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72056  172064  172070  172074  172080  172082  172086  172092  172094  172100  172106  172110  172112  172116  172122  172124  172130  172134  172136  172140  172142  172146  172148  172150  172151  172152  172154  172155  172156  172158  172160  172164  172166  172170  172172  172176  172182  172184  172190  172194  172196  172200  172206  172212  172214  172220  172224  172226  172232  172236  172242  172250  211419 

科目: 来源:湖南省武冈市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填空题

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表示氧原子,“〇”表示氢原子).

(1)从宏观角度看,物质C属于 (选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2)以上变化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3)从微观角度看,物质B是由 构成的(选填“分子”或“原子”或“离子”);

(4)参加反应的A与B的微粒个数比为

(1)混合物;(2)化合反应;(3)分子;(4)2:1 【解析】由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可知,各物质反应的微粒个数关系是: (1)从宏观角度看,物质C是由不同种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 (2)以上变化由两种物质生成了一种物质,基本反应类型是 化合反应; (3)从微观角度看,物质B是由分子构成的; (4)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参加反应的A与B的微粒个数比为2: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湖南省武冈市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填空题

有下列物质:①氢氧化铁;②纯碱;③氧化铝;④硝酸溶液;⑤液氧.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属于氧化物的是___,属于碱的是____.(均填序号)

④ ③ ① 【解析】①氢氧化铁属于碱;②纯碱是碳酸钠,属于盐;③氧化铝属于氧化物;④硝酸溶液属于混合物;⑤液氧属于单质。所以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硝酸溶液;属于氧化物的是氧化铝;属于碱的是氢氧化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湖南省武冈市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填空题

将一根锃亮的铁丝放入蓝色的硫酸铜溶液中,过一会,发现铁丝表面出现了红色物质.

(1)由此判断金属的活动性:Fe_____Cu(选填“>”、“=”或“<”)

(2)在化学反应中,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物是还原剂,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物是氧化剂.请你指出上述反应中,氧化剂是_____.

> 硫酸铜 【解析】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化合物的水溶液中置换出来。将一根锃亮的铁丝放入蓝色的硫酸铜溶液中,过一会,发现铁丝表面出现了红色物质,则铁丝与硫酸铜溶液发生了反应,说明Fe>Cu。(2)Fe+ CuSO4 == Cu + FeSO4,反应物CuSO4的化合价降低,所以CuSO4是氧化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湖南省武冈市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填空题

在牙膏中,常用极细小的碳酸钙粉末做填充剂.此碳酸钙粉末的制备过程:(1)煅烧石灰石;(2)制Ca(OH)2;(3)向Ca(OH)2中通入二氧化碳得到碳酸钙

试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上述制备过程:

(1)_______; (2)_______; (3)_______.

CaCO3CaO+CO2↑ CaO+H2O ═ Ca(OH)2 Ca(OH)2+CO2 ═ CaCO3↓+H2O 【解析】(1)石灰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煅烧石灰石,碳酸钙分解为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气体。(2)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3)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湖南省武冈市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填空题

下面是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物质的pH

请你参照上图回答下列问题:

(1)橘子汁呈_____性(填“酸”、“碱”或“中”);

(2)向肥皂水中加入紫色石蕊溶液,则变_____色;

(3)胃酸过多的人适宜喝的食物是_____.

酸 蓝 玉米粥 【解析】pH>7,溶液显碱性,pH=7,溶液显中性,pH<7,溶液显酸性。(1)橘子汁呈酸性。(2)肥皂水显碱性,加入紫色石蕊溶液,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色。(3)胃酸过多的人适宜喝一些碱性食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湖南省武冈市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填空题

下图是粗盐提纯实验中的3个操作.

(1)写出操作的名称:A__________;

(2)操作B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它应靠在__(填“l”或“3”)层滤纸的一边;

(3)操作C中,当蒸发皿中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时,应停止加热.

溶解 引流 3 较多晶体 【解析】(1)A是溶解。(2)过滤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它应靠在3层滤纸的一边,以防滤纸破坏,实验失败。(3)蒸发中,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应停止加热,利用余热使水分蒸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湖南省武冈市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实验题

结合下列图示装置。

回答有关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可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填标号),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的作用是___;用装置C收集氧气,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放出时,不宜立即收集,理由是____;集满氧气的集气瓶应___ (填“正”或“倒”)放在桌上.

(3)实验室常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若用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收集装置应选用_____ (填标号).

酒精灯 A; 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收集的氧气中混有空气; 正 CaCO3+2HCl═CaCl2+H2O+CO2↑ B 【解析】(1)仪器a是酒精灯。(2)加热固体制取气体,选择发生装置A,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的作用是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放出时,不宜立即收集,原因是此时收集的氧气中混有空气。由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所以集满氧气的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湖南省武冈市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实验题

查阅资料得知:氢氧化钠溶液中 含有H2O,Na+,OH﹣.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欲探究氢氧化钠溶液中哪一种粒子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做了三个实验设计:

实验一:在第一支试管中加入约2ml蒸馏水,再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二:在第二支试管中加入约2ml,5%NaCl(pH=7)溶液,再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三:在第三支试管中加入约2ml,5%NaOH溶液,再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观察实验现象.

根据上述实验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一观察到的现象是   ,得出的结论是   

(2)实验二观察到的现象是   ,得出的结论是:Na+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3)实验三观察的现象是   ,得出的结论是   

(4)拓展应用:向滴加2﹣3滴无色酚酞试液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渐加入稀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溶液的颜色变化是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1)溶液不变色;H2O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2)溶液不变色; (3)溶液变红;氢氧根离子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4)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HCl+NaOH═NaCl+H2O. 【解析】 试题分析:(1)因为向蒸馏水中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几乎不变色,所以说明H2O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2)向氯化钠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此时溶液仍然不变色,说明Na+不能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湖南省武冈市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计算题

小苏打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可用于制作发面食品.一化学兴趣小组对某小苏打样品中各成分的含量做了如下测定:将一定质量的该样品(已知杂质只含NaCl)加水全部溶解后,得到104.4g溶液,向该溶液中逐渐加入稀盐酸,产生的气体与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试计算:

(1)m的值为

(2)当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求原小苏打样品中NaHCO3与NaCl的质量比

(1)4.4.(2)168:3. 【解析】(1)加入50g稀盐酸时生成2.2g二氧化碳,因此加入100g稀盐酸时生成4.4g二氧化碳,即m的值为4.4.(2)当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因此溶质氯化钠质量为:200×3%=6g, 设碳酸氢钠的质量为x,生成氯化钠质量为y, NaHCO3+HCl═NaCl+H2O+CO2↑, 84 58.5 44 x...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上海市虹口区2018届九年级二模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

A. 氮气 B. 氧气 C. 稀有气体 D. 二氧化碳

A 【解析】A、氮气在空气中的体积含量是78%,正确;B、氧气在空气中的体积含量是21%,错误;C、稀有气体在空气中的体积含量是0.94%,错误;D、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的体积含量是0.03%,错误。故选A。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