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73159  173167  173173  173177  173183  173185  173189  173195  173197  173203  173209  173213  173215  173219  173225  173227  173233  173237  173239  173243  173245  173249  173251  173253  173254  173255  173257  173258  173259  173261  173263  173267  173269  173273  173275  173279  173285  173287  173293  173297  173299  173303  173309  173315  173317  173323  173327  173329  173335  173339  173345  173353  211419 

科目: 来源:沪教版2018届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基础实验1氧气的制取与性质 同步测试卷 题型:填空题

2013年12月14日21时11分,嫦娥三号成功着陆于月球表面,开始对月球进行勘探,这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具有地外天体软着陆和巡视探测技术的国家.

(1)嫦娥三号的着陆器以液氢、液氧做推进剂.工业上制取氧气、氢气方法有:

①分离液态空气法制氧气:是利用空气中各成分的________不同进行分离的;

②水电解法制氢气:可在水电解器的两极上分别制得氢气和氧气,氢气在与电源________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

③水煤气法制氢气:用焦炭(主要成分是碳单质)为原料与水蒸气在高温时反应制得H2和CO2 .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  ,这个反应中发生还原反应的物质是________ ;

④氢能是理想的能源,但从上述两种制法看,还不能广泛使用的原因是________ .

(2)“嫦娥”和“玉兔”的“身体”表面覆盖着用有机材料聚酰亚胺加入金或银制成的薄膜,具有极好的隔热性能,加入金或银的聚酰亚胺薄膜属于________材料.

(3)“玉兔”在月球岩石中发现了铁橄榄石(主要成分是Fe2SiO4),还在月球物质中捕获到来自太阳风的Ar﹣36、Ar﹣38.

①铁橄榄石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__ .

②Ar﹣36与Ar﹣38在原子构成微粒上的不同点是________ .

沸点负C+2H2OCO2+2H2水制取氢气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复合+2中子数不同 【解析】 试题(1)①分离液态空气是利用空气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进行分离的。 ②电解水时氢气出现在与负极相连的玻璃内,其体积是氧气体积的2倍。 ③根据题意可知:反应物为焦炭和水蒸气;反应条件为高温;生成物为氢气和一氧化碳。所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2O高温H2+CO 在这个反应中水中的氧元素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沪教版2018届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基础实验1氧气的制取与性质 同步测试卷 题型:填空题

写出下列各实验中先要进行的一项:A.________ ,B.________ ,C.________ .

A.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①将导管伸入倒置于水槽中的集气瓶;②加热.

B.探究某可燃物的组成,应将其燃烧产物依次通过:①澄清石灰水;②无水硫酸铜.

C.稀释浓硫酸时,烧杯中应依次加入:①水;②浓硫酸.

②②① 【解析】 A、制取氧气时,先加热盛高锰酸钾的试管,当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再将导管伸入倒置于水槽中的集气瓶口,以防止所收集到的气体不纯;B、探究某可燃物的组成,应将其燃烧产物先验证水,再验证二氧化碳;C、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倒入水中,故烧杯中应依次加入:①水;②浓硫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沪教版2018届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基础实验1氧气的制取与性质 同步测试卷 题型:实验题

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来制取氧气:

(1)写出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a________、b________;

(2)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时,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填序号),其中二氧化锰起________作用,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

(3)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可选用的装置是________(填序号),要在试管塞一团棉花,目的是________,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

(4)收集氧气时不宜用D装置,其原因是________;

(5)用C装置收集氧气的优点是________。

酒精灯铁架台B催化H2O2H2O+O2A防止粉末堵塞导管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氧气密度大于空气纯度更高 【解析】 在本题中,如果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如果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就需要加热;氧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可以用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书写符号表达式时,注意化学式要写正确。 (1)酒精灯和铁架台是实验室中常用的两种仪器;(2)过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沪教版2018届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基础实验1氧气的制取与性质 同步测试卷 题型:实验题

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填序号)。

(2)用装置B制氧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3)用装置D收集氧气时,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加热前,将集气瓶装满水,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倒立在盛水的水槽中

b.加热后,观察到水中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时,立即收集气体

c.待集气瓶里的水排完后,在水面下用玻璃片盖住瓶口,移出水槽正放 在桌面上

A2KMnO4K2MnO4 + MnO2 + O2↑ac 【解析】 (1)据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是用稀盐酸与大理石(或石灰石,其主要成分都是碳酸钙)反应来制取,反应不需要加热,发生装置选择A;(2)用装置B制氧气,可适用于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取氧气,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3)a、排水法收集氧气,加热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沪教版2018届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单元基础实验1氧气的制取与性质 同步测试卷 题型:填空题

(题文)如图所示的装置具有多种用途,请回答:

(1)收集气体:当气体由a管进b管出时,可用于收集密度比空气________(填“大”或“小”)的气体;

(2)测定气体体积:可在瓶中充满水,并使排出的水流入到________(填仪器名称)里。

小量筒 【解析】 试题气体由a管进b管出时,说明气体进入后在空气的上方,因此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小;测定气体体积:可在瓶中充满水,随气体进入瓶内,瓶中的水被排出的水流入到量筒内,排出的水的体积等于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3.1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同步测试 题型:单选题

下列化学符号与意义对应的是(  )

A. 氧化钙中钙元素的化合价:O B. 一个镁离子:Mg2-

C. 氧原子: D. :2Hg

D 【解析】 A、因元素符号上方的数字表示化合价,钙元素上方的数字“2”表示+2价的钙元素,而化学式中的2表示微粒的个数,故B错误;B、因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在“2+”可表示1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故A错误;C、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C错误;D、根据提示可知,该微粒表示两个汞原子,故D正确;故选: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3.1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同步测试 题型:单选题

硒是人体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严重缺硒有可能诱发皮肤疾病。已知硒的原子序34,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为79。下列有关硒原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 核外电子数为34 B. 中子数为45 C. 质子数为34 D. 核电荷数为79

D 【解析】 A、由题意可知“硒的原子序数为34”,再根据“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则可知核外电子数为34,故说法正确;B、由题意可知“硒的原子序数为34,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为79”,再根据“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则可知中子数为79-34=45,故说法正确;C、由题意可知“硒的原子序数为34”,再根据“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则可知质子数为34,故说法正确;D、由题意可知“硒的原子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3.1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同步测试 题型:单选题

下列事实,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合理的是

A. 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不断运动

B. 氢气液化体积变小——分子体积改变

C. 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差异较大——分子构成不同

D. 二氧化碳能灭火而一氧化碳能燃烧——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A 【解析】 试题能闻到气味,是分子不断运动的结果;氢气液化体积变小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变小;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原子间的排列方式不同;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二者的分子构成不同。故选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3.1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同步测试 题型:单选题

妈妈在厨房里炒菜,小华在窗外就闻到了香味。该现象用分子的观点解释正确的是( )

A. 分子的体积很小 B. 分子总是不断地运动着 C. 分子之间有间隔 D. 分子的质量很小

B 【解析】 微粒的性质有:体积很小、质量很小、总是不断地运动着、微粒之间都有间隔;小华在窗外就闻到了香味,该现象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故选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3.1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同步测试 题型:单选题

对于Cl和Cl﹣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属于同一种元素 B. 质子数相同

C. 核外电子数相同 D. 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

C 【解析】 A 、Na和Na+可以表示钠的不同微粒,是同种元素,正确;B、同种元素的不同微粒质子数相同,正确;C、钠离子是由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失去而形成的,所以核外电子数不同 ;D、钠原子有3个电子层,钠离子有2个电子层,错误。故选D。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