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黑龙江省大庆市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期中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是某兴趣小组制取二氧化碳,收集并检验该气体的有关实验操作,其中错误的是
A. 甲图中推动注射器时,长颈漏斗下端液面上升,说明气密性良好
B. 乙图中长颈漏斗下端要伸入液面下,是为了防止气体逸出
C. 丙图装置中植物油的作用是为了防止二氧化碳气体溶于水
D. 丁图中为了检验二氧化碳气体,滴入的试剂为氢氧化钠溶液
D 【解析】据装置气密性检验的方法、实验注意事项、二氧化碳的性质解答。 A、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当缓慢推动活塞时,长颈漏斗下端液面上升,说明气密性良好,故正确; B、据实验注意事项,长颈漏斗下端要伸入液面下,是为了防止气体逸出,故正确; C、测量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的体积,二氧化碳能溶于水,而装置中的植物油就起到避免二氧化碳溶于水和与水反应的作用,故正确; D、二氧化碳...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黑龙江省大庆市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期中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丙烷(化学式C3H8)是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取一定量的丙烷在一盛有氧气的密闭容器中燃烧,生成7.2克的水,以及CO 和CO2若干,则生成的CO 和CO2的混合气体质量可能是
A.8.2克 B.12.4克 C.16.6克 D.20克
B 【解析】 试题反应前氢元素的质量即丙烷中氢元素的质量等于反应后水中氢元素的质量为:7.2g×(2÷18×100%)=0.8 g;丙烷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36:8,所以碳元素的质量为3.6g;如果全都是一氧化碳存在,则一氧化碳的质量为3.6g÷(12÷28×100%)=8.4g,如果全都是二氧化碳存在,则二氧化碳的质量为3.6g÷(12÷44×100%)=13.2g,生成的CO 和...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黑龙江省大庆市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期中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节能减排、低碳出行是我们倡导的生活方式,“低碳”指的是尽量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为红色,说明二氧化碳具有酸性
B. 实验室中可用块状石灰石和稀硫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气体
C.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组成元素相同,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D. 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之前,必须做灯火试验,是因为二氧化碳有毒
C 【解析】节能减排、低碳出行是我们倡导的生活方式,“低碳”指的是尽量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A. 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为红色,说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酸,具有酸性。故A错误。B. 实验室中可用块状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故B错误。 C.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组成元素相同,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故C正确。D. 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之前,必须做灯火试验,是因为二氧化...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黑龙江省大庆市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期中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使用图装置可以进行下列实验中的 ( )
A.锌与稀硫酸制取、收集氢气
B.石灰石与稀硫酸制取、收集二氧化碳
C.KMnO4制取、收集氧气
D.过氧化氢溶液与MnO2制取、收集氧气
D 【解析】 试题A中收集氢气应该用向上排气法;B不能使用硫酸作为反应物;高锰酸钾需要加热。故选D.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黑龙江省大庆市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期中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合理的是
A. 任何发光、发热现象的变化都叫燃烧 B. 物质燃烧一定要点燃
C. 将煤块粉碎后再燃烧,是为了使其燃烧更充分 D.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是灭火的一条途径
C 【解析】A、任何发光、发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燃烧,如灯泡通电后发光、发热,错误;B、物质燃烧不一定要点燃,如有些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够自然,错误;C、将煤块粉碎,增大了煤粉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燃烧更充分,正确;D、可燃物的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无法改变,错误。故选C。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黑龙江省大庆市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期中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验证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已知氮气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实验操作为:
①从b端通入氮气
②从a端通入二氧化碳
③从分液漏斗中滴加适量水
④把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放入广口瓶中
