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71599  171607  171613  171617  171623  171625  171629  171635  171637  171643  171649  171653  171655  171659  171665  171667  171673  171677  171679  171683  171685  171689  171691  171693  171694  171695  171697  171698  171699  171701  171703  171707  171709  171713  171715  171719  171725  171727  171733  171737  171739  171743  171749  171755  171757  171763  171767  171769  171775  171779  171785  171793  211419 

科目: 来源:福建省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对部分化学知识的归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化学与生活

B.化学与环境

①生活中常用加热煮沸的方法软化硬水

②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①焚烧植物秸秆不会造成空气污染

②PM2.5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之一

C.化学与安全

D.认识微观粒子

①在室内放一盆水,可防止煤气中毒

②夜间发现煤气泄漏开灯寻找泄漏源

①花香四溢说明分子不停地运动

②氧气被压缩后体积缩小说明分子很小

A. A B. B C. C D. D

A 【解析】A、①生活中常用加热煮沸的方法软化硬水;②干冰是二氧化碳的固体状态,易升华且大量吸热,常用用于人工降雨,正确;B、焚烧植物秸秆将会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错误;C、①在室内放一盆水,不能防止煤气中毒,因为一氧化碳难溶于水;②可燃性的气体与氧气或空气混合后点燃易发生爆炸,开灯会产生电火花,易引燃混合气体,发生危险,错误;D、氧气被压缩后体积缩小说明分子间有间隔,错误。故选A。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福建省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2017年5月,中科院、国家语委会和全国科技名词委正式为118号元素定名,其部分信息如图所示.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元素符号为og B. 原子核外电子数为118

C. 原子的质子数为179 D. 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97 g

B 【解析】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为Og,元素符号的第1字母应该大写,错误;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118,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8,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核外电子数为118,正确;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118,表示原子序数为118;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福建省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古代“银针验毒”的原理是4Ag+2H2S+O2=2X+2H2O, X的化学式为

A. Ag2S B. AgS C. Ag2O2 D. Ag2O

A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都不变,结合化学反应:4Ag+2H2S+O2=2X+2H2O,可以推出X的化学式为AgS,故选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福建省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某有机物6.0 g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共得到17.6 g二氧化碳和10.8 g水,则该化合物的组成元素是(  )

A. 一定只含有碳元素

B. 一定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C. 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D. 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B 【解析】该化合物中碳的质量为:8.8g×=2.4g;该化合物中氢的质量为:5.4g×=0.6g;该化合物中氧的质量为:4.6g-2.4g-0.6g=1.6g;由此可以判断,该化合物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故选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福建省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如图是KNO3和NaCl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20 ℃时,KNO3的溶解度是30

B. 30 ℃时,KNO3的溶解度大于NaCl的溶解度

C. 将30 ℃时等质量的KNO3饱和溶液和NaCl饱和溶液同时降温至24 ℃,此时所得溶液中NaCl的质量大于KNO3的质量分数

D. 当KNO3中含有少量NaCl时,可以通过蒸发溶剂的方法提纯KNO3

B 【解析】A、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20℃时,KNO3的溶解度是30g,不是30,错误;B、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30 ℃时,KNO3的溶解度大于NaCl的溶解度,正确;C、24℃时,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相等。将30℃时KNO3的饱和溶液和NaCl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至24℃,此时所得溶液是同一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在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00%,此时所得溶液中NaCl的质量分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福建省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null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用闻气味的方法区别白酒和白醋 B. 用MnO2区分H2O和5% H2O2溶液

C. 用燃着的木条区分N2和CO2气体 D. 用肥皂水鉴别蒸馏水与CaCl2溶液

C 【解析】A、白酒和白醋分别具有酒的芳香气味、酸味,用闻气味的方法鉴别白酒和白醋,故选项正确;B、H2O2溶液加入MnO2会有气泡产生,而水没有,故可以鉴别,故选项正确;C、氮气和二氧化碳气体均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均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不能鉴别,故选项错误;D、氯化钙溶液中含有钙离子,可用肥皂水鉴别蒸馏水和氯化钙溶液,产生泡沫较多的是蒸馏水,较少的是氯化钙溶液,故选项正确。故选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福建省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A B. B C. C D. D

