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71266  171274  171280  171284  171290  171292  171296  171302  171304  171310  171316  171320  171322  171326  171332  171334  171340  171344  171346  171350  171352  171356  171358  171360  171361  171362  171364  171365  171366  171368  171370  171374  171376  171380  171382  171386  171392  171394  171400  171404  171406  171410  171416  171422  171424  171430  171434  171436  171442  171446  171452  171460  211419 

科目: 来源:北京一零一中学2018届九年级3月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科学探究题

研究燃烧现象,小明进行了下列活动。

(1)活动1:点燃蜡烛后,电子秤示数逐渐减小。蜡烛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总质量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燃烧掉的蜡烛的质量。该反应______(填“是”或“否”)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2)活动2:用玻璃杯迅速扣住燃烧的蜡烛,并使杯口始终浸没在水中,可观察到____________。

(3)活动3:蜡烛熄灭,说明二氧化碳所具有的性质的是____________;上层脱脂棉燃烧,说明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Na2O2)发生了放热反应,并产生了一种气体,该气体是____________。

(4)活动4:小明将点燃的火柴竖直向上放置(火焰在上方,火柴梗在下方),火焰很快就熄灭了,这是因为____________。

(5)活动5:小明采取以下实验操作步骤验证可燃物燃烧的两个条件,则实验操作顺序应为____________(每步仅可选用一次)。

A. 通入N2 B. 通入O2 C. 点燃酒精灯

大于 是 蜡烛熄灭,玻璃杯内液面上升,略高于玻璃杯外液面 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氧气 温度达不到火柴梗着火点 BCA 【解析】(1)由于有氧气参加了反应,故蜡烛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总质量大于燃烧掉蜡烛的质量;任何化学反应都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故该反应也符合; (2)蜡烛燃烧耗掉了烧杯中的氧气,故蜡烛熄灭,内压降低,故液面上升; (3)蜡烛熄灭,说明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实验小组同学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并验证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应选用的装置是________(填序号);收集二氧化碳时,检验集气瓶中已收集满二氧化碳的方法是________。

(2)资料: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取一朵用紫色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小花,将小花的一半用水喷湿,放入装置C中,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此现象说明CO2能和水反应生成酸。

查看答案

实验小组同学在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验证氧气的化学性质。

(1)图A是小瑛同学进行“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该装置有一处明显错误,为使装置正确,她应调节的旋钮是_________(填序号),调整正确后,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B是木炭在氧气中燃烧,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进一步证明木炭与氧气发生了化学反应,应继续进行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利用燃煤烟气生产Na2SO4和化工原料乙烯(C2H4)的工艺流程如下:

(1)Na2SO4制备装置中,参加反应的物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Na2SO4制备装置中,反应前后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元素是____________。

(3)乙烯制备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氢能是理想的清洁能源。以太阳能为热源,经由铁氧化合物循环分解水的过程如下:

(1)反应I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2)整个循环过程中涉及的氧化物是________。

查看答案

初三同学们参观了汽车博物馆,感受到汽车产业的发展与能源环境密不可分。

(1)煤、天然气和_______通常称为化石燃料。充分燃烧1 kg天然气和煤所产生的CO2和SO2气体的质量如下图所示,根据下图分析,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写一条即可)。

(2)为了减少污染,会采用污染较小的化石燃料代替汽油:有些汽车采用压缩天然气(CNG)作为燃料,天然气中主要成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液化石油气(LPG)也可作为汽车用燃料,主要成分是丙烷、丁烷、丙烯、丁烯等,因此液化石油气属于___________(“纯净物”或“混合物”)。

(3)人类正在开发和使用新能源,如潮汐能、氢能等。贮氢合金用于氢动力汽车的试验己获成功,氢化镁(MgH2)是一种贮氢合金,可以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4)目前汽车金属外壳主要材质是钢铁,工业上高炉炼铁的反应原理是__________,用含氧化铁80%的矿石200t,理论上可以炼出金属铁________t。

(5)高级跑车会采用金属铝制作成车体外壳,铝制品都有很好的抗腐蚀性,原因是:________(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 题型:科学探究题
  • 难度:中等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答案无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北京一零一中学2018届九年级3月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流程题

有关金属的性质。

I. 把一定质量的锌粉投入到硫酸亚铁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A中,充分搅拌,过滤。回答下列问题。

(1)若向滤渣C中加入适量稀硫酸,有气体生成。滤渣C中一定有____________,滤液B中除水外,一定有___________。

(2)若向溶液A中加入过量的锌粉,写出向滤渣C中加入足量硫酸,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II. 为了验证金属活动性强弱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同学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利用实验一和实验二,既能验证铜、锌金属活动性强弱,同时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则溶液A可以是_________(填序号)。

a. 稀硫酸 b. 硝酸银溶液 c. 氯化亚铁溶液 d. 硫酸锌溶液 e. 硫酸铜溶液

(2)利用以上试剂设计反应,验证铜和银的金属活动性,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现象为_________。

III. 某同学为了探究铁钉生锈条件,设计了如下实验。

序号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铁钉无明显变化

铁钉生锈

铁钉无明显变化

铁钉生锈

(1)通过实验①、②对比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

(2)实验④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U型管左侧液面_________(填“上升”、“不变”或“下降”),原因是_________。

Cu Fe, ZnSO4 H2SO4+Fe=FeSO4+H2↑ H2SO4+Zn=ZnSO4+H2↑ c e Cu+2AgNO3=Cu(NO3)2+2Ag 铜片表面有银白色固体析出,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铁钉生锈的条件之一是铁钉与水接触 上升 铁钉生锈,消耗氧气,装置内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所以U型管左侧液面上升 【解析】(1)锌与硫酸亚铁和硫酸铜都有反应,但是由于铁比铜活泼,故锌先与硫酸铜反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研究燃烧现象,小明进行了下列活动。

(1)活动1:点燃蜡烛后,电子秤示数逐渐减小。蜡烛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总质量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燃烧掉的蜡烛的质量。该反应______(填“是”或“否”)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2)活动2:用玻璃杯迅速扣住燃烧的蜡烛,并使杯口始终浸没在水中,可观察到____________。

(3)活动3:蜡烛熄灭,说明二氧化碳所具有的性质的是____________;上层脱脂棉燃烧,说明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Na2O2)发生了放热反应,并产生了一种气体,该气体是____________。

(4)活动4:小明将点燃的火柴竖直向上放置(火焰在上方,火柴梗在下方),火焰很快就熄灭了,这是因为____________。

(5)活动5:小明采取以下实验操作步骤验证可燃物燃烧的两个条件,则实验操作顺序应为____________(每步仅可选用一次)。

A. 通入N2 B. 通入O2 C. 点燃酒精灯

查看答案

实验小组同学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并验证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应选用的装置是________(填序号);收集二氧化碳时,检验集气瓶中已收集满二氧化碳的方法是________。

(2)资料: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取一朵用紫色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小花,将小花的一半用水喷湿,放入装置C中,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此现象说明CO2能和水反应生成酸。

