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67206  167214  167220  167224  167230  167232  167236  167242  167244  167250  167256  167260  167262  167266  167272  167274  167280  167284  167286  167290  167292  167296  167298  167300  167301  167302  167304  167305  167306  167308  167310  167314  167316  167320  167322  167326  167332  167334  167340  167344  167346  167350  167356  167362  167364  167370  167374  167376  167382  167386  167392  167400  211419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如图为某反应在同一容器中反应前后微粒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物甲、乙都为化合物B.反应物甲为氧化物
C.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保持不变D.物质丁的溶液pH 小于7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课外小组同学用实验证明“二氧化碳与水接触时才能和过氧化钠反应”.
(1)实验准备
【查阅资料】
①过氧化钠能与水、二氧化碳,盐酸反应,反应过程中均有氧气放出.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时,除生成氧气外,还生成一种工业上制玻璃的原料.
②CO2能与碳酸钠水溶液反应生成碳酸氢钠,CO2在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中几乎不溶解.
【设计方案】
①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

②老师指出,应在M点前增加如图乙的C装置,才能得到更准确的实验结论.
(2)实验过程:
①连接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将K1、K2关闭;
②向装置中分别加入所需药品.
③实验时,先打开K2(填K1或K2 ),将带火星的木条置于a口处,一段时间后,关闭它,再打开另一个弹簧夹,再将带火星的木条置于a口处.
④实验过程中观察到带火星的木条始终不复燃.
(3)实验分析:
①为观察到最终木条复燃,为除去未充分反应的CO2和水蒸气的干扰,你认为该如何改进Ⅲ后安装一个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
②乙认为即使先打开一个弹簧夹,再打开另一个弹簧夹后,最终观察到木条复燃,也不能证明CO2与Na2O2发生反应,原因是水也与Na2O2反应生成氧气.
(4)实验反思:丙同学认为:应进一步证明CO2与Na2O2反应生成新物质.他补充的实验是:取Ⅲ中反应后所得固体滴加稀盐酸,产生大量气泡,将产生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则证明有新物质生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黄铜”是铜、锌合金.为了测定黄铜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进行实验,实验数据如下:(烧杯质量均为56g)
(烧杯+稀盐酸质量)/g129129139
(加入黄铜样品质量)/g202420
生成氢气的质量/g0.20.20.2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表格三次实验中对比可发现:甲同学取用的稀盐酸和样品恰好完全反应.
(2)计算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氯化氢溶于水得到的溶液就是盐酸,我们平时在书写盐酸参与的反应方程式时就用“HCl”表示盐酸,那么氯化氢溶于水后性质发生变化吗?针对这个问题,小刚和他的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已学过的盐酸的性质进行了实验探究,请你参与他们的探究活动,并回答有关问题.
【查阅资料】常温下,氯化氢是一种没有颜色、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极易溶解于水.
【设计实验】(1)小田同学将氯化氢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他认为:若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则证明盐酸保持了氯化氢的这个性质.
(2)小涛同学认为小田同学的实验方案不严密.他用紫色石蕊试液和滤纸做成两朵紫色小花,干燥后按如图所示进行实验,在(A)、(B)中分别观察到变色和不变色两种现象.由此得出的结论是氯化氢与盐酸的性质不相同.
(3)为了进一步证明上述结论,小刚继续实验,他将一条经过打磨的光亮的镁条放入盛有干燥的氯化氢气体的集气瓶中,若能发生与盐酸相同的反应,预计观察到的现象是镁的表面有气泡产生.
(4)下列哪些物质还可作为探究这一问题的试剂②③④.(填序号)
①氢氧化钠溶液  ②碳酸钠粉末  ③固体烧碱  ④氧化铜粉末
【结论】通过对上述实验和其它酸碱盐间的反应的分析,小组同学明白了,氯化氢在溶于水后发生了变化--解离成了氯离子和氢离子,所以不再保持氯化氢分子的性质,盐酸的性质实际上反映的是溶液中氯离子和氢离子的性质,于是他们对“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这句话有了更深的认识.
【反馈与应用】若发生氯化氢气体泄漏,通常会出现的现象是有白雾产生,抢险应采用的处理办法是先喷水再撒石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A、B、C、D、E、F为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反应关系(“→”表示能转化,“-”表示能发生反应,部分反应物、产物已略去),其中A、B是气体,E是最常用的溶剂,F是一种碱.回答下列问题:
(1)E物质的化学式为H2O.
(2)写出B物质的一种用途灭火.
(3)D→C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OH)2=CaCO3↓+2NaOH.
(4)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②③(填序号).
①A转化为B的反应一定是分解反应
②无色酚酞溶液滴加到D的溶液中会变成红色
③F固体溶于水时会放热
④C和F都属于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依据所学的化学知识回答:
(1)鸡蛋壳中含有极少量磷酸镁、磷酸钙等无机物,将其捣碎可以埋入花盆作磷肥(选填“氮”、“磷”或“钾”).
(2)生活中常用作调味剂的氯化钠是由Na+、Cl-构成(填出化学符号).
(3)铝、铁都是生活中常使用的金属,但铝比铁更耐腐蚀,其原因是Na+、Cl-(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自来水经过加热煮沸后可以降低(填“提高”或“降低”)水的硬度;新型自来水的消毒剂ClO2可由下列反应制取:Cl2+2NaClO2═2NaCl+2ClO2,请标出NaClO2中Cl的化合价+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下列符合题意的化学方程式书写及其所属反应类型均正确的是(  )
A.酸雨的形成:CO2+H2O═H2CO3化合反应
B.医疗上用碱性物质中和过多胃酸:Na2CO3+2HCl═2NaCl+CO2↑+H2O   中和反应
C.验证铁的活动性比银强:Fe+2AgNO3═2Ag+Fe(NO32       置换反应
D.用氢氧化钙溶液检验二氧化碳CO2+Ca(OH)2═CaCO3↓+H2O   复分解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某兴趣小组的同学选用了40mL的试管作反应容器(如图)和量程体积足够大且润滑效果很好的针筒注射器,将足量的白磷放入试管后,用橡皮塞塞紧试管,并夹紧弹簧夹.用酒精灯加热白磷,燃烧结束后,等到试管冷却后松开弹簧夹,观察现象.

(1)正式开始实验前,该兴趣小组同学打开弹簧夹,将注射器活塞从20ml刻度处推至 15ml处,然后松开活塞,观察到活塞返回至20ml刻度处.该操作的主要目的是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2)若先夹紧弹簧夹,用酒精灯加热白磷,燃烧结束,等到试管冷却后再松开弹簧夹.可观察到活塞前缘最终停留在10mL刻度处.
(3)下列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有影响的是A、B
A.装置有点漏气   B.白磷的量不足    C.用干燥的红磷代替白磷做实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请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上图中可用作反应容器且能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
(2)实验室中既可以用来制取氧气,又可以用来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是B(填字母).
(3)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生成的氧气用E装置收集时,停止加热前将导管移出水面,其理由是为防止水槽中的水倒吸回试管,炸裂试管.
(4)F装置可用来测量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的体积,在水面上倒一层植物油的目的是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并与水反应(合理说法均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下列关于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质子数不同,所以为不同种元素
B.最外层电子数不同,所以为不同种元素
C.处于同一周期
D.都为非金属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