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71469  171477  171483  171487  171493  171495  171499  171505  171507  171513  171519  171523  171525  171529  171535  171537  171543  171547  171549  171553  171555  171559  171561  171563  171564  171565  171567  171568  171569  171571  171573  171577  171579  171583  171585  171589  171595  171597  171603  171607  171609  171613  171619  171625  171627  171633  171637  171639  171645  171649  171655  171663  211419 

科目: 来源:江苏省实验学校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综合题

农作物生长不仅需要阳光、空气和水,还需要多种化学元素。当植物缺乏N元素时,表现为植株生长缓慢、叶色发黄,严重时叶片脱落直至死亡。

(1)下列可作氮肥的是_________

A.硫酸铵 B.磷矿粉 C.硫酸钾

(2)氮肥的制备,首先涉及氨的合成,其原理是:氮气和氢气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的条件下,制得氨气,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3)某化工厂为了综合利用废料 CaSO4,与相邻的合成氨厂设计了以下制备(NH4)2SO4 的工艺流程

请回答以下问题:

①从滤液中获取(NH4)2SO4晶体,必须的操作步骤是______(填写序号)

A.加热蒸干 B.蒸发浓缩 C.冷却结晶 D.过滤

②该生产过程中可以循环使用的X是______。

③在生产中,要检查输送氨气的管道是否漏气,可选用______(填写序号)

A.稀盐酸 B.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 C.稀硫酸 D.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A N2+3H22NH3 BCD CO2 D 【解析】(1)A、硫酸铵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 B、磷矿粉中含磷元素,属于磷肥;C、硫酸钾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故选A; (2)氮气和氢气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的条件下,制得氨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2+3H22NH3; (3)①从滤液中获取(NH4)2SO4晶体,必须的操作步骤是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故答案为BCD;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江苏省实验学校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综合题

某化学社团的同学发现,不同物质的变化常伴随着相同的实验现象。但从化学的角度去研究,会发现其有本质的区别。

【现象分析】

实验一:向盛有一定量氢氧化钠固体的试管里加入一定量的水,迅速用带导管的橡皮塞塞紧试管口,并将导管另一端通入盛有水的试管中,振荡左侧试管(如右图)。

实验二:用氧化钙代替氢氧化钠重复一次上述实验。

上述两个实验的相同现象之一是__________;

上述两个实验中,其中一个实验发生了化学变化,其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另一个实验没有发生化学变化。

【本质归纳】相同的实验现象,既可以由物理变化引起,也可以由化学变化引起。

【探究运用】在探究白色粉末的组成时,要研究相同实验现象的本质区别。

实验三: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有硫酸钡、碳酸钠和氢氧化钙中的一种或几种,取一定量该粉末加入到盛有足量水的烧杯中,搅拌,静置,观察到烧杯中有白色不溶物。

小奇同学查阅资料,得出碳酸钠的水溶液显___________(填“酸性”、“中性”或“碱性”)。

小明同学认为,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硫酸钡;

小意同学认为小明的结论不准确,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针对上述两位同学的观点,小燕同学进一步设计如下实验方案进行探究:

(1)步骤②中发生化学反应的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③中,加入酚酞溶液后,若溶液E为无色,则原白色粉末的组成是________(填化学式,下同);步骤③中,加入酚酞溶液后,若溶液E为红色,则滤液A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_。

(3)小鹏同学只做了一个实验,他取少量滤渣B,加入过量的稀硝酸,观察到___________现象,说明原白色粉末中含有碳酸钠、氢氧化钙二种固体。

(4)小鹏同学为进一步测定白色粉末的组成,进行了定量研究。他称取白色固体粉末10g,进行如流程所示实验,测得滤渣B的质量为5g,请你帮小鹏计算一下白色粉末中各成分的质量为________。(请写出具体计算过程)

