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山东省泰安市2018届初中学生学业考试九年级化学模拟试卷 题型:科学探究题
实验室开放日,化学小组的同学来到实验室,对酸的性质很感兴趣,向老师提出研究硝酸的性质,老师高兴答应并带领同学们进行了硝酸性质的实验探究。
(1)(实验设计)
①将石蕊试液滴入稀硝酸中,预计石蕊试液由紫色变________色。
②将Zn片投入稀硝酸中,预计将产生氢气。
(2)(实验验证)
同学们按上述设计做了实验,却发现石蕊变色后一会儿即褪去,Zn片投入稀HNO3后,溶液中冒出气泡,产生无色气体A,在试管口气体A变成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B。
(提出问题)
①石蕊试液变色后为何会褪色?
②上述产生的无色气体是什么?硝酸具有哪些特性?
(查阅资料)
看到如此异常的现象,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上网查到了下列资料:
①硝酸可与Zn、Cu等多种金属反应生成相应的硝酸盐,但不生成H2。
②含氮元素的某些气态物质的物理性质:
NH3 | N2 | NO | NO2 | |
颜色 | 无色 | 无色 | 无色 | 红棕色 |
溶解性 | 极易溶于水 | 不溶于水 | 不溶于水 | 可溶于水或硝酸 |
(猜想与分析)
小明同学认为石蕊变色后又褪色的原因是由于试管不干净,含有其他杂质造成的,要证明小明的观点,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
(3)大家一致认同了红棕色气体B是NO2 , 但对于无色气体A及变化的原因有不同的看法:
①小丽同学认为A是NH3 , 但遭到了大家的一致反对,原是________。
②小强同学认为A是N2 , 也遭到大家的一致反对,原因是________。
③经讨论,最终大家获得了A是NO,NO在试管口遇氧气生成NO2的共识。
(4)(实验探究)
小红同学对硝酸与Cu反应很感兴趣,便取了一小块Cu片投入稀HNO3中,发现Cu片溶解,也出现了上述Zn与稀HNO3反应的类似现象,确认生成了NO,并在老师的帮助下,测出恰好反应的Cu和HNO3的化学计算量数之比为3:8,由此获得了Cu与稀HNO3的反应化学方程式________。
(5)(交流与反思)
①根据探究结果,请你解释稀HCl跟Cu不反应而稀HNO3却能跟Cu反应的原因________。
②实验室制取氢气________ (填“能”“不能”)用稀硝酸。
红 取少量稀HNO3于干净的试管中,滴入石蕊试液.观察实验现象 NH3极易溶于水,大多数气体会溶解在稀HNO3中.且在常温下NH3不易被氧化成NO2 N2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常温下,N2在空气中不能氧化成NO2 3Cu+8HNO3=3Cu(NO3)2+2NO↑+4H2O 铜不与稀HCl发生置换反应,是因为铜的金属活动性弱于氢.而稀HNO3具有强的氧化性,能与Cu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NO等物质 不...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山东省泰安市2018届初中学生学业考试九年级化学模拟试卷 题型:计算题
科学家经多年研究证明,同学很爱吃的某些零食中,含有一定连致癌物质丙烯酰胺,丙烯酰胺的化学式为C3H5ON.回答下列问题:
(1)丙烯酰胺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填最简整数比);
(2)丙烯酰胺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精确到1%)
9:4 7% 【解析】(1)丙烯酰胺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是(12×3):16=9:4。(2)丙烯酰胺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7%。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山东省泰安市2018届初中学生学业考试九年级化学模拟试卷 题型:简答题
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欲测定某铁粉与碳粉混合物中铁的质量分数,他们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请计算:
(1)混合物中铁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__。
(2)反应后烧杯中稀硫酸无剩余,请计算所用稀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
(3)欲用98%的浓硫酸配制该浓度的稀硫酸200g,需要水的质量是_________?
