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安徽省蚌埠市禹会区2018届九年级中考一模化学试卷 题型:填空题
工业上炼铁炼钢和轧制钢材的主要流程如下图
已知生铁的含量含碳量为 2%-4.3%钢的含碳量为 0.03%-2%。
(1)反应:①Fe2O3+CO 2Fe+3CO,②Fe2O3+C2Fe+3CO。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用于高炉炼铁的原理是 (填序号)
(2)炼铁的固体原料需经过粉碎,其目的是 。
(3)热空气和高炉气体的主要成分有一种相同,这种气体的化学式是 。 炉渣中含有硅酸钙(CaSiO3),其中硅元素的化合价是 。
(4)炼钢炉中,通入纯氧的目的是 。将钢锭轧成钢板,体现了 金属的 性。
(5)钢铁制品可能会生锈,写出用稀硫酸除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②;①(2)增大反应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3)N2;+4(4)使生铁中的碳转化为二氧化碳,降低生铁中碳含量;延展性(5)Fe2O3 + 3H2SO4 = Fe2(SO4)3+ 3H2O 【解析】 (1)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置换反应。故选②;高炉炼铁是利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故选①; (2)炼铁的固体原料需经过粉碎,其目的是增大反应接...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安徽省蚌埠市禹会区2018届九年级中考一模化学试卷 题型:科学探究题
铬Cr是重要的金属材料,某化学兴趣小组对Cr、Al、Cu金属活动性顺序进行探究,过程如下:
【提出假设】A、Al>Cr>Cu B、Cr>Al>Cu C、________________
【设计实验】同温下,取大小相同的打磨过的金属薄片,分别投入到等体积等浓度的足量稀盐酸中观察现象,记录如下:
金属 | Cr | Al | Cu |
与盐酸反应现象 | 缓慢产生气泡,金属逐渐溶解 | 快速产生气泡,金属迅速溶解 | 无明显现象 |
【控制实验条件】打磨三种金属发生的是_______变化;上述实验使用等浓度的盐酸溶液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出结论】原假设中正确的是_______(填A/B/C),写出铬(通常显+2价)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结论应用】根据探究结果,在CuCl2和AlCl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金属铬,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出固体中加入盐酸,无明显现象,则滤渣中一定含有的是___________。
Al>Cu>Cr 物理 控制变量(不同浓度盐酸与金属反应的速率不同) A Cr + 2HCl = CrCl2 + H2↑ Cu 【解析】【提出假设】对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提出三种可能的假设,分别是:Al>Cr>Cu、Cr>Al>Cu、Al>Cu>Cr; 【控制实验条件】打磨三种金属的目的是除去表面的附着物,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上述实验使用等浓度的盐酸溶液的理由是控制变量(不同...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安徽省蚌埠市禹会区2018届九年级中考一模化学试卷 题型:科学探究题
某化学课堂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开展探究活动。请你和他们一起完成以下稀盐酸和氢氧化钙发生的中和反应实验探究。
【演示实验】由图可知该实验操作是将______________滴加到另一种溶液中。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阅资料】CaCl2溶液显中性, CaCl2+Na2CO3 =CaCO3↓+2NaCl
【提出问题】实验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部分同学产生了疑问: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针对疑问,甲组同学猜想如下:
猜想Ⅰ:只有CaCl2
猜想Ⅱ:有____________________
猜想Ⅲ:有CaC12和Ca(OH)2
猜想Ⅳ:有CaCl2、HC1和Ca(OH)2
乙组同学对以上猜想提出质疑,认为猜想Ⅳ不合理,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为了验证其余猜想,各小组进行了下列三个方案的探究。
实验方案 | 滴加紫色石蕊试液 | 通入CO2 | 滴加Na2CO3溶液 |
实验操作 | |||
实验现象 | 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 | 产生白色沉淀 |
实验结论 | 溶液中含有Ca(OH)2 | 溶液中含有Ca(OH)2 | 溶液中含有Ca(OH)2 |
【得出结论】通过探究,全班同学一致确定猜想Ⅲ是正确的。
【评价反思】(1)丙组同学认为滴加Na2C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并不能证明溶液中一定含有Ca(OH)2,请你帮助他们说明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分析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时,除了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要考虑________________。
稀盐酸 Ca(OH)2+2HCl=CaCl2+2H2O CaCl2和HCl Ca(OH)2和HCl会发生反应 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产生白色沉淀 CaCl2和Na2CO3也能反应产生白色沉淀 反应物是否有剩余 【解析】【演示实验】由图象可知,该溶液的pH由大到小,说明是向碱溶液中滴加酸,故将稀盐酸滴加到氢氧化钙溶液中;氢氧化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2HC...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安徽省蚌埠市禹会区2018届九年级中考一模化学试卷 题型:计算题
为测定某黄铜(铜、锌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称取32.5g该黄铜粉末放入烧杯中,再向烧杯内加入200g稀硫酸(足量),每隔10分钟测烧杯内(不含烧杯)剩余物质的质量,测得数据如表:
加入稀硫酸后10分钟 | 加入稀硫酸后20分钟 | 加入稀硫酸后 | 加入稀硫酸后40分钟 | 加入稀硫酸后50分钟 |
232.4g | 232.3g | 232.2g | 232.1g | 232.1g |
(1)完全反应后生成氢气的质量为______g.
