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72135  172143  172149  172153  172159  172161  172165  172171  172173  172179  172185  172189  172191  172195  172201  172203  172209  172213  172215  172219  172221  172225  172227  172229  172230  172231  172233  172234  172235  172237  172239  172243  172245  172249  172251  172255  172261  172263  172269  172273  172275  172279  172285  172291  172293  172299  172303  172305  172311  172315  172321  172329  211419 

科目: 来源:陕西省西安市2014-2015学年九年级第四次模拟考试化学 题型:单选题

下列设计方案可行,且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洗去试管壁上附着的铜:Cu+H2SO4=== CuSO4+H2↑

B. 用稀硫酸除铁锈:Fe2O3+H2SO4=== FeSO4+H2O

C. 用盐酸除去氢氧化钾溶液中的碳酸钾:K2CO3+2HCl=== 2KCl+H2O+CO2↑

D. 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症:Al(OH)3+3HCl=== AlCl3+3H2O

D 【解析】A、铜的活动性排在氢之后,不会置换出酸中的氢,故错误;B、复分解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不变,正确的方程式为:Fe2O3+H2SO4= FeSO4+H2O,故错误;C、氢氧化钾也会与盐酸反应,氢氧化钾是主要物质,故错误;D、该方程式应用原理正确,化学式书写符合客观规律,满足质量守恒定律,故正确。故选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陕西省西安市2014-2015学年九年级第四次模拟考试化学 题型:单选题

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有关该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二氧化锰是反应物 B. 与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发生的反应类型相同

C. 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D. 可用带火星木条检验氧气

A 【解析】A、二氧化锰是催化剂,错误;B、加热高锰酸钾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生成氯化钾和氧气,都属于分解反应,正确;C、氧气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正确;D、氧气能支持燃烧,可用带火星木条检验氧气,正确。故选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陕西省西安市2014-2015学年九年级第四次模拟考试化学 题型:单选题

下列验证实验能成功的是(  )

A. 证明CH4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B. 验证铁丝生锈的条件是氧气和水

C. 检验铵态氮肥

D. 探究分子运动

A. A B. B C. C D. D

C 【解析】A、实验过程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甲烷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但是不能证明燃烧生成了水,该选项不能成功;B、实验过程中,干燥的铁丝不能生锈,潮湿的铁丝能够生锈,但是不能证明铁生锈需要水和氧气,这是因为铁丝生锈也可能是铁和水反应的结果,该选项不能成功;C、实验过程中,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说明反应生成了氨气,进一步说明和氢氧化钠反应的是铵态氮肥,该选项能够成功;D、实验过程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陕西省西安市2014-2015学年九年级第四次模拟考试化学 题型:单选题

下列各组溶液,不用其他试剂就能鉴别出来的是(  )

A. Na2SO4、H2SO4、AlCl3、BaCl2 B. Na2CO3、HCl、K2SO4、KNO3

C. MgCl2、NaOH、H2SO4、Ba(NO3)2 D. MgSO4、NaOH、HCl、Ba(NO3)2

D 【解析】A、 Na2SO4 H2SO4 AlCl3 BaCl2 Na2SO4 无现象 无现象 无现象 沉淀 H2SO4 无现象 无现象 无现象 沉淀 AlCl3 无现象 无现象 无现象 无现象 BaCl2 沉淀 沉淀 无现象 无现象 有两组现象分别相同,不能鉴别,故A错误; B、 Na2CO3 HCl K2SO4 KNO3 Na2CO3 无现象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陕西省西安市2014-2015学年九年级第四次模拟考试化学 题型:单选题

下表是小丽同学根据实验目的所确定的实验方法,其中完全正确的是(  )

实验方法

实验目的

方法1

方法2

A

除去铜粉中的铁粉

用磁铁吸引

加入AgNO3溶液,过滤

B

鉴别硝酸铵和氢氧化钠

加入水,观察温度变化

加入熟石灰研磨闻气味

C

鉴别二氧化碳和氧气

通入CaCl2溶液中,观察现象

将燃着的木条放入瓶中,观察现象

D

区分黄铜(铜锌合金)和黄金

观察颜色

在空气中加热,观察现象

A. A B. B C. C D. D

B 【解析】A、用磁铁吸引可以除去铜中的铁,方法1正确,加入AgNO3溶液,过滤,虽然能够除去铁,但是带入新的杂质银,方法2不正确,该选项不完全正确;B、加入水时,溶液温度明显升高的是氢氧化钠,温度明显降低的是硝酸铵,方法1正确,加入熟石灰研磨时,能够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是硝酸铵,无明显现象的是氢氧化钠,方法2正确,该选项完全正确;C、通入CaCl2溶液中时,都无明显现象,方法1不正确,用燃着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陕西省西安市2014-2015学年九年级第四次模拟考试化学 题型:填空题

