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山东省2018届九年级学生素质教育特长展示测评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对某 pH=2 的溶液成分进行分析、检测,下列结果合理的是
A. KNO3 K2CO3 NaNO3 CaCl2 B. KC1 NaHCO3 K2SO4 NaCl
C. NaCl ZnSO4 KNO3 KOH D. HC1 MgCl2 Na2SO4 NaCl
D 【解析】 试题pH为2的水溶液显酸性,水溶液中含有大量的H+。A.H+与K2CO3中的碳酸根离子能结合成水和二氧化碳气体,不能大量共存,错误;B.H+与NaHCO3中的碳酸氢根离子能结合成水和二氧化碳气体,不能大量共存,错误;C.H+与KOH中的氢氧根离子能结合成水,不能大量共存,错误;D.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且能在酸性溶液大量共存,正确。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山东省2018届九年级学生素质教育特长展示测评化学试卷 题型:综合题
(1)汽车尾气中含有CO和NO等有害物质,可在汽车尾部安装一个催化转换器,将其转换成为无害物质。在用铂、钯作催化剂的条件下,使CO与NO反应生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所需的一种气体和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一种气体。试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该反应中,_______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则该元素的原子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则该元素的原子被________(填“氧化”或“还原”)。该反应中氧化剂是_____,氧化产物是______。(填化学式)
(2)某固态混合物中含有mgKNO3和若干克不溶于水的杂质,将此混合物加入ng水中,在10℃,40℃,75℃时观察,充分溶解后的结果如表所示。KNO3的溶解度曲线见图
通过计算回答:
①m=_______________________,n=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75℃时所得KNO3溶液_______(填“是”或“不是”)饱和溶液。
③若要在ng水中恰好溶解mg硝酸钾达到饱和,则温度应控制在_______。
2CO+2NO 2CO2+N2 ;C失去氧化NOCO2220.4200不是60 ℃ 【解析】 (1)根据题意,先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再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和要求写出反应的方程式;(2)对比温度从10℃升至40℃再升温至75℃时,硝酸钾溶解度的改变及实验中未溶固体质量的改变,由二者的关系可得出m、n的值;判断实验中75℃时还有82g未溶解固体的成分,可判断此时所得KNO3溶...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山东省2018届九年级学生素质教育特长展示测评化学试卷 题型:简答题
物质可以根据其组成和性质等进行如下分类。
(1)上图所示的分类方法属于___________(填序号)
A.交叉分类法B.树状分类法
(2)以H、O、S、N、K、Cu六种元素中任意两种、三种或多种元素组成合适的常见化合物,可以有酸、碱、盐、氧化物等。
①从上述物质中选出一种含H、O、N元素的盐,写出其在水溶液中离子的符号_____。
②从上述物质中元素最高价含氧酸及碱(含Cu元素)中各选出一种能相互反应的物质,并写出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下列4组物质均有一种物质的类别与其他3种不同,且这四种物质相互作用可生成一种新物质——碱式碳酸铜,化学式为Cu2(OH)2CO3。
A.CaO、Na2O、CO2、CuO B.H2、C、P、Cu
C.O2、Fe、Cu、Zn D.HCl、H2O、H2SO4、HNO3
以上四组物质中与其他物质不同的物质依次是(填化学式):
A._____;B.______;C.______;D.______。
BNH4+、NO3-Cu(OH)2+H2SO4=CuSO4+2H2OCO2CuO2H2O 【解析】 本题考查了物质的分类方法,常见的离子符号,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难度不大,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 (1)图中所示的分类方法是一个确定范围内的物质之间所包含的关系属于树状分类法,故选B; (2)①含H、O、N元素的盐是硝酸铵,硝酸铵在水溶液中离子的是铵根离子和硝酸根离子,符...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山东省2018届九年级学生素质教育特长展示测评化学试卷 题型:综合题
X、Y、Z、W均为短周期元素,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X | Y | ||||||
Z | W |
(1)X能形成多种单质,写出其中两种单质的名称_____。
(2)Z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_____。
(3)元素的非金属性为(原子的得电子能力):Y______W(填“大于”或“小于”)。
(4)W位于周期表的_____周期,_____主族,该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是_____。(中心元素可用字母W表示)
(5)“碳捕捉技术”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将工业生产中产生的CO2分离出来进行储存和利用。常利用NaOH溶液来“捕捉”CO2,过程如图所示(部分条件及物质未标出)。
请根据“捕捉”CO2过程图回答问题:
①加入A物质的化学式是_____;分离操作Ⅰ的名称是_____。
②可循环利用的B物质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
③该过程中还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
金刚石、石墨或 C60 等大于三VI(写 6 或六也可)H2WO4Ca(OH)2或CaO;过滤;NaOH;CaO。 【解析】 本题考查了(1)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2)①根据生石灰与水结合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考虑,根据液体与不溶于液体的固体分离方法;②根据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的生成物考虑;③根据循环利用的物质是指在前面的反应中是反应物,后面的反应中是生...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山东省2018届九年级学生素质教育特长展示测评化学试卷 题型:科学探究题