5.6g 19.6% 160g 【解析】(1)铁粉混合物中的铁粉与稀硫酸反应,碳粉不与稀硫酸反应,反应后减少的质量是生成氢气的质量,生成氢气的质量是:10 g+50 g-55.4g-4.4 g=0.2g 设铁粉混合物中铁粉的质量为x, Fe+ H2SO4 == FeSO4 + H2↑ 56 2 x 0.2g =,解得x=5.6g (2)设所用稀硫酸中溶质的...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2018届九年级第二次模拟测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珍惜资源,保护环境”是每位公民应尽的义务,下列相关做法错误的是
A. 利用二氧化碳捕捉技术,减少我国二氧化碳引起的“温室效应”
B. 研发秸秆综合利用技术,避免因直接焚烧造成大气污染
C. 我国稀土储量世界第一,可以任意开发利用
D. 改造城市排水管网,实现雨水和生活用水的分流与处理
C 【解析】A、二氧化碳含量过多会引起温室效应,故利用二氧化碳捕捉技术,减少我国二氧化碳引起的“温室效应”,正确; B、研发秸秆综合利用技术,避免因直接焚烧造成大气污染,正确; C、我国稀土储量世界第一,但是我们要合理利用,不能任意开发利用,错误; D、改造城市排水管网,实现雨水和生活用水的分流与处理可以减少环境污染,正确。故选C。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2018届九年级第二次模拟测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 用活性炭作吸附剂 B. 用稀盐酸除铁锈
C. 用干冰冷藏食物 D. 用金属铜作电线
B 【解析】A、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做吸附剂,该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的生成,是物理变化,故体现的是物理性质,错误; B、稀盐酸与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故用稀盐酸除铁锈利用其化学性质,正确; C、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易升华吸热,可以冷藏食物,利用了干冰的物理性质,错误; D、金属导电的过程中不发生化学变化,故利用了物理性质,错误。故选B。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2018届九年级第二次模拟测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检验石灰水的酸碱性 B. 给酒精灯添加酒精 C. 碳在氧气中燃烧 D. 取用二氧化锰固体
C 【解析】A、量筒不能作为反应容器,错误; B、不能向燃着的酒精灯中添加酒精,错误; C、碳在氧气中燃烧,需要在瓶底放少许水, 防止瓶底炸裂,正确; D、取用药品时,瓶盖要倒放在桌面上,错误。故选C。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2018届九年级第二次模拟测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实验事实不能作为相应观点的证据是( )
选项 | 实验事实 | 观点 |
A |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后质量增大 | 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 |
B | 水电解可得到氢气和氧气 | 分子是可分的 |
C | 少量白糖加入水中,不久“消失” | 微粒是不断运动的 |
D | 5ml苯和5ml冰醋酸混合后体积大于10ml | 微粒间存在间隔 |
A. A B. B C. C D. D
D 【解析】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后质量增大是由反应前后没有称量到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正确;B、电解水的实质是水分子分解生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氧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氢分子和氧分子,由此可知在化学反应中分子能分解成原子,正确;C、少量白糖加入水中,不久“消失”是由于分子在不断的运动,正确;D、由于分子间有间隔,5ml苯和5ml冰醋酸混合后体积应小于10ml,错误。故选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2018届九年级第二次模拟测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二氧化碳和氢气可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甲醇:CO2+3H2 CH3OH+H2O。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属于复分解反应 B. 钌-膦铬合物的质量在反应前后发生了变化
C. 氢原子数在反应前后发生了改变 D. 为CO2的利用创造了一种新途径
D 【解析】A、氢气不是化合物,故不可能是复分解反应,错误; B、钌-膦铬合物是该反应的催化剂,故反应前后的质量不变,错误; C、任何化学反应中,原子在反应前后 的个数不变,错误; D、该反应可以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气体有用的物质,故为CO2的利用创造了一种新途径,正确。故选D。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2018届九年级第二次模拟测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某同学为探究镁、锌、铜、银的活动性顺序,设计如图试验流程:依据流程设计,下面对物质①②的选择合理的是( )
A. ①稀硫酸 ②硫酸铜 B. ①稀盐酸 ②硫酸锌
C. ①稀盐酸 ②硫酸亚铁 D. ①稀硫酸 ②氯化镁
A 【解析】A、镁、锌、铜、银中镁和锌与酸反应,而铜和银不与酸反应,故酸,银不能将硫酸铜中的铜置换出来,可知铜比银活泼,正确; B、镁、锌、铜、银中镁和锌与酸反应,而铜和银不与酸反应,故酸,铜和银都不与硫酸锌反应,不能得出铜和银的活动性强弱,错误; C、镁、锌、铜、银中镁和锌与酸反应,而铜和银不与酸反应,故酸,铜和银都不能与硫酸亚铁反应置换出铁,故不能得出铜和银的活动性强弱,错误...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2018届九年级第二次模拟测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钒被誉为“合金的维生素”,钒元素的相关信息如下。下列有关钒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属于非金属元素
B. 原子核外电子数为28
C. 原子序数为23
D. 相对原子质量为50.94g
C 【解析】A、由汉字结构可知,钒是金属元素,错误; B、原子中核外电子数等于质子数,等于原子序数,故原子核外电子数为23,错误; C、由图可知钒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3,正确; D、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不是“g”,错误。故选C。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