按照事物不同的组成、特点、性质进行分类,可以更好地掌握事物的规律。化学学习中我们就初步学习了物质的分类,请回答下列问题:

(1)化合物可以分为无机物和有机物,蔗糖属于________(选填“无机物”或“有机物”)。

(2)无机物可分为酸、碱、盐、氧化物等,硫化钠属于前面四种物质类别中的________。

(3)带有结晶水的盐可叫做结晶水合物,如CuSO4·5H2O,其中硫、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

有机物 盐 2∶9 【解析】(1)蔗糖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无机物;(2)盐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硫化钠属于盐;(3)胆矾的化学式为CuSO4•5H2O,胆矾中S、O元素的质量比为32:(9×16)=2:9。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陕西省西安市2014-2015学年九年级第四次模拟考试化学 题型:简答题

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请用化学符号表示:硫酸亚铁中的阴离子________。

(2)A、B、C、D表示4种物质,其微观示意图见下表。A和B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可生成C和D。回答下列问题:

①上述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填字母代号);

②若反应后生成8.8 g C,则生成D的质量为________。

SO ABC 2.8 g 【解析】【解答】(1)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硫酸亚铁中的阴离子是硫酸根离子,可表示为:SO42-;(2)①氧化物是只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ABC均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均属于氧化物;②由微观示意图,结合质量守恒定律,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陕西省西安市2014-2015学年九年级第四次模拟考试化学 题型:实验题

某兴趣小组欲探究Zn、Cu、Ag、R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R为未知金属),进行了如下实验:

    

图A               图B

(1)如图A所示,将四根金属丝同时插入烧杯中,则乙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一段时间后,将烧杯中四根金属丝依次替换为R、Ag、R、Cu,如图B所示。

①若甲中出现气泡,乙中无明显现象,可得出Zn、Cu、Ag、R的活动性顺序由强到弱为______________;

②若甲中无明显现象,乙中R表面出现红色固体,则不能推出的结论是___(填字母代号)。

A. R<H B. R>Cu C. R>Zn D. R>Ag

Zn+CuSO4=== ZnSO4+Cu Zn、R、Cu、Ag C 【解析】欲探究Zn、Cu、Ag、R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R为未知金属),则由图可知:(1)如图A所示,将四根金属丝同时插入烧杯中,则乙中为锌和硫酸铜反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CuSO4=ZnSO4+Cu;(2)一段时间后,将烧杯中四根金属丝依次替换为R、Ag、R、Cu,如图B可知:①根据“若甲中出现气泡,乙中无明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陕西省西安市2014-2015学年九年级第四次模拟考试化学 题型:简答题

如图为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

(1)t1 ℃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顺序是__________。

(2)t3 ℃时,将三种物质各m g分别加入100 g水中,充分溶解后,只有一种能形成饱和溶液,则m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

(3)将t2 ℃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 ℃,析出晶体的质量为________(填字母代号)。

A. 甲>乙 B. 甲<乙 C. 甲=乙 D. 无法确定

(4)将t1 ℃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3 ℃,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物质是________。

乙>甲=丙 10≤m<100 D 乙 【解析】 (1)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乙>甲=丙;(2)t3℃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最小的是丙,其次是乙,即等质量的水中溶解的丙最少,最易形成饱和溶液,所以将三种物质各mg分别加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只有一种能形成饱和溶液,则m的取值范围是大于丙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即10≤m<100;(3)不知两种溶液的质量,无法判断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陕西省西安市2014-2015学年九年级第四次模拟考试化学 题型:实验题

许多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可通过滴加其他试剂的方法,使之产生明显的现象以证明反应确实发生了,例如以下三个实验:

(1)实验甲中的NaOH与HCl恰好反应时,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

(2)从研究原理得知,实验甲是通过检验反应前后溶液酸碱性的改变证明反应发生了,与之采用相同原理的还有实验________(填“乙”或“丙”)。

(3)为了证明实验丙中NaOH与CO2发生反应,可以滴加过量的稀盐酸,观察到产生气泡,请写出产生气泡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除了滴加稀盐酸,还可选择滴加的试剂是________(填字母代号)。

A. 稀硫酸 B. 氯化钡溶液 C. 酚酞溶液

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 乙 Na2CO3+2HCl=== 2NaCl+H2O+CO2↑ AB 【解析】【解答】(1)氢氧化钠为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当与盐酸恰好反应时,溶液呈中性,酚酞试液在中性溶液中问无色;(2)实验甲是通过指示剂颜色的变化来判断反应的进行,与之原理相同的是乙;(3)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钠,检验碳酸盐的存在可以使用加酸的方法,也可以使用加入可溶性钙或钡的化合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