查看答案

实验小组同学在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验证氧气的化学性质。

(1)图A是小瑛同学进行“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该装置有一处明显错误,为使装置正确,她应调节的旋钮是_________(填序号),调整正确后,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B是木炭在氧气中燃烧,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进一步证明木炭与氧气发生了化学反应,应继续进行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利用燃煤烟气生产Na2SO4和化工原料乙烯(C2H4)的工艺流程如下:

(1)Na2SO4制备装置中,参加反应的物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Na2SO4制备装置中,反应前后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元素是____________。

(3)乙烯制备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氢能是理想的清洁能源。以太阳能为热源,经由铁氧化合物循环分解水的过程如下:

(1)反应I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2)整个循环过程中涉及的氧化物是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 题型:流程题
  • 难度:中等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答案无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北京一零一中学2018届九年级3月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填空题

小然同学设计探究分子运动的实验如图,请按要求完成下列各小题:

(1)滴入适量浓氨水后,观察到酚酞试纸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放入少量生石灰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试写出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

变红 氨水显碱性,氨分子在不停运动 提供热量,加快分子的运动速率 CaO+H2O===Ca(OH)2 【解析】(1)浓氨水属于碱,能使酚酞试纸变红,因为氨水显碱性,氨分子在不停运动 。(2)生石灰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 提供热量,加快分子的运动速率,CaO+H2O===Ca(OH)2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有关金属的性质。

I. 把一定质量的锌粉投入到硫酸亚铁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A中,充分搅拌,过滤。回答下列问题。

(1)若向滤渣C中加入适量稀硫酸,有气体生成。滤渣C中一定有____________,滤液B中除水外,一定有___________。

(2)若向溶液A中加入过量的锌粉,写出向滤渣C中加入足量硫酸,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II. 为了验证金属活动性强弱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同学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利用实验一和实验二,既能验证铜、锌金属活动性强弱,同时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则溶液A可以是_________(填序号)。

a. 稀硫酸 b. 硝酸银溶液 c. 氯化亚铁溶液 d. 硫酸锌溶液 e. 硫酸铜溶液

(2)利用以上试剂设计反应,验证铜和银的金属活动性,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现象为_________。

III. 某同学为了探究铁钉生锈条件,设计了如下实验。

序号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铁钉无明显变化

铁钉生锈

铁钉无明显变化

铁钉生锈

(1)通过实验①、②对比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

(2)实验④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U型管左侧液面_________(填“上升”、“不变”或“下降”),原因是_________。

查看答案

研究燃烧现象,小明进行了下列活动。

(1)活动1:点燃蜡烛后,电子秤示数逐渐减小。蜡烛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总质量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燃烧掉的蜡烛的质量。该反应______(填“是”或“否”)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2)活动2:用玻璃杯迅速扣住燃烧的蜡烛,并使杯口始终浸没在水中,可观察到____________。

(3)活动3:蜡烛熄灭,说明二氧化碳所具有的性质的是____________;上层脱脂棉燃烧,说明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Na2O2)发生了放热反应,并产生了一种气体,该气体是____________。

(4)活动4:小明将点燃的火柴竖直向上放置(火焰在上方,火柴梗在下方),火焰很快就熄灭了,这是因为____________。

(5)活动5:小明采取以下实验操作步骤验证可燃物燃烧的两个条件,则实验操作顺序应为____________(每步仅可选用一次)。

A. 通入N2 B. 通入O2 C. 点燃酒精灯

查看答案

实验小组同学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并验证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应选用的装置是________(填序号);收集二氧化碳时,检验集气瓶中已收集满二氧化碳的方法是________。

(2)资料: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取一朵用紫色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小花,将小花的一半用水喷湿,放入装置C中,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此现象说明CO2能和水反应生成酸。

查看答案

实验小组同学在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验证氧气的化学性质。

(1)图A是小瑛同学进行“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该装置有一处明显错误,为使装置正确,她应调节的旋钮是_________(填序号),调整正确后,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B是木炭在氧气中燃烧,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进一步证明木炭与氧气发生了化学反应,应继续进行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利用燃煤烟气生产Na2SO4和化工原料乙烯(C2H4)的工艺流程如下:

(1)Na2SO4制备装置中,参加反应的物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Na2SO4制备装置中,反应前后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元素是____________。

(3)乙烯制备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中等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答案无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北京一零一中学2018届九年级3月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填空题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下图装置研究CO2与NaOH的反应。

已知:水的沸点与气体压强有关,气体压强小,沸点低;气体压强大,沸点高。

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

]

Ⅰ. A中充满CO2,B和烧杯中均盛有96℃以上但未沸腾的热水(假设实验过程无热量损耗)。

Ⅱ. 用注射器向A中注入一定量浓NaOH溶液,振荡后观察到B中热水沸腾。

Ⅲ.另取相同装置,用注射器向A中注入20mL水,振荡后观察到B中的热水没有沸腾。

(1)检查装置气密性:向上缓慢拉动注射器活塞至一定高度,松手后,观察到活塞_________,说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2)步骤Ⅱ中注入浓NaOH溶液的体积应为_________mL。

(3)步骤Ⅲ的目的是排除_________的干扰。

(4)通过对比_________现象,可知CO2与NaOH确实发生了反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回到原处 20 水 Ⅱ中水沸腾,Ⅲ中水不沸腾 2NaOH + CO2 === Na2CO3+ H2O 【解析】(1)如果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向上缓慢拉动注射器活塞至一定高度,装置中的压强会变小,松手后,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活塞回到原处; (2)步骤Ⅱ、Ⅲ要形成对照,所以注入浓NaOH溶液的体积应与注入水的体积相同,为20mL。 (3)步骤Ⅲ注入20mL水的目的是排除二氧化碳溶于造...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小然同学设计探究分子运动的实验如图,请按要求完成下列各小题:

(1)滴入适量浓氨水后,观察到酚酞试纸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放入少量生石灰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试写出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

查看答案

有关金属的性质。

I. 把一定质量的锌粉投入到硫酸亚铁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A中,充分搅拌,过滤。回答下列问题。

(1)若向滤渣C中加入适量稀硫酸,有气体生成。滤渣C中一定有____________,滤液B中除水外,一定有___________。

(2)若向溶液A中加入过量的锌粉,写出向滤渣C中加入足量硫酸,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II. 为了验证金属活动性强弱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同学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利用实验一和实验二,既能验证铜、锌金属活动性强弱,同时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则溶液A可以是_________(填序号)。

a. 稀硫酸 b. 硝酸银溶液 c. 氯化亚铁溶液 d. 硫酸锌溶液 e. 硫酸铜溶液

(2)利用以上试剂设计反应,验证铜和银的金属活动性,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现象为_________。

III. 某同学为了探究铁钉生锈条件,设计了如下实验。

序号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铁钉无明显变化

铁钉生锈

铁钉无明显变化

铁钉生锈

(1)通过实验①、②对比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

(2)实验④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U型管左侧液面_________(填“上升”、“不变”或“下降”),原因是_________。

查看答案

研究燃烧现象,小明进行了下列活动。

(1)活动1:点燃蜡烛后,电子秤示数逐渐减小。蜡烛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总质量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燃烧掉的蜡烛的质量。该反应______(填“是”或“否”)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2)活动2:用玻璃杯迅速扣住燃烧的蜡烛,并使杯口始终浸没在水中,可观察到____________。

