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73186  173194  173200  173204  173210  173212  173216  173222  173224  173230  173236  173240  173242  173246  173252  173254  173260  173264  173266  173270  173272  173276  173278  173280  173281  173282  173284  173285  173286  173288  173290  173294  173296  173300  173302  173306  173312  173314  173320  173324  173326  173330  173336  173342  173344  173350  173354  173356  173362  173366  173372  173380  211419 

科目: 来源: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5.2 金属矿物 铁的冶炼 同步测试 题型:简答题

如图所示,回答问题。

(1)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时,实验开始时应________ (填序号)

①先通一氧化碳后点燃A处酒精灯 ②先点燃A处酒精灯后通一氧化碳

(2)原因是________ ,实验结束时,先________ ,后________ ,原因是________ ,实验现象:________ 色的粉末逐渐变为________ 色,澄清石灰水________ 。因为尾气中含________ , 所以尾气必须进行处理,尾气处理的方法有________ 。

①;防止一氧化碳不纯引起爆炸;停止加热;停止通一氧化碳;防止反应生成的铁被重新氧化;红;黑;变浑浊;CO;点燃或收集 【解析】 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为了防止一氧化碳爆炸,在和氧化铁反应时要先排尽装置中的气体,然后再加热,即应该选择①;而实验结束时为了防止生成的铁被氧化,应该先停止加热,后停止通入一氧化碳,该实验的现象为红色的氧化铁粉末变为黑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同时一氧化碳有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5.2 金属矿物 铁的冶炼 同步测试 题型:填空题

近日,网络上出现了“不锈钢水壶中的锰会让人智力低下”等传言。对此,国家食品安全专家钟凯作了解答。“不锈钢材质中的锰含量与迁移量没有任何必然联系,合金状态下,金属的惰性会增强。”钟凯指出,食品接触材料的重金属迁移量是用强酸、强碱、有机溶剂等,在较高温度下长时间浸泡模拟出来的,如果这种状态下迁移量都没问题,日常使用根本不是问题。

“其实,人体本身就需要一些微量元素锰元素,而且对锰有一定耐受能力,几乎不会缺,也不会多。”钟凯解释。锰是人体中一些重要生物酶必不可少的元素,在骨骼健康、抗氧化、代谢调节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来源阅读以上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写序号)

①不锈钢是纯净物  ②不锈钢属于合金  ③合金不能与强酸、强碱反应  ④合金比纯金属稳定  ⑤锰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⑥人体中缺乏铁、钙、锰等元素就会引发多种疾病,所以要多多摄入

②④⑤ 【解析】 试题不锈钢是合金,属于混合物,有些合金中的金属能与强酸反应;人体中缺乏铁、钙、锰等元素就会引发多种疾病,但不能多多摄入,需要合理补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5.2 金属矿物 铁的冶炼 同步测试 题型:单选题

下列物质属于合金的是

A.黄金

B.黄铜

C.赤铁矿

D.

B,补充D.生铁. 【解析】 试题黄金属于纯金属,而赤铁矿的主要成分属于化合物,不是合金,常见的合金还有生铁和钢等。故选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5.2 金属矿物 铁的冶炼 同步测试 题型:填空题

下列物质属于合金的是________ 

A.黄金         B.黄铜       C.赤铁矿       D.________ .

B;生铁 【解析】 A、黄金是纯净物,不属于合金;B、黄铜是锌和铜的合金,属于合金;C、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氧化铁是铁的氧化物,不属于合金;D、生铁是铁的合金,属于合金。故选B。D、生铁是铁的合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5.2 金属矿物 铁的冶炼 同步测试 题型:实验题

实验室可用如图装置模拟工业炼铁.

(1)一氧化碳与氧化铁(Fe2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2)实验前先通入CO的目的是_____硬质玻璃管中看到的颜变化是_____,试管中出现的现象是:_____.

