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71959  171967  171973  171977  171983  171985  171989  171995  171997  172003  172009  172013  172015  172019  172025  172027  172033  172037  172039  172043  172045  172049  172051  172053  172054  172055  172057  172058  172059  172061  172063  172067  172069  172073  172075  172079  172085  172087  172093  172097  172099  172103  172109  172115  172117  172123  172127  172129  172135  172139  172145  172153  211419 

科目: 来源:甘肃省秦安县2018届九年级中考适应性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科学探究题

实验小组在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进行中和反应操作时,忘记预先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酚酞试液,为判断反应进行的程度,决定对反应后溶液的性质进行以下探究:

【猜想假设】猜想①盐酸不足量;  猜想②恰好完全中和  猜想③盐酸过量

【方案设计】(并填写表中的空格)

实验方案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方案一

取适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的酚酞试液,振荡

___________

猜想①正确

方案二

用一根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反应后的溶液滴在pH试纸上,把试纸呈现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pH=7

____________

方案三

取适量锌粒于试管中,加入适量反应后的溶液

____________

猜想③正确

【解释结论】滴加的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评价反思】甲同学按方案一进行实验,观察到溶液未变色,则甲同学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 猜想②正确      B. 猜想③正确     C. 猜想②或③正确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迁移】向一定量一定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有关分析错误的是______

溶液变红 猜想②正确 溶液中有气泡出现 HCl+NaOH==NaCl+H2O C 溶液没有变红,溶液不显碱性 C 【解析】(1)当盐酸的量不足时,反应后溶液显碱性,故加入酚酞后,溶液变为红色;当反应后的溶液的pH=7时,说明氢氧化钠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当反应后溶液中有稀盐酸过量加入锌粒时,锌粒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故现象为有气泡冒出; (2)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甘肃省秦安县2018届九年级中考适应性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计算题

2015年10月我国女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青蒿素(化学式为C15H22O5)而获诺贝尔奖。请计算

(1)青蒿素中碳、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_____;

(2)28.2g青蒿素中含有碳元素_________克?(写出计算过程)

9:4 18g 【解析】(1)青蒿素中碳、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12):(16)=9:4 (2)28.2g青蒿素中含有碳元素的质量为28.2g=18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甘肃省秦安县2018届九年级中考适应性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计算题

我国北方某盐湖生产的纯碱(Na2CO3)产品中常含有少量的氯化钠(其他杂质忽略不计)。为测定该产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现称取11.4g样品放在烧杯中并滴入稀盐酸。当盐酸滴至73g时,烧杯内溶液的总质量为80g(假设产生的气体全部逸出),产生气体的质量与滴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纵坐标表示生成气体质量)试计算

(1)反应到A点时产生的气体质量m=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求A点时,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__。(结果精确到0.1%)

m=4.4g 15.6% 【解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11.4g+73g-80g=4.4g (2)A点时,碳酸钠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设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x,参加反应的碳酸钠的质量为y Na2CO3+2HCl ==2NaCl+H2O+CO2↑ 106 117 44 y x 4.4g ==,解得x=11.7g,y=10.6g。 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山东省聊城市2018届九年级初中学业模拟(一)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有关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A. 氧气用于供给呼吸 B. 一氧化碳用作燃料

C. 铝丝用作导线 D. 用熟石灰配制波尔多液

C 【解析】必须经化学变化才能表现的性质叫化学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的性质叫物理性质。A. 氧气用于供给呼吸,利用了氧气支持呼吸的化学性质,错误; B. 一氧化碳用作燃料,利用了一氧化碳可燃的化学性质,错误;C. 铝丝用作导线,利用了金属能导电的物理性质,正确; D. 用熟石灰配制波尔多液,氢氧化钙和硫酸铜发生了化学变化,利用了化学性质,错误。故选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山东省聊城市2018届九年级初中学业模拟(一)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是人体内一些体液的正常pH值范围,其中酸性最强的体液是

