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68829  168837  168843  168847  168853  168855  168859  168865  168867  168873  168879  168883  168885  168889  168895  168897  168903  168907  168909  168913  168915  168919  168921  168923  168924  168925  168927  168928  168929  168931  168933  168937  168939  168943  168945  168949  168955  168957  168963  168967  168969  168973  168979  168985  168987  168993  168997  168999  169005  169009  169015  169023  211419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在实验室做实验过程中,某小组同学不小心往氯酸钾中混入了一部分杂质,为了探究该混合物中氯酸钾的纯度,进行了如下操作:实验小组取混合物80g,按照氯酸钾制氧步骤进行实验操作(杂质不参加化学反应),加入10g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实验结束后称量剩余固体质量61.2g.计算:(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1)该实验中生成氧气的质量是28.8克
(2)混合物中氯酸钾的纯度为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实验室制取氧气常用以下实验仪器,请回答下列问题:

(l)写出上图装置中仪器的名称:①酒精灯;②铁架台.
(2)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
(3)若要制取氧气时发生装置可选择A、B,要收集较纯净的氧气时收集装置选用C,收集好氧气的集气瓶正(填“正”或“倒”)放在桌上.
(4)实验结束,停止加热时要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其理由是防止水槽中水倒流,炸裂试管,此时发现水槽中的水变成了浅紫红色,你认为产生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是试管口没有放一团棉花
(5)用B装置制取氧气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要收集较干燥的氧气时选用的收集装置是D,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证明集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氧化亚铜(Cu2O)可用于船底防污漆,防止海中生物对船舶设备的污损,现将Cu2O和Cu的固体混合物 6.8g放入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得200g质量分数2%的硫酸铜溶液和一定质量的铜.
已知:Cu2O+H2SO4═CuSO4+Cu+H2O
计算:(1)过滤所得铜的质量. 
(2)所加稀硫酸溶液的质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同学们利用如图做了如下实验(A、B、C中盛放有不同的药品):
(1)若将某红棕色固体放入B中,打开K1、K2,将A中的盐酸加入B中,关闭K1,观察到B中溶液变为黄色,一段时间后,盛水的C中导管口有大量气泡冒出,B中溶液变为浅绿色,B中固体中所含的元素一定有Fe和O.B中发生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HCl═FeCl2+H2↑.
(2)若B中放入氢氧化钠固体,打开K1、K2,将A中的盐酸加入B中,立即关闭K1、观察到C中的导管口有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C中水流入B中,则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同学们认为“C中的导管口有气泡”的原因有:①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放出热量;②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使空气膨胀逸出;③注入的盐酸在广口瓶中占据一部分体积,使空气被排出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农业生产中常用16%的食盐水选种.实验室现有26%的氯化钠溶液(密度约为1.2g/mL)1000g,欲配制13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
(1)需量取26%的氯化钠溶液666.7ml(精确到小数点后1位),需量取水500ml.
(2)若实际配制的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小于16%,其原因可能有AC(填字母序号).
A.俯视量取质量分数为26%的氯化钠溶液            B.俯视量取水
C.稀释26%的氯化钠溶液时烧杯不干燥              D.装瓶时有液体溅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如图所示是初中化学中两组重要的对比实验.

(1)实验1中最易生锈的铁钉是A(填字母序号),对比铁钉表面的不同现象,可推知防止铁生锈的原理为防止铁和氧气、水(潮湿的空气)接触.
(2)实验2过程中可观察到全部的实验现象有A中布条不变色,B中布条变红,C中溶液变浑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A、B、C、D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物质.
(1)A是最清洁的气体燃料,则A的化学式是H2
(2)B在一定条件下分解成A和另一种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H2O$\frac{\underline{\;通电\;}}{\;}$2H2↑+O2↑.
(3)C与D是常见的碱,C易潮解,D常用于治理酸化的土壤.碱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碱溶于水可解离出相同的阴离子,其为OH-(填离子符号).C跟盐酸反应的实质是:溶液中C解离出的阴离子和盐酸解离出的氢离子发生反应,生成水.D跟氢硫酸(H2S)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S+Ca(OH)2═CaS+2H2O(提示:复分解反应过程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不发生变化).
(4)高温时,3g铁粉与一定量的B反应,得到只含两种元素的黑色固体和0.1g A,则黑色固体中两种元素的质量比是15:4.(结果以最简整数比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碳捕捉技术”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将工业生产中产生的CO2分离出来并利用,如可利用NaOH溶液来“捕捉”CO2,其基本过程如图所示(部分条件及物质未标出).

(1)“反应并分离”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Ca(OH)2+Na2CO3═CaCO3↓+2NaOH,分离所采用的主要操作方法是过滤.
(2)下列有关该捕捉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B、C(填字母序号).
A.该技术可有效降低碳排放而且不消耗能量    
B.整个过程中,只有一种物质可循环利用
C.“捕捉”过程中,溶液总质量不会发生变化  
D.捕捉到的CO2可制备其它化工产品,减少了温室气体排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酸雨是指pH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酸雨主要是人为的向大气中排放大量酸性物质所造成的.雨、雪等在形成和降落过程中,吸收并溶解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硫或氮氧化物等物质,形成了pH低于5.6的酸性降水.
酸雨中的阴离子主要是硝酸根和硫酸根离子,根据两者在酸雨样品中的浓度可以判定降水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二氧化硫还是氮氧化物.二氧化硫主要是来自于矿物燃料(如煤)的燃烧,氮氧化物主要是来自于汽车尾气等污染源.
含有硫的煤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和水作用生成亚硫酸(H2SO3),H2SO3在空气中被氧化成硫酸.
雷雨闪电时,大气中也会产生少量硝酸.闪电时,氮气与氧气化合生成一氧化氮(NO),NO不稳定,在空气中被氧化成二氧化氮(NO2).NO2是一种红棕色、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它可和水作用生成硝酸.
酸雨对环境、工农业生产、建筑、森林、植物等危害巨大.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NO2的物理性质红棕色、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2)NO与NO2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分子(组成和结构)不同.
(3)H2SO3在空气中转化为硫酸的化学方程式为O3+2H2SO3═2H2SO4
(4)氮气与氧气化合生成一氧化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2+O2$\frac{\underline{\;放电\;}}{\;}$2NO.
(5)你认为防治酸雨的方法是开发新能源;使用燃煤脱硫技术,减少二氧化硫排放;工业尾气处理后再排放;少开车,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使用天然气等较清洁能源,少用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铁是人类生活中常用的材料.
(1)工业上,用一氧化碳和赤铁矿冶炼铁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3CO$\frac{\underline{\;高温\;}}{\;}$2Fe+3CO2
(2)用稀盐酸能除去铁锈,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原因Fe2O3+6HCl═2FeCl3+3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