(3)活动3:蜡烛熄灭,说明二氧化碳所具有的性质的是____________;上层脱脂棉燃烧,说明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Na2O2)发生了放热反应,并产生了一种气体,该气体是____________。

(4)活动4:小明将点燃的火柴竖直向上放置(火焰在上方,火柴梗在下方),火焰很快就熄灭了,这是因为____________。

(5)活动5:小明采取以下实验操作步骤验证可燃物燃烧的两个条件,则实验操作顺序应为____________(每步仅可选用一次)。

A. 通入N2 B. 通入O2 C. 点燃酒精灯

查看答案

实验小组同学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并验证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应选用的装置是________(填序号);收集二氧化碳时,检验集气瓶中已收集满二氧化碳的方法是________。

(2)资料: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取一朵用紫色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小花,将小花的一半用水喷湿,放入装置C中,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此现象说明CO2能和水反应生成酸。

查看答案

实验小组同学在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验证氧气的化学性质。

(1)图A是小瑛同学进行“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该装置有一处明显错误,为使装置正确,她应调节的旋钮是_________(填序号),调整正确后,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B是木炭在氧气中燃烧,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进一步证明木炭与氧气发生了化学反应,应继续进行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中等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答案无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北京一零一中学2018届九年级3月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科学探究题

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沐浴在阳光下的绿色植物在悄悄地进行着一个重要的化学变化——光合作用。它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淀粉),并且释放氧气的过程。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什么条件呢?

【实验1】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一段时间后,取玻璃瓶内罩住的叶片及未罩住的一个叶片,分别经过脱色等处理,加入碘溶液。观察到前者无变化,后者变蓝。

【小资料】:(1)淀粉遇碘会变为蓝色。

(2)浓氢氧化钠溶液可和二氧化碳反应。

【实验2】操作步骤:

步骤一:取BTB溶液放入大烧杯中,向溶液中吹气,溶液颜色变黄。分别向A、B、C、D试管中添加等量的BTB溶液(淡蓝色)或已吹气的BTB溶液。

步骤二:在C、D试管中各放入一棵植物。

步骤三:用橡皮塞将A、B、C、D 4个试管塞紧,并用锡纸将试管D包裹。将4个试管置于光照下。

步骤四:一段时间后,观察BTB溶液的变色情况。

A试管

B试管

C试管

D试管

步骤一

BTB溶液

已吹气的BTB溶液

已吹气的BTB溶液

已吹气的BTB溶液

淡蓝色

黄色

黄色

黄色

步骤二

放入植物

放入植物

步骤三

光照

光照

光照

避光(锡纸包裹)

步骤四

淡蓝色

黄色

淡蓝色

黄色

【小资料】:BTB即溴麝香草酚蓝。溴麝香草酚蓝可随着溶液酸性变化,颜色发生变化(见下表)。

酸性

增强

颜色

蓝色

绿色或淡蓝

黄色

其实,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通过光合作用,将无机物转变成了有机物,将光能转变成了化学能,同时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平衡。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光合作用的反应物是________。

(2)实验1的目的是________;

(3)实验2中,A、B、C、D 4个试管做了3组对照实验,其中能说明光合作用需要在光照条件下进行的对照实验是________(填试管序号)。

(4)北京市蔬菜需求量庞大,请你为种植大棚蔬菜的农民提出一条增产的建议:________。

CO2、H2O 探究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C D 增加光照(充入气体肥料二氧化碳) 【解析】(1)由题可知,光合作用的反应物是二氧化碳和水; (2)实验2 是将二氧化碳抽走,探究光合作用是否需要二氧化碳; (3)CD两管的其他的条件相同,只有光照条件不同,故选CD; (4)植物的生长需要吸收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故可以增加光照或充入气体肥料二氧化碳;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下图装置研究CO2与NaOH的反应。

已知:水的沸点与气体压强有关,气体压强小,沸点低;气体压强大,沸点高。

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

]

Ⅰ. A中充满CO2,B和烧杯中均盛有96℃以上但未沸腾的热水(假设实验过程无热量损耗)。

Ⅱ. 用注射器向A中注入一定量浓NaOH溶液,振荡后观察到B中热水沸腾。

Ⅲ.另取相同装置,用注射器向A中注入20mL水,振荡后观察到B中的热水没有沸腾。

(1)检查装置气密性:向上缓慢拉动注射器活塞至一定高度,松手后,观察到活塞_________,说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2)步骤Ⅱ中注入浓NaOH溶液的体积应为_________mL。

(3)步骤Ⅲ的目的是排除_________的干扰。

(4)通过对比_________现象,可知CO2与NaOH确实发生了反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查看答案

小然同学设计探究分子运动的实验如图,请按要求完成下列各小题:

(1)滴入适量浓氨水后,观察到酚酞试纸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放入少量生石灰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试写出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

查看答案

有关金属的性质。

I. 把一定质量的锌粉投入到硫酸亚铁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A中,充分搅拌,过滤。回答下列问题。

(1)若向滤渣C中加入适量稀硫酸,有气体生成。滤渣C中一定有____________,滤液B中除水外,一定有___________。

(2)若向溶液A中加入过量的锌粉,写出向滤渣C中加入足量硫酸,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II. 为了验证金属活动性强弱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同学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利用实验一和实验二,既能验证铜、锌金属活动性强弱,同时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则溶液A可以是_________(填序号)。

a. 稀硫酸 b. 硝酸银溶液 c. 氯化亚铁溶液 d. 硫酸锌溶液 e. 硫酸铜溶液

(2)利用以上试剂设计反应,验证铜和银的金属活动性,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现象为_________。

III. 某同学为了探究铁钉生锈条件,设计了如下实验。

序号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铁钉无明显变化

铁钉生锈

铁钉无明显变化

铁钉生锈

(1)通过实验①、②对比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

(2)实验④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U型管左侧液面_________(填“上升”、“不变”或“下降”),原因是_________。

查看答案

研究燃烧现象,小明进行了下列活动。

(1)活动1:点燃蜡烛后,电子秤示数逐渐减小。蜡烛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总质量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燃烧掉的蜡烛的质量。该反应______(填“是”或“否”)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2)活动2:用玻璃杯迅速扣住燃烧的蜡烛,并使杯口始终浸没在水中,可观察到____________。

(3)活动3:蜡烛熄灭,说明二氧化碳所具有的性质的是____________;上层脱脂棉燃烧,说明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Na2O2)发生了放热反应,并产生了一种气体,该气体是____________。

(4)活动4:小明将点燃的火柴竖直向上放置(火焰在上方,火柴梗在下方),火焰很快就熄灭了,这是因为____________。

(5)活动5:小明采取以下实验操作步骤验证可燃物燃烧的两个条件,则实验操作顺序应为____________(每步仅可选用一次)。

A. 通入N2 B. 通入O2 C. 点燃酒精灯

查看答案

实验小组同学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并验证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应选用的装置是________(填序号);收集二氧化碳时,检验集气瓶中已收集满二氧化碳的方法是________。

(2)资料: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取一朵用紫色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小花,将小花的一半用水喷湿,放入装置C中,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此现象说明CO2能和水反应生成酸。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 题型:科学探究题
  • 难度:中等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答案无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北京一零一中学2018届九年级3月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科学探究题

同学们通过学习金属后,对铜的化学性质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

项目一. 同学们将光亮铜片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发现表面变黑,他们对黑色物质来源产生了兴趣,铜片表面黑色物质是什么呢?

