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北京一零一中学2018届九年级3月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科学探究题
研究燃烧现象,小明进行了下列活动。
(1)活动1:点燃蜡烛后,电子秤示数逐渐减小。蜡烛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总质量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燃烧掉的蜡烛的质量。该反应______(填“是”或“否”)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2)活动2:用玻璃杯迅速扣住燃烧的蜡烛,并使杯口始终浸没在水中,可观察到____________。
(3)活动3:蜡烛熄灭,说明二氧化碳所具有的性质的是____________;上层脱脂棉燃烧,说明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Na2O2)发生了放热反应,并产生了一种气体,该气体是____________。
(4)活动4:小明将点燃的火柴竖直向上放置(火焰在上方,火柴梗在下方),火焰很快就熄灭了,这是因为____________。
(5)活动5:小明采取以下实验操作步骤验证可燃物燃烧的两个条件,则实验操作顺序应为____________(每步仅可选用一次)。
A. 通入N2 B. 通入O2 C. 点燃酒精灯
大于 是 蜡烛熄灭,玻璃杯内液面上升,略高于玻璃杯外液面 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氧气 温度达不到火柴梗着火点 BCA 【解析】(1)由于有氧气参加了反应,故蜡烛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总质量大于燃烧掉蜡烛的质量;任何化学反应都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故该反应也符合; (2)蜡烛燃烧耗掉了烧杯中的氧气,故蜡烛熄灭,内压降低,故液面上升; (3)蜡烛熄灭,说明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实验小组同学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并验证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应选用的装置是________(填序号);收集二氧化碳时,检验集气瓶中已收集满二氧化碳的方法是________。
(2)资料: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取一朵用紫色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小花,将小花的一半用水喷湿,放入装置C中,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此现象说明CO2能和水反应生成酸。
查看答案实验小组同学在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验证氧气的化学性质。
(1)图A是小瑛同学进行“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该装置有一处明显错误,为使装置正确,她应调节的旋钮是_________(填序号),调整正确后,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B是木炭在氧气中燃烧,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进一步证明木炭与氧气发生了化学反应,应继续进行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利用燃煤烟气生产Na2SO4和化工原料乙烯(C2H4)的工艺流程如下:
(1)Na2SO4制备装置中,参加反应的物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Na2SO4制备装置中,反应前后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元素是____________。
(3)乙烯制备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氢能是理想的清洁能源。以太阳能为热源,经由铁氧化合物循环分解水的过程如下:
(1)反应I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2)整个循环过程中涉及的氧化物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初三同学们参观了汽车博物馆,感受到汽车产业的发展与能源环境密不可分。
(1)煤、天然气和_______通常称为化石燃料。充分燃烧1 kg天然气和煤所产生的CO2和SO2气体的质量如下图所示,根据下图分析,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写一条即可)。
(2)为了减少污染,会采用污染较小的化石燃料代替汽油:有些汽车采用压缩天然气(CNG)作为燃料,天然气中主要成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液化石油气(LPG)也可作为汽车用燃料,主要成分是丙烷、丁烷、丙烯、丁烯等,因此液化石油气属于___________(“纯净物”或“混合物”)。
(3)人类正在开发和使用新能源,如潮汐能、氢能等。贮氢合金用于氢动力汽车的试验己获成功,氢化镁(MgH2)是一种贮氢合金,可以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4)目前汽车金属外壳主要材质是钢铁,工业上高炉炼铁的反应原理是__________,用含氧化铁80%的矿石200t,理论上可以炼出金属铁________t。
(5)高级跑车会采用金属铝制作成车体外壳,铝制品都有很好的抗腐蚀性,原因是:________(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北京一零一中学2018届九年级3月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流程题
有关金属的性质。
I. 把一定质量的锌粉投入到硫酸亚铁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A中,充分搅拌,过滤。回答下列问题。
(1)若向滤渣C中加入适量稀硫酸,有气体生成。滤渣C中一定有____________,滤液B中除水外,一定有___________。
(2)若向溶液A中加入过量的锌粉,写出向滤渣C中加入足量硫酸,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II. 为了验证金属活动性强弱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同学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利用实验一和实验二,既能验证铜、锌金属活动性强弱,同时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则溶液A可以是_________(填序号)。
a. 稀硫酸 b. 硝酸银溶液 c. 氯化亚铁溶液 d. 硫酸锌溶液 e. 硫酸铜溶液
(2)利用以上试剂设计反应,验证铜和银的金属活动性,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现象为_________。
III. 某同学为了探究铁钉生锈条件,设计了如下实验。
序号 | ① | ② | ③ | ④ |
实验内容 | ||||
实验现象 | 铁钉无明显变化 | 铁钉生锈 | 铁钉无明显变化 | 铁钉生锈 |
(1)通过实验①、②对比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
(2)实验④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U型管左侧液面_________(填“上升”、“不变”或“下降”),原因是_________。
Cu Fe, ZnSO4 H2SO4+Fe=FeSO4+H2↑ H2SO4+Zn=ZnSO4+H2↑ c e Cu+2AgNO3=Cu(NO3)2+2Ag 铜片表面有银白色固体析出,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铁钉生锈的条件之一是铁钉与水接触 上升 铁钉生锈,消耗氧气,装置内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所以U型管左侧液面上升 【解析】(1)锌与硫酸亚铁和硫酸铜都有反应,但是由于铁比铜活泼,故锌先与硫酸铜反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研究燃烧现象,小明进行了下列活动。
(1)活动1:点燃蜡烛后,电子秤示数逐渐减小。蜡烛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总质量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燃烧掉的蜡烛的质量。该反应______(填“是”或“否”)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2)活动2:用玻璃杯迅速扣住燃烧的蜡烛,并使杯口始终浸没在水中,可观察到____________。
(3)活动3:蜡烛熄灭,说明二氧化碳所具有的性质的是____________;上层脱脂棉燃烧,说明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Na2O2)发生了放热反应,并产生了一种气体,该气体是____________。
(4)活动4:小明将点燃的火柴竖直向上放置(火焰在上方,火柴梗在下方),火焰很快就熄灭了,这是因为____________。
(5)活动5:小明采取以下实验操作步骤验证可燃物燃烧的两个条件,则实验操作顺序应为____________(每步仅可选用一次)。
A. 通入N2 B. 通入O2 C. 点燃酒精灯
查看答案实验小组同学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并验证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应选用的装置是________(填序号);收集二氧化碳时,检验集气瓶中已收集满二氧化碳的方法是________。
(2)资料: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取一朵用紫色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小花,将小花的一半用水喷湿,放入装置C中,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此现象说明CO2能和水反应生成酸。
查看答案实验小组同学在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验证氧气的化学性质。
(1)图A是小瑛同学进行“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该装置有一处明显错误,为使装置正确,她应调节的旋钮是_________(填序号),调整正确后,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B是木炭在氧气中燃烧,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进一步证明木炭与氧气发生了化学反应,应继续进行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利用燃煤烟气生产Na2SO4和化工原料乙烯(C2H4)的工艺流程如下:
(1)Na2SO4制备装置中,参加反应的物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Na2SO4制备装置中,反应前后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元素是____________。
(3)乙烯制备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氢能是理想的清洁能源。以太阳能为热源,经由铁氧化合物循环分解水的过程如下:
(1)反应I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2)整个循环过程中涉及的氧化物是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北京一零一中学2018届九年级3月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填空题
小然同学设计探究分子运动的实验如图,请按要求完成下列各小题:
(1)滴入适量浓氨水后,观察到酚酞试纸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放入少量生石灰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试写出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
