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72960  172968  172974  172978  172984  172986  172990  172996  172998  173004  173010  173014  173016  173020  173026  173028  173034  173038  173040  173044  173046  173050  173052  173054  173055  173056  173058  173059  173060  173062  173064  173068  173070  173074  173076  173080  173086  173088  173094  173098  173100  173104  173110  173116  173118  173124  173128  173130  173136  173140  173146  173154  211419 

科目: 来源:江苏省徐州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卷 题型:综合题

请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装置B中标号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填字母编号)。

(3)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反应后过滤、干燥,所得到的二氧化锰___(填“能”或不能”)继续作为双氧水分解的催化剂。

(4)装置C、D、E、F在实验室中都可收集气体,其中不能用来收集氧气的是___(填字母编号)。若用F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从____(填“a”或“b”)端通入。

(5)某化学兴趣小组借助氧气传感器探究微粒的运动,数据处理软件可实时绘出氧气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收集一塑料瓶氧气进行以下三步实验:①敞口放置;②双手贴在塑料瓶外壁上;③将塑料瓶的瓶口朝下,三步实验中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依次为图2中的MN段、NP段和PQ段。

①能够说明氧分子不断运动的曲线是_____

A.MN段 B.NP段 C.PQ段

②MN段和NP段相比较,说明_____。

③随着实验的进行,传感器测出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_____时几乎不再变化。

分液漏斗 CaCO3+2HCl=CaCl2+H2O+CO2↑; B 2H2O22H2O+O2↑; 能 E; a A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21% 【解析】 (1)装置B中标号仪器①的名称是分液漏斗;(2)实验室制取CO2,选择的实验药品是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H2O+CO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且该反应不需要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江苏省徐州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卷 题型:科学探究题

为了探究金属活动性,将锌和铜分别放入稀硫酸中,铜不反应而锌的表面有气泡产生,写出锌和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老师告诉学生,铜和浓硫酸在加热的条件下也能反应且产生气体。

(提出问题)铜与浓硫酸反应的生成物是什么?其中气体是什么?

(猜想假设)同学们对产生的气体作出了猜想。

猜想一:氢气;

猜想二:二氧化硫;

猜想三:氢气和二氧化硫的混合物。

(查阅资料)

(1)二氧化硫可以使品红溶液褪色,也能和碱性溶液反应

(2)H2+CuOCu+H2O

(实验探究)师生设计了如下装置进行实验(部分仪器省略),请完成下列表格。

主要实验步骤

主要现象

解释或结论

①加热装置A一段时间

装置B中的现象是_____

有二氧化硫生成

②点燃装置D处酒精灯

装置D玻璃管中无明显现象

猜想_____正确

③停止加热,将铜丝上提,向装置A中玻璃管鼓入空气

/

/

④冷却,将A中液体用水稀释

A中液体变为_____色

有硫酸铜生成

(表达交流)

(1)在步骤③中,鼓入空气的目的是_____。

(2)请完成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u+2H2SO4(浓)CuSO4+SO2↑+_____

(反思拓展)

(1)若将装置A中铜丝换成锌片,随着反应的进行,硫酸的浓度逐渐变小,装置D玻璃管中看到的现象是_____。

(2)下列各组药品能够证明锌的活动性比铜强的是_____(填序号)。

①锌、铜、稀盐酸②锌、硫酸铜溶液③锌、铜、氯化镁溶液

Zn+H2SO4═ZnSO4+H2↑ 品红溶液褪色; 二; 蓝 将装置A中生成的二氧化硫气体全部排出 2H2O 黑色粉末变成红色,玻璃管内壁有水雾出现 ①② 【解析】 根据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书写化学方程式; 【实验探究】根据二氧化硫可以使品红溶液褪色进行分析;根据氢气能还原氧化铜进行分析;根据硫酸铜溶液呈蓝色进行分析; 【表达交流】(1)根据装置的特点及实验目的,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江苏省徐州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卷 题型:计算题

工业上采用离子交换膜电解槽电解饱和食盐水,可得到高浓度的烧碱溶液(含NaOH 35%~48%),某兴趣小组欲验证一化工厂生产的NaOH溶液是否达到了高浓度标准,进行了如下操作,请你参与计算:

