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73153  173161  173167  173171  173177  173179  173183  173189  173191  173197  173203  173207  173209  173213  173219  173221  173227  173231  173233  173237  173239  173243  173245  173247  173248  173249  173251  173252  173253  173255  173257  173261  173263  173267  173269  173273  173279  173281  173287  173291  173293  173297  173303  173309  173311  173317  173321  173323  173329  173333  173339  173347  211419 

科目: 来源: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松北区2018届九年级中考二模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称量5.0g粗盐 B. 稀释浓硫酸

C. 过滤 D. 吸取液体药品

B 【解析】 A、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砝码与药品位置放反了,图中所示操作错误;B、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正确;C、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漏斗下端没有紧靠在烧杯内壁上,图中所示操作错误;D、使用胶头滴管时,伸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松北区2018届九年级中考二模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实验过程中不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 灯泡发光 B. 溶洞的形成

C. 铁钉生锈 D. 自制汽水

A 【解析】 A、灯泡发光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B、溶洞形成过程中,碳酸钙和水、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钙,碳酸氢钙分解生成碳酸钙、水和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C、铁钉生锈过程中,铁和水、氧气反应生成铁锈,属于化学变化;D、制取汽水时,柠檬酸和碳酸氢钠反应生成柠檬酸钠、二氧化碳、水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松北区2018届九年级中考二模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生活中的做法正确的是(  )

A. 发现家里煤气泄漏,立即拨打电话报警

B. 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图书、档案等物品的失火

C. 用肥皂洗去蚕丝被上的油污

D. 用喷漆的方法防止自行车链条锈蚀

B 【解析】 A、煤气具有可燃性,泄露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拨打电话报警会产生电火花,可能发生爆炸,故选项说法错误;B、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后不留有痕迹,不会造成图书、档案的损坏,可以用来扑灭图书、档案等火灾,故选项说法正确;C、蚕丝被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耐酸不耐碱,用肥皂洗涤会影响蚕丝寿命,故选项说法错误;D、可用涂油的方法防止自行车链条,不能使用喷漆的方法,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松北区2018届九年级中考二模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实验现象记录正确的是(  )

A. 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

B. 氢气还原氧化铜:紫红色固体变为黑色

C. 向氢氧化钾溶液中滴入几滴氯化铁溶液:无色溶液中产生红褐色沉淀

D. 大理石中加入少量稀盐酸:白色固体表面有气泡冒出,固体减少至消失

C 【解析】 A、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错误;B、氢气还原氧化铜时黑色固体变为红色,错误;C、向氢氧化钾溶液中滴入几滴氯化铁溶液:无色溶液中产生红褐色沉淀,正确;D、大理石中加入少量稀盐酸,白色固体表面有气泡冒出,固体减少,不会消失,因为还有不与盐酸反应的杂质,错误。故选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松北区2018届九年级中考二模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物质的应用不正确的是(  )

A. 氧气用于炼钢 B. 活性炭用于炼铁

C. 小苏打做发酵粉 D. 聚氯乙烯做导线外皮

B 【解析】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已有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A、氧气可以用于炼钢,正确;B、焦炭用于炼钢,不是活性炭,错误;C、小苏打可以做发酵粉,正确;D、聚氯乙烯不导电,可以做导线的外皮,正确。故选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松北区2018届九年级中考二模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叙述和对应的化学方程式及所属基本反应类型正确的是(  )

A. 验证铜比银活泼:2AgNO3+Cu=Cu(NO3)2+2Ag 置换反应

B. 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2NaHCO3+2HCl=2NaCl+H2O+CO2↑ 复分解反应

C. 乙醇作燃料:C2H5OH+3O2=2CO2+3H2O 氧化反应

D. 用烧碱制纯碱:Ca(OH)2+Na2CO3=CaCO3↓+2NaOH 复分解反应

A 【解析】 A、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gNO3+Cu=Cu(NO3)2+2Ag,属于置换反应,该选项说法正确;B、碳酸氢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HCO3+HCl=NaCl+H2O+CO2↑,属于复分解反应,该选项化学方程式书写不正确;C、乙醇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5OH+3O2 2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松北区2018届九年级中考二模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关注健康,预防疾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B.

C. D.

D 【解析】 A、酶是一种具有生命活性的蛋白质,故正确;B、蔬菜和水果中富含维生素,故正确;C、水是生命之源,是人体必需的六大营养素之一,人的成长离不开水,故正确;D、糖类、蛋白质、油脂是人体的三大供能物质,故错误。故选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松北区2018届九年级中考二模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甲醚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可用于公交车燃料,解决公交车冒黑烟的问题,其分子结构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醚是由甲醚分子构成的

B. 甲醚分子中含有9个原子核

C. 甲醚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3

D. 甲醚分子中质子数等于中子数

A 【解析】 由分子结构模型可知,每个甲醚分子是由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所以甲醚的化学式为C2H6O;A、甲醚是由甲醚分子构成的,故正确;B、每个甲醚分子中含有9个原子,每个原子只有一个原子核,所以每个甲醚分子中含有9个原子核,故错误;C、甲醚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2):(1×6)=4:1,故错误;D、氢原子核内只有质子,没有中子,所以甲醚分子中质子数不等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松北区2018届九年级中考二模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对下列事实解释错误的是(  )

选项

事实

解释

A

稀盐酸、稀硫酸化学性质相似

组成中都含有氢元素

B

CO有毒,而CO2无毒

分子构成不同

C

水银温度计测体温

原子间隔变大

D

湿衣服晾干

分子不断运动

A. A B. B C. C D. D

A 【解析】 A、稀硫酸和稀盐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因为它们都含氢离子,故选项解释错误;B、CO有毒,而CO2无毒,是因为分子的构成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C、用水银温度计测体温,是因为温度升高,汞原子间的间隔变大,故选项解释正确;D、湿衣服晾干,是因为水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运动到空气中去了,故选项解释正确。故选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松北区2018届九年级中考二模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区分各物质的两种方案都正确的是(  )

选项

A

B

C

D

区分的

物质

矿泉水和蒸馏水

18K黄金和黄金

氯化铵和碳铵

棉布和涤纶布

方案

品尝

观察颜色

闻气味

点燃

方案二

肥皂水

加入硝酸银溶液

加稀盐酸

观察颜色

A. A B. B C. C D. D

C 【解析】 A、实验室区分药品不能使用品尝的方法,错误;B、18K黄金和黄金都是金黄色的,观察颜色无法鉴别,错误;C、氯化铵没有气味,而碳铵有刺激性气味,闻气味可以鉴别;加盐酸氯化铵没有现象,而碳铵会产生气泡,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正确;D、棉布和涤纶布观察颜色无法鉴别,错误。故选C。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