变红 氨水显碱性,氨分子在不停运动 提供热量,加快分子的运动速率 CaO+H2O===Ca(OH)2 【解析】(1)浓氨水属于碱,能使酚酞试纸变红,因为氨水显碱性,氨分子在不停运动 。(2)生石灰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 提供热量,加快分子的运动速率,CaO+H2O===Ca(OH)2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有关金属的性质。
I. 把一定质量的锌粉投入到硫酸亚铁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A中,充分搅拌,过滤。回答下列问题。
(1)若向滤渣C中加入适量稀硫酸,有气体生成。滤渣C中一定有____________,滤液B中除水外,一定有___________。
(2)若向溶液A中加入过量的锌粉,写出向滤渣C中加入足量硫酸,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II. 为了验证金属活动性强弱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同学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利用实验一和实验二,既能验证铜、锌金属活动性强弱,同时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则溶液A可以是_________(填序号)。
a. 稀硫酸 b. 硝酸银溶液 c. 氯化亚铁溶液 d. 硫酸锌溶液 e. 硫酸铜溶液
(2)利用以上试剂设计反应,验证铜和银的金属活动性,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现象为_________。
III. 某同学为了探究铁钉生锈条件,设计了如下实验。
序号 | ① | ② | ③ | ④ |
实验内容 | ||||
实验现象 | 铁钉无明显变化 | 铁钉生锈 | 铁钉无明显变化 | 铁钉生锈 |
(1)通过实验①、②对比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
(2)实验④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U型管左侧液面_________(填“上升”、“不变”或“下降”),原因是_________。
查看答案研究燃烧现象,小明进行了下列活动。
(1)活动1:点燃蜡烛后,电子秤示数逐渐减小。蜡烛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总质量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燃烧掉的蜡烛的质量。该反应______(填“是”或“否”)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2)活动2:用玻璃杯迅速扣住燃烧的蜡烛,并使杯口始终浸没在水中,可观察到____________。
(3)活动3:蜡烛熄灭,说明二氧化碳所具有的性质的是____________;上层脱脂棉燃烧,说明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Na2O2)发生了放热反应,并产生了一种气体,该气体是____________。
(4)活动4:小明将点燃的火柴竖直向上放置(火焰在上方,火柴梗在下方),火焰很快就熄灭了,这是因为____________。
(5)活动5:小明采取以下实验操作步骤验证可燃物燃烧的两个条件,则实验操作顺序应为____________(每步仅可选用一次)。
A. 通入N2 B. 通入O2 C. 点燃酒精灯
查看答案实验小组同学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并验证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应选用的装置是________(填序号);收集二氧化碳时,检验集气瓶中已收集满二氧化碳的方法是________。
(2)资料: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取一朵用紫色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小花,将小花的一半用水喷湿,放入装置C中,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此现象说明CO2能和水反应生成酸。
查看答案实验小组同学在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验证氧气的化学性质。
(1)图A是小瑛同学进行“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该装置有一处明显错误,为使装置正确,她应调节的旋钮是_________(填序号),调整正确后,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B是木炭在氧气中燃烧,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进一步证明木炭与氧气发生了化学反应,应继续进行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利用燃煤烟气生产Na2SO4和化工原料乙烯(C2H4)的工艺流程如下:
(1)Na2SO4制备装置中,参加反应的物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Na2SO4制备装置中,反应前后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元素是____________。
(3)乙烯制备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北京一零一中学2018届九年级3月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填空题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下图装置研究CO2与NaOH的反应。
已知:水的沸点与气体压强有关,气体压强小,沸点低;气体压强大,沸点高。
实验装置 | 实验步骤 |
] | Ⅰ. A中充满CO2,B和烧杯中均盛有96℃以上但未沸腾的热水(假设实验过程无热量损耗)。 Ⅱ. 用注射器向A中注入一定量浓NaOH溶液,振荡后观察到B中热水沸腾。 Ⅲ.另取相同装置,用注射器向A中注入20mL水,振荡后观察到B中的热水没有沸腾。 |
(1)检查装置气密性:向上缓慢拉动注射器活塞至一定高度,松手后,观察到活塞_________,说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2)步骤Ⅱ中注入浓NaOH溶液的体积应为_________mL。
(3)步骤Ⅲ的目的是排除_________的干扰。
(4)通过对比_________现象,可知CO2与NaOH确实发生了反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回到原处 20 水 Ⅱ中水沸腾,Ⅲ中水不沸腾 2NaOH + CO2 === Na2CO3+ H2O 【解析】(1)如果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向上缓慢拉动注射器活塞至一定高度,装置中的压强会变小,松手后,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活塞回到原处; (2)步骤Ⅱ、Ⅲ要形成对照,所以注入浓NaOH溶液的体积应与注入水的体积相同,为20mL。 (3)步骤Ⅲ注入20mL水的目的是排除二氧化碳溶于造...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小然同学设计探究分子运动的实验如图,请按要求完成下列各小题:
(1)滴入适量浓氨水后,观察到酚酞试纸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放入少量生石灰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试写出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
查看答案有关金属的性质。
I. 把一定质量的锌粉投入到硫酸亚铁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A中,充分搅拌,过滤。回答下列问题。
(1)若向滤渣C中加入适量稀硫酸,有气体生成。滤渣C中一定有____________,滤液B中除水外,一定有___________。
(2)若向溶液A中加入过量的锌粉,写出向滤渣C中加入足量硫酸,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II. 为了验证金属活动性强弱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同学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利用实验一和实验二,既能验证铜、锌金属活动性强弱,同时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则溶液A可以是_________(填序号)。
a. 稀硫酸 b. 硝酸银溶液 c. 氯化亚铁溶液 d. 硫酸锌溶液 e. 硫酸铜溶液
(2)利用以上试剂设计反应,验证铜和银的金属活动性,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现象为_________。
III. 某同学为了探究铁钉生锈条件,设计了如下实验。
序号 | ① | ② | ③ | ④ |
实验内容 | ||||
实验现象 | 铁钉无明显变化 | 铁钉生锈 | 铁钉无明显变化 | 铁钉生锈 |
(1)通过实验①、②对比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
(2)实验④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U型管左侧液面_________(填“上升”、“不变”或“下降”),原因是_________。
查看答案研究燃烧现象,小明进行了下列活动。
(1)活动1:点燃蜡烛后,电子秤示数逐渐减小。蜡烛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总质量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燃烧掉的蜡烛的质量。该反应______(填“是”或“否”)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2)活动2:用玻璃杯迅速扣住燃烧的蜡烛,并使杯口始终浸没在水中,可观察到____________。
(3)活动3:蜡烛熄灭,说明二氧化碳所具有的性质的是____________;上层脱脂棉燃烧,说明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Na2O2)发生了放热反应,并产生了一种气体,该气体是____________。
(4)活动4:小明将点燃的火柴竖直向上放置(火焰在上方,火柴梗在下方),火焰很快就熄灭了,这是因为____________。
(5)活动5:小明采取以下实验操作步骤验证可燃物燃烧的两个条件,则实验操作顺序应为____________(每步仅可选用一次)。
A. 通入N2 B. 通入O2 C. 点燃酒精灯
查看答案实验小组同学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并验证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应选用的装置是________(填序号);收集二氧化碳时,检验集气瓶中已收集满二氧化碳的方法是________。
(2)资料: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取一朵用紫色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小花,将小花的一半用水喷湿,放入装置C中,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此现象说明CO2能和水反应生成酸。
查看答案实验小组同学在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验证氧气的化学性质。
(1)图A是小瑛同学进行“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该装置有一处明显错误,为使装置正确,她应调节的旋钮是_________(填序号),调整正确后,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B是木炭在氧气中燃烧,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进一步证明木炭与氧气发生了化学反应,应继续进行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北京一零一中学2018届九年级3月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科学探究题
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沐浴在阳光下的绿色植物在悄悄地进行着一个重要的化学变化——光合作用。它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淀粉),并且释放氧气的过程。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什么条件呢?
