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72901  172909  172915  172919  172925  172927  172931  172937  172939  172945  172951  172955  172957  172961  172967  172969  172975  172979  172981  172985  172987  172991  172993  172995  172996  172997  172999  173000  173001  173003  173005  173009  173011  173015  173017  173021  173027  173029  173035  173039  173041  173045  173051  173057  173059  173065  173069  173071  173077  173081  173087  173095  211419 

科目: 来源:北京市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影响空气质量的气体污染物主要是(  )

A. CO2、O2、N2 B. HCl、CO2、N2 C. CH4、CO2、SO2 D. SO2、NO2、CO

D 【解析】空气的污染途径是工厂废气的任意排放,大量燃烧化石燃料,汽车尾气的排放,可总结为:有害气体和烟尘,主要的有害气体有: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这些气体主要来自于矿物燃料的燃烧和工厂的废气。故选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北京市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要准确量取43mL液体适宣的仪器是(  )

A. 100mL量筒 B. 50mL量筒

C. 10mL量筒和胶头滴管 D. 50mL量筒和胶头滴管

D 【解析】 试题量取一定量液体时,先倾倒至接近刻度,然后用胶头滴管滴加至刻度,选择量筒的原则是,一次性量取,液体的体积和量筒的量程接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北京市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南澳一号”考古中,潜水员携带压缩空气瓶进行水下探宝。空气可被压缩说明( )

A. 分子由原子构成 B. 加压时发生化学变化,产生更多氧气

C. 分子体积很小 D. 分子间有间隔

D 【解析】任何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都存在一定的间隔,且一般情况下,气体物质之间的间隔是比较大的,故在加压的条件比较容易被压缩.故空气可被压缩说明了分子之间有间隔. 故选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北京市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化学在保证人类生存并不断提高生活质量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掌握化学知识能够使我们“趋利避害”,从化学角度看,下列做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

A. 倡导“低碳”生活,禁止化石燃料的使用

B. 大力推广使用脱硫煤,减缓酸雨的危害

C. 废旧电池深埋地下,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D. 加速开采矿物,刺激经济快速发展

B 【解析】A、低碳是指较低的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会造成环境污染,故要减少使用化石燃料,但是不能禁止使用化石燃料,故错误; B、煤中含有氮、硫等元素,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等引起酸雨的气体,会污染环境,故要大力推广使用脱硫煤,减缓酸雨的危害,故正确; C、废旧的电池掩埋在地下后,会造成水体的污染,故废旧电池不能掩埋地下,要集中处理,故错误; D、矿物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北京市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酒精灯火焰温度最高的部分是

A.内焰 B.中部 C.焰心 D.外焰

D 【解析】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其中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温度最低.故选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北京市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近年来,我国多地出现雾霾天气增多现象,下列不属于大气污染物的是

A. 可吸入颗粒物(PM2.5) B. CO2

C. NO2 D. SO2

B 【解析】 试题大气污染物主要指: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三种气体及可吸入颗粒物,近来将臭氧作为大气污染物也列入空气质量预报范围。对照可知,答案选B。尽管二氧化碳对环境产生了影响,比如引起温室效应,但我们不把它列为大气污染物范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北京市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生活中的下列物质,不属于混合物的是

A.矿泉水 B.洁净的空气 C.不锈钢 D.干冰

D 【解析】 试题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两种或多种物质组成的,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是一种物质,故选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北京市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在做镁条燃烧实验时,用于夹持镁条的仪器是

A. 弹簧夹 B. 坩埚钳 C. 铁夹 D. 试管夹

B 【解析】 试题弹簧夹是用来夹住导管上的乳胶管的;铁夹是用在铁架台上加持试管或的别的玻璃仪器的;试管夹是木制的,用来夹持试管加热用的;坩埚钳是铁制的,可以夹持温度很高的物体,如很烫的坩埚,做镁条燃烧实验时,可以用坩埚钳夹持镁条。选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北京市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过程,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 甲烷燃烧 B. 活性炭吸附水中杂质 C. 湿衣服晾干 D. 汽油擦拭衣物上的油污

A 【解析】A、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质的生成,是化学变化,正确; 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色素和异味,在吸附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的生成,故是物理变化,故错误; C、湿衣服晾干的过程是水分蒸发的过程,该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的生成,故是物理变化,故错误; D、汽油擦拭衣物上的油污是利用汽油的溶解功能,将油污溶解在汽油中,形成溶液,该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的生成,故是物理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北京市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化学实验过程中要规范操作,注意实验安全。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A. 用嘴吹灭酒精灯的火焰

B. 洒在实验台上的酒精失火立即用湿布覆盖

C. 实验药液溅进眼睛立即用纸巾擦拭

D. 加热后的试管立即用水冲洗

B 【解析】 试题不能用嘴吹灭酒精灯的火焰;洒在实验台上的酒精失火立即用湿布覆盖;实验药液溅进眼睛不能立即用纸巾擦拭,应该先用大量的水冲洗;加热后的试管不能立即用水冲洗,应该等到冷却后。故选B.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