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山东省潍坊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卷 题型:科学探究题
近五年来,我国在科技、文化、环境等方面创新发展。
I.大国重器航天、航空取得重大突破
2018年4月2日,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圆满完成各项任务返回大气层。这标志着我国航天航空事业进入了新时代。
(1)硅是天宫一号动力源太阳能电池的主要构成材料。单质硅是由石英(SiO2)固体与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制得的,同时生成一种可燃性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硅还是计算机芯片的基体材料,但其导热性不好,而金刚石在导热性方面远超过硅,于是它成了芯片基体材料的最佳选择。
①从原子结构上分析,金刚石(C)和硅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是_____。
②因天然金刚石资源稀少,难以满足要求。人们就根据金刚石的组成和结构设法制造金刚石。现有两种制造金刚石的方法,一是以石墨为原料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的条件下合成;二是在较低温度和压力下用甲烷(CH4)等为原料制造金刚石薄膜。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写字母序号)。
A.一种元素可以组成多种性质不同的单质
B.石墨合成金刚石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C.石墨与金刚石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结构不同
D.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但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
③不仅硅与碳具有相似化学性质,其氧化物二氧化硅和二氧化碳也有相似化学性质。试写出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Ⅱ.文化自信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古代我国人民就积累了许多对物质变化的认识。春秋末期齐国的工艺官书《考工记》中载有“涑帛”的方法,即利用“灰”(草木灰)和“蜃”(贝壳灰)混合加水所得溶液来洗涤丝帛。这种溶液能洗涤丝帛主要是因为其中一定含有_____(写化学式,水除外)。(注:草木灰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钾,贝壳灰的主要成分为氧化钙)
SiO2+2CSi+2CO↑ 最外层电子数相等 B 2NaOH+SiO2═Na2SiO3+H2O KOH 【解析】(1)二氧化硅与碳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硅和一种可燃性气体,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该可燃性气体是一氧化碳,故反应方程式为SiO2+2CSi+2CO↑ ; (2)①碳是6号元素,故碳原子的最外层的电子数为4,硅是14号元素,故硅原子的最外层的电子数也是4,由于碳原子和硅原子的...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山东省潍坊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卷 题型:科学探究题
酸、碱、盐是我们身边重要的化合物,在生活和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1)锅炉水垢既会降低燃料的利用率,影响锅炉的使用寿命,还可能造成安全隐患。某锅炉水垢的主要成分有CaCO3、Mg(OH)2、Fe2O3,用“酸洗”法可除去该水垢。
①“酸洗”时,一般不选用稀硫酸的原因是_____。
②写出稀盐酸与氧化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两种抗胃酸药剂的主要成分及建议每次剂量见表:
主要成分 | NaHCO3 | Mg(OH)2 |
建议每次剂量/g | 0.5 | 0.3 |
服用Mg(OH)2的药效比服用NaHCO3“强”的原因是_____。
(3)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在课外活动中,对三种溶液进行了检验,检验的结果如表所示:
组别 | 溶液中检验出的物质 |
1 | CaCl2、NaCl、CaCO3 |
2 | Ba(OH)2、H2SO4、NaCl |
3 | KCl、Na2SO4、NaCl |
其中第_____组结果肯定不正确。
(4)在CuO和Fe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微热,待反应停止后过滤,滤出不溶物后再往滤液里加入一枚铁钉,若铁钉无变化,不溶物中一定含有_____,滤液中含有的溶质是_____。
