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70830  170838  170844  170848  170854  170856  170860  170866  170868  170874  170880  170884  170886  170890  170896  170898  170904  170908  170910  170914  170916  170920  170922  170924  170925  170926  170928  170929  170930  170932  170934  170938  170940  170944  170946  170950  170956  170958  170964  170968  170970  170974  170980  170986  170988  170994  170998  171000  171006  171010  171016  171024  211419 

科目: 来源:2018年北京市中考化学复习测试:酸、碱、盐的综合专项训练 题型:单选题

同学们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验证CO2与NaOH、Ca(OH)2都能发生反应。

分别向甲、乙两个瓶中注入少量、等体积的两种溶液,观察实验现象。

(1)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说明CO2能与Ca(OH)2反应的实验现象是

(2)下列实验现象中,一定能说明“CO2与NaOH发生了化学反应”的是 (填序号)。

a.U型管中红墨水左低右高

b.U型管中红墨水左高右低

c.U型管中红墨水液面没有发生改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8年北京市中考化学复习测试:酸、碱、盐的综合专项训练 题型:填空题

下列A~E五种物质由氢、碳、氧、钠、钙5种元素中的2种或3种组成。

(1)A在工业上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A的俗称是________。

(2)B、C两种物质的组成元素相同,且B能发生分解反应生成C,B的化学式为________。

(3)D是常用的干燥剂,将D加入到E的饱和溶液中,溶液变浑浊,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4)将A、E两种溶液混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液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出现气泡,该滤液中的溶质有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8年北京市中考化学复习测试:酸、碱、盐的综合专项训练 题型:实验题

化学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酸碱盐的性质(夹持仪器已省略)。

(1)关闭K2,打开K1和分液漏斗玻璃塞、活塞,向B装置中加入稀盐酸,使其浸没大理石后关闭分液漏斗活塞。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2)当B中物质仍在反应时,关闭K1,打开K2。一段时间后C中的现象为__________;充分反应后,C中一定含有溶质NaCl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8年北京市中考化学复习测试:酸、碱、盐的综合专项训练 题型:科学探究题

某化学兴趣小组围绕“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的学习,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一:取5 mL氢氧化钠溶液于烧杯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可观察到现象为________。然后加入稀盐酸,用玻璃棒搅拌,溶液褪为无色,有关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二:对实验一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进行探究。

【提出猜想】猜想一:只有NaCl;

猜想二:有NaCl和NaOH;

猜想三:有NaCl和HCl。

你认为猜想________不合理,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________

________

猜想三成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8年北京市中考化学复习测试:酸、碱、盐的综合专项训练 题型:科学探究题

在一次化学实验中,同学们将饱和硫酸铜溶液逐滴加到5 mL饱和氢氧化钠溶液中,观察到以下异常实验现象:

实验序号

滴加CuSO4

溶液的量

实验现象

第1~6滴

产生蓝色沉淀,但振荡后沉淀消失,形成亮蓝色溶液

第7~9滴

产生蓝色沉淀,且沉淀逐渐增多。振荡后沉淀不消失,很快沉淀逐渐变成黑色

已知蓝色沉淀是氢氧化铜,写出生成蓝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提出问题】实验①中蓝色沉淀为什么消失?

【查阅资料】

Ⅰ.氢氧化铜在室温下稳定,70 ℃~80 ℃时分解生成氧化铜。

Ⅱ.铜酸钠[Na2Cu(OH)4]溶液呈亮蓝色。

【猜想与假设】

Ⅰ.蓝色沉淀消失可能是氢氧化铜发生分解反应。

Ⅱ.蓝色沉淀消失可能是氢氧化铜溶解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形成亮蓝色溶液。

甲同学认为猜想Ⅰ不成立,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同学为验证猜想Ⅱ,进行了如下实验。

【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1号试管,……

2号试管,蓝色固体不消失

3号试管,蓝色固体减少

4号试管,蓝色固体消失,得到亮蓝色溶液

【解释与结论】

(1)1号试管中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与评价】

(1)进一步查阅资料可知,氢氧化铜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解生成铜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丙同学推知饱和硫酸铜溶液与饱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是放热反应,他依据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8年北京市中考化学复习测试:酸、碱、盐的综合专项训练 题型:实验题

学习酸碱盐知识后,同学们知道碳酸钠溶液与氢氧化钙溶液能发生反应,可观察到溶液变浑浊。甲组同学进行右图所示的实验,却未观察到预期现象。

【提出问题】未观察到浑浊的原因是什么?

