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广西玉林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卷 题型:填空题
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请从下列物质中选择相应序号填空。
①发酵粉②铝合金③碘酒④白醋⑤生石灰⑥铜线
(1)可用于消毒伤口的是_____
(2)可用于制作窗框的是_____
(3)可用作焙制糕点的是_____
(4)可用作清除水垢是_____
(5)可用作干燥剂的是_____
(6)可用作导线的是_____
③; ②; ①; ④; ⑤; ⑥。 【解析】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已有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1)碘酒可用于消毒伤口,故填:③;(2)铝合金可用于制作窗框,故填:②;(3)发酵粉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能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所以发酵粉可用作焙制糕点,故填:①;(4)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白醋能与之发生反应,所以白醋可用作...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广西玉林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卷 题型:填空题
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请根据下列信息回答有关问题。
(1)观察第2、3周期的元素,均以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开头,以稀有气体元素结尾。
(2)磷原子的质子数是_____,相对原子质量是_____。
(3)R2+结构示意图如所示,R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_____周期,它的化学性质与第三周期中的________元素相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广西玉林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卷 题型:填空题
在网络上,流传着一些谣言,只要我们用科学知识分析、验证,谣言不攻自破。
(1)谣言一:水变成汽油。汽油含C、H、O等多种元素,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_____种类不变,所以水不可能变成汽油。
(2)谣言二:塑料做成“大米”。大米富含的营养素是_____,而塑料是一种_____(填“合成”或“天然”)材料。将大米和“塑料大米”分别在蒸发皿中加热,大米变黄、变焦、有米香味,而“塑料大米”加热后变成粘稠的液体。
(3)谣言三:用棉花代替肉松制成“肉松饼”。肉松是蓬松絮状肉制品,棉花主要含有植物纤维,可用燃烧法鉴别肉松与棉花,点燃棉花时闻到烧纸的气味,点燃肉松时闻到_____的气味。
(4)谣言四:水煮蛋的蛋黄变绿了会致癌。真相:水煮蛋的蛋黄微微变绿,是化学反应的结果,灰绿色物质是硫化亚铁(FeS),对人体无害且不影响鸡蛋的营养价值。硫化亚铁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价。
元素; 糖类 合成; 烧焦羽毛; -2。 【解析】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在水中没有碳元素,不可能加了试剂后就变成了有机物了,因此水不能变成油;(2)大米中富含糖类,塑料是一种有机合成材料;(3)棉花灼烧时会发出烧纸的气味,肉松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燃烧时能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4)硫化亚铁(FeS)中,铁元素显+2价,由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广西玉林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卷 题型:填空题
水和燃料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质。
(1)某矿泉水含有“钙、镁、钾、钠”元素,这些元素都是人体所需的_____(填“常量”或“微量”)元素,其pH=7.3,该矿泉水呈_____性,检验该矿泉水是否为软水,可使用的物质是_____。
(2)多数汽车使用的燃料是汽油或柴油,这些燃料是_____(填“煤”或“石油”)炼制的产品,汽车尾气含多种有害物质。现在正在研发的锂空气电池有望用于电动汽车而减少空气污染,锂空气电池放电时,利用空气、锂(Li)、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锂(Li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常量 碱 肥皂水 石油 24Li+2H2O+O2===4LiOH。 【解析】 (1)“钙、镁、钾、钠”元素在人体内的含量在0.01%以上,属于人体必需的常量元素;该天然矿泉水的pH=7.3,大于7,显碱性;肥皂水在硬水中的泡沫较少,在软水中的泡沫较多,根据现象不同,可以鉴别软水和硬水;(2)汽油或柴油这些燃料是石油炼制的产;空气、锂(Li)、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锂,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4...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广西玉林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卷 题型:流程题
利用某工业废弃固体(成分为Cu2S和FeS2)制备硫酸铜溶液和硫酸亚铁晶体,流程如图所示。
(已知:①固体B含有氧化铜、氧化铁②铁能与硫酸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
(1)操作I是_____。为了提高废弃固体的反应速率,除将固体粉碎、提高温度外,还可以采取的具体措施有_____(写一条)。
(2)写出FeS2在空气中灼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溶液C中的溶质有_____(用化学式表示)。
(4)试剂y的作用是_____。
