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73430  173438  173444  173448  173454  173456  173460  173466  173468  173474  173480  173484  173486  173490  173496  173498  173504  173508  173510  173514  173516  173520  173522  173524  173525  173526  173528  173529  173530  173532  173534  173538  173540  173544  173546  173550  173556  173558  173564  173568  173570  173574  173580  173586  173588  173594  173598  173600  173606  173610  173616  173624  211419 

科目: 来源: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2.2 水分子的变化 同步测试 题型:单选题

下列涉及学科观念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根据微粒观: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B. 根据转化观:锌和硫酸锌可相互转化

C. 根据结构观:氩原子和氯离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同

D. 根据守恒观:10mL质量分数为40%的硫酸,加10mL水后质量分数变为20%

B 【解析】 试题A选项根据微粒观: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B选项根据转化观:锌和硫酸锌可相互转化是正确的叙述;C选项是错误的叙述,是不同类别的微粒;D选项是错误的叙述,物质的体积没有加和性,故答案选择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2.2 水分子的变化 同步测试 题型:单选题

北京奥运会祥云火炬的燃料为丙烷,下列关于丙烷性质的描述,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 无色气体       B. 着火点为450℃,易燃      

C. 沸点为-42.1℃,易液化       D. 微溶于水,可溶于乙醇

B 【解析】 A、颜色和状态不需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A错误;B、可燃性需通过燃烧这一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B正确;C、沸点不需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C错误;D、物质的溶解性不需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D错误。故选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2.2 水分子的变化 同步测试 题型:单选题

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符合题意,且反应前后有元素化合价升高和降低的是( )

A. C2H5OH+2O2 2CO2+3H2O B. C+2CuO 2Cu+CO2↑

C. 2KMnO4 K2MnO4+Mn2O+O2↑ D. SO2+2NaOH=Na2SO4+H2O

B 【解析】 A、该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C2H5OH+3O22CO2+3H2O,故错误;B、碳与氧化铜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方程式正确,且碳元素由0价升高到+4价,铜元素由+2价降低到0价,故正确;C、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分解为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该方程式中二氧化锰的化学式书写错误,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故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2.2 水分子的变化 同步测试 题型:单选题

已知某两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其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反应中共有四种分子     B. 该反应的反应物都是单质

C. 该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D. 该反应中生成物有单质和化合物

A 【解析】 A、由微粒的微观构成示意图可知,该反应中该反应中共有四种分子,所以,A正确;B、由微粒的微观构成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所以B错误;C、所有的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所以C错误;D、由微粒的微观构成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化合物,所以D错误。故选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2.2 水分子的变化 同步测试 题型:单选题

下列反应既属于化合反应,又属于氧化反应是(  )

A. 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B. 碳酸钙→氧化钙+二氧化碳

C. 乙醇+氧气→水+二氧化碳     D. 蜡烛+氧气→二氧化碳+水

A 【解析】 根据化合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后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其特点可总结为“多变一”;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是氧化反应解答。 A、磷+氧气→五氧化二磷,既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又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氧化反应;B、碳酸钙→氧化钙+二氧化碳,符合一种物质反应后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C、乙醇+氧气→水+二氧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2.2 水分子的变化 同步测试 题型:单选题

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下列关于物质结构与性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生铁和钢的性质不同,是由于含碳量不同

B. 金属钠和镁的性质不同,是由于钠和镁的原子结构不同

C.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是由于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D. CO和CO2的性质不同,是由于CO2比CO中的氧原子多

D 【解析】 A、含碳量越高,硬度越大,生铁含碳量高,表现出硬而脆;由于生铁和钢的含碳量不同,而表现出性质差异;故A正确;B、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取决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由于金属镁原子最外层有2个电子而钠原子最外层1个电子,因此,两种金属的性质不同;故B正确;C、金刚石的碳原子呈正四面体结构,因而金刚石硬度大;而石墨中的碳原子为平面层状结构,因而表现出很软;故C正确;D、二氧化碳的分子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2.2 水分子的变化 同步测试 题型:单选题

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密切相关,下列各项应用主要利用了其化学性质的是( )

A. 用石墨做电极 B. 用金属钨做灯丝 C. 用一氧化碳作燃料 D.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 【解析】 化学性质是指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解答:【解析】 A、用石墨作电极是利用石墨的导电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故A错; B、用金属钨作灯丝是利用钨丝的熔点高,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故B错; C、一氧化碳作燃料是利用一氧化碳能够燃烧的性质,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所以作燃料属于化学性质,故C正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2.2 水分子的变化 同步测试 题型:填空题

根据不同物质的性质不同,可以进行物质鉴别.将下列有关性质前的标号填在相应的括号中,从而区分各组物质.

A.气味 B.味道 C.颜色 D.状态

(1)冰和水________;

(2)铁和铜________;

(3)食盐和蔗糖________;

(4)酒精和汽油________.

DCBA 【解析】 (1)冰是固体,水是液体,可以根据状态进行区分;(2)铁是银白色的,铜是红色的,可以根据颜色区分;(3)食盐有咸味,蔗糖有甜味,可以根据味道区分;(4)酒精有特殊的香味,白醋有刺激性气味,可以根据气味区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2.2 水分子的变化 同步测试 题型:填空题

汽车尾气含有CO与NO等有毒气体,其净化过程如下:①在催化剂作用下,CO将NO还原成氮气并生成二氧化碳;②再通入过量的空气,使剩余的CO完全氧化.试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2CO+2NO 2CO2+N2;2CO+O22CO2 【解析】 在催化剂作用下,CO将NO还原成氮气并生成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2NO2CO2+N2;再通入过量的空气,使剩余的CO完全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O22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2.2 水分子的变化 同步测试 题型:简答题

在描述水的组成和结构时,可以表述为:

①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②水是由大量的水分子构成的;

③每1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

分析上述三句话,可以得出结论:物质的宏观组成对应的是 ________ ,物质的微观结构对应的是 ________ .

①;②③ 【解析】 根据水的组成和构成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根据宏观上看: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从微观上看: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或离子构成的;元素只讲种类,不讲数量;描述水的宏观组成是:①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描述水的微观结构是:②水是由大量的水分子构成的;③每1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故答案为:①;②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