【查阅资料】

(1)酒精不充分燃烧产生炭黑(即黑烟);

(2)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加热条件下能与金属铜反应生成黑色的氧化铜。

(3)氧化铜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炭黑难溶于水,且与硫酸不发生反应。

【猜想与假设】

猜想1:黑色固体是炭黑。

猜想2:黑色固体是空气中的氧气与铜反应生成的氧化铜。

猜想3:黑色固体既有炭黑又有氧化铜。

【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和方法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一:取一小段光亮铜片,放入试管内,然后用试管夹夹持试管,放在酒精灯的外焰部位加热。

铜片变黑

(1)猜想1不正确。

(2)黑色固体可能与空气中的 ______ 有关。

实验二:取一试管,将一小段光亮铜片放入试管中,塞上胶塞,并用注射器抽出试管内的空气,封好胶塞,并加热,观察现象。趁热取下胶塞,观察现象。

________

猜想2正确

实验三:将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后的附着黑色固体的铜片,投入到盛有稀硫酸的试管中。

________

猜想3不正确

项目二. 同学们通过学习知道铜与盐酸、稀硫酸不能发生反应,但却发现化学老师用铜与硝酸制备出气体去做物理实验。同学们在实验室对铜与稀硝酸的反应进行了探究。

实验I

实验装置

实验现象

铜片逐渐消失,

有无色气泡产生,试管中上部有红棕色气体出现;

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探究】实验I中产生的无色气体是什么?

【查阅资料】

(1)硝酸(HNO3)与Cu反应生成硝酸铜和含氮元素的化合物;硝酸铜溶液呈蓝色;

(2)氨气(NH3)可以使酚酞溶液变红

(3)含氮元素的某些气态物质的物理性质

NH3

NO

NO2

颜色

无色

无色

红棕色

气味

刺激性

刺激性

溶解性

极易溶于水

难溶于水

可溶于水或硝酸

【猜想与假设】无色气体可能是:①NH3 ②NO

【进行实验】同学们利用下图装置对产生的无色气体进行检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1. 打开弹簧夹,通入N2,一段时间后,关闭弹簧夹

B、C中导管口有无色气泡冒出

2. 将C中导管伸入集气瓶中,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滴入一定量稀硝酸,关闭活塞

A中有无色气泡产生

B中导管口有无色气泡冒出

C中集气瓶内收集到无色气体

3. 从水槽中取出集气瓶,敞口置于空气中

无色气体变为红棕色

4. 取少量B中液体于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试管中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

【解释与结论】

(1)操作1中,通入N2的目的是__________。

(2)同学们认为猜想①不正确,理由是__________。

(3)无色气体具有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___。

氧气 打开胶塞前铜片不变黑,打开胶塞后铜片变黑 黑色固体全部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排出装置中的空气,防止干扰 B中液体加酚酞溶液不变色,说明不是氨气 能与氧气反应 【解析】(1)铜与空气中的氧气接触,在加热的条件下变为黑色,故可能与空气中的氧气有关; (2)刚开始,试管中的氧气被抽空,铜没有变黑,当打开试管时,炽热的铜与空气中的氧气接触,铜变为黑色,说明铜在空气中加入生成了氧化铜;...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沐浴在阳光下的绿色植物在悄悄地进行着一个重要的化学变化——光合作用。它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淀粉),并且释放氧气的过程。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什么条件呢?

【实验1】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一段时间后,取玻璃瓶内罩住的叶片及未罩住的一个叶片,分别经过脱色等处理,加入碘溶液。观察到前者无变化,后者变蓝。

【小资料】:(1)淀粉遇碘会变为蓝色。

(2)浓氢氧化钠溶液可和二氧化碳反应。

【实验2】操作步骤:

步骤一:取BTB溶液放入大烧杯中,向溶液中吹气,溶液颜色变黄。分别向A、B、C、D试管中添加等量的BTB溶液(淡蓝色)或已吹气的BTB溶液。

步骤二:在C、D试管中各放入一棵植物。

步骤三:用橡皮塞将A、B、C、D 4个试管塞紧,并用锡纸将试管D包裹。将4个试管置于光照下。

步骤四:一段时间后,观察BTB溶液的变色情况。

A试管

B试管

C试管

D试管

步骤一

BTB溶液

已吹气的BTB溶液

已吹气的BTB溶液

已吹气的BTB溶液

淡蓝色

黄色

黄色

黄色

步骤二

放入植物

放入植物

步骤三

光照

光照

光照

避光(锡纸包裹)

步骤四

淡蓝色

黄色

淡蓝色

黄色

【小资料】:BTB即溴麝香草酚蓝。溴麝香草酚蓝可随着溶液酸性变化,颜色发生变化(见下表)。

酸性

增强

颜色

蓝色

绿色或淡蓝

黄色

其实,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通过光合作用,将无机物转变成了有机物,将光能转变成了化学能,同时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平衡。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光合作用的反应物是________。

(2)实验1的目的是________;

(3)实验2中,A、B、C、D 4个试管做了3组对照实验,其中能说明光合作用需要在光照条件下进行的对照实验是________(填试管序号)。

(4)北京市蔬菜需求量庞大,请你为种植大棚蔬菜的农民提出一条增产的建议:________。

查看答案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下图装置研究CO2与NaOH的反应。

已知:水的沸点与气体压强有关,气体压强小,沸点低;气体压强大,沸点高。

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

]

Ⅰ. A中充满CO2,B和烧杯中均盛有96℃以上但未沸腾的热水(假设实验过程无热量损耗)。

Ⅱ. 用注射器向A中注入一定量浓NaOH溶液,振荡后观察到B中热水沸腾。

Ⅲ.另取相同装置,用注射器向A中注入20mL水,振荡后观察到B中的热水没有沸腾。

(1)检查装置气密性:向上缓慢拉动注射器活塞至一定高度,松手后,观察到活塞_________,说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2)步骤Ⅱ中注入浓NaOH溶液的体积应为_________mL。

(3)步骤Ⅲ的目的是排除_________的干扰。

(4)通过对比_________现象,可知CO2与NaOH确实发生了反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查看答案

小然同学设计探究分子运动的实验如图,请按要求完成下列各小题:

(1)滴入适量浓氨水后,观察到酚酞试纸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放入少量生石灰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试写出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