过滤 通入足量的氧气; 4FeS2+11O22Fe2O3+8SO2; H2SO4、CuSO4、Fe2(SO4)3; 将铁、铜分离出来。 【解析】 根据流程图可知固体B中含有氧化铜和氧化铁,加入过量的稀硫酸之后,反应生成硫酸铜和硫酸铁,所以溶液C中的溶质有硫酸铜、硫酸铜和过量的硫酸,溶液C中加入过量的金属铁,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铁和硫酸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广西玉林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卷 题型:推断题
A、B、C、D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且都含有同一种元素,他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表示前一种物质经一步反应可转化为后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且这些转化都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化学反应。
(1)若B、C、D属于同类物质,且常温下状态各不相同,则C的化学式是_____,写出一个符合A→D的化合反应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若B的物质类别与A、C、D不同,D由两种元素组成。A为纯碱,则A的化学式是_____,C→D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广西玉林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卷 题型:科学探究题
根据如图回答问题。
(1)A中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2)B中木条变黑,说明浓硫酸具有_____性。
(3)C中会出现明显现象的试管是_____(填序号),试管Ⅱ中的蒸馏水需要煮沸、迅速冷却后再使用,目的是_____。
集气瓶 2KMnO4K2MnO4+MnO2+O2↑; 脱水; Ⅰ 除尽水中的氧气。 【解析】 (1)A中仪器①的名称是集气瓶,是用来收集和储存少量气体的,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是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KMnO4K2MnO4+MnO2+O2↑;(2)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可以将有机物中的氢元素和氧元素按照2:1的比例脱去,最后只剩下碳元素;(3)...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广西玉林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卷 题型:科学探究题
小杨往NaOH溶液中滴加稀硫酸,溶液无明显变化,他和小组同学以“酸与碱能否发生反应”为课题进行了科学探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一)
(1)向NaOH溶液中先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振荡,再滴入稀硫酸,观察到溶液由_____色变为无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继续往上述试管逐滴滴入NaOH溶液,不断振荡,如果观察到_____现象,证明了滴加的稀硫酸过量。
(实验二)按照“证明反应后NaOH消失了”这个角度,同学们又设计了实验二,利用NaOH溶液、CuSO4溶液、稀盐酸同样证明了酸和碱能发生反应,其中试剂丙是_____。
(拓展延伸)CO2通入NaOH溶液中也无明显现象,CO2与NaOH溶液能否发生化学反应呢?小组同学对此继续探究。
(查阅资料)常温下NaOH、Na2CO3在水、乙醇中的溶解性如下表所示:
(实验三)
小组同学设计了多角度验证CO2与NaOH溶液反应的实验,如实验三图所示(装置已连接好,气密性良好,止水夹a和b已关闭,部分仪器已略去)。
(温馨提示)CO2与乙醇不反应,本实验条件下CO2在乙醇中的溶解忽略不计。
(1)把注射器Ⅰ中氢氧化钠的乙醇溶液注入充满CO2的三口烧瓶中,轻轻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把导管d移出石灰水,打开止水夹a、b,再从导管C端往三口烧瓶中鼓入N2,目的是_____。过了一段时间后,先把导管d放入澄清石灰水中,接着关闭止水夹a,再把注射器Ⅱ中的稀盐酸注入三口烧瓶内,观察到三口烧瓶中产生气泡,烧杯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此实验从_____角度证明了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
(总结归纳)对于无明显现象的反应,可以通过改变实验装置,创设新的情境,观察到明显的反应现象,从而判断反应的发生。
红 2NaOH+H2SO4===Na2SO4+2H2O。 过一会儿后溶液才变成红色; CuSO4溶液。 生成白色沉淀、气球逐渐变大 CO2+2NaOH===Na2CO3↓+H2O; 排出装置内的二氧化碳 生成物。 【解析】 实验一(1)向NaOH溶液中先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振荡,再滴入稀硫酸,观察到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因为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配平即可;(2)继续往上述试管逐...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广西玉林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卷 题型:计算题
某混合溶液中含有硫酸和盐酸,取该混合溶液20g于烧杯中,不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反应过程中烧杯中产生沉淀的质量、溶液pH的变化如图所示(BaCl2溶液呈中性)。求:
(1)完全反应后生成沉淀的质量为_____g;
(2)计算20g混合溶液中HCl的质量为多少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吉林省长春市2018中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过滤 B. 读取液体体积 C. 加热液体 D. 蒸发
B 【解析】 A、过滤时漏斗下端要紧靠烧杯内壁,错误; B、读取液体体积时,视线与液体凹液面最低处平视,故正确; C、加热液体时,液体的体积不超过试管体积的三分之一,且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故错误; D、蒸发结晶时,要用玻璃杯不断地搅拌,错误。故选B。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