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72832  172840  172846  172850  172856  172858  172862  172868  172870  172876  172882  172886  172888  172892  172898  172900  172906  172910  172912  172916  172918  172922  172924  172926  172927  172928  172930  172931  172932  172934  172936  172940  172942  172946  172948  172952  172958  172960  172966  172970  172972  172976  172982  172988  172990  172996  173000  173002  173008  173012  173018  173026  211419 

科目: 来源:内蒙古呼和浩特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卷 题型:简答题

某同学将甲乙固体各30克分别加入100克水中后,进行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

请回答:

(1)1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甲_____乙〔填“<““>”或“=”)。

(2)m的取值范围_____。

(3)40℃时,取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蒸发等量的水后,恢复到4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填字母)。

A.恢复到原温度后,溶液中溶剂的质量:甲=乙

B.恢复到原温度后,析出晶体的质量:乙>甲

C.若再降温到20℃时,溶液的质量:甲>乙

D.若再降温到20℃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甲=乙

> 2g<m40g BCD 【解析】 (1)通过图1、图2对比可知,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比甲大,故1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甲>乙; (2)4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32g,乙物质的溶解度为70g,两个烧杯中分别加入甲乙两种物质的总质量为(30+m)g,甲物质的烧杯底部有固体,说明(30+m)故m乙物质的烧杯底部没有沉淀,说明乙物质要么刚刚饱和,要么不饱和,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内蒙古呼和浩特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卷 题型:实验题

如图为实验室中常用装置。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_____。

(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并收集较纯净的氧气,所选用的装置是_____(填装置字母),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若要从充分加热后的剩余固体中回收二氧化锰,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_____。

(3)通常状况下,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污染性气体,极易溶解于水形成氨水,相同条件下密度比空气小。实验室中可以用浓氨水与生石灰制取氨气。请从如图中选出合适的仪器连接成一套制备并收集氨气的装置。则装置的接口连接顺序是_____→f.上述实验中,E装置的作用是_____。

锥形瓶 。 BF 2KClO32KCl+3O2↑ 。 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 adc 吸收多余的氨气,防止造成空气污染 。 【解析】(1)仪器①的名称是锥形瓶; (2)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属于固体加热型,所以选择装置B来制取,氧气不易溶于水,所以可用排水法装置F来收集较为纯净的氧气;氯酸钾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加热的条件下分解为氧气和氯化钾,反应方程式为2KClO32KCl+3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内蒙古呼和浩特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卷 题型:科学探究题

根据大量的实验总结得出酸碱盐之间相互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是:生成物中有沉淀、气体或水。依据该条件,某化学小组的同学推断稀硫酸和氯化镁溶液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为了进一步确认该推断的可靠性,该小组同学将一定量稀硫酸和一定量氯化镁溶液在烧杯中混合后,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

(1)甲同学取烧杯中混合溶液分别进行以下两个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如下。请依据实验现象填写实验结论:

实验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溶液变红

溶液中含有_____(写离子符号)

产生白色沉淀

溶液中含有_____(写离子符号)

(甲同学的结论)稀硫酸与氯化镁溶液没有发生反应

(2)乙同学看到甲同学的实验报告后,认为甲同学的结论不正确,原因是_____。为了进一步确认两者没发生反应,还需检验烧杯内的混合液中是否含有氯化镁。于是,乙同学设计了如下两个实验:

①取少量烧杯内的混合液于试管中,逐滴加入过量的_____溶液,证明了混合液中含有Mg2+.整个实验过程中乙同学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

②乙同学另取少量烧杯内的混合液,通过实验成功地检验出混合液中含有Cl﹣.他设计的方案为_____(写出操作和现象)。

(总结)通过上述实验,该小组同学证明了稀硫酸和氯化镁溶液确实没有发生反应。

H+ SO42﹣ 可能反应后硫酸有剩余 。 氢氧化钠 产生白色沉淀 。 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硝酸钡溶液,然后加入硝酸银,产生白色沉淀 【解析】(1)石蕊试液变成红色,说明溶液呈酸性,溶液中含有H+;加入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SO42﹣; (2)通过甲同学的实验,只是证明溶液中含有硫酸,可能是硫酸的量多,反应后有剩余,故甲的结论是不正确的;①要证明含有氯化镁,根据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内蒙古呼和浩特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卷 题型:计算题

