①第一组同学取一定质量的二氧化锰装入试管,在250℃条件下加热一段时间,冷却后测得二氧化锰的质量不变.则猜想I错误.
②第二组同学取锰酸钾装入试管,在250℃条件下加热,没有用测定质量的方法得出了猜想Ⅱ正确的结论.该组同学选择的实验方法是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猜想 II正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快慢,说法错误的是(  )
A.测量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时,点燃红磷后要迅速伸入集气瓶中
B.把双氧水从分液漏斗迅速加入装有少量二氧化锰粉末的锥形瓶中
C.把点燃的木炭放入燃烧匙内,由上而下缓慢伸入集满氧气的集气瓶中
D.在试管中加入几小块大理石,先平放在试管口,再缓慢竖直试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铁架台,b的名称是长颈漏斗
(2)C是进行过滤操作的一部分;
(3)选择D装置收集CO2,气体应从(选填“①”或“②”)①端进入.验满的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说明收集满了
(4)向装置A、B中分别加入两种试剂都可以制得氧气,两个反应都要用到的同一种试剂是MnO2(写化学式),该试剂的作用相同(填“相同”或“不同”)
(5)利用E装置也可以制取氧气,还可以制取二氧化碳(合理均可)气体,写出反应的方程式(一个即可)CaCO3+2HCl=CaCl2+H2O+CO2↑,气体发生装置B比E的优点是可控制反应速率,节约药品
(6)实验室制取气体时,确定发生装置需要考虑的两种因素有AC(填序号).
A.反应物的状态       B.气体的密度    C.反应的条件    D.气体的溶解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某班同学按如图所示的实验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1)同学们先按图1的方式实验,将盐酸加到碳酸钠粉末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该实验中,大家进行了两次称量,有四个小组得到下列数据,其中有问题的两组数据是AD(填序号).
ABCD
盐酸加入Na2 CO3粉末前称量/g85.382.884.886.5
盐酸加入Na2 CO3粉末后称量/g85.380.683.287.8
(2)同学们又按照图2的方式实验,当天平平衡后,挤压胶头滴管逐滴滴人盐酸,最终天平的状态是C(填序号). 
A.左盘高   B.右盘高   C.保持平衡
该实验中通过化学反应新生成了的物质有BC(填序号).
A.HC1    B.CO2     C.CaCO3      D.Ca(OH )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如图实验装置.请回答以下有关问题:
(1)CO在反应中体现出的性质是还原性
(2)实验开始时,先通入CO一段时间后,再加热,其原因是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
(3)实验中图A处玻璃管中发生的现象是黑色粉末变成红色 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O+CuO$\frac{\underline{\;\;△\;\;}}{\;}$Cu+CO2
(4)实验中图B处发生的现象是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其反应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5)该装置中有一个明显的缺陷,请指出改正方法:没有设计尾气处理装置,将玻璃管改成尖嘴点燃或用气球收集..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