【实验1】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一段时间后,取玻璃瓶内罩住的叶片及未罩住的一个叶片,分别经过脱色等处理,加入碘溶液。观察到前者无变化,后者变蓝。
【小资料】:(1)淀粉遇碘会变为蓝色。
(2)浓氢氧化钠溶液可和二氧化碳反应。
【实验2】操作步骤:
步骤一:取BTB溶液放入大烧杯中,向溶液中吹气,溶液颜色变黄。分别向A、B、C、D试管中添加等量的BTB溶液(淡蓝色)或已吹气的BTB溶液。
步骤二:在C、D试管中各放入一棵植物。
步骤三:用橡皮塞将A、B、C、D 4个试管塞紧,并用锡纸将试管D包裹。将4个试管置于光照下。
步骤四:一段时间后,观察BTB溶液的变色情况。
A试管 | B试管 | C试管 | D试管 | |
步骤一 | BTB溶液 | 已吹气的BTB溶液 | 已吹气的BTB溶液 | 已吹气的BTB溶液 |
淡蓝色 | 黄色 | 黄色 | 黄色 | |
步骤二 | 放入植物 | 放入植物 | ||
步骤三 | 光照 | 光照 | 光照 | 避光(锡纸包裹) |
步骤四 | 淡蓝色 | 黄色 | 淡蓝色 | 黄色 |
【小资料】:BTB即溴麝香草酚蓝。溴麝香草酚蓝可随着溶液酸性变化,颜色发生变化(见下表)。
酸性 | 增强 | ||
颜色 | 蓝色 | 绿色或淡蓝 | 黄色 |
其实,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通过光合作用,将无机物转变成了有机物,将光能转变成了化学能,同时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平衡。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光合作用的反应物是________。
(2)实验1的目的是________;
(3)实验2中,A、B、C、D 4个试管做了3组对照实验,其中能说明光合作用需要在光照条件下进行的对照实验是________(填试管序号)。
(4)北京市蔬菜需求量庞大,请你为种植大棚蔬菜的农民提出一条增产的建议:________。
CO2、H2O 探究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C D 增加光照(充入气体肥料二氧化碳) 【解析】(1)由题可知,光合作用的反应物是二氧化碳和水; (2)实验2 是将二氧化碳抽走,探究光合作用是否需要二氧化碳; (3)CD两管的其他的条件相同,只有光照条件不同,故选CD; (4)植物的生长需要吸收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故可以增加光照或充入气体肥料二氧化碳;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下图装置研究CO2与NaOH的反应。
已知:水的沸点与气体压强有关,气体压强小,沸点低;气体压强大,沸点高。
实验装置 | 实验步骤 |
] | Ⅰ. A中充满CO2,B和烧杯中均盛有96℃以上但未沸腾的热水(假设实验过程无热量损耗)。 Ⅱ. 用注射器向A中注入一定量浓NaOH溶液,振荡后观察到B中热水沸腾。 Ⅲ.另取相同装置,用注射器向A中注入20mL水,振荡后观察到B中的热水没有沸腾。 |
(1)检查装置气密性:向上缓慢拉动注射器活塞至一定高度,松手后,观察到活塞_________,说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2)步骤Ⅱ中注入浓NaOH溶液的体积应为_________mL。
(3)步骤Ⅲ的目的是排除_________的干扰。
(4)通过对比_________现象,可知CO2与NaOH确实发生了反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查看答案小然同学设计探究分子运动的实验如图,请按要求完成下列各小题:
(1)滴入适量浓氨水后,观察到酚酞试纸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放入少量生石灰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试写出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
查看答案有关金属的性质。
I. 把一定质量的锌粉投入到硫酸亚铁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A中,充分搅拌,过滤。回答下列问题。
(1)若向滤渣C中加入适量稀硫酸,有气体生成。滤渣C中一定有____________,滤液B中除水外,一定有___________。
(2)若向溶液A中加入过量的锌粉,写出向滤渣C中加入足量硫酸,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II. 为了验证金属活动性强弱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同学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利用实验一和实验二,既能验证铜、锌金属活动性强弱,同时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则溶液A可以是_________(填序号)。
a. 稀硫酸 b. 硝酸银溶液 c. 氯化亚铁溶液 d. 硫酸锌溶液 e. 硫酸铜溶液
(2)利用以上试剂设计反应,验证铜和银的金属活动性,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现象为_________。
III. 某同学为了探究铁钉生锈条件,设计了如下实验。
序号 | ① | ② | ③ | ④ |
实验内容 | ||||
实验现象 | 铁钉无明显变化 | 铁钉生锈 | 铁钉无明显变化 | 铁钉生锈 |
(1)通过实验①、②对比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
(2)实验④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U型管左侧液面_________(填“上升”、“不变”或“下降”),原因是_________。
查看答案研究燃烧现象,小明进行了下列活动。
(1)活动1:点燃蜡烛后,电子秤示数逐渐减小。蜡烛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总质量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燃烧掉的蜡烛的质量。该反应______(填“是”或“否”)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2)活动2:用玻璃杯迅速扣住燃烧的蜡烛,并使杯口始终浸没在水中,可观察到____________。
(3)活动3:蜡烛熄灭,说明二氧化碳所具有的性质的是____________;上层脱脂棉燃烧,说明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Na2O2)发生了放热反应,并产生了一种气体,该气体是____________。
(4)活动4:小明将点燃的火柴竖直向上放置(火焰在上方,火柴梗在下方),火焰很快就熄灭了,这是因为____________。
(5)活动5:小明采取以下实验操作步骤验证可燃物燃烧的两个条件,则实验操作顺序应为____________(每步仅可选用一次)。
A. 通入N2 B. 通入O2 C. 点燃酒精灯
查看答案实验小组同学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并验证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应选用的装置是________(填序号);收集二氧化碳时,检验集气瓶中已收集满二氧化碳的方法是________。
(2)资料: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取一朵用紫色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小花,将小花的一半用水喷湿,放入装置C中,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此现象说明CO2能和水反应生成酸。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北京一零一中学2018届九年级3月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科学探究题
同学们通过学习金属后,对铜的化学性质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
项目一. 同学们将光亮铜片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发现表面变黑,他们对黑色物质来源产生了兴趣,铜片表面黑色物质是什么呢?
