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72842  172850  172856  172860  172866  172868  172872  172878  172880  172886  172892  172896  172898  172902  172908  172910  172916  172920  172922  172926  172928  172932  172934  172936  172937  172938  172940  172941  172942  172944  172946  172950  172952  172956  172958  172962  172968  172970  172976  172980  172982  172986  172992  172998  173000  173006  173010  173012  173018  173022  173028  173036  211419 

科目: 来源:云南省昆明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芒果中含有芒果苷(化学式为C19H18O11),芒果苷具有使中枢神经系统兴奋的作用,并具有抗糖尿病、抗病毒等活性。下列关于芒果苷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由三种元素组成

B. 相对分子质量为422g

C. 质量分数最大的是碳元素

D. 该分子中氢、氧原子个数比为18:11

B 【解析】A、由化学式可知,芒果苷(化学式为C19H18O11)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正确;B、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不是“g”而是“1”,通常省略不写,错误;C、芒果苷(化学式为C19H18O11)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9):(1×18):(16×11)=228:18:176,可见其中质量分数最大的是碳元素,正确;D、由化学式可知,该分子中氢、氧原子个数比为18:1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云南省昆明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除去FeCl2溶液中的CuCl2可选用的试剂是(  )

A. Fe B. Cu C. HCl D. Ag

A 【解析】A、Fe能与CuCl2溶液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正确;B、铜不与CuCl2溶液反应,不能除去杂质,不符合除杂原则,错误;C、盐酸能与铁反应,不与CuCl2溶液反应,将原物质除去,而不能除去杂质,不符合除杂原则,错误;D、银不与CuCl2溶液反应,不能除去杂质,不符合除杂原则,错误。故选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云南省昆明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食物的酸碱性与化学上所指的溶液的酸碱性是不同的概念,富含蛋白质、脂防和糖类的食物多为酸性食物。下列不属于酸性食物的是(  )

A. 鸡蛋 B. 猪肉 C. 波菜 D. 大米

C 【解析】A、鸡蛋中富含蛋白质,属于酸性食物,错误;B、猪肉中含有油脂和蛋白质,属于酸性食物,错误;C、菠菜中富含维生素,不属于酸性食物,正确;D、大米中富含糖类,属于酸性食物,错误。故选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云南省昆明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在一密闭容器中加入a、b、c、d四种物质,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的质量/g

40

40

10

32

反应后的质量/g

12

x

10

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x等于90

B. b可能是单质

C. c一定是催化剂

D. 参加反应的a与d的质量比为7:8

D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x=40+40+32+10-12-10=100;故a、d为反应物,b为生成物,该反应为化合反应。c的质量不变,可能为催化剂。A、x=100,错误;B、b由a、d中的元素组成,故b为化合物,错误;C、c的质量不变,可能为催化剂,错误;D、参加反应的a与d的质量比为(40-12):32=7...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云南省昆明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CO32﹣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  )

A. ﹣2 B. +2 C. +4 D. +6

C 【解析】碳酸根化合价为﹣2价,氧元素显﹣2价,设碳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根”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根”的化合价,可得:x+(﹣2)×3=﹣2,则x=+4价。故选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云南省昆明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向氢氧化钡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某个量y随稀硫酸的加入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则y表示(  )

A. 沉淀的质量 B. 氢氧化钡的质量

C. 溶液的pH D. 溶质的质量

D 【解析】A、向氢氧化钡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时,沉淀质量不断增大,当氢氧化钡溶液反应完后,沉淀的质量不再增加,因此y不能表示沉淀的质量,错误;B、随着反应进行,氢氧化钡质量不断减小,直至为0,但不会增大,因此y不能表示氢氧化钡质量,错误;C、随着反应进行,氢氧化钡不断减少,溶液碱性减弱,pH降低,但不会为0,也不会重新升高,因此y不能表示溶液的pH,错误;D、随着反应进行,氢氧化钡不断减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云南省昆明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如图为四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向Na2Cr2O7溶液中加入适量KC1,经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之后得K2Cr2O7固体,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上述过程中涉及的化学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B. 80℃时100g四种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小的是NaCl溶液

C. 上述冷却结晶过程中,冷却到10℃时得到的K2Cr2O7固体比60℃时多

D. 在0﹣100℃时,相同温度下,四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大的均是Na2Cr2O7

B 【解析】A、重铬酸钠和氯化钾反应生成重铬酸钾和氯化钠,属于复分解反应,正确;B、80℃时100g四种溶液中,溶液的状态不能确定,所以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不能确定,错误;C、K2Cr2O7固体10℃的溶解度小于60℃时的溶解度,所以上述冷却结晶过程中,冷却到10℃时得到的K2Cr2O7固体比60℃时多,正确;D、在0﹣100℃时,重铬酸钠的溶解度曲线在最上方,所以在相同温度下,四种物质中溶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云南省昆明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向AgNO3和 Cu(NO3)2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Zn、Fe和Cu的混合粉末,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得到滤渣和滤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滤渣中一定有Ag,滤液中可能有Fe(NO3)2、Cu(NO3)2、AgNO3

②当滤液为蓝色时,滤渣中一定有Cu、Ag,一定没有Zn、Fe

③向滤渣中加入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渣中一定有Fe、Cu、Ag,可能有Zn

④向滤液中加入KCl溶液,无明显现象,则滤液中一定有Zn(NO3)2,可能有Fe(NO3)2、Cu(NO3)2,滤渣中可能有Zn、Fe、Cu

A. 1种 B. 2种 C. 3种 D. 4种

C 【解析】①滤渣中一定有锌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的Ag,当混合溶液中AgNO3的量足够多时,滤液中可能有Fe(NO3)2、Cu(NO3)2、AgNO3,正确;②当滤液为蓝色时,滤渣中一定有Ag,不一定有Cu,这是因为滤液为蓝色时,溶液中含有铜离子,则硝酸铜可能部分反应,也可能没有反应,也可能是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了硝酸铜,错误;③向滤渣中加入盐酸,有气泡产生,由于几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Zn>Fe>...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云南省昆明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卷 题型:填空题

用化学用语填空。

(1)3个硫原子_____;

(2)五氧化二磷_____;

(3)4个一氧化氮分子_____;

(4)钾元素_____;

(5)水中氧元素的化合价_____。

3S; P2O5; 4NO; K; 【解析】(1)原子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2)化学式:根据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在前,非金属在后;氧化物中氧在后,原子个数不能漏,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化学式的书写方法进行分析解答即可;(3)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4)书写元素符号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云南省昆明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卷 题型:填空题

(1)镁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其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

①镁元素的原子序数是_____;

②镁原子核外有_____个电子层

③镁原子最外层有2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形成离子,其符号为_____。

(2)现有A.碳酸氢钠B.氯化钠C.石墨D.二氧化碳,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填标号)。

①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的是_____;

②用于制铅笔芯的是_____;

③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的是_____;

④用于消除公路上的积雪的是_____。

12; 3; 失去; Mg2+; D C; A; B。 【解析】(1)根据元素周期表信息示意图和镁原子结构示意图分析解答;(2)根据各物质的性质和用途解答。(1)由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①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故镁元素的原子序数是12;②由镁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镁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③镁原子最外层有2个电子,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2电子,形成镁离子,符号为Mg2+;(2)①绿色植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