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人教版2018届九年级上册化学:第3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单元测试 题型:单选题
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下列物质由阴、阳离子构成的是( )
A. 二氧化碳 B. 黄金 C. 氖气 D. 氯化钾
D 【解析】 根据金属和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等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如水、气态非金属单质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如氯化钠,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A、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B、黄金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金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C、氖气属于稀有气体单质,是由氖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D、氯化钾是由钾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是由阴、阳离子构成的,...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人教版2018届九年级上册化学:第3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单元测试 题型:单选题
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不合理的是( )
A. 热胀冷缩—分子间隔发生改变
B. 花香四溢—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 汽油挥发—分子大小发生变化
D. 食物变质—分子本身发生变化
C 【解析】 A、热胀冷缩,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分子大小没变,故A说法合理;B、花香四溢,是由于分子不断运动到人的鼻孔刺激嗅觉细胞,人闻到香味,故B说法合理;C、汽油挥发,是由于分子不断运动到空气中,分子大小没有发生变化,故C 说法不合理;D、食物变质,就是食物变成了不能被食用的其他物质,在这个过程生成了新的物质,也就是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故D说法合理。故选C。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人教版2018届九年级上册化学:第3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单元测试 题型:单选题
考古工作者通常用测定某些文物中碳-14的含量来推测文物的年代。碳-14原子的核电荷数为6,相对原子质量为14。下列关于碳-14原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质子数为6
B. 电子数为8
C. 中子数为6
D. 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为12
A 【解析】 A、因质子数等于电子数,质子数为6,则电子数为6,说法正确,故A正确;B、由碳-14原子的核电荷数为6,根据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则电子数为6,说法错误;故B不正确;C、由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为14,质子数为6,则中子数为14-6═8,说法错误;故C不正确;D、因核电荷数为6,根据质子数等于核电荷数,则质子数为6,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为14,说法正确;故D不正确。故选A。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人教版2018届九年级上册化学:第3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单元测试 题型:单选题
在一定条件下,常温常压下的水可瞬间结成冰,俗称“热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热冰”是纯净物
B. “热冰”在任何条件下都不会融化
C. “热冰”与水的化学性质不同
D. 结成“热冰”后,分子停止运动
A 【解析】 A、热冰的实质是水应属纯净物,故此选项正确. B、物质都有三态变化,热冰也不例外,故此选项错误. C、热冰与水同属一种物质,故化学性质相同,故此选项错误. D、分子永远不停的运动,热冰也不例外,故此选项错误. 故选A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人教版2018届九年级上册化学:第3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单元测试 题型:单选题
用分子的观点分析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一种物质的分子运动到另一种物质的分子中间去了
B. 分子运动的速率变慢了
C. 分子改变了,由一种分子变成了另一种分子
D. 分子间的间隔变大了
C 【解析】 A、分子是不断运动的,一种物质的分子运动到另一种物质的分子中间去了的过程中,没有新分子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B、分子运动速率变慢的过程中,没有新分子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C、分子改变了,由一种分子变成了另一种分子,说明有新分子即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D、分子间间隔变大的过程中,没有新分子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故选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人教版2018届九年级上册化学:第3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单元测试 题型:单选题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带电的微粒都称为离子 B. 物理变化中分子种类不变
C. 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 D. 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A 【解析】 A、带电的微粒有离子、原子核、质子和电子等,离子是指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故A叙述错误; B、物理变化是指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微观上分子的种类不变,故B叙述正确; C、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故C叙述正确; D、构成物质的三种基本微粒是分子、原子和离子,故D叙述正确;故选A.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人教版2018届九年级上册化学:第3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单元测试 题型:单选题
甲、乙是两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是阳离子 B. 乙是阴离子
C. 甲、乙属于不同种元素 D. 甲、乙都属于金属元素
C 【解析】 试题从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可以比较粒子中的核内质子数也核外电子数的关系,若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若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若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所以从甲、乙的结构示意图,可以判断甲是阴离子,乙是原子,所以A、B都错,元素的种类有质子数决定,所以甲、乙属于不同种元素,正确,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4,非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4,所以甲、乙都...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人教版2018届九年级上册化学:第3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单元测试 题型:单选题
根据下图的有关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镁离子(Mg2+)核内有12个质子
B. 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31 g
C. 在化学反应中,氯原子容易失去1个电子
D. 镁离子(Mg2+)与氯离子(Cl-)的最外层电子数不相等
A 【解析】 试题分析∶由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和与元素周期表相关的知识及题中信息知,A.镁离子(Mg2+)核内有12个质子。故A正确。B.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31。故B错误。C.在化学反应中,氯原子容易得到1个电子。故C错误。D.镁离子(Mg2+)与氯离子(Cl-)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故D错误。 考点∶考查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及与元素周期表相关的知识。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人教版2018届九年级上册化学:第3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单元测试 题型:单选题
下列各种原子各1 g,所含原子个数最多的是(括号内是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
A. 氧原子(16) B. 铁原子(56)
C. 氢原子(1) D. 硫原子(32)
C 【解析】 选项中各原子相对原子质量由小到大排列为:氢原子(1)<氧原子(16)<硫原子(32)<铁原子(56);因为当质量相同都是1g时,含原子数最多的是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元素,即为氢原子。故选C。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人教版2018届九年级上册化学:第3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单元测试 题型:填空题
用化学用语填写下列各空:
(1)2个氢原子____________________。
(2)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____________________。
(3)2个钠离子____________________。
(4)氧离子____________________。
2HN2Na+O2- 【解析】 (1)原子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2个氢原子,就可表示为:2H;(2)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数为: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水蒸气和杂质:0.03%,所以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氮元素,其符号为:N;(3)根据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