(2)计算该黄铜中铜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0.4 60% 【解析】【解析】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生成的氢气的质量为32.5g+200g﹣232.1g=0.4g (2)设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为x, Zn+H2SO4=ZnSO4+H2↑ 65 2 x 0.4g x=13g 该黄铜中铜的质量分数为 ×100%=60% 答:(1)完全反应后生成氢气的质量为0.4g; (2)该黄铜中铜的...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上海市杨浦区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质量调研初三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煤炭燃烧 B. 冰雪消融 C. 汽油挥发 D. 矿石粉碎
A 【解析】A. 煤炭燃烧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是化学变化,正确; B. 冰雪消融中没有新物质的生成,是物理变化,错误; C. 汽油挥发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的生成,是物理变化,错误; D. 矿石粉碎是物质的形态发生变化,没有新物质的生成,是物理变化,错误。故选A。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上海市杨浦区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质量调研初三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属于纯净物的是
A. 雨水 B. 啤酒 C. 液氧 D. 河水
C 【解析】A、雨水中含有可溶性杂质,是混合物,错误; B、啤酒是碳酸饮料,错误; C、液氧中只有一种物质,是纯净物,正确; D、河水中含有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是混合物,错误。故选C。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上海市杨浦区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质量调研初三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氯酸钾(KClO3)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A. -1 B. +1 C. +3 D. +5
D 【解析】KClO3中钾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氧元素的化合物为-2价,根据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可求得氯元素的化合价为+5价,故选D。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上海市杨浦区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质量调研初三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属于有机物的是
A. CH4 B. CO C. CO2 D. K2CO3
A 【解析】题中甲烷CH4是最简单的有机物,故选A。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上海市杨浦区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质量调研初三化学试卷 题型:null
关于银的性质描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 银是银白色的 B. 银不易与氧气反应
C. 银具有优良的导电性 D. 银具有良好的延展性
B 【解析】必须经化学变化才能表现的性质叫化学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的性质叫物理性质。A. 银是银白色的,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是物理性质; B. 银不易与氧气反应,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才能表现,是化学性质;C. 银具有优良的导电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是物理性质; D. 银具有良好的延展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是物理性质。故选B。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上海市杨浦区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质量调研初三化学试卷 题型:null
人体内一些液体的近似pH如下,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
A. 血浆(7.35﹣7.45) B. 胃液(0.9﹣1.5)
C. 唾液(6.6﹣7.1) D. 尿液(4.7﹣8.4)
A 【解析】当溶液的pH小于7时,随着pH的减小,酸性逐渐增强。A、血浆的pH为(7.35﹣7.45),大于7,呈弱碱性,错误;B、胃液的pH为(0.9﹣1.5),小于7,呈强酸性,正确;C、唾液的pH为(6.6﹣7.1),小于7,呈弱酸性,错误;D、尿液的pH为(4.7﹣8.4),呈酸性、中性、碱性,错误。故选B。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