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江苏省苏州市2017~2018学年初三化学第二次模拟测试卷(1) 题型:单选题
下列各组离子在水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Cu2+、Na+、Cl-、OH- B.H+、K+、NO3-、SO42-
C.Na+、NH4+、NO3-、OH- D.Ag+、Ba2+、NO3-、Cl-
B 【解析】A选项铜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沉淀;B选项离子之间不反应,能大量共存;C选项中铵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能发生反应;D选项中银离子和氯离子能反应产生沉淀;故答案选择B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江苏省苏州市2017~2018学年初三化学第二次模拟测试卷(1) 题型:单选题
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均正确的是
物 质 | 杂 质 | 除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 | |
A | CO2气体 | CO气体 | 先通入少量氧气,再点燃 |
B | NaOH溶液 | Na2CO3溶液 | 先加入过量Ca(OH)2溶液,再过滤 |
C | KCl固体 | KClO3固体 | 先加入少量MnO2,再加热 |
D | 氢气 | 水蒸气 | 通过装有足量无水氯化钙的干燥管 |
A. A B. B C. C D. D
D 【解析】A、二氧化碳中含有少量的一氧化碳,不能点燃,错误; B、氢氧化钠中含有碳酸钠,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钙,可以除去碳酸钠,但是引入了氢氧化钙杂质,错误; C、加入二氧化锰后,氯酸钾可以分解生成氯化钾,但是有二氧化锰杂质引入,错误; D、无水氯化钙可以吸收水分,故可以干燥氢气中的水蒸气,正确。故选D。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江苏省苏州市2017~2018学年初三化学第二次模拟测试卷(1) 题型:单选题
如图所示装置(气密性良好),若先将甲中液体滴入丙中,观察到气球明显鼓起,一段时间后恢复原状;再将乙中液体滴入丁中,气球又明显鼓起。下列组合正确的是
选项 | 滴管甲 | 烧杯丙 | 滴管乙 | 烧杯丁 |
A | 双氧水 | 二氧化锰 | 水 | 氢氧化钙 |
B | 稀硫酸 | 镁 | 盐酸 | 碳酸钠 |
C | 水 | 氢氧化钠 | 水 | 硝酸铵 |
D | 水 | 氧化钙 | 盐酸 | 镁 |
A. A B. B C. C D. D
D 【解析】将甲中的液体滴入丙中后,气球先胀大,后恢复原状,说明气球胀大是由于温度升高而引起的,故A、B错误;C中将硝酸铵滴入水中,温度降低,气球缩小,错误;D中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气球胀大,正确,故选D。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江苏省苏州市2017~2018学年初三化学第二次模拟测试卷(1) 题型:单选题
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实验开始先通一会儿CO,再用酒精喷灯加热
B. a处固体由黑色逐渐变为红棕色
C. 反应过程中可观察到b处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 CO有毒,通常在c处将其点燃或用气囊收集以防止污染空气
B 【解析】A、一氧化碳是易燃性气体,与氧气混合点燃易引起爆炸,故要先通入一段时间一氧化碳,将硬质玻璃管中的空气排干净后,再用酒精灯加热,正确; B、氧化铁是红色固体,与一氧化碳反应后生成的铁是黑色,故现象为由红色变为黑色,错误; C、反应中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故b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正确; D、一氧化碳是有毒的气体,不能直接排放到空气中,故使用一氧化碳时,要注意尾气处理...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江苏省苏州市2017~2018学年初三化学第二次模拟测试卷(1) 题型:单选题
下列实验中,对应的现象以及结论都正确的是
选项 | A | B | C | D |
实验 | ||||
现象 | 红磷熄灭冷却后,打开弹簧夹,水倒流入集气瓶,约占集气瓶容积的1/5 | 石蕊变红 | 黑色粉末变成红色 | 甲中铁钉生锈,乙、丙中铁钉无明显变化 |
结论 | 氧气约占空气质量的1/5 | 二氧化碳具有酸性 | 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 | 铁生锈需要与水和氧气同时接触 |
A. A B. B C. C D. D
D 【解析】A、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可得出的结论是氧气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不是质量的五分之一,错误; B、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是由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显酸性,使石蕊变红,二氧化碳本身不显酸性,不能使石蕊变红,错误; C、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中可以看到的现象是红色粉末变为黑色,错误; D、由D实验可以得出铁生锈需要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正确;故选D...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江苏省苏州市2017~2018学年初三化学第二次模拟测试卷(1) 题型:单选题
实验室制取某些气体的装置如下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为了防止漏气,使用装置②时,长颈漏斗下端需伸入液面以下
B. 用装置组合①④或②③均可以制取氧气
