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73062  173070  173076  173080  173086  173088  173092  173098  173100  173106  173112  173116  173118  173122  173128  173130  173136  173140  173142  173146  173148  173152  173154  173156  173157  173158  173160  173161  173162  173164  173166  173170  173172  173176  173178  173182  173188  173190  173196  173200  173202  173206  173212  173218  173220  173226  173230  173232  173238  173242  173248  173256  211419 

科目: 来源:北京市昌平区2018届九年级二模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方法能鉴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3瓶气体的是(  )

A. 闻气味

B. 将集气瓶倒扣在水中

C. 观察颜色

D.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D 【解析】 要同时鉴别三种物质,那么要产生三种不同的现象。 三种气体都是无色无味的,错误; 空气和氧气均难溶于水,二氧化碳易溶于水,只能将二氧化碳鉴别出来,错误; 三种气体均是无色的,错误;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装有空气的集气瓶中,燃着的木条无明显变化;燃着的木条伸入氧气中,燃着的木条伸入燃烧的更旺;燃着的木条伸入二氧化碳中,燃着的木条会熄灭,正确。 故选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北京市昌平区2018届九年级二模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A. 给液体加热 B. 倾倒液体 C. 稀释浓硫酸 D. 检查气密性

B 【解析】 试题A、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图中所示操作正确.B、倾倒液体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所示操作正确.C、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D、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北京市昌平区2018届九年级二模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元素周期表中钚元素的信息如图所示,其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A. 94 B. 150

C. 244 D. 338

A 【解析】 原子中:根据“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则钚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94,故A正确。故选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北京市昌平区2018届九年级二模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人体内几种体液或代谢产物的正常 pH 范围如下,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A. 小肠液(7.8~8.0) B. 血液(7.35~7.45)

C. 尿液(5.0~7.0) D. 胃液 (0.8~1.5)

D 【解析】 A、小肠液的pH为7.8-8.0,大于7,显碱性;B、血液的pH为7.4-7.5,大于7,显碱性;C、尿液的pH为5.0-7.0,显酸性或中性;D、胃液的pH为0.8-1.5,小于7,显酸性;根据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且pH越小,酸性越强,胃液的pH最小,酸性最强。故选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北京市昌平区2018届九年级二模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各种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 干冰作冷冻剂 B. 硫酸用于除铁锈

C. 氧气用于供给呼吸 D. 小苏打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A 【解析】 A、干冰作冷冻剂是利用了干冰的物理性质--升华时能够吸热,故选项正确;B、硫酸用于除铁锈是因为硫酸能与氧化铁反应,利用了硫酸的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C、氧气供给呼吸是利用了氧气的化学性质--具有氧化性,故选项错误;D、小苏打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是因为盐酸能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等,利用了盐酸的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故选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北京市昌平区2018届九年级二模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A B. B C. C D. D

C 【解析】 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不与二氧化碳反应,且图中装置起洗气功能时进气管与出气管的方向是“长进短出”,故选项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B、铁丝在O2中燃烧时,为防止生成物熔化溅落下来使瓶底炸裂,集气瓶的底部应放少量的水或铺一层细沙,故选项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C、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或者一氧化碳气体甚至是两者的混合气体,虽除去氧气,而增加了新的气体,不能用来测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北京市昌平区2018届九年级二模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中国科学技术馆“物质之妙”展区有一台分子运动模拟器。这台模拟器是由玻璃罩内小球的变化情况来表现固、液、气三态中分子的状态。当向前推动滑竿,模拟温度升高时,玻璃罩中的小球将

A. 间隔变小 B. 质量变大 C. 运动加快 D. 数量增多

C 【解析】 根据分子的性质考虑,温度升高,分子获得能量,运动速率加快,分子之间间隔增大。 当向前推动滑竿,温度升高时,分子获得能量,运动速率加快,分子之间间隔增大,分子的质量、数量都不变。故选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北京市昌平区2018届九年级二模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科学家发现用氨气(NH3)可以将NO转化成无毒物质直接排放,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从图中获得的有关信息正确的是

A. 反应物、生成物均为化合物

B. 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C. 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变

D. 生成物水和氮气的分子个数比为6:5

D 【解析】 根据物质微观构成分析分子的构成,判断物质的类别,写出化学式及化学方程式,根据方程式的意义分析判断有关的问题。 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物是氨气与一氧化氮,生成物是氮气和水,所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6NO5N2+6H2O;A、由方程式可知,生成物中有单质是氮气,故A错误;B、该反应的反应物均为化合物,不符合置换反应的特点,故B错误;C、由微粒的变化可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北京市昌平区2018届九年级二模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X,Y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两种物质的溶解度X > Y

B. t2℃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X > Y

C. 将t2℃时X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溶质质量不变

D. 将t1℃时Y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B 【解析】 A、在比较物质的溶解度时,需要选定温度,故A错误;B、t2℃时,X物质的溶解度大于Y物质的溶解度,所以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X>Y,故B正确;C、将t2℃时X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溶解度减小,析出晶体,溶质质量减小,故C错误;D、将t1℃时Y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不会析出晶体,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故D错误。故选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北京市昌平区2018届九年级二模化学试卷 题型:填空题

在野外饮食保障中,水比食品更重要。下面是野外获得饮用水的两种方法:

(1)净化天然水。以竹筒为容器,将纱布、石子、细沙、木炭制作成净化介质,反复进行_______操作,并对水进行煮沸,消除有害成分,满足饮用需求。

(2)采集冷凝水。该方法是在完全无水条件下的应急生存措施。构筑采集坑,铺上塑料布,在太阳光的照射下使土壤内的水分蒸发聚集,此过程主要发生的是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过滤物理 【解析】 (1)净化天然水时,首先经过自然沉降、过滤除去泥沙等物质,然后用活性炭吸附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最后加热煮沸;(2)构筑采集坑,铺上塑料布,在太阳光的照射下使土壤内的水分蒸发聚集,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