查看答案

有关金属的性质。

I. 把一定质量的锌粉投入到硫酸亚铁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A中,充分搅拌,过滤。回答下列问题。

(1)若向滤渣C中加入适量稀硫酸,有气体生成。滤渣C中一定有____________,滤液B中除水外,一定有___________。

(2)若向溶液A中加入过量的锌粉,写出向滤渣C中加入足量硫酸,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II. 为了验证金属活动性强弱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同学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利用实验一和实验二,既能验证铜、锌金属活动性强弱,同时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则溶液A可以是_________(填序号)。

a. 稀硫酸 b. 硝酸银溶液 c. 氯化亚铁溶液 d. 硫酸锌溶液 e. 硫酸铜溶液

(2)利用以上试剂设计反应,验证铜和银的金属活动性,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现象为_________。

III. 某同学为了探究铁钉生锈条件,设计了如下实验。

序号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铁钉无明显变化

铁钉生锈

铁钉无明显变化

铁钉生锈

(1)通过实验①、②对比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

(2)实验④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U型管左侧液面_________(填“上升”、“不变”或“下降”),原因是_________。

查看答案

研究燃烧现象,小明进行了下列活动。

(1)活动1:点燃蜡烛后,电子秤示数逐渐减小。蜡烛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总质量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燃烧掉的蜡烛的质量。该反应______(填“是”或“否”)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2)活动2:用玻璃杯迅速扣住燃烧的蜡烛,并使杯口始终浸没在水中,可观察到____________。

(3)活动3:蜡烛熄灭,说明二氧化碳所具有的性质的是____________;上层脱脂棉燃烧,说明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Na2O2)发生了放热反应,并产生了一种气体,该气体是____________。

(4)活动4:小明将点燃的火柴竖直向上放置(火焰在上方,火柴梗在下方),火焰很快就熄灭了,这是因为____________。

(5)活动5:小明采取以下实验操作步骤验证可燃物燃烧的两个条件,则实验操作顺序应为____________(每步仅可选用一次)。

A. 通入N2 B. 通入O2 C. 点燃酒精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 题型:科学探究题
  • 难度:困难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答案无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江苏省东台市第七联盟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变化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

A. 西瓜榨汁 B. 蜡炬成灰 C. 棉纱织布 D. 蔗糖溶解

B 【解析】A、西瓜榨汁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蜡炬成灰的过程是蜡烛燃烧的过程,反应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棉纱织布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蔗糖溶解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B。 点睛:有无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如果一个变化有新物质生成,则此变化是化学变化,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则是物理变化。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同学们通过学习金属后,对铜的化学性质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

项目一. 同学们将光亮铜片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发现表面变黑,他们对黑色物质来源产生了兴趣,铜片表面黑色物质是什么呢?

【查阅资料】

(1)酒精不充分燃烧产生炭黑(即黑烟);

(2)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加热条件下能与金属铜反应生成黑色的氧化铜。

(3)氧化铜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炭黑难溶于水,且与硫酸不发生反应。

【猜想与假设】

猜想1:黑色固体是炭黑。

猜想2:黑色固体是空气中的氧气与铜反应生成的氧化铜。

猜想3:黑色固体既有炭黑又有氧化铜。

【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和方法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一:取一小段光亮铜片,放入试管内,然后用试管夹夹持试管,放在酒精灯的外焰部位加热。

铜片变黑

(1)猜想1不正确。

(2)黑色固体可能与空气中的 ______ 有关。

实验二:取一试管,将一小段光亮铜片放入试管中,塞上胶塞,并用注射器抽出试管内的空气,封好胶塞,并加热,观察现象。趁热取下胶塞,观察现象。

________

猜想2正确

实验三:将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后的附着黑色固体的铜片,投入到盛有稀硫酸的试管中。

________

猜想3不正确

项目二. 同学们通过学习知道铜与盐酸、稀硫酸不能发生反应,但却发现化学老师用铜与硝酸制备出气体去做物理实验。同学们在实验室对铜与稀硝酸的反应进行了探究。

实验I

实验装置

实验现象

铜片逐渐消失,

有无色气泡产生,试管中上部有红棕色气体出现;

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探究】实验I中产生的无色气体是什么?

【查阅资料】

(1)硝酸(HNO3)与Cu反应生成硝酸铜和含氮元素的化合物;硝酸铜溶液呈蓝色;

(2)氨气(NH3)可以使酚酞溶液变红

(3)含氮元素的某些气态物质的物理性质

NH3

NO

NO2

颜色

无色

无色

红棕色

气味

刺激性

刺激性

溶解性

极易溶于水

难溶于水

可溶于水或硝酸

【猜想与假设】无色气体可能是:①NH3 ②NO

【进行实验】同学们利用下图装置对产生的无色气体进行检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1. 打开弹簧夹,通入N2,一段时间后,关闭弹簧夹

B、C中导管口有无色气泡冒出

2. 将C中导管伸入集气瓶中,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滴入一定量稀硝酸,关闭活塞

A中有无色气泡产生

B中导管口有无色气泡冒出

C中集气瓶内收集到无色气体

3. 从水槽中取出集气瓶,敞口置于空气中

无色气体变为红棕色

4. 取少量B中液体于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试管中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

【解释与结论】

(1)操作1中,通入N2的目的是__________。

(2)同学们认为猜想①不正确,理由是__________。

(3)无色气体具有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沐浴在阳光下的绿色植物在悄悄地进行着一个重要的化学变化——光合作用。它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淀粉),并且释放氧气的过程。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什么条件呢?

【实验1】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一段时间后,取玻璃瓶内罩住的叶片及未罩住的一个叶片,分别经过脱色等处理,加入碘溶液。观察到前者无变化,后者变蓝。

【小资料】:(1)淀粉遇碘会变为蓝色。

(2)浓氢氧化钠溶液可和二氧化碳反应。

【实验2】操作步骤:

步骤一:取BTB溶液放入大烧杯中,向溶液中吹气,溶液颜色变黄。分别向A、B、C、D试管中添加等量的BTB溶液(淡蓝色)或已吹气的BTB溶液。

步骤二:在C、D试管中各放入一棵植物。

步骤三:用橡皮塞将A、B、C、D 4个试管塞紧,并用锡纸将试管D包裹。将4个试管置于光照下。

步骤四:一段时间后,观察BTB溶液的变色情况。

A试管

B试管

C试管

D试管

步骤一

BTB溶液

已吹气的BTB溶液

已吹气的BTB溶液

已吹气的BTB溶液

淡蓝色

黄色

黄色

黄色

步骤二

放入植物

放入植物

步骤三

光照

光照

光照

避光(锡纸包裹)

步骤四

淡蓝色

黄色

淡蓝色

黄色

【小资料】:BTB即溴麝香草酚蓝。溴麝香草酚蓝可随着溶液酸性变化,颜色发生变化(见下表)。

酸性

增强

颜色

蓝色

绿色或淡蓝

黄色

其实,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通过光合作用,将无机物转变成了有机物,将光能转变成了化学能,同时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平衡。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光合作用的反应物是________。

(2)实验1的目的是________;

(3)实验2中,A、B、C、D 4个试管做了3组对照实验,其中能说明光合作用需要在光照条件下进行的对照实验是________(填试管序号)。

(4)北京市蔬菜需求量庞大,请你为种植大棚蔬菜的农民提出一条增产的建议:________。

查看答案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下图装置研究CO2与NaOH的反应。

已知:水的沸点与气体压强有关,气体压强小,沸点低;气体压强大,沸点高。

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

]