【查阅资料】
(1)酒精不充分燃烧产生炭黑(即黑烟);
(2)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加热条件下能与金属铜反应生成黑色的氧化铜。
(3)氧化铜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炭黑难溶于水,且与硫酸不发生反应。
【猜想与假设】
猜想1:黑色固体是炭黑。
猜想2:黑色固体是空气中的氧气与铜反应生成的氧化铜。
猜想3:黑色固体既有炭黑又有氧化铜。
【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和方法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实验一:取一小段光亮铜片,放入试管内,然后用试管夹夹持试管,放在酒精灯的外焰部位加热。 | 铜片变黑 | (1)猜想1不正确。 (2)黑色固体可能与空气中的 ______ 有关。 |
实验二:取一试管,将一小段光亮铜片放入试管中,塞上胶塞,并用注射器抽出试管内的空气,封好胶塞,并加热,观察现象。趁热取下胶塞,观察现象。 | ________ | 猜想2正确 |
实验三:将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后的附着黑色固体的铜片,投入到盛有稀硫酸的试管中。 | ________ | 猜想3不正确 |
项目二. 同学们通过学习知道铜与盐酸、稀硫酸不能发生反应,但却发现化学老师用铜与硝酸制备出气体去做物理实验。同学们在实验室对铜与稀硝酸的反应进行了探究。
实验I | |
实验装置 | 实验现象 |
铜片逐渐消失, 有无色气泡产生,试管中上部有红棕色气体出现; 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 |
【探究】实验I中产生的无色气体是什么?
【查阅资料】
(1)硝酸(HNO3)与Cu反应生成硝酸铜和含氮元素的化合物;硝酸铜溶液呈蓝色;
(2)氨气(NH3)可以使酚酞溶液变红
(3)含氮元素的某些气态物质的物理性质
NH3 | NO | NO2 | |
颜色 | 无色 | 无色 | 红棕色 |
气味 | 刺激性 | 刺激性 | |
溶解性 | 极易溶于水 | 难溶于水 | 可溶于水或硝酸 |
【猜想与假设】无色气体可能是:①NH3 ②NO
【进行实验】同学们利用下图装置对产生的无色气体进行检验。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1. 打开弹簧夹,通入N2,一段时间后,关闭弹簧夹 | B、C中导管口有无色气泡冒出 |
2. 将C中导管伸入集气瓶中,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滴入一定量稀硝酸,关闭活塞 | A中有无色气泡产生 B中导管口有无色气泡冒出 C中集气瓶内收集到无色气体 |
3. 从水槽中取出集气瓶,敞口置于空气中 | 无色气体变为红棕色 |
4. 取少量B中液体于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 试管中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 |
【解释与结论】
(1)操作1中,通入N2的目的是__________。
(2)同学们认为猜想①不正确,理由是__________。
(3)无色气体具有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___。
氧气 打开胶塞前铜片不变黑,打开胶塞后铜片变黑 黑色固体全部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排出装置中的空气,防止干扰 B中液体加酚酞溶液不变色,说明不是氨气 能与氧气反应 【解析】(1)铜与空气中的氧气接触,在加热的条件下变为黑色,故可能与空气中的氧气有关; (2)刚开始,试管中的氧气被抽空,铜没有变黑,当打开试管时,炽热的铜与空气中的氧气接触,铜变为黑色,说明铜在空气中加入生成了氧化铜;...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沐浴在阳光下的绿色植物在悄悄地进行着一个重要的化学变化——光合作用。它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淀粉),并且释放氧气的过程。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什么条件呢?
【实验1】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一段时间后,取玻璃瓶内罩住的叶片及未罩住的一个叶片,分别经过脱色等处理,加入碘溶液。观察到前者无变化,后者变蓝。
【小资料】:(1)淀粉遇碘会变为蓝色。
(2)浓氢氧化钠溶液可和二氧化碳反应。
【实验2】操作步骤:
步骤一:取BTB溶液放入大烧杯中,向溶液中吹气,溶液颜色变黄。分别向A、B、C、D试管中添加等量的BTB溶液(淡蓝色)或已吹气的BTB溶液。
步骤二:在C、D试管中各放入一棵植物。
步骤三:用橡皮塞将A、B、C、D 4个试管塞紧,并用锡纸将试管D包裹。将4个试管置于光照下。
步骤四:一段时间后,观察BTB溶液的变色情况。
A试管 | B试管 | C试管 | D试管 | |
步骤一 | BTB溶液 | 已吹气的BTB溶液 | 已吹气的BTB溶液 | 已吹气的BTB溶液 |
淡蓝色 | 黄色 | 黄色 | 黄色 | |
步骤二 | 放入植物 | 放入植物 | ||
步骤三 | 光照 | 光照 | 光照 | 避光(锡纸包裹) |
步骤四 | 淡蓝色 | 黄色 | 淡蓝色 | 黄色 |
【小资料】:BTB即溴麝香草酚蓝。溴麝香草酚蓝可随着溶液酸性变化,颜色发生变化(见下表)。
酸性 | 增强 | ||
颜色 | 蓝色 | 绿色或淡蓝 | 黄色 |
其实,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通过光合作用,将无机物转变成了有机物,将光能转变成了化学能,同时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平衡。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光合作用的反应物是________。
(2)实验1的目的是________;
(3)实验2中,A、B、C、D 4个试管做了3组对照实验,其中能说明光合作用需要在光照条件下进行的对照实验是________(填试管序号)。
(4)北京市蔬菜需求量庞大,请你为种植大棚蔬菜的农民提出一条增产的建议:________。
查看答案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下图装置研究CO2与NaOH的反应。
已知:水的沸点与气体压强有关,气体压强小,沸点低;气体压强大,沸点高。
实验装置 | 实验步骤 |
] | Ⅰ. A中充满CO2,B和烧杯中均盛有96℃以上但未沸腾的热水(假设实验过程无热量损耗)。 Ⅱ. 用注射器向A中注入一定量浓NaOH溶液,振荡后观察到B中热水沸腾。 Ⅲ.另取相同装置,用注射器向A中注入20mL水,振荡后观察到B中的热水没有沸腾。 |
(1)检查装置气密性:向上缓慢拉动注射器活塞至一定高度,松手后,观察到活塞_________,说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2)步骤Ⅱ中注入浓NaOH溶液的体积应为_________mL。
(3)步骤Ⅲ的目的是排除_________的干扰。
(4)通过对比_________现象,可知CO2与NaOH确实发生了反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查看答案小然同学设计探究分子运动的实验如图,请按要求完成下列各小题:
(1)滴入适量浓氨水后,观察到酚酞试纸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放入少量生石灰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试写出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
查看答案有关金属的性质。
I. 把一定质量的锌粉投入到硫酸亚铁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A中,充分搅拌,过滤。回答下列问题。
(1)若向滤渣C中加入适量稀硫酸,有气体生成。滤渣C中一定有____________,滤液B中除水外,一定有___________。
(2)若向溶液A中加入过量的锌粉,写出向滤渣C中加入足量硫酸,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II. 为了验证金属活动性强弱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同学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利用实验一和实验二,既能验证铜、锌金属活动性强弱,同时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则溶液A可以是_________(填序号)。
a. 稀硫酸 b. 硝酸银溶液 c. 氯化亚铁溶液 d. 硫酸锌溶液 e. 硫酸铜溶液
(2)利用以上试剂设计反应,验证铜和银的金属活动性,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现象为_________。
III. 某同学为了探究铁钉生锈条件,设计了如下实验。
序号 | ① | ② | ③ | ④ |
实验内容 | ||||
实验现象 | 铁钉无明显变化 | 铁钉生锈 | 铁钉无明显变化 | 铁钉生锈 |
(1)通过实验①、②对比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
(2)实验④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U型管左侧液面_________(填“上升”、“不变”或“下降”),原因是_________。
查看答案研究燃烧现象,小明进行了下列活动。
(1)活动1:点燃蜡烛后,电子秤示数逐渐减小。蜡烛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总质量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燃烧掉的蜡烛的质量。该反应______(填“是”或“否”)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2)活动2:用玻璃杯迅速扣住燃烧的蜡烛,并使杯口始终浸没在水中,可观察到____________。
(3)活动3:蜡烛熄灭,说明二氧化碳所具有的性质的是____________;上层脱脂棉燃烧,说明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Na2O2)发生了放热反应,并产生了一种气体,该气体是____________。
(4)活动4:小明将点燃的火柴竖直向上放置(火焰在上方,火柴梗在下方),火焰很快就熄灭了,这是因为____________。
(5)活动5:小明采取以下实验操作步骤验证可燃物燃烧的两个条件,则实验操作顺序应为____________(每步仅可选用一次)。
A. 通入N2 B. 通入O2 C. 点燃酒精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江苏省东台市第七联盟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变化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
A. 西瓜榨汁 B. 蜡炬成灰 C. 棉纱织布 D. 蔗糖溶解
B 【解析】A、西瓜榨汁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蜡炬成灰的过程是蜡烛燃烧的过程,反应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棉纱织布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蔗糖溶解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B。 点睛:有无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如果一个变化有新物质生成,则此变化是化学变化,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则是物理变化。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同学们通过学习金属后,对铜的化学性质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
项目一. 同学们将光亮铜片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发现表面变黑,他们对黑色物质来源产生了兴趣,铜片表面黑色物质是什么呢?
