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71594  171602  171608  171612  171618  171620  171624  171630  171632  171638  171644  171648  171650  171654  171660  171662  171668  171672  171674  171678  171680  171684  171686  171688  171689  171690  171692  171693  171694  171696  171698  171702  171704  171708  171710  171714  171720  171722  171728  171732  171734  171738  171744  171750  171752  171758  171762  171764  171770  171774  171780  171788  211419 

科目: 来源:河南省招第一次模拟考试 化学试卷 题型:填空题

科学家已成功将从空气中捕获的二氧化碳用氢气将其转化为甲醇,其微观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1)甲醇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

(2)甲醇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放出大量热,可以做为汽油的替代燃料,写出甲醇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CH3OH 2CH3OH+3O22CO2+4H2O 【解析】(1)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一个甲醇分子中含有一个碳原子、一个氧原子、四个氢原子,所以化学式为CH3OH (2)含碳、氢、氧元素的物质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河南省招第一次模拟考试 化学试卷 题型:科学探究题

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有NaOH、BaCl2、CuSO4、Na2CO3中的一种或几种,某化学小组为确定白色粉末的成分,进行了如下实验:(Ⅰ)取一定量白色粉末,加入足量水振荡,得到无色透明溶液;(Ⅱ)取少量(I)的溶液,加入足量盐酸,有气泡产生。(提示:BaCO3难溶于水;Na2CO3的水溶液呈碱性)

(1)依据上述实验判断,该白色粉末中肯定不含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

(2)请设计一个方案检验可能含有的物质(写出实验步骤)_____________。

CuSO4、BaCl2 取少量固体样品于试管中,加水溶解,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振荡,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加酚酞,若溶液变红,说明含有NaOH 【解析】含Cu2+的溶液为蓝色,取一定量白色粉末,加入足量水振荡,得到无色透明溶液,说明白色粉末中无CuSO4,因为BaCl2 + Na2CO3 == BaCO3↓+ 2NaCl,所以不能同时含有BaCl2与Na2CO3。取少量白色粉末的水溶液,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河南省招第一次模拟考试 化学试卷 题型:实验题

明明同学利用右图装置制取氧气,其实验步骤有:①加热;②检验装置的气密性;③装药品;④用排水法收集;⑤从水槽中取出导管;⑥熄灭酒精灯;⑦连接仪器。

(1)其操作顺序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2)写出用如图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3)康康同学认为,如果选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该装置还需要改进,原因是什么______?

⑦②③①④⑤⑥ 2KClO32KCl+3O2↑ 试管口加棉花,防止加热时堵塞导管口 【解析】(1)实验室用固体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是:连接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入药品、点燃酒精灯、收集气体、将导气管移离水面、熄灭酒精灯,故填⑦②③①④⑤⑥。(2)试管口没有放棉花团,是用氯酸钾制取氧气,2KClO32KCl+3O2↑。(3)如果选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试管口要加棉花团,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颗粒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河南省招第一次模拟考试 化学试卷 题型:综合题

铝、铜、铁是人类生产、生活中常用的金属材料。

(1)铝是一种活动性较强的金属,但铝粉(俗称银粉)常用作铁制品的涂料,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

(2)①铜制品露置在空气中,能与氧气、二氧化碳、水发生反应生成绿色的铜锈[Cu2(OH)2CO3],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该反应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

②某学习小组利用废铜制取氢氧化铜,他们设计的流程图如下:

上述流程中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试剂A的名称为__________.

(3)铁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金属,某同学利用下图装置模拟工业炼铁的实验,并检验该反应生成的气体产物,(已知由A装置制取的CO气体中混有少量的CO2)

①该实验装置的连接顺序是A→__________,装置不能重复使用。

②装置D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该实验有一个明显的弊端,请你提出改进措施_________________。

④某同学对(3)中得到的铁样品进行含量分析,实验数据如下:烧杯和稀硫酸共150g,加入铁样品9 g,充分反应后,烧杯和剩余物共158.7g,计算该铁样品中金属铁的质量分数。(硫酸足量,杂质不与稀硫酸反应)___________.

常温下,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生成了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保护下面的铁制品,防止铁制品锈蚀。 2Cu+CO+H2O+O2Cu2(OH)2CO3 b、c 稀硫酸 CBD 3CO+Fe2O32Fe+3CO2 装置后加酒精灯点燃尾气 93.3% 【解析】(1)常温下,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生成了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保护下面的铁制品,防止铁制品锈蚀。(2)①化学反应前后各种原子个数相等。②复分解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2018学年湖南省衡阳市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 酒精燃烧 B. 钢铁生锈 C. 滴水成冰 D. 食物腐烂

C 【解析】A、酒精可以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是化学变化,错误; B、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反应生成三氧化二铁,是化学变化,错误; C、水结成冰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的生成,是物理变化,正确; D、食物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变质,是化学变化,错误。故选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2018学年湖南省衡阳市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点燃酒精灯

B. 取少量液体

C. 加热液体

D. 称取氯化钠

A 【解析】A、点燃酒精灯要用火柴,故A正确; B、倾倒液体时试管要倾斜,瓶塞倒放在桌面上,故B错; C、试管内液体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故C错; D、称量物质时要左物右码,故D错.故选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2018学年湖南省衡阳市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 液氧 B. 空气 C. 不锈钢 D. 生铁

A 【解析】A、液氧是由液态的氧气组成的,是由一种物质组成,是纯净物,正确; B、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等物质组成,是混合物,错误; C、不锈钢是铁的合金,合金是混合物,错误; D、生铁是含碳量较高的铁合金,错误。故选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2018学年湖南省衡阳市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

B. 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固体

C. 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到石蕊溶液中,紫色的溶液变成红色

D. 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黑色的粉末逐渐变成红色

C 【解析】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冒出大量的白烟不是白雾,错误; B、铁丝在氧气中可以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固体,在空气中不能燃烧,错误; C、二氧化硫通入石蕊溶液中后,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亚硫酸是石蕊变为红色,正确; D、氧化铁是红色物质,故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现象为红色粉末逐渐变为黑色,错误。故选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2018学年湖南省衡阳市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从分子原子的角度对下列事实进行解释,其中错误的是( )

事实

解释

A

打开一瓶浓氨水,立即闻到刺激气味

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

温度升高,温度计中水银柱升高

温度升高汞原子体积增大了

C

用打气筒可将空气压缩到篮球内

分子之间有间隔

D

冰水共存物属于纯净物

冰、水由同一种分子构成

A.A B.B C.C D.D

B 【解析】A、打开浓氨水的瓶塞,闻到刺激性的气味,是因为氨气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刺激性的气味,故选项解释正确. B、温度升高,温度计水银柱上升,是因为汞原子间隔随温度升高体积增大,故选项解释错误. C、用打气筒可将空气压缩到篮球内,是因为是分子间有间隙,压强增大,分子间间隔变小,故选项解释正确. D、冰是固态的水,冰水是由同一种分子(水分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7-2018学年湖南省衡阳市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X是一种化工原料,生成X的化学方程式如下:6H2+2CO2 = 4H2O + X,则X 的化学式为

A. CO B. C2H4 C. C2H6 D. C2H5OH

B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物中有12个氢原子,2个碳原子,4个氧原子,生成物中已知物中已经有8个氢原子,4个氧原子,则X中有2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故选B。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