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72972  172980  172986  172990  172996  172998  173002  173008  173010  173016  173022  173026  173028  173032  173038  173040  173046  173050  173052  173056  173058  173062  173064  173066  173067  173068  173070  173071  173072  173074  173076  173080  173082  173086  173088  173092  173098  173100  173106  173110  173112  173116  173122  173128  173130  173136  173140  173142  173148  173152  173158  173166  211419 

科目: 来源:江苏省镇江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卷 题型:多选题

烧杯中盛有MgSO4和HCl的混合溶液100.0g,向其中逐滴滴加Ba(OH)2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滴加的溶液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点对应溶液中只有1种溶质

B. b~c段只发生1个反应

C. Ba(OH)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约为13.7%

D. m=37.85

BD 【解析】 根据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反应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氢氧根离子和镁离子反应生成溶于酸的氢氧化镁沉淀,然后结合图象中的数据进行分析计算。 o——a段生成的是硫酸钡沉淀,a——b段生成的是硫酸钡和氢氧化镁沉淀,b——c段生成的是氢氧化镁沉淀。 A、a点对应溶液中有氯化镁、硫酸镁2种溶质,错误;B、b~c段只发生氢氧化钡和氯化镁的反应1个反应,正确; C、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江苏省镇江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各组溶液,不用其他试剂就不能鉴别出来的是

A. NaOH、KCl、稀HNO3、CuSO4 B. 稀HCl、NaNO3、K2CO3、Ca(NO3)2

C. K2SO4、Ba(NO3)2、Na2CO3、NaCl D. BaCl2、MgSO4、稀HNO3、NaOH

C 【解析】 根据溶液的颜色和物质之间相互混合之后的实验现象进行鉴别。 A、硫酸铜溶液是蓝色,其他三种溶液都是无色的,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蓝色沉淀的是氢氧化钠溶液,能使反应后生成的沉淀溶解的是稀硝酸,不能使沉淀溶解的是氯化钾溶液,故不用其他试剂就可以鉴别出来,错误;B、组内四种物质的溶液两两混合时,其中有一种溶液与其它三种溶液混合时出现一次白色沉淀和一次放出气体,该溶液为K2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江苏省镇江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卷 题型:多选题

下图是一种吸收废气中SO2并得到H2SO4的方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电解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B. 吸收时的反应为Na2SO3+SO2 + H2O2NaHSO3

C. 阴极区产生的气体X是O2

D. 该方法可减少酸雨的形成

AC 【解析】 A、电解过程中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正确;B、吸收时的反应是亚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氢钠,方程式为Na2SO3+SO2+H2O═2NaHSO3,错误;C、亚硫酸氢钠和水在通电的条件生成亚硫酸钠、硫酸和氢气,所以X是氢气,故正确;D、由流程图可知,该方法可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也就是减少了酸雨的形成,错误。故选A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江苏省镇江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卷 题型:填空题

用化学符号表示:

(1)金刚石_____; (2)磁铁矿的主要成分__________;

(3)儿童缺少____元素严重时,会得侏儒症;(4)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______。

C Fe3O4 Zn H2O 【解析】 (1)金刚石是由碳元素形成的一种单质,金刚石的化学式为C;(2)磁铁矿的主要成分是四氧化三铁,四氧化三铁的化学式是 Fe3O4 ;(3)儿童缺少锌元素严重时,会得侏儒症;(4)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水的化学式是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江苏省镇江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卷 题型:填空题

选择下列适当的物质填空(选填序号):

A.干冰 B.聚乙烯 C.硝酸钾 D.碳酸氢铵

E.烧碱 F.活性炭 G.熟石灰 H.聚氯乙烯

(1)用于冰箱除异味的是_________; (2)溶于水温度升高的是________;

(3)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_________; (4)常用作复合肥料的是________;

(5)可改良酸性土壤的是_________; (6)可用于包装食品的是__________。

F E A C G B 【解析】 根据物质的性质判断物质的用途。 (1)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收异味,故填:F;(2)烧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溶于水放热,温度会升高,故填:E;(3)由于干冰在升华时能吸收大量的热,可用于人工降雨,故填:A;(4)硝酸钾中含有钾元素与氮元素,属于复合肥,故填:C;(5)熟石灰能与土壤中的酸反应,所以,农业生产中常用熟石灰来中和土壤中的酸,故填: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江苏省镇江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卷 题型:填空题

