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71362  171370  171376  171380  171386  171388  171392  171398  171400  171406  171412  171416  171418  171422  171428  171430  171436  171440  171442  171446  171448  171452  171454  171456  171457  171458  171460  171461  171462  171464  171466  171470  171472  171476  171478  171482  171488  171490  171496  171500  171502  171506  171512  171518  171520  171526  171530  171532  171538  171542  171548  171556  211419 

科目: 来源: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胡萝卜中富含的维生素A1具有预防夜盲症、抗衰老和促进骨髓生长等功效,其化学式为 C20H30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维生素A1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6 g

B. 维生素A1是由20个碳原子,30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C. 维生素A1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 维生素A1中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0:30:1

C 【解析】A、维生素A1的相对分子质量=12×20+1×30+16=286,但是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为“1”,而不是“g”,故错误;B、维生素A1是由分子构成的,而不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错误;C、维生素A1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12×20):(1×30):16=240:30:16,可见维生素A1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正确;D、根据维生素A1的化学式C20H30O,维生素A1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用托盘天平和药匙称取5.6 g食盐

②用表面皿、玻璃棒和酒精灯等仪器加热蒸发浓氯化钠溶液获取食盐晶体

③用温度计搅拌并测量硝酸铵和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时的温度变化

④用10mL量筒和滴管量取8.8mL水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C 【解析】①用托盘天平和药匙称取5.6 g食盐,正确;②表面皿不能进行蒸发,错误;③温度计不能用来搅拌,错误;④用10mL量筒和滴管量取8.8mL水,正确。故选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带火星的木条一定能在含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复燃

B. 通常状况下,氧气的密度略大于空气

C. 水中的生物能依靠溶于水中的少量氧气而生存

D. 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的原理不属于分解反应

A 【解析】A、带火星的木条不一定能在含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复燃,如带火星的木条在盛有空气(含有氧气)的集气瓶中不能复燃,故选项说法错误;B、通常状况下,氧气的密度为1.429g/L,空气的密度为1.293g/L,氧气的密度略大于空气,故选项说法正确;C、氧气不易溶于水,水中溶于少量的氧气,水中的生物能依靠溶于水中的少量氧气而生存,故选项说法正确;D、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氧气是利用了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归纳和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 A B. B C. C D. D

C 【解析】A、衣服上的油污用汽油清洗是利用其溶解作用;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能吸附色素与异味;金刚石的硬度很大,可以用镶有金刚石的玻璃刀裁玻璃,故归纳和总结不完全正确;B、隔绝空气或氧气可以灭火,因此炒菜锅着火可以用锅盖盖火;用水可以灭火,是因为水降低了可燃物的温度,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可燃物的着火点不变;可燃性气体和氧气或空气混合达到一定程度时,遇明火会发生爆炸,因此夜间发现液化气泄漏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区别两种物质的方法不合理的是

A. 用水区分硝酸铰固体与氯化钠固体 B. 观察颜色区分二氧化锰粉末与铁粉

C. 用稀盐酸区分黄金和黄铜 D. 用紫色石蕊试液区分CO和CO2

B 【解析】A、硝酸铵溶于水温度降低,氯化钠溶于水温度不变,现象不同,可以鉴别;B、二氧化锰粉末和铁粉都是黑色,观察颜色不能鉴别;C、黄金和盐酸不反应,黄铜中的锌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气体,现象不同,可以鉴别;D、一氧化碳不能与紫色石蕊试液反应,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选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任何溶液都具有导电性 B. 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多种

C. 升高温度均能使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D. 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一定是稀溶液

B 【解析】A、不是任何溶液都具有导电性,如乙醇溶液不导电,错误;B、由溶液的概念可知,一种或几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则溶液中的溶质可以为一种或多种,正确;C、因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同,如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溶解度变小,有固体析出,溶液还是饱和溶液,错误;D、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对易溶于水的物质来说,浓稀溶液中只是溶质的多少不同,错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2017年5月,中国科学家取得了将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制取化工原料乙烯的重大突破。该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该化学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生成物有3种物质

B. 从微观角度看,该化学变化改变的微粒是原子

C. 反应前后所有元素化合价都没有发生改变

D. 反应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和是13

D 【解析】由反应的微观过程图可知,CO2和H2在条件下转化为化工原料乙烯(C2H4)和水,配平即可,故其化学方程式为:2CO2+6H2C2H4+4H2O,因此:A、由上述分析可知,生成物有2种物质,故说法错误;B、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分子种类、数目均改变,故说法错误;C、有单质参加反应,反应前后氢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故说法错误;D、应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和是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以下关于“1+1=2”的说法正确的是

A. 1mL酒精与1mL水充分混合后得到2mL酒精溶液

B. 1g硫酸铜溶液与1g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后得到的溶液质量为2g

C. 1g石灰石和1g稀盐酸充分反应后得到的生成物的总质量为2g

D. 1g硫和1g氧气点燃生成2g二氧化硫

D 【解析】A、因为微粒之间有间隔,1体积水与1体积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2体积,错误;B、因为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产生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因此所得溶液的质量会小于加入物质的总质量,错误;C、1g石灰石和1g稀盐酸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气体逃逸到空气中,故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小于2g,故错误D、室温下,硫粉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硫粉与氧气恰好完全反应时的质量比为3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某同学根据铜绿的成分Cu2(OH)2CO3作出猜想:铜的锈蚀除氧气和水外,二氧化碳也参与了反应。为证明“铜的锈蚀反应有二氧化碳参加”,需要进行如图所示实验中的

A. 甲和乙 B. 甲和丁 C. 乙和丁 D. 丙和丁

B 【解析】甲试管的铜片与氧气、水和二氧化碳同时接触发生了锈蚀;乙中的铜片与二氧化碳和水接触,没有锈蚀,说明铜的锈蚀与氧气有关;丙中的铜片与二氧化碳和氧气接触,没有锈蚀,说明铜的锈蚀与水有挂;丁中的铜片与氧气和水接触没有锈蚀,说明了铜的锈蚀与二氧化碳有关由以上分析可知,通过实验甲与丁的对比得出:铜的锈蚀必须有二氧化碳参与。故选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实验问题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①高锰酸钾制氧气时排水法收集氧气后出现倒吸现象,立即松开试管上的橡皮塞

②在气体发生装置上直接点燃一氧化碳气体时,必须要先检验一氧化碳气体的纯度

③实验结束后将所有的废液倒入下水道排出实验室,以免污染实验室

④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不时移动试管,以免暴沸伤人

⑤使用滴瓶滴加试剂后,立即用蒸馏水洗净滴管并放回原瓶

A. ①②③⑤ B. ①②④ C. ②③⑤ D. ②④⑤

B 【解析】①高锰酸钾制氧气时排水法收集氧气后出现倒吸现象,立即松开试管上的橡皮塞,正确;②在气体发生装置上直接点燃一氧化碳气体时,必须要先检验一氧化碳气体的纯度,正确;③实验结束后不能将所有的废液倒入下水道,以免造成环境污染,应倒入废液缸中进行处理,故处理方法错误;④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不时移动试管,以免暴沸伤人,正确;⑤滴瓶中的滴管是专用的,因此使用滴瓶中的滴管滴加试剂后不用清洗滴管,...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