Ⅰ. A中充满CO2,B和烧杯中均盛有96℃以上但未沸腾的热水(假设实验过程无热量损耗)。

Ⅱ. 用注射器向A中注入一定量浓NaOH溶液,振荡后观察到B中热水沸腾。

Ⅲ.另取相同装置,用注射器向A中注入20mL水,振荡后观察到B中的热水没有沸腾。

(1)检查装置气密性:向上缓慢拉动注射器活塞至一定高度,松手后,观察到活塞_________,说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2)步骤Ⅱ中注入浓NaOH溶液的体积应为_________mL。

(3)步骤Ⅲ的目的是排除_________的干扰。

(4)通过对比_________现象,可知CO2与NaOH确实发生了反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查看答案

小然同学设计探究分子运动的实验如图,请按要求完成下列各小题:

(1)滴入适量浓氨水后,观察到酚酞试纸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放入少量生石灰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试写出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

查看答案

有关金属的性质。

I. 把一定质量的锌粉投入到硫酸亚铁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A中,充分搅拌,过滤。回答下列问题。

(1)若向滤渣C中加入适量稀硫酸,有气体生成。滤渣C中一定有____________,滤液B中除水外,一定有___________。

(2)若向溶液A中加入过量的锌粉,写出向滤渣C中加入足量硫酸,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II. 为了验证金属活动性强弱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同学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利用实验一和实验二,既能验证铜、锌金属活动性强弱,同时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则溶液A可以是_________(填序号)。

a. 稀硫酸 b. 硝酸银溶液 c. 氯化亚铁溶液 d. 硫酸锌溶液 e. 硫酸铜溶液

(2)利用以上试剂设计反应,验证铜和银的金属活动性,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现象为_________。

III. 某同学为了探究铁钉生锈条件,设计了如下实验。

序号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铁钉无明显变化

铁钉生锈

铁钉无明显变化

铁钉生锈

(1)通过实验①、②对比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

(2)实验④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U型管左侧液面_________(填“上升”、“不变”或“下降”),原因是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中等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答案无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江苏省东台市第七联盟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

A. 测定溶液的pH B. 称量固体

C. 检查气密性 D. 蒸发食盐水

C 【解析】试题分析: A、pH试纸不能直接放到待测溶液中进行测量,正确的使用方法是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少量,点在pH试纸的中间,半分钟后将试纸呈现的颜色与标准的比色卡进行对照; B、称量药品的时候应该是左物右码,且两边要放质量相当的纸D、蒸发的过程中应该用玻璃棒不段的搅拌,防止蒸发过程中因为局部温度过高,从而引起液体的飞溅,故选C 考点:基本的化学实验操作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变化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

A. 西瓜榨汁 B. 蜡炬成灰 C. 棉纱织布 D. 蔗糖溶解

查看答案

同学们通过学习金属后,对铜的化学性质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

项目一. 同学们将光亮铜片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发现表面变黑,他们对黑色物质来源产生了兴趣,铜片表面黑色物质是什么呢?

【查阅资料】

(1)酒精不充分燃烧产生炭黑(即黑烟);

(2)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加热条件下能与金属铜反应生成黑色的氧化铜。

(3)氧化铜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炭黑难溶于水,且与硫酸不发生反应。

【猜想与假设】

猜想1:黑色固体是炭黑。

猜想2:黑色固体是空气中的氧气与铜反应生成的氧化铜。

猜想3:黑色固体既有炭黑又有氧化铜。

【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和方法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一:取一小段光亮铜片,放入试管内,然后用试管夹夹持试管,放在酒精灯的外焰部位加热。

铜片变黑

(1)猜想1不正确。

(2)黑色固体可能与空气中的 ______ 有关。

实验二:取一试管,将一小段光亮铜片放入试管中,塞上胶塞,并用注射器抽出试管内的空气,封好胶塞,并加热,观察现象。趁热取下胶塞,观察现象。

________

猜想2正确

实验三:将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后的附着黑色固体的铜片,投入到盛有稀硫酸的试管中。

________

猜想3不正确

项目二. 同学们通过学习知道铜与盐酸、稀硫酸不能发生反应,但却发现化学老师用铜与硝酸制备出气体去做物理实验。同学们在实验室对铜与稀硝酸的反应进行了探究。

实验I

实验装置

实验现象

铜片逐渐消失,

有无色气泡产生,试管中上部有红棕色气体出现;

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探究】实验I中产生的无色气体是什么?

【查阅资料】

(1)硝酸(HNO3)与Cu反应生成硝酸铜和含氮元素的化合物;硝酸铜溶液呈蓝色;

(2)氨气(NH3)可以使酚酞溶液变红

(3)含氮元素的某些气态物质的物理性质

NH3

NO

NO2

颜色

无色

无色

红棕色

气味

刺激性

刺激性

溶解性

极易溶于水

难溶于水

可溶于水或硝酸

【猜想与假设】无色气体可能是:①NH3 ②NO

【进行实验】同学们利用下图装置对产生的无色气体进行检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1. 打开弹簧夹,通入N2,一段时间后,关闭弹簧夹

B、C中导管口有无色气泡冒出

2. 将C中导管伸入集气瓶中,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滴入一定量稀硝酸,关闭活塞

A中有无色气泡产生

B中导管口有无色气泡冒出

C中集气瓶内收集到无色气体

3. 从水槽中取出集气瓶,敞口置于空气中

无色气体变为红棕色

4. 取少量B中液体于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试管中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

【解释与结论】

(1)操作1中,通入N2的目的是__________。

(2)同学们认为猜想①不正确,理由是__________。

(3)无色气体具有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沐浴在阳光下的绿色植物在悄悄地进行着一个重要的化学变化——光合作用。它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淀粉),并且释放氧气的过程。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什么条件呢?

【实验1】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一段时间后,取玻璃瓶内罩住的叶片及未罩住的一个叶片,分别经过脱色等处理,加入碘溶液。观察到前者无变化,后者变蓝。

【小资料】:(1)淀粉遇碘会变为蓝色。

(2)浓氢氧化钠溶液可和二氧化碳反应。

【实验2】操作步骤:

步骤一:取BTB溶液放入大烧杯中,向溶液中吹气,溶液颜色变黄。分别向A、B、C、D试管中添加等量的BTB溶液(淡蓝色)或已吹气的BTB溶液。

步骤二:在C、D试管中各放入一棵植物。

步骤三:用橡皮塞将A、B、C、D 4个试管塞紧,并用锡纸将试管D包裹。将4个试管置于光照下。

步骤四:一段时间后,观察BTB溶液的变色情况。

A试管

B试管

C试管

D试管

步骤一

BTB溶液

已吹气的BTB溶液

已吹气的BTB溶液

已吹气的BTB溶液

淡蓝色

黄色

黄色

黄色

步骤二

放入植物

放入植物

步骤三

光照

光照

光照

避光(锡纸包裹)