如图,加热密封锤形玻璃泡内的碘颗粒,观察到玻璃泡内充满紫红色气体。

(1)该变化属于____变化(选填“物理”或“化学”)。

(2)碘由固态变为气态时,分子间的空隙___________(选填“变大”或“变小”)。

物理 变大 【解析】 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 (1)加热密封锤形玻璃泡内的碘颗粒,观察到玻璃泡内充满紫红色气体,是因为在加热的过程中碘单质由固态变成了气态,在这个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只是物质的状态发生了变化;(2)碘由固态变为气态时,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江苏省镇江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卷 题型:流程题

某兴趣小组利用实验室制CO2的废液得到CaCO3和NaCl晶体,过程如下:

(1)试剂X可用________(选填序号)。

a.NaOH溶液 b.Na2CO3溶液 c.K2CO3溶液

(2)操作I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和烧杯。

(3)操作II的名称为______。

b 漏斗(或普通漏斗或三角漏斗) 玻璃棒(或玻棒) 蒸发(或蒸发结晶) 【解析】 根据题意,利用实验室制CO2的废液得到CaCO3和NaCl晶体,不能生成新的杂质,进行分析解答,操作I是将碳酸钙与氯化钠溶液进行分离,进行分析解答,操作Ⅱ是从氯化钠溶液中获得氯化钠晶体,进行分析解答。 (1)利用实验室制CO2的废液得到CaCO3和NaCl晶体,不能生成新的杂质,不能使用K2CO3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江苏省镇江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卷 题型:填空题

将一定量的Na2O2固体投入到一定量的CuSO4溶液中,生成蓝色沉淀,同时产生一种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

(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其中Na2O2与CuSO4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1)________。

(2)实验结束后,某同学观察到蓝色沉淀中含有少量黑色的氧化铜,则上述反应是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2Na2O2 +2CuSO4 + 2H2O = 2Cu(OH)2 + 2Na2SO4+ O2↑ 放热 【解析】 根据生成的蓝色沉淀是氢氧化铜和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是氧气进行解答。 (1)由题意,将一定量的Na2O2固体投入到一定量的CuSO4溶液中,生成蓝色沉淀,同时产生一种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蓝色沉淀是氢氧化铜,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是氧气,同时应生成硫酸钠,反应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江苏省镇江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卷 题型:实验题

请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1)仪器名称:①________,②________。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选填序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用E装置收集氧气完毕后,应先_______(选填 “从水中取出导气管”或“熄灭酒精灯”)。

(3)实验室制取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为方便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选填序号),可用D装置收集CO2的理由是_____。

(4)NH4Cl溶液与NaNO2溶液混合共热可制取氮气,氮气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可生成氨气。如图是实验室制氮气并模拟合成氨的装置。

①合成氨时参加反应的氮气和氢气的质量比为________。

②实验中烧杯内导管口有气泡,还可观察到________现象。

铁架台 分液漏斗(或滴液漏斗) A 2KMnO4K2MnO4 + MnO2 +O2↑ 从水中取出导气管 CaCO3+2HCl = CaCl2+H2O+CO2 ↑ C CO2密度比空气大 14:3 溶液变蓝 【解析】 (1)铁架台是常用的夹持仪器,分液漏斗可以控制反应的速率;(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是固体,且需要加热,应该选择固固加热型的发生装置,即A装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K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江苏省镇江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卷 题型:实验题

下图为某同学所做的实验及现象。

(1)实验1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实验2生成Ca(HCO3)2。实验3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该实验说明CaCO3比Ca(HCO3)2热稳定性________(选填“强”或“弱”)。

(3)某地区硬水中溶有较多的可溶性Ca(HCO3)2 、Mg(HCO3)2 。

①生活中常用________来区分硬水和软水。

②煮沸硬水可降低水的硬度,同时生成难溶性混合物固体A。

[猜想]固体A中除CaCO3外,还含有:

猜想1:只含MgCO3 猜想2:只含Mg(OH)2 猜想3:MgCO3和Mg(OH)2

[实验]取10.0g干燥的固体A,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产生4.4gCO2气体。

[结论]①猜想1、2错误。其中判断猜想1错误的理由是________。

②猜想3正确。固体A中MgCO3和Mg(OH)2的质量比是________。

[拓展]在100℃时加热溶有较多Ca(HCO3)2 、Mg(HCO3)2的硬水,1小时后得到CaCO3和Mg(OH)2•MgCO3•3H2O的固体混合物。写出Mg(OH)2•MgCO3•3H2O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CO2 + Ca(OH)2 == CaCO3↓+ H2O Ca(HCO3)2 CaCO3↓+CO2↑+ H2O 强 肥皂水(或加热煮沸) 若只含MgCO3,则生成的CO2大于4.4g(或MgCO3产生CO2的能力大于CaCO3) 21:4 Mg(OH)2·MgCO3·3H2O + 4HCl == 2MgCl2 + CO2↑+ 6H2O 【解析】 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