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72109  172117  172123  172127  172133  172135  172139  172145  172147  172153  172159  172163  172165  172169  172175  172177  172183  172187  172189  172193  172195  172199  172201  172203  172204  172205  172207  172208  172209  172211  172213  172217  172219  172223  172225  172229  172235  172237  172243  172247  172249  172253  172259  172265  172267  172273  172277  172279  172285  172289  172295  172303  211419 

科目: 来源:吉林省长春市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模拟(一)化学试卷 题型:实验题

在实验室里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9.6%的稀硫酸,回答问题。

(1)计算:需要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的质量为________ g;

(2)量取:量取所需的水时俯视读数,其他操作均正确,则配制出的稀溶液的质量分数_______19.6%(选填“>”、“ =”或“<”);

(3)混匀:①先将__________倒入烧杯中,再加入另一种液体,否则可能造成酸液四溅;

②混匀过程中要用__________搅拌,使产生的热量及时逸散;

(4)装瓶贴标签:使用后盖好瓶塞保存。

20 > 水 玻璃棒 【解析】(1)溶液的稀释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不变,需要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的质量为x;100g×19.6%=98%x x=20g;(2)量取所需的水时俯视读数,读数偏大,实际液体偏少,导致水的量偏少,则配制出的稀溶液的质量分数大于19.6%;(3)①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酸入水,否则易导致酸液飞溅,先将水倒入烧杯中,再沿器壁慢慢注入浓硫酸,否则可能造成酸液飞溅;②混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吉林省长春市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模拟(一)化学试卷 题型:科学探究题

为探究氢氧化钡〔Ba(OH)2〕的化学性质,进行了以下实验:

(1)实验A中能够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

(2)实验B验证了Ba(OH)2能跟__________反应;

(3)实验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_;

(4)实验D、E告诉我们:如果某种碱跟某种盐能够发生化学反应,其反应规律是一定生成__________。

酚酞溶液变红 CO2(或某些非金属氧化物) Ba(OH)2+H2SO4====BaSO4↓+2H2O 另一种碱和另一种盐 【解析】(1)氢氧化钡溶液呈碱性,使酚酞试液变红,实验A中能够观察到的现象是酚酞溶液变红;(2)二氧化碳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非金属元素和氧元素形成的氧化物叫非金属氧化物,实验B验证了Ba(OH)2能跟CO2(或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吉林省长春市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模拟(一)化学试卷 题型:流程题

碱石灰是一种常用的干燥剂,是CaO和NaOH的混合物。小辉对实验室已开封的久置在空气中的“碱石灰”进行了如下探究:(提示:Na2CO3+ CaCl2====2NaCl+CaCO3↓,碳酸钠溶液显碱性)

(1)根据实验现象,小辉判断滤渣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_;

(2)取碱石灰样品加足量的水,搅拌,过滤,向滤液中加入足量的氯化钙溶液,充分反应后,再加入几滴无色酚酞,如果溶液变红,则含有氢氧化钠,反之不含氢氧化钠;加入足量的氯化钙溶液的目的:____;

(3)滤液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有气泡,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4)碱石灰在实验室里要________保存。

碳酸钙 将Na2CO3全部除尽,避免对 NaOH检验造成干扰 Na2CO3+ 2HCl====2NaCl+H2O+CO2↑ 密封 【解析】(1)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滤渣中含有碳酸盐,因为该碳酸盐不溶于水,所以应该是碳酸钙;(2)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溶液都呈碱性,在混有碳酸钠时,不能进行氢氧化钠的检验,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中性的氯化钠(避免对后续实验的干扰),而氢氧化钠不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2018年中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做法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 潮湿的衣服被晒干 B. 石墨在一定条件下转化成金刚石

C. 胆矾研磨成细小颗粒 D. 石蜡受热熔化

B 【解析】化学变化是指变化时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A、潮湿的衣服被晒干,仅是物质状态的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属于物理变化;B、石墨和金刚石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但石墨和金刚石大不相同,石墨在一定条件下转化成金刚石,这是原子排列方式变化的结果,生成了其他物质,属于化学变化;C、胆矾研磨成细小颗粒,仅是物质形态的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属于物理变;D、石蜡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2018年中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A B. B C. C D. D

D 【解析】A、滴管应悬空竖直,以免污染药品和腐蚀胶帽,故A错误;B、试管内液体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试管应倾斜45度左右,故B错误;C、天平称量药品应左物右码,药品不应直接放在托盘上,故C错误;D、检查装置气密性,手握试管,导管插入液面以下,冒气泡,说明气密性良好,故D正确。 点睛∶严格按照实验要求规范实验操作是顺利完成实验的重要保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2018年中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从化学的角度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回收利用废旧金属是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之一