【查阅资料】
(1)酒精不充分燃烧产生炭黑(即黑烟);
(2)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加热条件下能与金属铜反应生成黑色的氧化铜。
(3)氧化铜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炭黑难溶于水,且与硫酸不发生反应。
【猜想与假设】
猜想1:黑色固体是炭黑。
猜想2:黑色固体是空气中的氧气与铜反应生成的氧化铜。
猜想3:黑色固体既有炭黑又有氧化铜。
【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和方法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实验一:取一小段光亮铜片,放入试管内,然后用试管夹夹持试管,放在酒精灯的外焰部位加热。 | 铜片变黑 | (1)猜想1不正确。 (2)黑色固体可能与空气中的 ______ 有关。 |
实验二:取一试管,将一小段光亮铜片放入试管中,塞上胶塞,并用注射器抽出试管内的空气,封好胶塞,并加热,观察现象。趁热取下胶塞,观察现象。 | ________ | 猜想2正确 |
实验三:将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后的附着黑色固体的铜片,投入到盛有稀硫酸的试管中。 | ________ | 猜想3不正确 |
项目二. 同学们通过学习知道铜与盐酸、稀硫酸不能发生反应,但却发现化学老师用铜与硝酸制备出气体去做物理实验。同学们在实验室对铜与稀硝酸的反应进行了探究。
实验I | |
实验装置 | 实验现象 |
铜片逐渐消失, 有无色气泡产生,试管中上部有红棕色气体出现; 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 |
【探究】实验I中产生的无色气体是什么?
【查阅资料】
(1)硝酸(HNO3)与Cu反应生成硝酸铜和含氮元素的化合物;硝酸铜溶液呈蓝色;
(2)氨气(NH3)可以使酚酞溶液变红
(3)含氮元素的某些气态物质的物理性质
NH3 | NO | NO2 | |
颜色 | 无色 | 无色 | 红棕色 |
气味 | 刺激性 | 刺激性 | |
溶解性 | 极易溶于水 | 难溶于水 | 可溶于水或硝酸 |
【猜想与假设】无色气体可能是:①NH3 ②NO
【进行实验】同学们利用下图装置对产生的无色气体进行检验。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1. 打开弹簧夹,通入N2,一段时间后,关闭弹簧夹 | B、C中导管口有无色气泡冒出 |
2. 将C中导管伸入集气瓶中,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滴入一定量稀硝酸,关闭活塞 | A中有无色气泡产生 B中导管口有无色气泡冒出 C中集气瓶内收集到无色气体 |
3. 从水槽中取出集气瓶,敞口置于空气中 | 无色气体变为红棕色 |
4. 取少量B中液体于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 试管中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 |
【解释与结论】
(1)操作1中,通入N2的目的是__________。
(2)同学们认为猜想①不正确,理由是__________。
(3)无色气体具有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___。
查看答案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沐浴在阳光下的绿色植物在悄悄地进行着一个重要的化学变化——光合作用。它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淀粉),并且释放氧气的过程。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什么条件呢?
【实验1】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一段时间后,取玻璃瓶内罩住的叶片及未罩住的一个叶片,分别经过脱色等处理,加入碘溶液。观察到前者无变化,后者变蓝。
【小资料】:(1)淀粉遇碘会变为蓝色。
(2)浓氢氧化钠溶液可和二氧化碳反应。
【实验2】操作步骤:
步骤一:取BTB溶液放入大烧杯中,向溶液中吹气,溶液颜色变黄。分别向A、B、C、D试管中添加等量的BTB溶液(淡蓝色)或已吹气的BTB溶液。
步骤二:在C、D试管中各放入一棵植物。
步骤三:用橡皮塞将A、B、C、D 4个试管塞紧,并用锡纸将试管D包裹。将4个试管置于光照下。
步骤四:一段时间后,观察BTB溶液的变色情况。
A试管 | B试管 | C试管 | D试管 | |
步骤一 | BTB溶液 | 已吹气的BTB溶液 | 已吹气的BTB溶液 | 已吹气的BTB溶液 |
淡蓝色 | 黄色 | 黄色 | 黄色 | |
步骤二 | 放入植物 | 放入植物 | ||
步骤三 | 光照 | 光照 | 光照 | 避光(锡纸包裹) |
步骤四 | 淡蓝色 | 黄色 | 淡蓝色 | 黄色 |
【小资料】:BTB即溴麝香草酚蓝。溴麝香草酚蓝可随着溶液酸性变化,颜色发生变化(见下表)。
酸性 | 增强 | ||
颜色 | 蓝色 | 绿色或淡蓝 | 黄色 |
其实,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通过光合作用,将无机物转变成了有机物,将光能转变成了化学能,同时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平衡。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光合作用的反应物是________。
(2)实验1的目的是________;
(3)实验2中,A、B、C、D 4个试管做了3组对照实验,其中能说明光合作用需要在光照条件下进行的对照实验是________(填试管序号)。
(4)北京市蔬菜需求量庞大,请你为种植大棚蔬菜的农民提出一条增产的建议:________。
查看答案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下图装置研究CO2与NaOH的反应。
已知:水的沸点与气体压强有关,气体压强小,沸点低;气体压强大,沸点高。
实验装置 | 实验步骤 |
] | Ⅰ. A中充满CO2,B和烧杯中均盛有96℃以上但未沸腾的热水(假设实验过程无热量损耗)。 Ⅱ. 用注射器向A中注入一定量浓NaOH溶液,振荡后观察到B中热水沸腾。 Ⅲ.另取相同装置,用注射器向A中注入20mL水,振荡后观察到B中的热水没有沸腾。 |
(1)检查装置气密性:向上缓慢拉动注射器活塞至一定高度,松手后,观察到活塞_________,说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2)步骤Ⅱ中注入浓NaOH溶液的体积应为_________mL。
(3)步骤Ⅲ的目的是排除_________的干扰。
(4)通过对比_________现象,可知CO2与NaOH确实发生了反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查看答案小然同学设计探究分子运动的实验如图,请按要求完成下列各小题:
(1)滴入适量浓氨水后,观察到酚酞试纸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放入少量生石灰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试写出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