稀硫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会阻止反应的进行 Fe2O3+6HCl═2FeCl3+3H2O 氢氧化镁的碱性比碳酸氢钠的碱性强 1、2 铜 硫酸亚铁 【解析】(1)①工业上清洗锅炉时一般不用硫酸,因为稀硫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的硫酸钙是微溶物,会阻止反应的进行,不能除去碳酸钙;稀盐酸与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反应方程式为Fe2O3+6HCl═2FeCl3+3H2O; (2)氢氧...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山东省潍坊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卷 题型:流程题
侯德榜是我国著名的化学家,发明了侯氏制碱法,为纯碱和氮肥工业技术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工业上以半水煤气(主要成分是N2、H2、CO、CO2和H2O)、食盐等为原料制取纯碱的流程如下:
(1)流程中循环利用的物质有H2O和_____。
(2)步骤Ⅰ中,在使用铜催化剂和加热条件下,半水煤气主要成分间发生反应实现了CO转化,化学方程式是_____。
(3)实验室从混合气体H2、N2、CO2中分离出CO2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广口瓶和分液瀾斗中盛放的药品分别是_____、_____。
(4)除去纯碱中少量碳酸氢钠杂质的方法是_____。
(5)纯碱用途广泛。工业上可用废碱渣(主要成分Na2CO3)吸收硫酸厂尾气中的SO2制备无水Na2SO3,达到减少污染、节约资源的目的。反应过程中溶液组成变化如图2所示。
①吸收初期(图中3A点以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②不断通入SO2,最终产物是_____。
CO2 CO+H2OCO2+H2 氢氧化钠溶液 稀硫酸 加热 2Na2CO3+SO2+H2O=2NaHCO3+Na2SO3 NaHSO3 【解析】(1)由图可知,过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由水和二氧化碳; (2)步骤Ⅰ中一氧化碳与水在铜做催化剂的条件下加热生成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方程式为CO+H2OCO2+H2 ; (3)混合气体是H2、N2、CO2,可以利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山东省潍坊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卷 题型:流程题
某课外研究小组,用废弃的黄铜(铜锌合金),通过两种途径制取硫酸铜晶体。实验流程如图所示:
(1)操作a为_____,该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_____、玻璃棒。
(2)浓硫酸是化学实验室里一种常见的酸。
①实验室稀释浓硫酸的操作是:将_____,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②化学实验应高度关注安全问题。若不慎将少量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_____溶液。
(3)如图是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装置。
①主要实验操作步骤有:
a.收集气体 b.检查装置气密性 c.将二氧化锰放入锥形瓶中 d.从长颈漏斗中注入过氧化氢溶液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写字母序号)。
②在实验过程中,某同学因加入的药品量不足,致使集气瓶内剩余少量水。若想集满这瓶氧气,在不拆卸装置和不添加药品的前提下,请帮他想出种解决的方法_____。
(4)操作b的顺序为蒸发浓缩、_____ 过滤、干燥。
(5)下列测定稀硫酸pH的操作正确的是_____ (写字母序号)。
A.将pH试纸直接插入稀硫酸中
B.先将pH试纸用蒸馏水润湿
C.用玻璃棒蘸取少量稀硫酸,滴在pH试纸上
D.根据试纸显示的颜色估算出溶液的pH
过滤 漏斗 浓硫酸沿器壁慢慢倒入水中 3%~5%的碳酸氢钠 bcda 通过长颈漏斗向锥形瓶内加水将氧气赶到集气瓶中 降温结晶 C 【解析】(1)操作a 是将固液分离的过程,故是过滤;过滤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玻璃棒; (2)①实验室稀释浓硫酸的操作是: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慢慢的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②化学实验应高度关注安全问题。若不慎将少量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山东省潍坊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卷 题型:科学探究题
金属镁可与热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氢气,所得溶液呈碱性,可使酚酞溶液显紅色。某同学将镁条放在水中煮沸,趁热取出部分溶液,滴加酚酞溶液,变为红色,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发现溶液的红色褪去了。
(1)镁与热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2)查阅资料:溶液红色褪去的原因是溶液碱性减弱。
(提出问题)导致溶液碱性减弱的原因是什么?
