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72326  172334  172340  172344  172350  172352  172356  172362  172364  172370  172376  172380  172382  172386  172392  172394  172400  172404  172406  172410  172412  172416  172418  172420  172421  172422  172424  172425  172426  172428  172430  172434  172436  172440  172442  172446  172452  172454  172460  172464  172466  172470  172476  172482  172484  172490  172494  172496  172502  172506  172512  172520  211419 

科目: 来源:河南省平顶山市招调研测试(二模)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分类法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分类不正确的是(  )

A. 碱:纯碱、火碱、熟石灰 B. 合成纤维:腈纶、涤纶、锦纶

C. 微量元素:铁、锌、碘、氟、硒 D. 化石能源:煤、石油、天然气

A 【解析】A、碱:纯碱属于盐、火碱、熟石灰,故A错误;B、合成纤维:腈纶、涤纶、锦纶,均属于合成纤维,故B正确;C、微量元素:铁、锌、碘、氟、硒,均为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故C正确;D、化石能源:煤、石油、天然气,均属于化石燃料,故D正确。 点睛∶纯碱不是碱,而是盐。煤、石油、天然气属于三大化石燃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河南省平顶山市招调研测试(二模)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A. 检查气密性 B. 稀释浓硫酸 C. 测定溶液pH D. 过滤

C 【解析】试题分析:检查气密性时要注意“一浸、二握、三看”,A正确;稀释浓硫酸是要将浓硫酸不断的注入水中并不断的搅拌,B正确;测定溶液PH的方法是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将PH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进行对照,C错误;过滤时要用玻璃棒引流,D正确。故选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河南省平顶山市招调研测试(二模)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

B.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C. 将铜丝插入硝酸银溶液中,溶液由无色变蓝色

D. 将硝酸铵固体溶于水,溶液温度升高

C 【解析】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故A错误;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故B错误;C、将铜丝插入硝酸银溶液中,溶液由无色变蓝色,铜比银活泼,反应生成硫酸铜,硫酸铜溶液呈蓝色,故C正确;D、将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吸热,溶液温度降低,故D错误。 点睛∶常见的现象有颜色变化,吸热或放热,生成气体,产生沉淀。烟和雾是两种不同的现象,烟是固体小颗粒悬浮在空气中形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河南省平顶山市招调研测试(二模)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从分子的角度分析,下列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B. 热胀冷缩,说明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升降而改变

C. 二氧化碳和干冰都能灭火,说明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化学性质相同

D. H2在Cl2中燃烧生成HCl,说明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

B 【解析】A、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故A正确;B、热胀冷缩,说明分子的间隔大小随温度的升降而改变,从而导致物质体积的变化,故B正确;C、二氧化碳和干冰都能灭火,说明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化学性质相同,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故C正确;D、H2在Cl2中燃烧生成HCl,说明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这是化学变化的实质,故D正确。 点睛∶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河南省平顶山市招调研测试(二模)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春天是流感的多发季节,民间有很多治疗流感的小偏方,其中多吃大蒜能预防感冒,大蒜新素(C6H10S3)是比有效成分之一。下列有关大蒜新素说法正确的是(  )

A. 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B. 由碳原子、氢原子和硫原子构成

C. 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 碳、硫两种元素的质量比是3:4

D 【解析】多吃大蒜能预防感冒,大蒜新素(C6H10S3)是比有效成分之一。A、属于有机化合物,不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故A错误;B、大蒜新素分子由碳原子、氢原子和硫原子构成,故B错误;C、大蒜新素分子中各元素质量比是12×6∶10∶32×3=36∶5∶48,,硫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C错误;D、碳、硫两种元素的质量比是12×6∶32×3=3:4,故D正确。 点睛∶化学式的意义∶⑴宏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河南省平顶山市招调研测试(二模)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实验方案中,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方案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

除去氧化钙中少量碳酸钙

加入足量的水,溶 解,过滤

B

检验集气瓶中的气体是否为二氧化碳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C

探究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是否恰好完全反应

向反应后所得的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

D

鉴别氯化钡、碳酸钾、稀盐酸三种溶液

将组内物质相互混合,观察现象

A. A B. B C. C D. D

D 【解析】 方案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 除去氧化钙中少量碳酸钙 加入足量的水,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碳酸钙不溶解,无法通过溶解、过滤除去,故A错误; B 检验集气瓶中的气体是否为二氧化碳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熄灭,不一定是二氧化碳,氮气也可以使燃着的木条熄灭,故B错误; C 探究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是否恰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河南省平顶山市招调研测试(二模)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如图是M、N 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M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

B. 20℃时,M、N的溶解度相同

C. 40℃时,将35gM加入50g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为85g

D. 40℃时,M、N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M>N

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和题中信息知,A、M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曲线变化较大,故A正确;B、20℃时,M、N溶解度相交于一点,M、N的溶解度相同,故B正确;C、40℃时,M物质溶解度是60g,将35gM加入50g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为50g+30g=80g,故C错误;D、40℃时,M物质溶解度大于N物质溶解度,M、N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M>N,故D正确。 点睛∶溶解度曲线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河南省平顶山市招调研测试(二模)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各组物质中,能相互反应且反应后溶液质量增加的是(  )

A. 盐酸和铁粉 B. 二氧化碳和石灰水

C. 氯化钡溶液和氢氧化钾溶液 D. 碳酸钠溶液和稀硫酸

A 【解析】A、盐酸和铁粉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反应后溶液质量增加;B、二氧化碳和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反应后溶液质量减少;C、氯化钡溶液和氢氧化钾溶液不反应,没有气体或沉淀或水生成;D、碳酸钠溶液和稀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反应后溶液质量减少。故选A。 点睛∶灵活应用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是顺利完成本题的重要保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河南省平顶山市招调研测试(二模)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物质能在pH=1的无色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 NaCl、K2CO3、NaOH B. HCl、AgNO3、Na2SO4

C. KMnO4、CuCl2、NaNO3 D. NaCl、KNO3、(NH4)2SO4

D 【解析】pH=1的无色溶液呈酸性。A、NaCl、K2CO3 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NaOH;B、HCl与AgNO3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Na2SO4;C、KMnO4、CuCl2、NaNO3 与酸均不反应,KMnO4溶液呈紫色,CuCl2 溶液呈黄绿色;D、NaCl、KNO3、(NH4)2SO4,与酸均不反应。故能在pH=1的无色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D。 点睛∶pH>7溶液呈碱性,p...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河南省平顶山市招调研测试(二模)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图象能正确描述对应关系的是(  )

A. A B. B C. C D. D

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和题中信息知,A、向氢氧化钡溶液中滴加稀硫酸,氢氧化钡溶液呈碱性pH大于7,稀硫酸溶液呈酸性pH小于7,故A错误;B、向氯化铁和稀盐酸混合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首先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再与氯化铁反应生成氢氧化铁红褐色沉淀,故B错误;C、加热高锰酸钾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锰元素质量分数应先减小,后达一定值,故C正确;D、镁比锌活泼,等质量镁...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