液体
 

唾液
 

胃液
 

胆汁
 

胰液
 

pH
 

6.6~7.1
 

0.9~1.5
 

7.1~7.3
 

7.5~8.0
 

A. 胃液 B. 唾液 C. 胆汁 D. 胰液

A 【解析】pH>7,溶液呈碱性;pH<7,溶液呈酸性。酸性最强的体液是A.胃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山东省聊城市2018届九年级初中学业模拟(一)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化学知识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理智选择、科学生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正在推广普及的公共自行车为人们绿色出行提供了便利

B. 生活中常用的塑料、纤维、合金、玻璃等都是有机合成材料

C. 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可以改善食品的品质、外观和营养价值等

D. 化学反应产生的热能,被广泛用于生产、生活、科技发展等领域

B 【解析】试题分析:A.正在推广普及的公共自行车为人们绿色出行提供了便利是正确的叙述,这样减少污染物的排放;B.生活中常用的塑料、纤维、等都是有机合成材料,合金属于金属材料而玻璃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 C.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可以改善食品的品质、外观和营养价值等是正确的叙述; D.化学反应产生的热能,被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科技发展等领域是真股却的叙述;故答案选择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山东省聊城市2018届九年级初中学业模拟(一)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物质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由于变质而使溶液质量变小的是

A. 浓硫酸 B. 浓盐酸 C. 石灰水 D. 酒精

C 【解析】试题分析: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故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溶液质量变大,错误,B、浓盐酸具有挥发,故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溶液质量会变小,但没有变质,错误,C、石灰水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故变质且使溶液质量变小,正确,D、酒精具有挥发,故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溶液质量会变小,但没有变质,错误,故选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山东省聊城市2018届九年级初中学业模拟(一)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null

毒品带给人类的只会是毁灭,所以我们要珍爱生命,远离毒品.毒品K粉会对大脑造成永久损害,其主要成分是盐酸氯胺酮(化学式为C13H16ONCl).则有关盐酸氯胺酮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该物质是化合物

B. 该物质由5种元素组成

C. 该物质中C与H元素的质量比是13:16

D. 该物质一个分子含有32个原子

C 【解析】A、该物质由多种物质组成,故是化合物,正确;B、由化学式可知,该物质由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氮元素、氯元素估计5种元素组成,正确;C、该物质中C与H元素的质量比是(13):16=39:4,错误;D、该物质一个分子含有13个碳原子,16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1个氮原子,1个氯原子,估计32个原子,正确。故选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山东省聊城市2018届九年级初中学业模拟(一)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干冰可作制冷剂,广泛用于食品冷藏保鲜

B. N2、NO、NO2等含氮物质均为空气污染物

C. 明矾溶于水的胶状物可吸附杂质,达到净水的目的

D. 吃水果和蔬菜可以补充维生素

B 【解析】A、干冰升华要吸收大量的热,故可作制冷剂,正确;B、氮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不是空气污染物,错误;C、明矾溶于水形成的胶状物可吸附一些微小的难溶于水的杂质,达到净水的目的,正确。故选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山东省聊城市2018届九年级初中学业模拟(一)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向某稀盐酸中逐渐加入试剂X后溶液的PH变化如下图,试剂x是下列物质中的( )

A. Mg B. H2O

C. NaOH D. CaCO3

C 【解析】:A、镁与盐酸反应能生成氯化镁和氢气,氯化镁溶液呈中性,所以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酸性不断减弱,直至盐酸完全反应溶液呈中性,反应后溶液的性质不可能呈碱性(pH>7),故错误;B、水能稀释盐酸使其酸性不断减弱,但溶液不可能变为中性,更不可能变为碱性,故错误;C、氢氧化钠能中和盐酸使其酸性减弱,直至盐酸全部消耗溶液呈中性,继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中会因氢氧化钠的存在而显碱性,故C正确;D...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