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73144  173152  173158  173162  173168  173170  173174  173180  173182  173188  173194  173198  173200  173204  173210  173212  173218  173222  173224  173228  173230  173234  173236  173238  173239  173240  173242  173243  173244  173246  173248  173252  173254  173258  173260  173264  173270  173272  173278  173282  173284  173288  173294  173300  173302  173308  173312  173314  173320  173324  173330  173338  211419 

科目: 来源: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第十单元酸和碱测试卷 题型:单选题

化学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

A. 发现煤气泄溢时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B. 胃酸过多的病人应少吃桔子等酸性食品

C. 在农业上可用氢氧化钠来中和土壤的酸性

D. 利用洗洁精乳化作用可洗去餐具上的油污

C 【解析】 A、发现煤气泄漏时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这样可以防止爆炸,避免发生安全事故,正确;B、少吃或不吃桔子等酸性食品对胃酸过多的病人有利,正确;C、氢氧化钠具有强腐蚀性,农业上不能用氢氧化钠改良酸性土壤,错误;D、洗洁精对油污具有乳化作用,能将油在水中分散成细小的液滴,可以洗去餐具上的油污,正确。故选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第十单元酸和碱测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实际应用中,利用中和反应原理的是( )

①用氢氧化钠溶液洗涤石油产品中的残余硫酸;②用碳酸氢钠治疗胃酸过多;③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④用稀氨水涂抹在蚊子叮咬处(分泌出蚁酸)止痒。

A. ①② B. ①②③④ C. ②③ D. ①③④

D 【解析】 中和反应是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①用氢氧化钠溶液洗涤石油产品中的残余硫酸时,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是酸和碱的反应,是利用了中和反应原理;②用碳酸氢钠治疗胃酸过多时,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是盐与酸的反应,不属于中和反应,不是利用了中和反应原理;③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时,熟石灰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是酸和碱的反应,是利用了中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第十单元酸和碱测试卷 题型:单选题

盐的水溶液不一定都呈中性,如NaHCO3溶液呈碱性。下列有关实验中,能够证明NaHCO3溶液呈碱性的实验事实是( )

A. 观察NaHCO3溶液的颜色,呈无色

B. 向NaHCO3溶液中滴1~2 滴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色

C. 向NaHCO3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

D. 20℃时,向饱和NaHCO3溶液中加入NaHCO3固体,固体不再继续溶解

B 【解析】 溶液的颜色与酸碱性无关,故A错;无色酚酞遇到碱性溶液会变为红色,遇到酸性或中性溶液都不变色,可用酚酞证明溶液显碱性,故B对;C选项只能证明溶液中含有CO32-,不能说明溶液的碱性,故C错;D选项与NaHCO3的溶解度有关,与酸碱性无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第十单元酸和碱测试卷 题型:填空题

造纸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极大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回收农田产生的秸秆作为造纸原料,可以减少焚烧秸秆带来的______污染;造纸会产生大量含NaOH的碱性废水,需要经处理至中性后排放。取废液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气体为______,产生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空气二氧化碳 【解析】 根据焚烧秸秆产生的空气污染物、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以及酸的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焚烧秸秆会产生大量烟尘,污染空气;废水中的氢氧化钠吸收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第十单元酸和碱测试卷 题型:简答题

人类的日常生活离不开酸、碱、盐三类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山药中含有碱性皂角素,皮肤沾上会奇痒难忍。你认为可涂厨房中的_________来止痒;

(2)①酸奶;②肥皂水;③食盐水;是生活中常见的三种物质。酸奶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肥皂水显碱性,食盐水的pH=7,它们的pH由小到大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3)在树木上涂刷含有硫磺粉的石灰浆,作用是____________。