实验室中发现一瓶因长期放置而被氧化的铝粉。取6.0克铝粉样品,将100克稀硫酸逐滴加入其中,固体质量随加入硫酸溶液质量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实验过程中测得产生氢气0.1克。请计算:

(1)样品中铝单质的质量___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2)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

0.9g, 24.5%。 【解析】【解析】 (1)设铝的质量为x, 2Al+3H2SO4=Al2(SO4)3+3H2↑ 54 6 x 0.1g =,解得x=0.9g 故样品中铝的质量为0.9g。 (2)设与铝反应的硫酸溶质的质量为m,与氧化铝反应的硫酸溶质质量为n, 因铝的质量为0.9g,所以样品中氧化铝的质量为6g﹣0.9g=5.1g 2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福建省福州市2018届九年级质检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运送汽油的罐车上,必须粘贴的安全标志是( )

A

B

C

D

A. A B. B C. C D. D

A 【解析】汽油是无毒没有腐蚀性也没有放射性的易燃物,故选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福建省福州市2018届九年级质检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粮食酿酒 B. 电灯发光 C. 干冰升华 D. 矿石粉碎

A 【解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产生。电灯发光,干冰升华,矿石粉碎都无新物质产生,属于物理变化。粮食酿酒,是将有机物转变成乙醇等新的有机物,属于化学变化。故选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福建省福州市2018届九年级质检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为保护水资源,下列做法不符合要求的是( )

A. 逐步淘汰高耗水生产工艺 B. 园林花圃采用大水漫灌

C. 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排放 D. 加强对水资源的监测

B 【解析】A、逐步淘汰高耗水生产工艺,能节约用水,正确;B、园林花圃采用大水浸灌,浪费的大量的水资源,不利于节约用水,错误;C、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排放,能减少水体污染,正确;D、加强对水资源的监测,防止水体污染,正确。故选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福建省福州市2018届九年级质检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图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倾倒液体

B.点燃酒精灯

C.取用固体粉末

D.振荡液体

A. A B. B C. C D. D

C 【解析】A、倾倒液体应该瓶口与试管倾斜的靠在一起,瓶塞也应该倒放,故A错误; B、使用酒精灯时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故B错误; C、取用固体粉末操作:一横二送三慢立,故C正确; D、振荡试管时,振荡试管中的液体的正确方法是手指拿住试管,用手腕的力量左右摆动,而不是用手紧握试管上下晃动,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D错误。故选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福建省福州市2018届九年级质检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某矿石样本含有如图所示的四种元素,该矿石中可能含有的物质是( )

A. CaCl2 B. SiO2 C. Al2O3 D. FeS

B 【解析】A、该矿石没有氯元素,所以不可能含有CaCl2,故A错误; B、由图可知,矿石中有硅元素和氧元素,所以可能含有SiO2,故B正确; C、该矿石没有铝元素,所以不可能含有Al2O3,故C错误; D、该矿石没有铁元素,所以不可能含有FeS ,故D错误。故选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福建省福州市2018届九年级质检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甲醛的水溶液可用于制作标本,下列关于甲醛(CH2O)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甲醛分子是由碳原子和水分子构成

B. 甲醛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C. 甲醛中碳、氢、氧元素质量比为1:2:1

D. 甲醛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0 g

B 【解析】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中不包含其他分子,错误;B、甲醛中碳、氢、氧三种元素质量比为(12×1):(1×2):(16×1)=6:1:8,由此可见,其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正确;C、甲醛中碳、氢、氧三种元素质量比为(12×1):(1×2):(16×1)=6:1:8,错误; D、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不是“g”而是“1”,通常省略不写,错误。故选B。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