查看答案有关金属的性质。
I. 把一定质量的锌粉投入到硫酸亚铁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A中,充分搅拌,过滤。回答下列问题。
(1)若向滤渣C中加入适量稀硫酸,有气体生成。滤渣C中一定有____________,滤液B中除水外,一定有___________。
(2)若向溶液A中加入过量的锌粉,写出向滤渣C中加入足量硫酸,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II. 为了验证金属活动性强弱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同学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利用实验一和实验二,既能验证铜、锌金属活动性强弱,同时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则溶液A可以是_________(填序号)。
a. 稀硫酸 b. 硝酸银溶液 c. 氯化亚铁溶液 d. 硫酸锌溶液 e. 硫酸铜溶液
(2)利用以上试剂设计反应,验证铜和银的金属活动性,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现象为_________。
III. 某同学为了探究铁钉生锈条件,设计了如下实验。
序号 | ① | ② | ③ | ④ |
实验内容 | ||||
实验现象 | 铁钉无明显变化 | 铁钉生锈 | 铁钉无明显变化 | 铁钉生锈 |
(1)通过实验①、②对比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
(2)实验④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U型管左侧液面_________(填“上升”、“不变”或“下降”),原因是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江苏省东台市第七联盟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
A. 测定溶液的pH B. 称量固体
C. 检查气密性 D. 蒸发食盐水
C 【解析】试题分析: A、pH试纸不能直接放到待测溶液中进行测量,正确的使用方法是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少量,点在pH试纸的中间,半分钟后将试纸呈现的颜色与标准的比色卡进行对照; B、称量药品的时候应该是左物右码,且两边要放质量相当的纸D、蒸发的过程中应该用玻璃棒不段的搅拌,防止蒸发过程中因为局部温度过高,从而引起液体的飞溅,故选C 考点:基本的化学实验操作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下列变化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
A. 西瓜榨汁 B. 蜡炬成灰 C. 棉纱织布 D. 蔗糖溶解
查看答案同学们通过学习金属后,对铜的化学性质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
项目一. 同学们将光亮铜片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发现表面变黑,他们对黑色物质来源产生了兴趣,铜片表面黑色物质是什么呢?
【查阅资料】
(1)酒精不充分燃烧产生炭黑(即黑烟);
(2)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加热条件下能与金属铜反应生成黑色的氧化铜。
(3)氧化铜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炭黑难溶于水,且与硫酸不发生反应。
【猜想与假设】
猜想1:黑色固体是炭黑。
猜想2:黑色固体是空气中的氧气与铜反应生成的氧化铜。
猜想3:黑色固体既有炭黑又有氧化铜。
【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和方法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实验一:取一小段光亮铜片,放入试管内,然后用试管夹夹持试管,放在酒精灯的外焰部位加热。 | 铜片变黑 | (1)猜想1不正确。 (2)黑色固体可能与空气中的 ______ 有关。 |
实验二:取一试管,将一小段光亮铜片放入试管中,塞上胶塞,并用注射器抽出试管内的空气,封好胶塞,并加热,观察现象。趁热取下胶塞,观察现象。 | ________ | 猜想2正确 |
实验三:将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后的附着黑色固体的铜片,投入到盛有稀硫酸的试管中。 | ________ | 猜想3不正确 |
项目二. 同学们通过学习知道铜与盐酸、稀硫酸不能发生反应,但却发现化学老师用铜与硝酸制备出气体去做物理实验。同学们在实验室对铜与稀硝酸的反应进行了探究。
实验I | |
实验装置 | 实验现象 |
铜片逐渐消失, 有无色气泡产生,试管中上部有红棕色气体出现; 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 |
【探究】实验I中产生的无色气体是什么?
【查阅资料】
(1)硝酸(HNO3)与Cu反应生成硝酸铜和含氮元素的化合物;硝酸铜溶液呈蓝色;
(2)氨气(NH3)可以使酚酞溶液变红
(3)含氮元素的某些气态物质的物理性质
NH3 | NO | NO2 | |
颜色 | 无色 | 无色 | 红棕色 |
气味 | 刺激性 | 刺激性 | |
溶解性 | 极易溶于水 | 难溶于水 | 可溶于水或硝酸 |
【猜想与假设】无色气体可能是:①NH3 ②NO
【进行实验】同学们利用下图装置对产生的无色气体进行检验。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1. 打开弹簧夹,通入N2,一段时间后,关闭弹簧夹 | B、C中导管口有无色气泡冒出 |
2. 将C中导管伸入集气瓶中,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滴入一定量稀硝酸,关闭活塞 | A中有无色气泡产生 B中导管口有无色气泡冒出 C中集气瓶内收集到无色气体 |
3. 从水槽中取出集气瓶,敞口置于空气中 | 无色气体变为红棕色 |
4. 取少量B中液体于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 试管中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 |
【解释与结论】
(1)操作1中,通入N2的目的是__________。
(2)同学们认为猜想①不正确,理由是__________。
(3)无色气体具有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___。
查看答案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沐浴在阳光下的绿色植物在悄悄地进行着一个重要的化学变化——光合作用。它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淀粉),并且释放氧气的过程。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什么条件呢?