(4)服用含有氢氧化铝的药物可以治疗胃酸过多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食醋①③②保护树木,防止树木冻伤,并防止害虫生卵 【解析】 显酸性物质能和显碱性物质反应;显酸性溶液pH小于7,显中性溶液pH等于7,显碱性溶液pH大于7;稀盐酸和氢氧化铝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 (1)食醋中的醋酸能和显碱性物质发生反应。山药中含有碱性皂角素,皮肤沾上会奇痒难忍,可涂厨房中的食醋来止痒; (2)酸奶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说明酸奶显酸性,pH小于7,肥皂水显碱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第十单元酸和碱测试卷 题型:科学探究题

在用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中和反应实验时,反应过程中溶液的酸碱度变化如图所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该实验操作是将_________滴加到另一种溶液___________中。当加入溶液的质量为ag时,证明此时溶液呈_______性。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写化学式)________。当加入溶液的质量为b g时,向所得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呈________色;此时溶液里所含有的溶质有(写化学式)________。

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酸 HCl、NaCl红NaCl、NaOH. 【解析】 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能生成氯化钠和水;盐酸显酸性,pH小于7,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pH大于7;当盐酸过量时,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后的溶液中含有氯化氢、氯化钠;显碱性的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氢氧化钠过量时反应后的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和氯化钠。 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第十单元酸和碱测试卷 题型:科学探究题

根据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未滴加稀硫酸时,闭合开关小灯泡发光。说明氢氧化钡溶液能导电。氢氧化钡溶液导电的原因是___。滴加稀硫酸至过量,则整个实验过程中小灯泡的发光情况是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

(2)若滴加稀硫酸前在烧杯中加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应呈现_____色。当观察到_______现象时,证明氢氧化钡和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

(3)如图2,图像与该反应事实相符合的是__________。

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钡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亮→暗→亮红 红色刚好变成无色ABC 【解析】 (1)根据溶液导电的原因以及反应的原理、溶液的导电性来分析; (2)根据酸碱指示剂的变色情况以及反应的原理来分析; (3)根据反应的原理以及图像信息来分析。 (1)氢氧化钡溶液中存在着大量的能够自由移动的钡离子与氢氧根离子,所以氢氧化钡溶液能够导电;将稀硫酸滴加到氢氧化钡溶液时生成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第十单元酸和碱测试卷 题型:科学探究题

中和反应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某化学实验小组的同学对酸碱中和反应进行了如下研究。

(实验过程1)对于没有明显实验现象的中和反应,如稀盐酸与稀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要证明它们之间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可通过如图所示实验步骤进行操作。

请根据上图所示实验步骤填写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向试管中加入1~2ml稀氢氧化钠溶液

___________________

NaOH与HCl发生了中和反应

②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溶液为无色再向步骤①的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振荡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再向步骤②的试管中慢慢滴入稀盐酸,振荡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解析】 根据无色的酚酞试液在酸碱性溶液中的不同颜色来分析。 氢氧化钠是无色的溶液。要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中和反应,可向试管中加入1~2ml稀氢氧化钠溶液,然后再向试管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振荡,会发现溶液由无色变成了红色;再向试管中逐滴滴加稀盐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第十单元酸和碱测试卷 题型:计算题

实验室用10g8%的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进行中和反应实验,实验过程中溶液的pH变化如图所示:

(1)A点溶液的溶质_________。(填化学式)

(2)计算所用的该稀硫酸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

Na2SO4、H2SO4 9.8% 【解析】 (1)因为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所以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有硫酸钠;图中A点pH值小于7,说明硫酸过量,所以溶质中含有过量的硫酸。故答案为Na2SO4、H2SO4。(2)设恰好反应时参加反应的硫酸的质量为x H2SO4 +2NaOH═Na2SO4 +2H2O 98 80 x 10g×8% x=0.98g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过关检测题 题型:单选题

以下关于水的性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常温下,水是无色、无臭、无味道的液体

B. 水在0℃会结成冰

C. 水是一种单质,通电也不会分解

D. 液态水的密度比冰的密度大

C 【解析】 A. 常温下,水是无色、无臭、无味道的液体,正确; B. 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凝固点是0℃,故水在0℃会结成冰,正确; C. 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而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故错误; D. 液态水的密度比冰的密度大,正确。故选C。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