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72939  172947  172953  172957  172963  172965  172969  172975  172977  172983  172989  172993  172995  172999  173005  173007  173013  173017  173019  173023  173025  173029  173031  173033  173034  173035  173037  173038  173039  173041  173043  173047  173049  173053  173055  173059  173065  173067  173073  173077  173079  173083  173089  173095  173097  173103  173107  173109  173115  173119  173125  173133  211419 

科目: 来源:辽宁省阜新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卷 题型:计算题

尿素是氮肥中最主要的一种,其含氮量最高,在土壤中不残留任何有害物质,长期施用没有不良影响。根据尿素的化学式CO(NH2)2计算:

(1)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_。

(2)尿素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最简整数比)

(3)尿素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是_____。(精确到0.1%)

60 1︰4 46.7% 【解析】 (1)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尿素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是;(3)尿素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辽宁省阜新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卷 题型:计算题

为测定某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小荣同学取该硫酸样品200g,向其中加入过量的锌粒完全反应后,收集到0.8g氢气,计算这种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9.6% 【解析】 加入过量的锌粒,所以硫酸全部参加反应了,根据生成氢气的质量可以求出硫酸的质量,进而求出硫酸中溶质质量分数。 【解析】 设硫酸中溶质的质量为x Zn+H2SO4=ZnSO4+H2 98 2 x 0.8g 答:硫酸中溶质质量分数为19.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四川省广元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正确认识构成物质的粒子及变化特征,有助于学好化学,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A. 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B. 构成物质的粒子只有分子和原子

C. 化学变化中,元素种类、原子个数保持不变

D. 化学反应通常只在化学实验室或工厂里面进行

C 【解析】 A、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故错误; B、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有分子、原子、离子,故错误;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原子的种类、质量、个数均不变,故正确; D、化学反应不一定在实验室中或工厂中才能进行,只要符合化学反应的条件,反应就会进行,故错误。故选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四川省广元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下面做法和措施符合这一发展观念的是( )

A. 为保护地表水资源,将工厂废水注入地下

B. 为防止工厂废气影响人体健康,可将烟囱建的尽可能高

C. 将农村的秸秆垃圾等集中在本地焚烧处置,都扩散到外地

D. 植树造林、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

D 【解析】 A、工厂废水会污染水体,故工厂废水要处理合格后才能排放,故错误; B、烟囱建的尽可能高不能减少对空气的污染,故错误; C、秸秆垃圾等集中焚烧会出现烟尘和有毒气体,造成环境污染,故错误; D、燃放烟花爆竹会造成空气污染,燃烧化石燃料会造成空气污染,故要多植树造林、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故正确。故选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四川省广元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食品安全对人类健康生活起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A. 霉变的大米用水清洗后仍可食用

B. 烹调食物时,不能用工业盐(亚硝酸钠)代替食盐

C. 为延长食用海产品保鲜时间,用甲醛水溶液浸泡,

D. 硒有防癌抗癌作用,可以大量摄入富含硒的食品

B 【解析】 A、霉变的大米是有毒的,不能食用,故错误; B、亚硝酸钠是工业盐,是有毒的,不能食用,故正确; C、甲醛是有毒的物质,会破坏蛋白质的结构,故对人体有害,故错误; D、硒有防癌抗癌作用,但是不能过量的摄入,否则会对人体有害,故错误。故选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四川省广元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现象与物质的化学性质无关的是( )

A. 铜丝的导热导电现象 B. 稀硫酸滴入石蕊溶液后溶液变红

C. 鸡蛋壳遇食醋产生气泡 D. 灼热的氧化铜通入氢气后变红

A 【解析】 在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性质是化学性质,在物理变化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性质是物理性质; A、铜丝导热导电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的生成,是物理变化,故涉及物理性质,故正确; B、稀硫酸与石蕊反应生成红色的物质,故发生了化学变化,涉及化学性质,故错误; C、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醋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其他,故是化学变化,故涉及化学性质,故错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四川省广元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人类六大营养素基本都是有机物

B. 可用酚酞溶液区分稀硫酸和氯化钠溶液

C. 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碳的单质,它们的结构相同、性质相同

D. 常温,某溶液的pH>7,该溶液一定是显碱性的溶液

D 【解析】 A、人体六大营养素中无机盐和水是无机物,故错误; B、稀硫酸和氯化钠溶液都不能使酚酞变色,故不能鉴别,故错误; C、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碳的单质,由于构成他们的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物理性质有很大的不同,故错误; D、溶液的pH>7,该溶液一定是显碱性的溶液,pH=7,溶液显中性,pH小于7,溶液显酸性,故正确。故选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四川省广元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将铁与稀硫酸作用,生成硫酸铁和氢气

B. 将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可以发生化合反应

C. “洒滴香水满屋香” 是因为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D.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10克氢气在10克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20克水

C 【解析】 A、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的是硫酸亚铁,不是硫酸铁,故错误; B、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反应,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反应生成了氯化钾和氧气,该反应是分解反应,故错误; C、由于分子做无规则的运动,故满屋子可以闻到香水味,正确; D、10克氢气在10克氧气不能恰好完全反应,故不能恰好生成20g的水,故错误。故选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四川省广元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面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将活性炭放于硬水中降低水的硬度

B. 将适量的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在水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氢氧化钠溶液

C. 用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除去氯化钠中混有的不溶物

D. 将适量小苏打加入混有少量硫酸的硫酸钠溶液中除去硫酸

A 【解析】 A、活性炭只能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不能除去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故不能降低水的硬度,故正确; B、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故可以达到目的,错误; C、氯化钠易溶于水,故可以用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除去氯化钠中混有的不溶物,故可以达到目的,故错误; D、碳酸氢钠可以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可以出去稀硫酸,不生成杂质,故可以达到目的,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四川省广元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甲、乙两种固体(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a对应的甲、乙两种溶液,溶质的质量相等

B. t3℃时,甲、乙两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甲>乙

C. t2℃时,c点所对应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甲>乙

D. 将t3℃时,甲、乙两种不饱和溶液、降温到t1℃后,都能变为饱和溶液

C 【解析】 A、a点表示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但是甲乙两种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不一定相等,因为与溶液的质量有关,故错误; B、t3℃时,甲、乙两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与溶液的质量有关,故错误; C、c点是t2℃时,甲的不饱和溶液,是乙的过饱和溶液,故c点所对应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甲>乙,正确; D、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升高,故降温到t1℃后,...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