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72246  172254  172260  172264  172270  172272  172276  172282  172284  172290  172296  172300  172302  172306  172312  172314  172320  172324  172326  172330  172332  172336  172338  172340  172341  172342  172344  172345  172346  172348  172350  172354  172356  172360  172362  172366  172372  172374  172380  172384  172386  172390  172396  172402  172404  172410  172414  172416  172422  172426  172432  172440  211419 

科目: 来源:江苏省2018届九年级二模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实验小组用传感器探究稀NaOH溶液与稀盐酸反应过程中温度和pH的变化。测定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过程中有热量放出

B.30s时,溶液中溶质为HCl和NaCl

C.该实验是将稀盐酸滴入稀NaOH溶液

D.从20s到40s,溶液的温度升高、pH增大

C 【解析】结合pH随时间的变化图像,反应开始前pH<7,溶液显酸性,应该是向稀盐酸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故C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江苏省2018届九年级二模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不正确的是

A.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

B. 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盖,瓶口会出现白雾

C. 木炭在空气中灼烧持续红热

D. 在面包上滴加加碘食盐水,呈蓝色

D 【解析】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故A正确;B、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盖,瓶口会出现白雾,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可形成白雾,故B正确;C、木炭在空气中灼烧持续红热,故C正确;D、在面包上滴加加碘食盐水,不会呈蓝色,碘遇淀粉变蓝,故D错误。 点睛∶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可形成白雾。碘遇淀粉变蓝,碘离子或碘酸根离子与淀粉不会变蓝。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江苏省2018届九年级二模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吸毒严重危害身心健康,人一旦吸毒就很难戒除.有一种被称为“摇头丸”的毒品已从外国流入我国某些省市,已知它的化学式为C9H13N,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C9H13N是由23个原子构成的物质

B. C9H13N中碳、氢、氮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9:13:1

C. C9H13N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35g

D. C9H13N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80%

D 【解析】“摇头丸”的毒品其化学式为C9H13N。A、一个C9H13N分子是由23个原子构成,故A错误;B、C9H13N中碳、氢、氮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9∶13∶14=108∶13∶14,故B错误;C、C9H13N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2×9+13+14=135,相对分子质量没有单位,故C错误;D、C9H13N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00%=80%,故D正确。 点睛∶化学式的意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江苏省2018届九年级二模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图是“尾气催化转换器”将汽车尾气中有毒气体转变为无毒气体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圆球代表不同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此反应没有单质生成

B. 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是不可分的

C. 图中共涉及四种物质

D. 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1

A 【解析】由题中信息知,A、此反应有单质生成,故A错误;B、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是不可分的,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故B正确;C、图中共涉及四种物质,故C正确;D、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2∶2=1∶1,故D正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江苏省2018届九年级二模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有一包久置生石灰干燥剂,其成分可能为CaO、Ca(OH)2、CaCO3中的一种或几种,测得其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0%,取该混合物10g,加足量的稀盐酸完全溶解,生成CaCl2的质量为

A. 11.10 g B. 15.00 g C. 16.65 g D. 19.82g

C 【解析】混合物中钙元素质量是10g×60%=6g。Ca→CaCl2,=,x=16.65g。故选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江苏省2018届九年级二模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实验室里用如图所示装置还原氧化铁,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玻璃管中发生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 该实验只说明了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

C. 实验观察到的现象为红棕色固体变黑,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 实验时,通入纯净一氧化碳的同时,点燃酒精喷灯给玻璃管加热

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和题中信息知,A、玻璃管中发生的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反应物是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均属于化合物,故A错误;B、该实验说明了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氧化铁具有氧化性,故B错误;C、实验观察到的现象为红棕色固体变黑,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氧化铁呈红棕色,生成的铁粉呈黑色,二氧化碳气体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C正确;D、实验时,先通入纯净一氧化碳,再点燃酒精喷灯给玻璃管加热,否则有可能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江苏省2018届九年级二模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多选题

下列除杂设计(括号内为杂质)所选用试剂和操作都正确的是

序号

物质

选用试剂

主要操作

A

KNO3溶液(NaCl)

AgNO3溶液

过滤

B

MnO2(KCl)

H2O

溶解、过滤

C

Na2CO3(NaHCO3)

——

加热

D

CO2(CO)

O2

点燃

A. A B. B C. C D. D

BC 【解析】 序号 物质 选用试剂 主要操作 A KNO3溶液(NaCl) AgNO3溶液 过滤,与氯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和硝酸钠,故A错误; B MnO2(KCl) H2O 二氧化锰不溶于水,溶解、过滤,故B正确; C Na2CO3(NaHCO3) —— 加热,碳酸氢钠生成碳酸钠,水和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江苏省2018届九年级二模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多选题

NH4C1和Na2SO4的溶解度表及溶解度曲线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

S/g

NH4C1

33.3

37.2

41.4

45.8

50.4

60.2

Na2SO4

9.6

20.2

40.8

48.4

47.5

47.0

A. t2应介于30℃ ~50℃

B. 10℃ 时,饱和的Na2SO4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9.6%

C. 甲、乙饱和溶液从t3降温到t2,溶质的质量分数都变小

D. B点、C点对应的甲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B>C

B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和题中信息知,A、t2应介于30℃ ~50℃,故A正确;B、10℃ 时,Na2SO4溶解度是9.6g,其饱和的Na2SO4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100%=8.76%,故B错误;C、甲、乙饱和溶液从t3降温到t2,甲溶解度增大,乙溶解度减少,溶质的质量分数乙变小,甲不变,故C错误;D、B点溶解度比C点溶解度大,B点、C点对应的甲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B>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江苏省2018届九年级二模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为测定气球内的气体成分,有学生用超薄材料制成的气球按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开始时气球沉于烧杯底部,打开开关后,过一会儿气球从烧杯底部慢慢浮起,最后悬于烧杯口.气球内可能的气体是

A. 甲烷 B. 氧气 C. 氯气 D. 氢气

B 【解析】开始时气球沉于烧杯底部,打开开关后,进入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过一会儿气球从烧杯底部慢慢浮起,最后悬于烧杯口。氧气密度比空气大,氢气和甲烷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故选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江苏省2018届九年级二模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多选题

以钛铁矿(主要成分为 FeTiO3,同时含有少量的 Fe2O3、FeO等)为原料制 TiO2,再由 TiO2制金属 Ti 的工艺流程如下:

【查阅资料】钛、镁在高温下与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等反应。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生成硫酸铁的反应属于是置换反应

B. 操作2的名称是过滤,水解属于化学变化

C. 用金属镁和 TiCl4反应的方法制备Ti,氩气的作用是催化作用

D. TiO2可与焦炭、氯气在高温下反应,该反应中氯气和碳的质量按71:12的比例参加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TiO2+2Cl2+2C 高温TiCl4+2CO

AC 【解析】A、氧化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属复分解反应,错误;B、通过操作2分别得到了固体和溶液,故是过滤操作;由反应的流程图可知水解生成了新物质属化学变化,正确;C、钛、镁在高温下与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等反应,用金属镁和 TiCl4反应的方法制备Ti,氩气的作用是隔绝空气,起保护作用,错误;D、TiO2可与焦炭、氯气在高温下反应,该反应中氯气和碳的质量按71:12的比例参加反应,即...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