B. 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用于食品防腐

C. 自然界的水经过沉淀、过滤、吸附等净化处理后,可以大大降低水的硬度

D. 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混合物

C 【解析】A、回收利用废旧金属是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之一,金属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废旧金属非常重要,故A正确;B、氮气的化学性质常温下不活泼,用于食品防腐,故B正确;C、自然界的水经过沉淀、过滤、吸附等净化处理后,可以大大降低水中的杂质,不会降低水的硬度,故C错误;D、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混合物,例如氧气和臭氧混合,属于混合物,故D正确。 点睛∶回收利用废旧金属是保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2018年中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粒子的示意图。

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在该反应中原子的数目没变,分子的种类也没变 B. 参加反应的镁和二氧化碳的质量比为12:11

C. 该反应中各元素的化合价都没有发生改变 D. 上图所涉及的物质中有三种物质属于氧化物

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和题中信息知,2Mg+CO2 2MgO+C。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知,在该反应中原子的数目没变,分子的种类已改变,故A错误;B、参加反应的镁和二氧化碳的质量比为24×2∶44=12:11,故B正确;C、该反应中氧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改变,镁化合价升高,碳化合价降低,故C错误;D、上图所涉及的物质中有两种物质属于氧化物,二氧化碳和氧化镁。 点睛∶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2018年中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小明同学为了探究“在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过程中,溶液的pH是如何变化的”这一问题,进行如下实验:在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渐滴加盐酸,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记录数据时发现所加稀盐酸的体积达到20 mL之前,数据变化比较平缓,之后数据变化较大。下图中能合理表示该反应过程中pH变化的图像是( )

A. A B. B C. C D. D

C 【解析】探究在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过程中,溶液的pH的变化。根据所学知识和题中信息知,pH>7溶液呈碱性,pH<7溶液呈酸性。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渐滴加盐酸,pH值应逐渐减小,当氢氧化钠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pH=7,随着盐酸的加入,pH逐渐减小,无限接近于零。故选C。 点睛∶pH>7溶液呈碱性,pH<7溶液呈酸性,pH=7溶液呈中性。pH=-Lg [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2018年中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A、B、C、D、E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这五种物质之间的部分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略去。“—”表示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关于该转化关系图,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如果D是水,则B一定是氢气

B. 如果A、C均为黑色固体,则C一定为碳,A一定为氧化铜

C. 若A、C、D三种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均属于复分解反应,则E可能是氧化铜

D. 若B、D都是盐,则E一定是金属

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和题中信息知,“—”表示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A、如果D是水,E应是过氧化氢,则B可以是氧气,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故A错误; B、如果A、C均为黑色固体,则C不一定为碳,A不一定为氧化铜,也可C是氧化铜,A是碳,故B错误;C、若A、C、D三种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均属于复分解反应,则E可能是氧化铜,氧化铜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A是硫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2018年中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欲在常温、常压下,用足量的稀硫酸与一定质量的镁反应来测定镁的相对原子质量。利用如下图所示的装置(盛放镁条的隔板有小孔,图中固定装置已略去)进行实验,充分反应后,测得生成氢气的体积为V 。已知本实验条件下,氢气的密度为ρ。关于该实验,有如下说法:

①连接仪器后,要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可观察到乙中稀硫酸进入装置丙中,进入的液体体积对实验结果无影响;

③当丙中无气泡产生时,立即读取量筒戊中水的体积,会使得最终测定结果偏大;

④读取戊中水的体积时仰视读书,会使得最终测定结果偏大;

⑤镁条未反应完全就停止实验,会使得最终测定结果偏大;

⑥利用该实验原理,还可以测定铜的相对原子质量。

其中正确的说法是( )

A. ①④⑥ B. ①②④ C. ②③⑤ D. ①④⑤

D 【解析】①连接仪器后,要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再装药品,故①正确;②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促使稀硫酸进入装置丙,增大了容器内压强,可观察到乙中稀硫酸进入装置丙中,进入的液体体积偏高,对实验结果有影响,故②错误;③当丙中无气泡产生时,立即读取量筒戊中水的体积,Mg→H2,X→2, = ,X=M是固定值,m氢气质量偏大,X偏小,会使得最终测定结果偏小,镁与硫酸反应放热,应冷却后再读数比较准确,故...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