(假设与分析)
假设1:可能是氢氧化镁与N2或O2发生了反应。
假设2:可能是溶液吸收了空气中的_____。
假设3:可能是氢氧化镁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_____。
由碱的性质可知,假设1不成立。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结论 |
1.取上述紅色溶液,保持温度不变,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观察现象。 | ①_____ | 假设2成立 |
2.取上述红色溶液,②_____,③_____观察现象。 | 红色褪去 | 假设③成立 |
(拓展延伸)
(3)将一小块金属钠投入硫酸铜溶液时,产生蓝色沉淀。
请解释其原因:_____。
(4)除上述金属外,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预测_____也能跟硫酸铜溶液反应产生上述现象(举一例即可)。
Mg+H2O=Mg(OH)2+H2↑ CO2 降低 溶液红色褪去 降低温度 隔绝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 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硫酸钠 钾 【解析】(1)镁与水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氢气,反应 方程式为Mg+H2O=Mg(OH)2+H2↑; (2)酸性降低的原因可能是氢氧化镁溶液吸收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也可能是氢氧化镁的溶解度随温度...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山东省潍坊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卷 题型:综合题
工业纯碱中常含有少量的氯化钠。某学习小组对其组成展开探究。现取24g纯碱样品,加入100g水使其完全溶解,再加入96g过量的氯化钙溶液,完全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得沉淀20g。完成下列问题:
(1)反应后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_____。(写化学式)。
(2)通过已知数据,能求出的量有_____(写字母序号)。
A.反应后溶液的总质量
B.参加反应的氯化钙的质量
C.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D.氯化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计算反应后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到0.1%)
CaCl2、NaCl ABC 13.1% 【解析】(1)将24g的纯碱样品溶液水中后溶液中的溶质有碳酸钠和氯化钠,当加入过量的氯化钙后,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故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有过量的氯化钙和生成的氯化钠,化学式为CaCl2、NaCl; (2)生成的碳酸钙的质量是20g,故可以求出反应后溶液的总质量为24+100+96-20=200g,故A正确;碳酸钙的质量是20...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湖北省2018届九年级5月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酒精挥发 B. 活性炭除异味 C. 铁钉生锈 D. 灯泡发光
C 【解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 反之,则是物理变化。A. 酒精挥发,没有新的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B. 活性炭除异味,没有新的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C. 铁钉生锈,有新的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 D. 灯泡发光,没有新的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故选C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湖北省2018届九年级5月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B. 二氧化碳由CO2分子构成
C. 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 D. 氧化物中一定含有氧元素
A 【解析】A.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错误; B. 二氧化碳由CO2分子构成,正确;C. 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如:二氧化碳由CO2分子构成;铁由铁原子构成;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正确; D. 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的化合物叫氧化物。氧化物中一定含有氧元素,正确。故选A。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湖北省2018届九年级5月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实验题
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A B. B C. C D. D
C 【解析】A、点燃酒精灯,应该用火柴点燃,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只,易引发灯内酒精着火,甚至酒精灯爆炸,错误;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为防止高温的生成物溅落使集气瓶底炸裂,常在集气瓶底放少量的水或细沙,错误;C、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使热量及时扩散,防止酸液飞溅,切不可将水倒入硫酸中,正确;D、过滤时应该玻璃棒引流,防止液体洒在过滤器外边;...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湖北省2018届九年级5月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二氧化钛(TiO2)是一种用途广泛的化工原料,用四氯化钛(TiCl4)与某常见物质X反应可制得二氧化钛,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TiCl4 + □X = TiO2 + 4HCl关于物质X,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物质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 该物质的化学式为H2O2
C. 该物质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8 D. 该物质属于酸
C 【解析】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不变,反应前有1个钛原子、4个氯原子,反应后有4个氯原子、 4个氢原子、2个氧原子、1个钛原子,所以物质X应该是水,且有两个水分子。A. 该物质由氢、氧三种元素组成,错误; B. 该物质的化学式为H2O,错误;C. 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16=1:8,正确; D. 水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