现在有两个化学反应,一个反应的产物是另一个反应的反应物,且一个反应的反应物是另一个反应的产物。如果把其中一个反应叫做“正反应”,那么另一个反应就是这个反应的“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用普通铁粉和水蒸气反应,可以得到可以被磁铁吸引的铁的氧化物。该氧化物又可以经过此反应的逆反应,生成颗粒很细的铁粉。这种铁粉具有很高的反应活性,在空气中受撞击或受热时会燃烧,所以俗称“引火铁”。请分别用下图中示意的两套仪器装置,制取上述铁的氧化物和“引火铁”。实验中必须使用普通铁粉和20%的盐酸溶液,其他试剂自选(装置中必要的铁架台、铁夹、铁圈、石棉网、加热设备等在图中均已略去)。填写下列空白:
(1)实验进行时试管A中应加入的试剂是_____;烧瓶B的作用是_____;烧瓶C的作用是_____;在试管D中收集得到的是_____。
(2)实验时,U型管G中应加入的试剂是_____;长颈漏斗H中应加入_______。
(3)两套装置中,在实验时需要加热的仪器是(填该仪器对应的字母)___。
(4)试管E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了安全,在E管中的反应发生前,在F出口处必须______________。
普通铁粉(或铁粉);作为水蒸气发生器(或用来产生水蒸气);防止水倒吸(或用 作安全瓶);氢气。固体 NaOH(或碱石灰、CaO 等碱性固体干燥剂);20%的盐酸溶液。A、B、E。Fe3O4+4H23Fe+4H2O检验氢气的纯度。 【解析】 阅读题目,弄清“正反应”和“逆反应”的涵义,结合题目中的要求,弄清本题涉及的反应是铁与水的反应和四氧化三铁与氢气的反应,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山东省2018届九年级学生素质教育特长展示测评化学试卷 题型:综合题
若 Na2SO3已部分被氧化变质,某同学为测定 Na2SO3样品的质量分数,设计实验方 案如下:
(方案一)沉淀法 主要操作流程图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流程图中②、③的操作名称分别为②______、③______。
(方案二)测 SO2质量法 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装置如图所示:
(1)该同学设计实验方案的反应原理为_____(用方程式表示)。
(2)装置中干燥管的作用是什么?_____。
(3)反应前和反应后都要吹入氮气的目的是什么?_____。
(4)样品中 Na2SO3 的质量分数的表达式为_____(用 m1、m2 表示)。
洗涤、干燥或烘干H2SO4(浓)+Na2SO3 = H2O + SO2↑+ Na2SO4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U 型管装置中,对实验造成干扰 。反应前一般先用氮气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装置内空气影响;反应后用氮气把反应 产生的残留在容器内的 SO2 气体全部导入 U 型管吸收装置中,确保反应产生的气体被全部吸收。 【解析】 本题考查了测定物质的组成。根据实验目的和实验原理进行分析,综合性...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人教版2018届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单元检测 题型:单选题
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有如下操作步骤:①加热;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装入高锰酸钾,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④用排水法收集氧气;⑤从水槽中取出导管;⑥熄灭酒精灯,其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
A. ②③①④⑥⑤ B. ③②①④⑤⑥ C. ③②①④⑥⑤ D. ②③①④⑤⑥
D 【解析】 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有如下操作步骤: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装入高锰酸钾,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①加热;④用排水法收集氧气;⑤从水槽中取出导管;⑥熄灭酒精灯.则正确顺序为:②③①④⑤⑥;故选D。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人教版2018届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单元检测 题型:单选题
如图所示生活中的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食品袋内防腐的氮气 B.
食醋
C. 碳酸饮料 D.
矿泉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人教版2018届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单元检测 题型:单选题
下图所示的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量取液体读数 B. 测定空气成分
C. 证明CO2密度比空气大 D. 证明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
B 【解析】 试题量取液体读数时,要平视凹液面的最低处;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理是,利用物质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又不生成气体,使瓶内气体减 少,压强变小,水倒流入集气瓶内,倒流的水的体积就等于瓶内氧气的体积。硫燃烧生成气体二氧化硫,不能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C中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可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D中氨水放于C烧杯中,A中的酚酞变红,证明分...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人教版2018届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单元检测 题型:单选题
下列各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A. 酒精 B. 洁净的空气 C. 液态氧 D. 冰水共存物
B 【解析】 试题A、酒精中只含有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故错误;B、洁净的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正确;C、液态氧中只含有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故错误;D、冰水共存物中只含有水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故错误;故选B。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