【实验1】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一段时间后,取玻璃瓶内罩住的叶片及未罩住的一个叶片,分别经过脱色等处理,加入碘溶液。观察到前者无变化,后者变蓝。
【小资料】:(1)淀粉遇碘会变为蓝色。
(2)浓氢氧化钠溶液可和二氧化碳反应。
【实验2】操作步骤:
步骤一:取BTB溶液放入大烧杯中,向溶液中吹气,溶液颜色变黄。分别向A、B、C、D试管中添加等量的BTB溶液(淡蓝色)或已吹气的BTB溶液。
步骤二:在C、D试管中各放入一棵植物。
步骤三:用橡皮塞将A、B、C、D 4个试管塞紧,并用锡纸将试管D包裹。将4个试管置于光照下。
步骤四:一段时间后,观察BTB溶液的变色情况。
A试管 | B试管 | C试管 | D试管 | |
步骤一 | BTB溶液 | 已吹气的BTB溶液 | 已吹气的BTB溶液 | 已吹气的BTB溶液 |
淡蓝色 | 黄色 | 黄色 | 黄色 | |
步骤二 | 放入植物 | 放入植物 | ||
步骤三 | 光照 | 光照 | 光照 | 避光(锡纸包裹) |
步骤四 | 淡蓝色 | 黄色 | 淡蓝色 | 黄色 |
【小资料】:BTB即溴麝香草酚蓝。溴麝香草酚蓝可随着溶液酸性变化,颜色发生变化(见下表)。
酸性 | 增强 | ||
颜色 | 蓝色 | 绿色或淡蓝 | 黄色 |
其实,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通过光合作用,将无机物转变成了有机物,将光能转变成了化学能,同时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平衡。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光合作用的反应物是________。
(2)实验1的目的是________;
(3)实验2中,A、B、C、D 4个试管做了3组对照实验,其中能说明光合作用需要在光照条件下进行的对照实验是________(填试管序号)。
(4)北京市蔬菜需求量庞大,请你为种植大棚蔬菜的农民提出一条增产的建议:________。
查看答案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下图装置研究CO2与NaOH的反应。
已知:水的沸点与气体压强有关,气体压强小,沸点低;气体压强大,沸点高。
实验装置 | 实验步骤 |
] | Ⅰ. A中充满CO2,B和烧杯中均盛有96℃以上但未沸腾的热水(假设实验过程无热量损耗)。 Ⅱ. 用注射器向A中注入一定量浓NaOH溶液,振荡后观察到B中热水沸腾。 Ⅲ.另取相同装置,用注射器向A中注入20mL水,振荡后观察到B中的热水没有沸腾。 |
(1)检查装置气密性:向上缓慢拉动注射器活塞至一定高度,松手后,观察到活塞_________,说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2)步骤Ⅱ中注入浓NaOH溶液的体积应为_________mL。
(3)步骤Ⅲ的目的是排除_________的干扰。
(4)通过对比_________现象,可知CO2与NaOH确实发生了反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查看答案小然同学设计探究分子运动的实验如图,请按要求完成下列各小题:
(1)滴入适量浓氨水后,观察到酚酞试纸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放入少量生石灰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试写出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江苏省东台市第七联盟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氯胺酮(C13H16NClO)俗称“K粉”,是一种麻醉药,可使人产生依赖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氯胺酮被非法使用,会成为毒品 B.氯胺酮由32个原子构成
C.坚决不能因好奇而尝试吸食“K”粉 D.氯胺酮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39:4
B 【解析】A.氯胺酮是一种麻醉药,可使人产生依赖性,若被非法使用,会成为毒品,故正确;B.氯胺酮是由分子构成的而不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错误;C.氯胺酮是一种麻醉药,可使人产生依赖性,所以坚决不能因好奇而尝试吸食“K”粉,故正确;D.氯胺酮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13):(1×16)=39:4,故正确.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
A. 测定溶液的pH B. 称量固体
C. 检查气密性 D. 蒸发食盐水
查看答案下列变化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
A. 西瓜榨汁 B. 蜡炬成灰 C. 棉纱织布 D. 蔗糖溶解
查看答案同学们通过学习金属后,对铜的化学性质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
项目一. 同学们将光亮铜片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发现表面变黑,他们对黑色物质来源产生了兴趣,铜片表面黑色物质是什么呢?
【查阅资料】
(1)酒精不充分燃烧产生炭黑(即黑烟);
(2)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加热条件下能与金属铜反应生成黑色的氧化铜。
(3)氧化铜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炭黑难溶于水,且与硫酸不发生反应。
【猜想与假设】
猜想1:黑色固体是炭黑。
猜想2:黑色固体是空气中的氧气与铜反应生成的氧化铜。
猜想3:黑色固体既有炭黑又有氧化铜。
【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和方法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实验一:取一小段光亮铜片,放入试管内,然后用试管夹夹持试管,放在酒精灯的外焰部位加热。 | 铜片变黑 | (1)猜想1不正确。 (2)黑色固体可能与空气中的 ______ 有关。 |
实验二:取一试管,将一小段光亮铜片放入试管中,塞上胶塞,并用注射器抽出试管内的空气,封好胶塞,并加热,观察现象。趁热取下胶塞,观察现象。 | ________ | 猜想2正确 |
实验三:将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后的附着黑色固体的铜片,投入到盛有稀硫酸的试管中。 | ________ | 猜想3不正确 |
项目二. 同学们通过学习知道铜与盐酸、稀硫酸不能发生反应,但却发现化学老师用铜与硝酸制备出气体去做物理实验。同学们在实验室对铜与稀硝酸的反应进行了探究。
实验I | |
实验装置 | 实验现象 |
铜片逐渐消失, 有无色气泡产生,试管中上部有红棕色气体出现; 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 |
【探究】实验I中产生的无色气体是什么?
【查阅资料】
(1)硝酸(HNO3)与Cu反应生成硝酸铜和含氮元素的化合物;硝酸铜溶液呈蓝色;
(2)氨气(NH3)可以使酚酞溶液变红
(3)含氮元素的某些气态物质的物理性质
NH3 | NO | NO2 | |
颜色 | 无色 | 无色 | 红棕色 |
气味 | 刺激性 | 刺激性 | |
溶解性 | 极易溶于水 | 难溶于水 | 可溶于水或硝酸 |
【猜想与假设】无色气体可能是:①NH3 ②NO
【进行实验】同学们利用下图装置对产生的无色气体进行检验。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1. 打开弹簧夹,通入N2,一段时间后,关闭弹簧夹 | B、C中导管口有无色气泡冒出 |
2. 将C中导管伸入集气瓶中,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滴入一定量稀硝酸,关闭活塞 | A中有无色气泡产生 B中导管口有无色气泡冒出 C中集气瓶内收集到无色气体 |
3. 从水槽中取出集气瓶,敞口置于空气中 | 无色气体变为红棕色 |
4. 取少量B中液体于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 试管中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 |
【解释与结论】
(1)操作1中,通入N2的目的是__________。
(2)同学们认为猜想①不正确,理由是__________。
(3)无色气体具有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___。
查看答案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沐浴在阳光下的绿色植物在悄悄地进行着一个重要的化学变化——光合作用。它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淀粉),并且释放氧气的过程。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什么条件呢?