⑤从a端通入氮气
⑥从b端通入二氧化碳
其中实验操作顺序最合理的是
A.④⑥⑤③⑥ B.④②①③② C.④⑥⑤③② D.④②⑤③②
B 【解析】要验证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可以使用石蕊进行检验,首先将石蕊染成紫色的干纸花放入瓶内,通入二氧化碳,观察纸花不变色,证明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变色,从b端通入氮气,将二氧化碳排出,然后再将水滴下,纸花不变色,说明水不能使石蕊变红,从a端通入二氧化碳,纸花变红,证明是二氧化碳与水发生了化学反应,故其正确的顺序为④②①③②,观察选项,故选B.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黑龙江省大庆市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期中化学试卷 题型:填空题
用化学用语填空。
(1)氦气______________,(2)2个氮分子______________,
(3)3个铵根离子___________,(4)氧化铁中铁的化合价______________。
He 2N2 3NH4+ 2O3 【解析】(1)氦气由原子直接构成,化学式就是氦的元素符号:He; (2)单质的化学式的书写:在元素符号右下角标上一个分子中原子的个数。化学式前边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2个氮分子:2N2 ; (3)离子符号书写:元素(或根)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离子带电荷的数值,数字在左,正负号在右,电荷数为1时,1不写;离子符号前加数字,表示离子的个数。3个铵根离子:3N...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黑龙江省大庆市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期中化学试卷 题型:填空题
回答下列与含碳物质有关的问题
(1)在金刚石和石墨中,能用于制作干电池电极的是 ;
(2)制糖工业中利用活性炭的 性脱色制白糖;
(3)CO2与H2O反应,生成一种能使石蕊溶液变红的物质,这种物质是 ;
(4)炼铁时高炉内发生如下反应:CO2+C2CO,其中 发生氧化反应。
(1)石墨(2)吸附(3)碳酸(4)C 【解析】试题(1)石墨具有导电性,能用于制作干电池电极; (2)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吸附色素和异味,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脱色制白糖; (3)CO2与H2O反应碳酸,碳酸能使石蕊溶液变红; (4)【解析】 由化学方程式可知,碳在反应中得到了氧,发生了氧化反应,是此反应的还原剂。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黑龙江省大庆市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期中化学试卷 题型:填空题
人们的生活和生产离不开能源。
(1)目前人类使用的燃料大多来自化石燃料,如______、石油、天然气等,属于______、(“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2)从石油中分离出汽油、柴油等的过程叫石油的分馏,原理是根据各物质的_______不同将热的原油进行分离,是_______变化 ;
(3)今年5月18日.南海“可燃冰”(学名天然气水合物,主要成分是CH4)试采成功,标志着中国的开采实力已处在世界前列。该燃料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
(4)氢化镁(MgH2)固体可作为氢动力汽车的能源提供剂,提供能源时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一种可燃性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选用氢化镁作为能源的个优点是________.
煤 不可再生 沸点 物理 CH4+202C02+H20 MgH2+2H20=Mg(0H)2+2H2 ↑ 携带方便,使用安全,产物燃烧无污染等 【解析】本题考查了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 (1)煤、石油和天然气是三大化石燃料,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2)根据石油中各组分的沸点不同,从石油中分离出汽油、煤油和柴油等,分离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黑龙江省大庆市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期中化学试卷 题型:填空题
为了探究燃烧的条件,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如下实验: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在250 mL烧杯中,注入200 mL热水,并投入一小块白磷,烧杯口盖上薄铜片,铜片一端放一小块已用滤纸吸干水的白磷,另一端放一小堆红磷(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00℃)。不一会儿,观察到:
(1)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起来,这是因为白磷具有_______,温度达到_______且又与_______接触。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这是因为红磷虽然与_______接触,但温度没有达到_______。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这是因为水中白磷温度虽超过_______,却不与_______接触。
(2)若铜片上白磷的量比较多,燃烧一段时间后,铜片上的红磷也会燃烧起来,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白磷燃烧应该出现的现象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将烧杯上的铜片移走,并用一根玻璃导管对着水中的白磷吹入空气。你将观察到什么现象?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燃性 着火点 氧气 氧气 着火点 40℃ 氧气 白磷燃烧放出热量,使温度达到了红磷的着火点 放出热量,产生大量的白烟 水中白磷燃烧,白磷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 【解析】(1)铜片上的白磷能够燃烧,是因为具备了物质燃烧的条件:①物质具有可燃性.②可燃物与氧气接触.③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而红磷虽与氧气接触,但由于红磷的着火点高,温度未到到着火点,故不能燃烧;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这是因...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