(3)装置图末端的导气管口放一盏燃着的酒精灯,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

(4)为检验反应后有铁生成,进行如下实验:将反应后的固体取少量放入稀盐酸中,观察到有气泡冒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3CO+Fe2O32Fe+3CO2排净装置内的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红色粉末变成黑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用点燃法去掉一氧化碳,防止污染空气Fe+2HCl═FeCl2+H2↑ 【解析】 (1)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3CO+Fe2O32Fe+3CO2;(2)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点燃不纯的一氧化碳可能发生爆炸,因此实验前要先通入一氧化碳,排净装置内的空气,防止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5.2 金属矿物 铁的冶炼 同步测试 题型:填空题

写出下列合金的主要成分

(1)生铁________

(2)钢________

(3)黄铜________

(4)焊锡________

铁和碳铁和碳铜和锌铅和锡 【解析】 (1)生铁是铁和碳的合金;(2)钢是铁和碳的合金;(3)黄铜是铜和锌的合金;(4)焊锡是铅和锡的合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5.2 金属矿物 铁的冶炼 同步测试 题型:填空题

金属材料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请回答:

(1)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金属材料多数是合金,当金属制成合金后,性能会发生改变。如黄铜制的钥匙能在纯铜板上划出痕迹,说明合金的硬度一般____组成它的纯金属(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铝的化学性质很活泼,但家里用了很久的铝壶很少出现腐蚀,请用化学方程式表明其中的原理________________。

(3)下列用品中,主要利用金属导电性的是___(填字母)。

A.铂金饰品 B.铁锅 C.铝导线

(4)焊接钢件时要先除去其表面的锈垢,用稀盐酸除锈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大于4Al+3O2=2Al2O3CFe2O3+6HCl═2FeCl3+3H2O 【解析】 (1)黄铜制的钥匙能在纯铜板上划出痕迹,说明合金的硬度一般大于组成它的纯金属; (2)铝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极易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薄膜,阻碍铝的进一步氧化,所以铝制品却很耐腐蚀原因是:铝在常温下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在其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阻止铝进一步被氧化,铝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基础实验3 物质燃烧的条件 同步测试 题型:单选题

使可燃物着火燃烧的必备条件是(   )

①降低可燃物的温度 ②温度达到着火点 ③隔绝空气 ④跟氧气接触

A. ②和④                     B. ①和④                 C. ④                D. ①和③

A 【解析】 根据燃烧的条件(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温度要达到着火点),进行分析解答本题。 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温度要达到着火点,故使可燃物着火燃烧的必备条件是:温度达到着火点、跟氧气接触。故选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基础实验3 物质燃烧的条件 同步测试 题型:单选题

康康同学在探究燃烧条件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关该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B. 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空气(或氧气)

C. 即使向热水中的白磷通入氧气,白磷也不可能燃烧

D. 由本实验推知,消除可燃物燃烧的任何一个条件,都可达到灭火的目的

C 【解析】 要正确解答本题,要熟练掌握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接触并达到着火点这一知识点;我们可以利用此装置来探究燃烧的条件的实验,因为红磷和白磷的着火点不同,且所给的条件也不一样,有对比性。 A、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说法正确,故A正确;B、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空气(或氧气),说法正确,故B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基础实验3 物质燃烧的条件 同步测试 题型:单选题

不论在生活中还是在实验中,都可能需要划着火柴。划火柴时,燃着的火柴梗竖直向上,不如火柴梗水平放置或略向下放置火焰旺,其原因是

A. 火柴梗着火点低                                                   B. 空气中氧气不足

C. 火柴梗跟氧气接触面积小                                     D. 火柴梗温度不易达到着火点

D 【解析】 A、两种放置情况下的着火点相同,故选项错误;B、空气中的氧气充足,故选项错误;C、两种放置情况下,火柴梗与氧气的接触情况相同,故选项错误;D、火柴梗竖直向上时,不能充分吸收燃烧放出的热量,使火柴梗温度不易达到着火点,故选项正确。故选D。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