右侧导管口有气泡 CaO+H2O=Ca(OH)2 碱性 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在溶液中反应也会生成沉淀(或者写方程式) Na2CO3+CaCl2=CaCO3↓+2NaCl Na2CO3 BaSO4 Na2CO3 NaOH 滤渣(固体)全部消失 碳酸钠6.3g,氧氧化钙3.7g 【解析】本题考查了混合物组成的推断,完成此题,可以根据物质的性质,结合题文提供的实验现象及反应的具体现象进行分析。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河北省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亲爱的同学们,通过化学的学习,你一定对一些化工生产中应用的原理有所了解,下列生产中不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 A B. B C. C D. D

C 【解析】A、钢铁冶炼过程中有新物质铁和二氧化碳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氮气制氮肥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氧炔焰焊接金属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河北省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在生产生活中常用到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 石灰水 B. 不锈钢 C. 干冰 D. 牙膏

C 【解析】A、石灰水中含有水、氢氧化钙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B、不锈钢是铁的合金,不锈钢中除含铁外,还有C、Cr、Ni 等,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C、干冰只含有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故选项正确; D、牙膏中含有摩擦剂(碳酸钙等)、保湿剂(甘油等)、甜味剂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故选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河北省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王安石《梅花》)诗人在远处就能闻到淡淡的梅花香味的原因是

A. 分子很小 B. 分子是可分的 C. 分子之间有间隔 D. 分子在不断运动

D 【解析】试题分析:宏观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微粒是不断运动的,通过运动而挥发,散发气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河北省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能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粒子是

A. O B. 2O C. O2 D. O2-

C 【解析】构成物质的微粒就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微粒,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保持氧气的化学性质的微粒就是氧分子。A. O宏观上表示氧元素,微观上表示一个氧原子, B. 2O表示两个氧原子; C. O2 表示氧气、氧分子; D. O2-表示氧离子。故选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河北省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各图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几个实验操作,其中错误的是

A. A B. B C. C D. D

A 【解析】A、胶头滴管的使用:垂直悬空试管上方,滴加液体.故A操作错误. B、取用固体粉末时,将试管横放,用纸槽或药匙将药品送到试管底部.故B操作正确. C、取下瓶塞倒立放在桌面上;标签对着手心;细口瓶瓶口紧靠容器口.故C操作正确. D、读取液体体积时,视线要与量筒内的液体的凹液面保持水平.故D操作正确. 故选: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河北省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垃圾分类回收对资源的充分利用及环境保护有重要意义.下列对垃圾的处理方法中不合理的是( )

A. 将回收的废旧电池单独存放

B. 将回收的废旧报纸制成铅笔杆

C. 用电磁铁将金属制品分离出来

D. 焚烧垃圾用来发电

C 【解析】A、废旧电池中含有汞等重金属,随便存放会污染水体和土壤,所以要单独存放,故A不合题意. B、铅笔杆和报纸成份都是纤维,这样节省能源,所以B不合题意. C、金属制品并不是单一金属,并且并不是金属都有磁性,所以利用电磁铁分离金属制品不对.故C符合题意. D、用垃圾产生的热量发电有利于节能环保.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河北省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试剂瓶的标签上,化学式书写错误的是( )

A. A B. B C. C D. D

D 【解析】试题分析∶A.CuO故A正确。B.MnO2故B正确。C.NaNO3故C正确。D.ZnCl2故D错误。 考点∶考查常见物质的化学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河北省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研究问题的做法不可取的是( )

A. 采用网上查询的方法,调查本市空气污染指数

B. 采用做灯火试验的方法,检查家里液化气是否泄漏

C. 采用调查、走访等方法,寻找河水污染源

D. 采用推理的方法,分析自来水发黄的原因

B 【解析】A、采用网上查询方法,可以调查本市水污染指数,A做法正确,故A不可选; B、液化气易燃易爆,用灯火实验检查家里液化气是否泄漏,有引起火灾、爆炸的危险,做法错误,故B可选; C、采用调查、走访等方式,可以寻找河水污染问题,做法正确,故C不可选; D、采用推理的方法,可以分析自来水发黄的原因,做法正确,故D不可选; 故选B.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