步骤四

淡蓝色

黄色

淡蓝色

黄色

【小资料】:BTB即溴麝香草酚蓝。溴麝香草酚蓝可随着溶液酸性变化,颜色发生变化(见下表)。

酸性

增强

颜色

蓝色

绿色或淡蓝

黄色

其实,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通过光合作用,将无机物转变成了有机物,将光能转变成了化学能,同时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平衡。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光合作用的反应物是________。

(2)实验1的目的是________;

(3)实验2中,A、B、C、D 4个试管做了3组对照实验,其中能说明光合作用需要在光照条件下进行的对照实验是________(填试管序号)。

(4)北京市蔬菜需求量庞大,请你为种植大棚蔬菜的农民提出一条增产的建议:________。

查看答案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下图装置研究CO2与NaOH的反应。

已知:水的沸点与气体压强有关,气体压强小,沸点低;气体压强大,沸点高。

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

]

Ⅰ. A中充满CO2,B和烧杯中均盛有96℃以上但未沸腾的热水(假设实验过程无热量损耗)。

Ⅱ. 用注射器向A中注入一定量浓NaOH溶液,振荡后观察到B中热水沸腾。

Ⅲ.另取相同装置,用注射器向A中注入20mL水,振荡后观察到B中的热水没有沸腾。

(1)检查装置气密性:向上缓慢拉动注射器活塞至一定高度,松手后,观察到活塞_________,说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2)步骤Ⅱ中注入浓NaOH溶液的体积应为_________mL。

(3)步骤Ⅲ的目的是排除_________的干扰。

(4)通过对比_________现象,可知CO2与NaOH确实发生了反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查看答案

小然同学设计探究分子运动的实验如图,请按要求完成下列各小题:

(1)滴入适量浓氨水后,观察到酚酞试纸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放入少量生石灰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试写出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简单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答案无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江苏省东台市第七联盟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氯胺酮(C13H16NClO)俗称“K粉”,是一种麻醉药,可使人产生依赖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氯胺酮被非法使用,会成为毒品 B.氯胺酮由32个原子构成

C.坚决不能因好奇而尝试吸食“K”粉 D.氯胺酮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39:4

B 【解析】A.氯胺酮是一种麻醉药,可使人产生依赖性,若被非法使用,会成为毒品,故正确;B.氯胺酮是由分子构成的而不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错误;C.氯胺酮是一种麻醉药,可使人产生依赖性,所以坚决不能因好奇而尝试吸食“K”粉,故正确;D.氯胺酮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13):(1×16)=39:4,故正确.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

A. 测定溶液的pH B. 称量固体

C. 检查气密性 D. 蒸发食盐水

查看答案

下列变化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

A. 西瓜榨汁 B. 蜡炬成灰 C. 棉纱织布 D. 蔗糖溶解

查看答案

同学们通过学习金属后,对铜的化学性质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

项目一. 同学们将光亮铜片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发现表面变黑,他们对黑色物质来源产生了兴趣,铜片表面黑色物质是什么呢?

【查阅资料】

(1)酒精不充分燃烧产生炭黑(即黑烟);

(2)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加热条件下能与金属铜反应生成黑色的氧化铜。

(3)氧化铜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炭黑难溶于水,且与硫酸不发生反应。

【猜想与假设】

猜想1:黑色固体是炭黑。

猜想2:黑色固体是空气中的氧气与铜反应生成的氧化铜。

猜想3:黑色固体既有炭黑又有氧化铜。

【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和方法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一:取一小段光亮铜片,放入试管内,然后用试管夹夹持试管,放在酒精灯的外焰部位加热。

铜片变黑

(1)猜想1不正确。

(2)黑色固体可能与空气中的 ______ 有关。

实验二:取一试管,将一小段光亮铜片放入试管中,塞上胶塞,并用注射器抽出试管内的空气,封好胶塞,并加热,观察现象。趁热取下胶塞,观察现象。

________

猜想2正确

实验三:将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后的附着黑色固体的铜片,投入到盛有稀硫酸的试管中。

________

猜想3不正确

项目二. 同学们通过学习知道铜与盐酸、稀硫酸不能发生反应,但却发现化学老师用铜与硝酸制备出气体去做物理实验。同学们在实验室对铜与稀硝酸的反应进行了探究。

实验I

实验装置

实验现象

铜片逐渐消失,

有无色气泡产生,试管中上部有红棕色气体出现;

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探究】实验I中产生的无色气体是什么?

【查阅资料】

(1)硝酸(HNO3)与Cu反应生成硝酸铜和含氮元素的化合物;硝酸铜溶液呈蓝色;

(2)氨气(NH3)可以使酚酞溶液变红

(3)含氮元素的某些气态物质的物理性质

NH3

NO

NO2

颜色

无色

无色

红棕色

气味

刺激性

刺激性

溶解性

极易溶于水

难溶于水

可溶于水或硝酸

【猜想与假设】无色气体可能是:①NH3 ②NO

【进行实验】同学们利用下图装置对产生的无色气体进行检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1. 打开弹簧夹,通入N2,一段时间后,关闭弹簧夹

B、C中导管口有无色气泡冒出

2. 将C中导管伸入集气瓶中,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滴入一定量稀硝酸,关闭活塞

A中有无色气泡产生

B中导管口有无色气泡冒出

C中集气瓶内收集到无色气体

3. 从水槽中取出集气瓶,敞口置于空气中

无色气体变为红棕色

4. 取少量B中液体于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试管中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

【解释与结论】

(1)操作1中,通入N2的目的是__________。

(2)同学们认为猜想①不正确,理由是__________。

(3)无色气体具有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沐浴在阳光下的绿色植物在悄悄地进行着一个重要的化学变化——光合作用。它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淀粉),并且释放氧气的过程。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什么条件呢?

【实验1】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一段时间后,取玻璃瓶内罩住的叶片及未罩住的一个叶片,分别经过脱色等处理,加入碘溶液。观察到前者无变化,后者变蓝。

【小资料】:(1)淀粉遇碘会变为蓝色。

(2)浓氢氧化钠溶液可和二氧化碳反应。

【实验2】操作步骤:

步骤一:取BTB溶液放入大烧杯中,向溶液中吹气,溶液颜色变黄。分别向A、B、C、D试管中添加等量的BTB溶液(淡蓝色)或已吹气的BTB溶液。

步骤二:在C、D试管中各放入一棵植物。

步骤三:用橡皮塞将A、B、C、D 4个试管塞紧,并用锡纸将试管D包裹。将4个试管置于光照下。

步骤四:一段时间后,观察BTB溶液的变色情况。

A试管

B试管

C试管

D试管

步骤一

BTB溶液

已吹气的BTB溶液

已吹气的BTB溶液

已吹气的BTB溶液

淡蓝色

黄色

黄色

黄色

步骤二

放入植物

放入植物

步骤三

光照

光照

光照

避光(锡纸包裹)

步骤四

淡蓝色

黄色

淡蓝色

黄色

【小资料】:BTB即溴麝香草酚蓝。溴麝香草酚蓝可随着溶液酸性变化,颜色发生变化(见下表)。

酸性

增强

颜色

蓝色

绿色或淡蓝

黄色

其实,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通过光合作用,将无机物转变成了有机物,将光能转变成了化学能,同时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平衡。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光合作用的反应物是________。