【实验1】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一段时间后,取玻璃瓶内罩住的叶片及未罩住的一个叶片,分别经过脱色等处理,加入碘溶液。观察到前者无变化,后者变蓝。
【小资料】:(1)淀粉遇碘会变为蓝色。
(2)浓氢氧化钠溶液可和二氧化碳反应。
【实验2】操作步骤:
步骤一:取BTB溶液放入大烧杯中,向溶液中吹气,溶液颜色变黄。分别向A、B、C、D试管中添加等量的BTB溶液(淡蓝色)或已吹气的BTB溶液。
步骤二:在C、D试管中各放入一棵植物。
步骤三:用橡皮塞将A、B、C、D 4个试管塞紧,并用锡纸将试管D包裹。将4个试管置于光照下。
步骤四:一段时间后,观察BTB溶液的变色情况。
A试管 | B试管 | C试管 | D试管 | |
步骤一 | BTB溶液 | 已吹气的BTB溶液 | 已吹气的BTB溶液 | 已吹气的BTB溶液 |
淡蓝色 | 黄色 | 黄色 | 黄色 | |
步骤二 | 放入植物 | 放入植物 | ||
步骤三 | 光照 | 光照 | 光照 | 避光(锡纸包裹) |
步骤四 | 淡蓝色 | 黄色 | 淡蓝色 | 黄色 |
【小资料】:BTB即溴麝香草酚蓝。溴麝香草酚蓝可随着溶液酸性变化,颜色发生变化(见下表)。
酸性 | 增强 | ||
颜色 | 蓝色 | 绿色或淡蓝 | 黄色 |
其实,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通过光合作用,将无机物转变成了有机物,将光能转变成了化学能,同时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平衡。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光合作用的反应物是________。
(2)实验1的目的是________;
(3)实验2中,A、B、C、D 4个试管做了3组对照实验,其中能说明光合作用需要在光照条件下进行的对照实验是________(填试管序号)。
(4)北京市蔬菜需求量庞大,请你为种植大棚蔬菜的农民提出一条增产的建议:________。
查看答案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下图装置研究CO2与NaOH的反应。
已知:水的沸点与气体压强有关,气体压强小,沸点低;气体压强大,沸点高。
实验装置 | 实验步骤 |
] | Ⅰ. A中充满CO2,B和烧杯中均盛有96℃以上但未沸腾的热水(假设实验过程无热量损耗)。 Ⅱ. 用注射器向A中注入一定量浓NaOH溶液,振荡后观察到B中热水沸腾。 Ⅲ.另取相同装置,用注射器向A中注入20mL水,振荡后观察到B中的热水没有沸腾。 |
(1)检查装置气密性:向上缓慢拉动注射器活塞至一定高度,松手后,观察到活塞_________,说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2)步骤Ⅱ中注入浓NaOH溶液的体积应为_________mL。
(3)步骤Ⅲ的目的是排除_________的干扰。
(4)通过对比_________现象,可知CO2与NaOH确实发生了反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江苏省东台市第七联盟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各组物质俗称、化学式及分类正确的是 ( )
A. 石墨、 C、 金属 B. 酒精、 C2H5OH、 无机物
C. 火碱、 NaOH、 碱 D. 臭氧、 O3、 氧化物
C 【解析】A、石墨是碳的一种单质,属于非金属单质,错误;B、酒精是一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错误;C、氢氧化钠俗称火碱,其化学式为NaOH,属于碱,正确;D、臭氧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错误。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氯胺酮(C13H16NClO)俗称“K粉”,是一种麻醉药,可使人产生依赖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氯胺酮被非法使用,会成为毒品 B.氯胺酮由32个原子构成
C.坚决不能因好奇而尝试吸食“K”粉 D.氯胺酮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39:4
查看答案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
A. 测定溶液的pH B. 称量固体
C. 检查气密性 D. 蒸发食盐水
查看答案下列变化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
A. 西瓜榨汁 B. 蜡炬成灰 C. 棉纱织布 D. 蔗糖溶解
查看答案同学们通过学习金属后,对铜的化学性质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
项目一. 同学们将光亮铜片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发现表面变黑,他们对黑色物质来源产生了兴趣,铜片表面黑色物质是什么呢?
【查阅资料】
(1)酒精不充分燃烧产生炭黑(即黑烟);
(2)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加热条件下能与金属铜反应生成黑色的氧化铜。
(3)氧化铜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炭黑难溶于水,且与硫酸不发生反应。
【猜想与假设】
猜想1:黑色固体是炭黑。
猜想2:黑色固体是空气中的氧气与铜反应生成的氧化铜。
猜想3:黑色固体既有炭黑又有氧化铜。
【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和方法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实验一:取一小段光亮铜片,放入试管内,然后用试管夹夹持试管,放在酒精灯的外焰部位加热。 | 铜片变黑 | (1)猜想1不正确。 (2)黑色固体可能与空气中的 ______ 有关。 |
实验二:取一试管,将一小段光亮铜片放入试管中,塞上胶塞,并用注射器抽出试管内的空气,封好胶塞,并加热,观察现象。趁热取下胶塞,观察现象。 | ________ | 猜想2正确 |
实验三:将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后的附着黑色固体的铜片,投入到盛有稀硫酸的试管中。 | ________ | 猜想3不正确 |
项目二. 同学们通过学习知道铜与盐酸、稀硫酸不能发生反应,但却发现化学老师用铜与硝酸制备出气体去做物理实验。同学们在实验室对铜与稀硝酸的反应进行了探究。
实验I | |
实验装置 | 实验现象 |
铜片逐渐消失, 有无色气泡产生,试管中上部有红棕色气体出现; 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 |
【探究】实验I中产生的无色气体是什么?
【查阅资料】
(1)硝酸(HNO3)与Cu反应生成硝酸铜和含氮元素的化合物;硝酸铜溶液呈蓝色;
(2)氨气(NH3)可以使酚酞溶液变红
(3)含氮元素的某些气态物质的物理性质
NH3 | NO | NO2 | |
颜色 | 无色 | 无色 | 红棕色 |
气味 | 刺激性 | 刺激性 | |
溶解性 | 极易溶于水 | 难溶于水 | 可溶于水或硝酸 |
【猜想与假设】无色气体可能是:①NH3 ②NO
【进行实验】同学们利用下图装置对产生的无色气体进行检验。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1. 打开弹簧夹,通入N2,一段时间后,关闭弹簧夹 | B、C中导管口有无色气泡冒出 |
2. 将C中导管伸入集气瓶中,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滴入一定量稀硝酸,关闭活塞 | A中有无色气泡产生 B中导管口有无色气泡冒出 C中集气瓶内收集到无色气体 |
3. 从水槽中取出集气瓶,敞口置于空气中 | 无色气体变为红棕色 |
4. 取少量B中液体于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 试管中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 |
【解释与结论】
(1)操作1中,通入N2的目的是__________。
(2)同学们认为猜想①不正确,理由是__________。
(3)无色气体具有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___。
查看答案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沐浴在阳光下的绿色植物在悄悄地进行着一个重要的化学变化——光合作用。它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淀粉),并且释放氧气的过程。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什么条件呢?
【实验1】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一段时间后,取玻璃瓶内罩住的叶片及未罩住的一个叶片,分别经过脱色等处理,加入碘溶液。观察到前者无变化,后者变蓝。
【小资料】:(1)淀粉遇碘会变为蓝色。
(2)浓氢氧化钠溶液可和二氧化碳反应。
【实验2】操作步骤:
步骤一:取BTB溶液放入大烧杯中,向溶液中吹气,溶液颜色变黄。分别向A、B、C、D试管中添加等量的BTB溶液(淡蓝色)或已吹气的BTB溶液。
步骤二:在C、D试管中各放入一棵植物。
步骤三:用橡皮塞将A、B、C、D 4个试管塞紧,并用锡纸将试管D包裹。将4个试管置于光照下。
步骤四:一段时间后,观察BTB溶液的变色情况。
A试管 | B试管 | C试管 | D试管 | |
步骤一 | BTB溶液 | 已吹气的BTB溶液 | 已吹气的BTB溶液 | 已吹气的BTB溶液 |
淡蓝色 | 黄色 | 黄色 | 黄色 | |
步骤二 | 放入植物 | 放入植物 | ||
步骤三 | 光照 | 光照 | 光照 | 避光(锡纸包裹) |
步骤四 | 淡蓝色 | 黄色 | 淡蓝色 | 黄色 |
【小资料】:BTB即溴麝香草酚蓝。溴麝香草酚蓝可随着溶液酸性变化,颜色发生变化(见下表)。
酸性 | 增强 | ||
颜色 | 蓝色 | 绿色或淡蓝 | 黄色 |
其实,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通过光合作用,将无机物转变成了有机物,将光能转变成了化学能,同时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平衡。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光合作用的反应物是________。
(2)实验1的目的是________;
(3)实验2中,A、B、C、D 4个试管做了3组对照实验,其中能说明光合作用需要在光照条件下进行的对照实验是________(填试管序号)。
(4)北京市蔬菜需求量庞大,请你为种植大棚蔬菜的农民提出一条增产的建议: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