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2018届中考模拟化学测试卷(二) 题型:单选题
人类生活中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学。下列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衣:棉布制成衣服 B.食:大豆制成豆浆
C.住:石块砌成房屋 D.行:燃油驱动汽车
D 【解析】 试题分析:A、棉布为棉花纤维,制成衣服后仍是棉花纤维,没有生成新物质,物理变化;B、只是将大豆磨粉混水加热,然后过滤,没有生成新物质,物理变化;C、砌成房屋后仍是石块,没有生成新物质,物理变化;D、燃油燃烧后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等,生成了新物质,化学变化。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2018届中考模拟化学测试卷(二) 题型:单选题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打开盛放浓盐酸试剂瓶盖出现大量白色烟雾
B. NH4NO3溶于水时,放出热量,温度升高
C. 细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 点燃聚氯乙烯薄膜会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 【解析】A. 打开盛放浓盐酸试剂瓶盖出现大量白雾,错误;B. NH4NO3溶于水时,吸收热量,温度降低,错误;C. 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错误;D. 点燃聚氯乙烯薄膜会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正确。故选D。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2018届中考模拟化学测试卷(二) 题型:单选题
图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加热液体 B. 振荡试管
C. 放回滴瓶 D. 检查气密性
A 【解析】试题分析:A、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内液体不可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试管与桌面成45°角,用外焰加热,故A正确; B、振荡试管时要左右晃动,不可上下晃动,故B错误; C、滴瓶内的专用滴管不需清洗,故C错误; D、检查图示装置的气密性时,用夹子夹住导管,向长颈漏斗中加水,漏斗中的液面不下降,说明气密性良好,故D错误. 故选A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2018届中考模拟化学测试卷(二) 题型:单选题
下列关于化学史方面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汤姆森通过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认识到原子是可分的
B. 侯德榜是唯一研发出利用食盐制取纯碱的科学家
C. 拉瓦锡最早通过实验得出空气中含有稀有气体
D. 门捷列夫发现元素之间存在联系,排列出元素周期表,为化学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
D 【解析】A. 卢瑟福通过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认识到原子是可分的,错误;B. 侯德榜是研发出利用食盐制取纯碱的科学家,还有其他科学家发明的“氨碱法”制纯碱,错误;C. 拉瓦锡最早通过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错误;D. 门捷列夫发现元素之间存在联系,排列出元素周期表,为化学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正确。故选D。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2018届中考模拟化学测试卷(二) 题型:单选题
下列关于CO2与CO的比较,错误的是( )
A. 构成:都是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只是二氧化碳多一个氧原子
B. 性质:CO2能溶于水;CO难溶于水
C. 用途:CO2可用作气体肥料;CO可用作气体燃料
D. 危害:CO2无毒,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
A 【解析】A. 构成:两种物质的分子都是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只是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错误;B. 性质:CO2能溶于水,CO难溶于水,正确;C. 用途:CO2可用作气体肥料,CO可用作气体燃料,正确;D. 危害:CO2无毒,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正确。故选A。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2018届中考模拟化学测试卷(二) 题型:单选题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水的净化中,明矾与活性炭的作用不完全相同
B. 汽油和洗洁精都可除油污,其原理完全相同
C. 用KClO3及H2O2制O2时,加入MnO2作用相同
D. 高炉炼铁所需高温和CO的生成都与焦炭有关
B 【解析】A. 水的净化中,明矾是加快不溶性杂质的沉降,活性炭是除去有毒物质,除去异味,也可以除去一些难溶性的杂质,它们的作用不完全相同,正确;B. 汽油和洗洁精都可除油污,汽油是利用溶解原理,洗洁精是利用乳化作用,其原理不相同,错误;C. 用KClO3及H2O2制O2时,加入MnO2作用相同,都是加快反应速率,正确;D. 高炉炼铁所需高温和CO的生成都与焦炭有关,正确。故选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2018届中考模拟化学测试卷(二) 题型:单选题
判断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方思维方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某固体物质加入稀盐酸能产生气体,则该固体可能是活泼金属
B.给水通直流电可以产生氢气和氧气,则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C.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则质子数相同的微粒属于同种元素
D.中和反应的产物是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A 【解析】 试题分析:某固体物质加入稀盐酸能产生气体,则该固体不一定是活泼金属,也可能是碳酸盐等,A正确.给水通直流电可以产生氢气和氧气,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则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B错误;.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如水分子和氖原子质子数均为10,不属于同种元素,C错误;中和反应的产物是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2018届中考模拟化学测试卷(二) 题型:单选题
质量守恒定律是帮助我们学习认识化学反应实质的重要理论,在化学反应aA+bB═cC+dD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取xgA和xgB反应,生成C和D的质量总和不一定是2xg
B. 化学计量数a与b之和一定等于c与d之和
C. 反应物A和B的质量比一定等于生成物C和D的质量比
D. 若A和C都是盐,则该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A 【解析】A. 若取xgA和xgB反应,如果A与B不是恰好反应,则生成C和D的质量总和小于2xg,正确;B. 化学计量数a与b之和不一定等于c与d之和,错误;C. 反应物A和B的质量比不一定等于生成物C和D的质量比,错误;D. 若A和C都是盐,该反应不一定是复分解反应,如:Fe+ CuSO4 == Cu + FeSO4 ,错误。故选A。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2018届中考模拟化学测试卷(二) 题型:单选题
甲、乙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t1℃时,50g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解了10g的甲
B. 将t2℃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3℃(溶剂的量不变),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 t2℃时,要使接近饱和的乙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可采用降温的方法
D. 分别将t2℃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降温至t1℃,可能都有晶体析出
A 【解析】A. t1℃时,甲的溶解度是20g,60g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解了10g的甲,错误;B. 将t2℃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3℃,甲、乙的溶解度增大,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仍然相等,正确;C. 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t2℃时,要使接近饱和的乙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可采用降温的方法,正确;D. 甲、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分别将t2℃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2018届中考模拟化学测试卷(二) 题型:单选题
取三种植物的花瓣分别放在研钵中,加入酒精研磨,得到花汁。各取少许花汁用稀酸和稀碱进行检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花的种类 | 花汁在酒精中的颜色 | 花汁在酸溶液中的颜色 | 花汁在碱溶液中的颜色 |
玫瑰 | 粉红色 | 粉红色 | 绿色 |
万寿菊 | 黄色 | 黄色 | 黄色 |
雏菊 | 无色 | 无色 | 黄色 |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研磨花瓣过程中加入酒精是为了溶解其中的色素
B.25℃时,遇到pH=10的溶液,玫瑰花汁会变成粉红色
C.可用雏菊花汁来区别H2SO4和K2SO4溶液
D.上述三种花汁都能用作酸碱指示剂
A 【解析】A中色素是有机物,易溶解在酒精中,故正确. B中25℃时,遇到pH=10的溶液为碱性溶液,玫瑰花汁会变为绿色,故错误. C中雏菊花汁遇中性和酸性溶液都是无色,则不能区分H2SO4和K2SO4溶液,故错误. D中万寿菊遇酸性和中性以及碱性溶液变色是一样的,不能作指示剂,故错误. 故选A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