(2)实验1的目的是________;

(3)实验2中,A、B、C、D 4个试管做了3组对照实验,其中能说明光合作用需要在光照条件下进行的对照实验是________(填试管序号)。

(4)北京市蔬菜需求量庞大,请你为种植大棚蔬菜的农民提出一条增产的建议:________。

查看答案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下图装置研究CO2与NaOH的反应。

已知:水的沸点与气体压强有关,气体压强小,沸点低;气体压强大,沸点高。

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

]

Ⅰ. A中充满CO2,B和烧杯中均盛有96℃以上但未沸腾的热水(假设实验过程无热量损耗)。

Ⅱ. 用注射器向A中注入一定量浓NaOH溶液,振荡后观察到B中热水沸腾。

Ⅲ.另取相同装置,用注射器向A中注入20mL水,振荡后观察到B中的热水没有沸腾。

(1)检查装置气密性:向上缓慢拉动注射器活塞至一定高度,松手后,观察到活塞_________,说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2)步骤Ⅱ中注入浓NaOH溶液的体积应为_________mL。

(3)步骤Ⅲ的目的是排除_________的干扰。

(4)通过对比_________现象,可知CO2与NaOH确实发生了反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中等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答案无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江苏省东台市第七联盟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各组物质俗称、化学式及分类正确的是 ( )

A. 石墨、 C、 金属 B. 酒精、 C2H5OH、 无机物

C. 火碱、 NaOH、 碱 D. 臭氧、 O3、 氧化物

C 【解析】A、石墨是碳的一种单质,属于非金属单质,错误;B、酒精是一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错误;C、氢氧化钠俗称火碱,其化学式为NaOH,属于碱,正确;D、臭氧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错误。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氯胺酮(C13H16NClO)俗称“K粉”,是一种麻醉药,可使人产生依赖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氯胺酮被非法使用,会成为毒品 B.氯胺酮由32个原子构成

C.坚决不能因好奇而尝试吸食“K”粉 D.氯胺酮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39:4

查看答案

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

A. 测定溶液的pH B. 称量固体

C. 检查气密性 D. 蒸发食盐水

查看答案

下列变化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

A. 西瓜榨汁 B. 蜡炬成灰 C. 棉纱织布 D. 蔗糖溶解

查看答案

同学们通过学习金属后,对铜的化学性质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

项目一. 同学们将光亮铜片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发现表面变黑,他们对黑色物质来源产生了兴趣,铜片表面黑色物质是什么呢?

【查阅资料】

(1)酒精不充分燃烧产生炭黑(即黑烟);

(2)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加热条件下能与金属铜反应生成黑色的氧化铜。

(3)氧化铜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炭黑难溶于水,且与硫酸不发生反应。

【猜想与假设】

猜想1:黑色固体是炭黑。

猜想2:黑色固体是空气中的氧气与铜反应生成的氧化铜。

猜想3:黑色固体既有炭黑又有氧化铜。

【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和方法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一:取一小段光亮铜片,放入试管内,然后用试管夹夹持试管,放在酒精灯的外焰部位加热。

铜片变黑

(1)猜想1不正确。

(2)黑色固体可能与空气中的 ______ 有关。

实验二:取一试管,将一小段光亮铜片放入试管中,塞上胶塞,并用注射器抽出试管内的空气,封好胶塞,并加热,观察现象。趁热取下胶塞,观察现象。

________

猜想2正确

实验三:将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后的附着黑色固体的铜片,投入到盛有稀硫酸的试管中。

________

猜想3不正确

项目二. 同学们通过学习知道铜与盐酸、稀硫酸不能发生反应,但却发现化学老师用铜与硝酸制备出气体去做物理实验。同学们在实验室对铜与稀硝酸的反应进行了探究。

实验I

实验装置

实验现象

铜片逐渐消失,

有无色气泡产生,试管中上部有红棕色气体出现;

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探究】实验I中产生的无色气体是什么?

【查阅资料】

(1)硝酸(HNO3)与Cu反应生成硝酸铜和含氮元素的化合物;硝酸铜溶液呈蓝色;

(2)氨气(NH3)可以使酚酞溶液变红

(3)含氮元素的某些气态物质的物理性质

NH3

NO

NO2

颜色

无色

无色

红棕色

气味

刺激性

刺激性

溶解性

极易溶于水

难溶于水

可溶于水或硝酸

【猜想与假设】无色气体可能是:①NH3 ②NO

【进行实验】同学们利用下图装置对产生的无色气体进行检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1. 打开弹簧夹,通入N2,一段时间后,关闭弹簧夹

B、C中导管口有无色气泡冒出

2. 将C中导管伸入集气瓶中,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滴入一定量稀硝酸,关闭活塞

A中有无色气泡产生

B中导管口有无色气泡冒出

C中集气瓶内收集到无色气体

3. 从水槽中取出集气瓶,敞口置于空气中

无色气体变为红棕色

4. 取少量B中液体于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试管中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

【解释与结论】

(1)操作1中,通入N2的目的是__________。

(2)同学们认为猜想①不正确,理由是__________。

(3)无色气体具有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沐浴在阳光下的绿色植物在悄悄地进行着一个重要的化学变化——光合作用。它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淀粉),并且释放氧气的过程。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什么条件呢?

【实验1】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一段时间后,取玻璃瓶内罩住的叶片及未罩住的一个叶片,分别经过脱色等处理,加入碘溶液。观察到前者无变化,后者变蓝。

【小资料】:(1)淀粉遇碘会变为蓝色。

(2)浓氢氧化钠溶液可和二氧化碳反应。

【实验2】操作步骤:

步骤一:取BTB溶液放入大烧杯中,向溶液中吹气,溶液颜色变黄。分别向A、B、C、D试管中添加等量的BTB溶液(淡蓝色)或已吹气的BTB溶液。

步骤二:在C、D试管中各放入一棵植物。

步骤三:用橡皮塞将A、B、C、D 4个试管塞紧,并用锡纸将试管D包裹。将4个试管置于光照下。

步骤四:一段时间后,观察BTB溶液的变色情况。

A试管

B试管

C试管

D试管

步骤一

BTB溶液

已吹气的BTB溶液

已吹气的BTB溶液

已吹气的BTB溶液

淡蓝色

黄色

黄色

黄色

步骤二

放入植物

放入植物

步骤三

光照

光照

光照

避光(锡纸包裹)

步骤四

淡蓝色

黄色

淡蓝色

黄色

【小资料】:BTB即溴麝香草酚蓝。溴麝香草酚蓝可随着溶液酸性变化,颜色发生变化(见下表)。

酸性

增强

颜色

蓝色

绿色或淡蓝

黄色

其实,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通过光合作用,将无机物转变成了有机物,将光能转变成了化学能,同时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平衡。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光合作用的反应物是________。

(2)实验1的目的是________;

(3)实验2中,A、B、C、D 4个试管做了3组对照实验,其中能说明光合作用需要在光照条件下进行的对照实验是________(填试管序号)。

(4)北京市蔬菜需求量庞大,请你为种植大棚蔬菜的农民提出一条增产的建议: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中等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答案无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