C. 用装置③收集氧气时,一般用带火星的木条来验满
D. 用装置组合⑥⑤组合可以制取氢气,还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C 【解析】A 、用长颈漏斗向锥形瓶中加入液体时,长颈漏斗的下端要没入液面,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直接溢出,正确; B、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可以选①④组合,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可以选择②③或②④,正确; C、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当瓶口有气泡冒出时说明已满,一般不用带火星的木条来验满,错误; D、制取氢气的装置用固液不加热型装置,收集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D正确。故选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江苏省苏州市2017~2018学年初三化学第二次模拟测试卷(1) 题型:单选题
下列物质间的转化,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一步实现的是
A. 只有① B. ①② C. ①③ D. ②③
B 【解析】氯化钙与硝酸银反应可一步反应生成硝酸钙,硝酸钙可以与碳酸钠反应直接生成碳酸钙,碳酸钙可以与稀盐酸反应直接生成氯化钙,故①正确;硫酸与碳酸钠可以反应直接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可以与过氧化钠反应直接生成氧气,二氧化硫与氧气和水反应可以直接生成硫酸,故②正确;硝酸钾不能直接反应生成碳酸钾,不符合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故③错误;故选B。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江苏省苏州市2017~2018学年初三化学第二次模拟测试卷(1) 题型:单选题
某校化学小组在利用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探究酸碱中和反应时,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测得烧杯中溶液pH的变化图像,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由a点到c点溶液温度下降
B. 图中a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Na2SO4和NaOH
C. 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入到盛有硫酸的烧杯中
D. a点对应溶液中硫酸钠的质量大于b点
B 【解析】A、由a到b段发生中和反应,故溶液的温度升高,b到c段反应停止,继续加入稀硫酸温度降低,错误; B、a点溶液显碱性,说明氢氧化钠有过剩,故溶液中的溶质有生成的硫酸钠和过量的氢氧化钠,正确; C、由图可知,反应开始时,溶液的pH大于7 ,说明是将稀硫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故C错误; D、a点时硫酸和氢氧化钠没有完全反应,b点时硫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故a点对应...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江苏省苏州市2017~2018学年初三化学第二次模拟测试卷(1) 题型:选择填充题
根据物质性质,找出它对应的用途,并将字母序号填写在横线上
用途:A.制糖脱色; B.作气体肥料; C.治疗胃酸过多;D.金属表面除锈; E.改良酸性土壤; F.填充食品包装袋;
(1) CO2能与水在一定条件下光合作用:_____________;
(2) NaHCO3能与酸反应:_____________;
(3)活性炭具有吸附性:_____________;
(4)稀硫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_____________;
(5) N2化学性质不活泼:_____________;
(6)熟石灰呈碱性:_____________。
略 略 略 略 略 略 【解析】(1) CO2能与水在一定条件下光合作用,故可以做气体肥料,故选B; (2) NaHCO3能与酸反应,故可以治疗胃酸过多,故选C; (3)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在制糖业中脱色,故选A; (4)稀硫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故可以用稀硫酸除锈,故选D; (5) N2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以作为食品保护气,故选F; (6)熟石灰呈碱性可以用于改良...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江苏省苏州市2017~2018学年初三化学第二次模拟测试卷(1) 题型:简答题
根据下列反应事实,完成相关化学方程式。
(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锌和稀硫酸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硫化氢(H2S)气体和二氧化硫气体混合生成硫和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Mg+O2点燃2MgO Zn+ H2SO4 == ZnSO4 + H2↑ NaOH+HCl=NaCl+ H2O 2KMnO4△ K2MnO4+MnO2+O2↑ 2H2S+SO2=3S+2H2O 【解析】(1)镁与空气中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镁,反应方程式为2Mg+O2点燃2MgO; (2)含有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反应方程式为Zn+ H2SO4 == ZnSO4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