C 【解析】A、红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五氧化二磷,恢复到室温时,气体体积减小,压强不会回到原来的数值,错误;B、每64份质量的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216份质量的银,反应后固体质量先增大,然后不变,错误;C、向两份完全相同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锌粉、镁粉,由于镁粉和锌粉是足量的,所以产生氢气质量应该相等,正确;D、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所以氧元素的质量先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福建省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简答题

家庭里的厨房实际上是一个化学世界,请回答下列问题:

(1)炒菜时铁锅中的油着火可用锅盖盖灭,其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洗碗时用洗洁精清洗油污,是利用了洗洁精的___________作用;

(3)家用净水器中使用活性炭,这是利用了活性炭的_________作用;

(4)调味剂永春老醋是中国四大名醋之一,醋酸的化学式是(CH3COOH),它是由_____(选填“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

(5)高铁酸钠(Na2FeO4)是一种品质优良的高效净水剂,能被科学家们公认为绿色消毒剂,其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

隔绝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乳化 吸附 分子 +6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和用途,解答时要充分理解各种物质的性质,然后再根据物质的性质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确定物质的用途。 (1)炒菜时铁锅中的油着火可用锅盖盖灭,其原理是隔绝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2) 洗洁精能乳化油污。洗碗时用洗洁精清洗油污,是利用了洗洁精的乳化作用; (3)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家用净水器中使用活性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福建省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简答题

金属是重要的资源,在日常生活中已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1)教室里的电线,是用铜芯制作,因为其具有良好的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校实验室中有一批生锈的铁架台,它们生锈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3)学校教学楼前的护栏材料为镀锌钢管,在镀锌管的防锈原因是钢管表面的锌能与空气中的氧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__________(填化学式),保护钢管不受锈蚀。

(4)如图,向一定量AgNO3溶液中加入铜和锌的混合粉末,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溶液甲和固体乙。

①若溶液甲显蓝色,则溶液中的溶质一定有____________。(填化学式)写出溶液显蓝色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②若乙中含有锌、铜、银三种固体,则溶液甲中所含的金属离子符号为_________。

导电性 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分反应生成铁锈 ZnO Cu(NO3)2、Zn(NO3)2 Cu+2AgNO3=Cu(NO3)2 + 2Ag Zn2+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金属的性质和用途,解答时应该理解物质的用途是由物质的哪种性质决定的;不同的金属置换同种盐溶液,盐中金属先被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较前的金属置换出来。 (1)教室里的电线,是用铜芯制作,因为其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福建省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简答题

多角度认识物质的变化,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

(1) 从微观角度(图1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 微观上看,该化学变化中发生根本改变的微粒是____________(填“原子”或“分子”)。

② 参加反应的A2与B2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 _______ 。

(2) 从反应类型角度(一种物质可通过不同的反应类型生成,以二氧化碳为例。)

① 能与氧气化合生成二氧化碳的物质是_________(填一种物质化学式)。

② 高温下,碳酸钙分解生成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

③ 在一定条件下,碳与铁的氧化物能发生置换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________(填化学式,下同),该反应也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其中__________是还原剂。

(3) 从能量变化角度(利用图2装置分别进行下列实验,认识物质变化中的能量变化)

① 往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生石灰会引起白磷燃烧,从燃烧条件分析,此时生石灰的作用是_________。

② 将一定量的下列某物质溶于烧杯中的冷水,其中能引起白磷 燃烧的是_____________ (填标号)。

A. 氯化钠                 B. 硝酸铵                    C. 浓硫酸                   D. 氢氧化钠

分子 1:1 CO(或C) CaCO3CaO+CO2 ↑ Fe C 生石灰与水反应放热使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以上 CD 【解析】本题考查了微观示意图应用,溶解时能量的变化,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燃烧条件的探究等。 (1)①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化学变化中发生根本改变的微粒是分子; ②由微粒的变化可知,有一个B2分子未参加反应,反应的A2与B2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1; (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