(1)用37%的浓盐酸配制200g7.3%的盐酸,需要加水(密度为1g•mL﹣1)_____mL.(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2)采集该化工厂电解槽中的NaOH溶液20g,向其中滴入所配制的盐酸,当溶液的pH=7时,消耗盐酸100g,判断电解槽中NaOH溶液是否达到高浓度标准_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160.5 电解槽中NaOH溶液达到高浓度标准。 【解析】 根据浓盐酸在稀释的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不变来计算加入水的质量,溶液pH=7说明氢氧化钠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根据盐酸的质量求出氢氧化钠的质量。 (1)用37%的浓盐酸配制200g7.3%的盐酸,需要加水的质量为,由于水的密度为1g•mL?1,所以折合体积为 160.5mL。 (2)设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x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贵州省遵义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燃料最清洁的是(  )

A. 化石燃料 B. 一氧化碳 C. 氢气 D. 酒精

C 【解析】 A、化石燃料燃烧除了生成大量的二氧化碳以外,还会生成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造成环境污染,故错误; B、一氧化碳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物质,故错误; C、氢气燃烧只生成水,不会对环境造成任何污染,是最清洁的燃料,故正确; D、酒精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物质,故错误。故选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贵州省遵义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图标表示物品回收标志的是(  )

A. B. C. D.

B 【解析】 A、图中所示标志是中国节能标志,故错误; B、图中所示标志是物品回收标志,故正确; C、图中所示标志是节水标志,故错误; D、图中所示标志是中国环境保护标志,故错误。故选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贵州省遵义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羊毛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B. 食用水果和蔬菜能补充维生素

C. 适量的补充碘元素能预防甲状腺疾病

D. NH4HCO3是一种能促进农作物生长的氮肥

A 【解析】 A、羊毛属于天然纤维,不属于合成材料,故错误; B、水果和蔬菜中富含维生素,所以食用水果和蔬菜能补充维生素,故正确; C、人体缺乏碘元素易患甲状腺肿大,所以适量的补充碘元素能预防甲状腺疾病,故正确; D、碳酸氢铵中含有氮元素,是一种能促进农作物生长的氮肥,故正确。故选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贵州省遵义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关于物质的用途,错误的是(  )

A. 金属铜常用于制导线 B. 生石灰可作食品干燥剂

C. 熟石灰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D. 甲醛可用于食品防腐

D 【解析】 A、铜具有较好的导电性,所以金属铜常用于制导线,故正确; B、生石灰易与水反应,所以可用来做食品干燥剂,故正确; C、熟石灰是一种碱,能与土壤中的酸性物质反应,所以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故正确; D、甲醛有毒,易破坏人体蛋白质结构,所以食物不能用甲醛溶液来泡制,故错误。故选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贵州省遵义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我国早在西汉时期,在《淮南万毕术》一书中就写到“曾青得铁则化为铜”,这是湿法冶金的先驱。反应原理为:Fe+CuSO4===Cu+FeSO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无明显现象

B. 该反应能证明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

C.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D. 该反应前后溶液质量增大

C 【解析】 A、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会观察到铁的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物质,溶液颜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故错误; B、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说明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故错误; C、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符合置换反应的定义,属于置换反应,故正确;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贵州省遵义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红豆杉被认为是一种抗癌植物,因从红豆杉中提炼出来的紫杉醇(C47H51NO14)对癌症疗效突出。紫杉醇是一种白色晶体,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紫杉醇是一种氧化物

B. 紫杉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53

C. 直接用水溶解就可从红豆杉中提取紫杉醇

D. 紫杉醇中碳、氢、氮、氧元素的质量比为47:51:1:14

B 【解析】 A、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而紫杉醇是由四种元素组成的,不属于氧化物,故错误; B、紫杉醇(C47H51NO14)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47+1×51+14+16×14=853,故正确; C、由题意可知,紫杉醇难溶于水,故不能直接用水溶解就可从红豆杉中提取紫杉醇,故错误; D、紫杉醇中碳、氢、氮、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47:51:1:14,故紫杉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贵州省遵义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关于燃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燃烧是对人类只有利而无害的化学反应

B. 人类获取能量的方式只有通过燃料的燃烧

C. 物质只要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足够高就可以燃烧

D. 已知:3Mg+N2Mg3N2,说明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

D 【解析】 A、燃烧若利用不当会造成火灾,不是对人类只有利而无害的化学反应,故错误; B、人类获取能量的方式不是只有通过燃料的燃烧,还有其它的方式,如太阳能、核能、其它的化学反应等,故错误; C、只有可燃物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足够高,才能能燃烧,故该物质必须是可燃物,故错误; D、3Mg+N2Mg3N2,说明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正确。故选D。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