【猜想和假设】

①与氢氧化钙溶液的浓度有关。若使用更大浓度的氢氧化钙溶液,会迅速产生浑浊。

②与碳酸钠溶液的浓度有关。若使用更大浓度的碳酸钠溶液,会迅速产生浑浊。经讨论,同学们认为猜想①不合理,其理由是

【进行实验】乙组同学针对猜想②进行实验。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探究猜想②

取4支试管,向其中分别加入

碳酸钠溶液浓度/%

是否浑浊

10

不浑浊

5

不浑浊

1

浑浊

0.5

浑浊

【解释与结论】

(1)补全上述实验操作:取4支试管,向其中分别加入

(2)氢氧化钙溶液与碳酸钠溶液混合出现浑浊的化学方程式是

(3)乙组实验证明:猜想②不成立,碳酸钠溶液浓度在0.5~10%的范围内,能否出现浑浊与碳酸钠溶液的浓度有关,其关系是

【实验反思】

(1)丙组同学对乙组所做实验中未出现浑浊的原因进行探究。设计了多组实验,其中部分同学的实验过程及结果如下:

丙组同学的实验目的是

(2)依据乙、丙两组的实验探究,丁组同学仍使用甲组的仪器和药品对甲组实验进行了改进,当滴入几滴某溶液后,溶液迅速变浑浊。其实验操作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8年北京市中考化学复习测试:酸、碱、盐的综合专项训练 题型:实验题

小明见妈妈买了些取暖袋,他很好奇,打开了一袋,发现里面是黑色的粉末。小明提出了问题:取暖袋中是哪种物质发生了化学反应而释放热量呢?

【查找资料】

①取暖袋由原料层、明胶层、无纺布袋三部分组成。原料

层中的黑色粉末的主要成分是铁粉、活性炭、蛭石、可溶

性无机盐、吸水性树脂(含水)。

②蛭石是当今世界首屈一指的保温材料,起保温作用;吸水性树脂可反复释水、吸水,起吸水、保水的作用;二者均不参加化学反应。

③使用时应注意事项:不使用产品时请勿拆开密封包装。

【提出猜想】

①可溶性无机盐可能是氯化钠、硫酸钠、碳酸钠中一种或几种。

②取暖袋发热时,可能是铁粉、氧气、无机盐、水、活性炭几种物质间发生了化学反应。

【实验准备】

用NaCl溶液、Na2SO4溶液、Na2CO3溶液进行如下实验,为确定无机盐的成分小明查阅

了如下资料。

NaCl溶液

Na2SO4溶液

Na2CO3溶液

加入稀盐酸

无明显变化

无明显变化

现象Ⅰ

加入BaCl2溶液

无明显变化

产生白色沉淀

产生白色沉淀

加入AgNO3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溶液略呈浑浊

产生淡黄色沉淀

(1)现象I是

(2)BaCl2溶液与Na2SO4溶液混合发生复分解反应,则白色沉淀的化学式为

【实验过程】

分别取没有使用的取暖袋和失效后的取暖袋中的黑色粉末完成以下实验,探究无机盐的成分及参加反应的物质。

序号

加入试剂及操作

没有使用的暖袋

失效后的暖袋

加入足量水观察

无色溶液,大量固体在烧杯底部

无色溶液,大量固体在烧杯底部

取I中上层清液,向其中滴加盐酸

无变化

无变化

取I中上层清液,向其中滴加BaCl2溶液

无变化

无变化

取I中上层清液,向其中滴加AgNO3溶液

白色沉淀

白色沉淀

另取黑色粉末加入足量盐酸

大量气泡,溶液呈浅绿色

无气泡,溶液呈黄色溶液

(3)通过上述实验,可以得出以下结论:①取暖袋中无机盐的成分是

②取暖袋发热时,原料层中一定参加反应的物质是

(4)小明提出,氧气是否参加了反应?请你帮小明设计一套装置,装置图为 ,证明氧气参加了反应。

【反思与评价】

(5)IV中的现象判定无机盐未参加反应。他的结论是否合理,说明理由并解释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江苏省苏州市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初三化学期初测试卷 题型:单选题

2017年常熟市荣膺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称号,我市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下列做法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是

A. 焚烧落叶,减少垃圾的运输量 B. 大力植树造林,增加植被面积

C. 为增加节日气氛大量燃放烟花爆竹 D. 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增加农作物产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江苏省苏州市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初三化学期初测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冰雪消融 B. 烛炬成灰 C. 杯弓蛇影 D. 拨云见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江苏省苏州市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初三化学期初测试卷 题型:单选题

每100 g黑木耳中含铁185mg,是常见天然食品中最高的,这里的“铁”指的是

A. 元素 B. 原子 C. 分子 D. 离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