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73042  173050  173056  173060  173066  173068  173072  173078  173080  173086  173092  173096  173098  173102  173108  173110  173116  173120  173122  173126  173128  173132  173134  173136  173137  173138  173140  173141  173142  173144  173146  173150  173152  173156  173158  173162  173168  173170  173176  173180  173182  173186  173192  173198  173200  173206  173210  173212  173218  173222  173228  173236  211419 

科目: 来源:辽宁省丹东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卷 题型:实验题

在实验操作中一定要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以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下列错误操作理论上可能带来的结果是

(1)A_____(2)B_____(3)C_____(4)D_____

腐蚀标签 试管破裂 酸液飞溅 测定结果偏小 【解析】 本题考查了常见实验操作,可根据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的方法,向试管中装块状或颗粒状固体药品的方法(“一横、二放、三慢竖”),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的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1)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瓶塞没有倒放,会导致腐蚀标签;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辽宁省丹东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卷 题型:实验题

如图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见装置。请回答:

(1)写出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若收集﹣瓶氧气用于完成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最好用_____(填序号)装置收集氧气。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发生装置选择B的依据是_____,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4)若用F装置干燥二氧化碳,瓶中应盛装_____。

2KMnO4K2MnO4+MnO2+O2↑ E 反应物是固体与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 CaCO3+2HCl═CaCl2+H2O+CO2↑ 浓硫酸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常见气体的发生装置的探究,发生装置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 (1)装置A适用于固体加热制取氧气,试管口有一棉花团,所以是用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KMn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辽宁省丹东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卷 题型:科学探究题

兴趣小组为探究某些酸碱盐之间能否发生反应,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把稀硫酸分别加入到盛有不同药品的A、B、C、D四只试管中。请回答:

(1)甲同学观察到A、B试管中均无明显现象,于是得出结论:硫酸与氢氧化钠及氯化钠都不能发生反应。乙同学认为A试管中发生了反应,理由是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B试管中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理由:_____。

(2)丙同学观察到C试管中有_____生成,于是得出结论:硫酸与碳酸钾能发生反应。

(3)丙同学对反应后C试管中溶液的溶质成分进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结论一:K2SO4 结论二:K2SO4、H2SO4 结论三:_____

丙同学设计实验,用两种方法验证结论三正确: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方法一:取C中溶液少许,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结论三正确

方法二:取C中溶液少许,加入适量的_____

产生气泡

乙同学对方法一提出质疑,认为方法一不正确,理由是_____。

(4)丁同学观察到D试管中有白色沉淀生成,于是得出结论:硫酸与硝酸钡能发生反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NaOH+H2SO4=Na2SO4+2H2O; 硫酸与氯化钠交换成分后既没有气体,也没有沉淀或水生成 气体 K2SO4、K2CO3; 稀盐酸; 硫酸钾和硫酸也均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H2SO4+Ba(NO3)2=BaSO4↓+2HNO3 【解析】 本题考查了酸的化学性质和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等,解题时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酸的通性,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进行分析、判断得出正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辽宁省丹东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卷 题型:计算题

某碳酸钠样品中含有少量氯化钠。现取一定量该样品,加水配制成80g溶液,再加入80g氯化钙溶液,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后得到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滤液150g。求:

(1)生成沉淀的质量为_____g;

(2)原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_________。

10 3.3g 【解析】 本题考查了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通过质量守恒求出生成沉淀的质量是解题的基础。 (1)生成沉淀的质量为:80g+80g﹣150g=10g; (2)设: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x Na2CO3+CaCl2═CaCO3↓+2NaCl 100 117 10g x x=11.7g 原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为:150g×10%﹣11.7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湖南省长沙市2018届九年级第一次中考模拟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氧气用于炼钢,目的是除去生铁中多余的碳和其他杂质

B. 氧气可以支持燃烧,说明氧气具有助燃性

C. 氧气可以供给呼吸,是因为和体内物质反应而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

D. 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更剧烈,是因为二者中氧气的化学性质不一样

D 【解析】 A、生铁和钢的区别就是含碳量不同,氧气用于炼钢是除去生铁中多余的碳和其他杂质是正确的,故A正确;B、氧气可以支持燃烧,说明氧气具有助燃性,而不是可燃性,故B正确;C、氧气可以供给呼吸,是因为和体内物质反应而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说法正确,故C正确;D、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更剧烈,是因为二者中氧气的浓度不一样,故D错误。故选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湖南省长沙市2018届九年级第一次中考模拟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A B. B C. C D. D

B 【解析】A、倾倒液体时:①试剂瓶瓶口没有紧挨试管口,液体会流出;②标签没有向着手心,液体会流出腐蚀标签;③瓶塞没有倒放桌面上,会污染瓶塞,从而污染药品,故A错误;B、取用固体粉末时,将试管横放,用纸槽或药匙将药品送到试管底部,故B正确;C、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要遵循“左物右码”,故C错误;D、熄灭酒精灯时,要用灯帽盖灭,故D错误。故选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湖南省长沙市2018届九年级第一次中考模拟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B.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C. 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白光,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 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C 【解析】 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故选项说法正确;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湖南省长沙市2018届九年级第一次中考模拟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根据如图实验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浓盐酸有挥发性

B. 分子在不断运动

C. B烧杯溶液的颜色会改变

D. 实验后B烧杯内溶液颜色为无色,说明二者恰好完全反应

D 【解析】 根据实验现象,一段时间后B烧杯中的酚酞溶液颜色变为无色,进行分析判断。 A、一段时间后B烧杯中的酚酞溶液颜色变为无色,而两者没有直接接触,说明浓盐酸有挥发性,故选项说法正确;B、一段时间后B烧杯中的酚酞溶液颜色变为无色,而两者没有直接接触,说明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故选项说法正确;C、浓盐酸中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溶液的酸性减弱,至恰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湖南省长沙市2018届九年级第一次中考模拟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用如图的简易净水器处理河水,下面对该净水器分析正确的是( )

A. 能杀菌消毒 B. 能把硬水变为软水

C. 能得到纯净水 D. 活性炭主要起吸附杂质的作用

D 【解析】 试题要达到杀菌消毒的效果,需要加入消毒剂,而图示净水器中不含有该类物质,因此该净水器不能起到杀菌消毒的效果;故A不正确;要达到将硬水变为软水的效果,需要降低水中钙、镁离子含量,这是该净水器所不能达到的;故B不正确;要达到净化后的水属于纯净物的效果,只能进行蒸馏操作,这也是该净水器所不能达到的,故C不正确;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在净化过程中起吸附作用;故D正确;故选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湖南省长沙市2018届九年级第一次中考模拟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关于如图粒子结构示意图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②属于金属元素

B. ①、②都有相对稳定的结构

C. ①是阴离子

D. ①、②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

D 【解析】 A、②的质子数为11,是钠元素,属于金属元素,故A说法正确;B、①、②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8,故都有相对稳定的结构,故B说法正确;C、①的质子数为11,核外电子数为12,是阴离子,故C说法正确;D、①的核外有三个电子层、②的核外有两个电子层,故核外电子排布不相同,故D说法错误。故选D。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