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72936  172944  172950  172954  172960  172962  172966  172972  172974  172980  172986  172990  172992  172996  173002  173004  173010  173014  173016  173020  173022  173026  173028  173030  173031  173032  173034  173035  173036  173038  173040  173044  173046  173050  173052  173056  173062  173064  173070  173074  173076  173080  173086  173092  173094  173100  173104  173106  173112  173116  173122  173130  211419 

科目: 来源:江苏省徐州市2018届九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实验题

如图是实验室中常用的几种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有编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______,② ______________。

(2)利用上述B、C装置的组合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添加的液体直至 ___________________ 。

(3)如果某同学要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较纯净的氧气,选择的最佳装置组合是________。

(4)待氯酸钾完全分解后,若想在反应后的固体中提取出氯化钾,可经过以下三个操作:溶解→__________→ _________,便可得到少量的氯化钾固体。

长颈漏斗 集气瓶 2H2O2 2H2O + O2↑ 没过长颈漏斗末端 AE 过滤 蒸发 【解析】 (1)①是长颈漏斗。②是集气瓶。(2)发生装置B是固液常温反应制取气体,用此装置制取氧气,则是用过氧化氢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 2H2O + O2↑,为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添加的液体直至没过长颈漏斗末端,实行液封。(3)加热固体制取氧气,选择发生装置A,氧气不易溶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江苏省徐州市2018届九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科学探究题

某化学兴趣小组在一个充满O2的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碳粉,在高温条件下使其充分反应,待反应结束后,容器中的碳粉已完全消失。该小组成员对容器中反应后的气体进行如下探究:

(知识回顾)碳充分燃烧和不充分燃烧的产物是不同的,写出碳不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提出猜想)

(1)小红对容器中气体的组成提出如下四种猜想,你认为其中明显不合理的有_____(填字母)。

A.C和CO B.只有CO C.CO和O2 的混合气体 D.只有CO2

(2)小明认为容器中的气体还可能是CO和 CO2的混合气体;小强认为容器中的气体还可能是CO2和O2。

(实验探究1)小明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探究。

请回答下列问题:

(3)装置C中浓硫酸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

(4)若小明的猜想成立,则装置A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装置D玻璃管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实验探究2)小强把小明实验装置D的氧化铁换成了铜丝网,并去掉E装置验证其猜想。

(步骤1)先加热装有铜丝网的玻璃管一段时间后,再通入容器中气体,观察现象;

(步骤2)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观察现象。

(反思评价)指导老师在分析其实验方案后,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错误或不足。

①步骤1应先通入容器中气体一段时间后方可加热。你认为这样修改的原因是________。

②没有必要进行步骤2的实验,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O22CO AC 干燥气体 石灰水变浑浊 Ca(OH)2+CO2=CaCO3↓+H2O 红色固体变黑 Fe2O3+3CO2Fe+3CO2 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止空气中的O2与Cu加热后发生反应 该实验中能与O2共存的气体只有CO2 【解析】 碳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不充分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一氧化碳不能与氢氧化钙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江苏省徐州市2018届九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计算题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当地的石灰石(主要成分是CaCO3)的质量分数,他们做了如下实验:取12克样品放入烧杯中,向其中逐渐加入120克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所用盐酸的质量与剩余固体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根据图中的数据进行计算:

(1)石灰石样品中CaCO3的质量为 __________克;

(2)求所用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__。(请根据化学方程式写出完整的计算步骤)

10 7.3% 【解析】 (1)固体减少的质量是参加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所以石灰石样品中CaCO3的质量为:12g-2g=10g。(2)由图像看出,恰好反应时消耗稀盐酸的质量是100g,设100g盐酸中所含溶质的质量是x。 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100 73 10g x =,解得x=7.3g 所用盐酸的溶质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湖南省怀化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变化中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A. 酒精挥发 B. 蜡烛燃烧 C. 纺纱织布 D. 水果榨汁

B 【解析】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 A、酒精挥发是分子之间的间隙变大,没有新物质的生成,故是物理变化,故错误; B、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有新物质的生成,是化学变化,故正确; C、纺纱织布是布的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的生成,故是物理变化,故错误; D、水果榨汁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的生成,是物理变化,故错误。故选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湖南省怀化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物质是纯净物的是( )

A. 蔗糖水 B. 铝合金 C. 天然气 D. 液氧

D 【解析】 纯净物是指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A、蔗糖水是蔗糖的水溶液,故是混合物,故错误; B、铝合金是在金属铝中融合其他的物质,故是混合物,故错误; C、天燃气是混合物,主要成分是甲烷,故错误; D、液氧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故是纯净物,故正确。故选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湖南省怀化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有关空气中各成分的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空气中N2的体积分数为78%

B. O2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具有可燃性

C. CO2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

D. 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作保护气

B 【解析】 A、空气中各成分的含量按体积分数计算,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B.O2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具有助燃性;C.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是二氧化碳和水在光和叶绿素的作用下生成有机物和氧气。D.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作保护气,正确;选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湖南省怀化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A B. B C. C D. D

D 【解析】 A、酒精灯不能用嘴吹灭,应该用灯帽盖灭,故错误; B、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液体的时候,胶头滴管要做到垂直悬空,故错误; C、读取量筒中液体的体积时,视线要与凹液面最低处向平,故错误; D、过滤装置中,要做到一贴、二低、三靠,该装置符合要求,故正确。故选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湖南省怀化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现象及变化用原子、分子的知识解释正确的是( )

A. 很远闻到花香——分子在不断运动

B. 温度计汞柱上升——原子的体积变大

C. 水结成冰——分子停止运动

D. 双氧水制氧气——原子种类发生了改变

A 【解析】 A、分子在不断的做无规则的运动,故远处可以闻到花香,故正确; B、温度计汞柱上升是由于汞原子之间的间隙变大,原子的体积不变,故错误; C、水结成冰后分子仍在做无规则的运动,不可能停止,故错误; D、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原子的种类、质量、个数均不变,故错误。故选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湖南省怀化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有关实验的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

B. 碳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

C.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D. 打开盛有浓盐酸的瓶盖,在瓶口出现大量白烟

C 【解析】 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的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错误; B、碳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红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不能说出气体二氧化碳的名称,故错误;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故正确; D、打开盛有浓盐酸的瓶口时,由于浓盐酸有挥发性,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在瓶口溶解在空气中的水蒸气中形成盐酸小液滴,故看到的是白雾,不是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湖南省怀化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有关分子、原子、离子和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原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

B. 分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

C. 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原子的电子数

D. 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变成离子

D 【解析】 A、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故错误; 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而分子是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故错误; C、原子的最外层的电子数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不是原子的电子数,故错误; D、原子得失电子后形成了离子,原子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原子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故正确。故选D。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