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73441  173449  173455  173459  173465  173467  173471  173477  173479  173485  173491  173495  173497  173501  173507  173509  173515  173519  173521  173525  173527  173531  173533  173535  173536  173537  173539  173540  173541  173543  173545  173549  173551  173555  173557  173561  173567  173569  173575  173579  173581  173585  173591  173597  173599  173605  173609  173611  173617  173621  173627  173635  211419 

科目: 来源: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1.2体验化学探究同步测试卷 题型:单选题

某些金属外观为银白色,同学们认为它可能和铁一样,有磁性。有同学提出“我们可以先拿磁铁来吸一下”。就“拿磁铁来吸一下”这个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 假设 B. 实验 C. 观察 D. 做出结论

B 【解析】 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 【解析】 根据题意,“可拿磁铁吸一下”是一个具体的操作实验过程,在假设、实验、观察、做出结论等基本环节中应属实验的环节。 故选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1.2体验化学探究同步测试卷 题型:单选题

已知淀粉遇碘变蓝色.小军同学在做唾液淀粉酶实验时,向热的面粉糊中加入碘酒,发现未变蓝色.面对“异常”现象,他不应该采取的做法是(   )

A. 向老师请教       B. 查找相关资料,探究原因

C. 认为自己做错了,继续做其它实验      D. 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

C 【解析】 A、向老师请教也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间接经验也很重要,故正确;B、也可以查找相关资料,探究原因,故正确;C、认为自己做错了,不予理睬是错误的,没有探究精神,故错误;D、第一次实验失败了,还要反复试验,看是不是普遍情况,故正确。故选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1.2体验化学探究同步测试卷 题型:单选题

科学探究的意义是学习化学的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式.它包括:①“建立假设”②“交流评价”③“获得结论”④“提出问题”⑤“收集证据”等基本环节.合理的探究顺序是()

A. ①②③④⑤ B. ④⑤①②③ C. ④①⑤③② D. ①④⑤②③

C 【解析】 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1.2体验化学探究同步测试卷 题型:单选题

科学的假设与猜想是科学探究的先导和价值所在。在下列假设(猜想)引导下的探究肯定没有意义的选项是

A. 探究二氧化硫和水反应可能有硫酸生成

B. 探究钠与水的反应产生的气体可能是氧气

C. 探究镁条表面灰黑色的物质可能只是氧化镁

D. 探究铜在灼烧时出现的黑色物质可能是炭黑

D 【解析】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是不变的,反应前根本没有碳元素,所以不可能生成炭黑。故D错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1.2体验化学探究同步测试卷 题型:实验题

化学真是太奇妙了,它几乎无处不在。在你的周围时刻不停地发生着变化。同学们,让我们踏上探究之旅。

[提出问题]聪聪在用水煮虾过程中发现,青色的生虾煮熟后颜色变成红色,特别是虾汤的颜色更是鲜红。聪聪想,虾汤中这种红色物质会是什么呢?

[猜想与假设]聪聪猜想,这种红色物质可能像酸碱指示剂一样,遇到酸或碱时,颜色会发生改变。

[收集证据]现在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探究活动方案,验证聪聪的猜想。

使用的试剂
 

实验操作方法
 

可能的实验现象
 


 


 


 

[交流与反思]以上探究之旅,对你有什么启示:

使用试剂 实验操作方法 可能观察到现象 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注:其他酸性物质或碱性物质均可) 把红色的虾汤分成三份;向一份中加入稀盐酸,向另一份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与第三份进行颜色对比 加入酸或碱的两份虾汤的颜色可能发生改变 要像聪聪那样,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善于思考,大胆猜想;或猜想要有一定的根据,不能凭空想象;或要通过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1.2体验化学探究同步测试卷 题型:实验题

加热高锰酸钾,反应一段时间后,剩余固体成分可能有 ________  种情况,选择一种情况设计实验,验证你的猜想.

你的猜想

实验方法

实验现象

结论

____

取实验中的剩余固体放入试管中进行________ (填一种实验操作)并将________ 伸入试管中

________

你的猜想

是正确的

2;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或锰酸钾、二氧化锰);加热;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或木条不复燃) 【解析】 高锰酸钾加热会分解为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如果完全分解剩余固体成分为锰酸钾、二氧化锰,如果不完全分解剩余固体成分为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如果高锰酸钾部分反应,剩余的高锰酸钾在受热时会继续生成氧气,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1.2体验化学探究同步测试卷 题型:填空题

科学探究通常包括________ 这样几个环节.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搜集证据;评估交流. 【解析】 科学探究的主要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搜集证据、评估交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1.2体验化学探究同步测试卷 题型:实验题

分类、类比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方法.

(1)初中化学有许多实验,为了便于研究我们可以把化学实验从“实验装置、物质的性质、探究的方法”等角度进行分类.据此应将下列实验中的D与①________ (填“A”或“B”或“C”)归为一类,依据是②________ .

(2)许多物质的命名与元素的化合价高低有关,如氯化铁、氯化亚铁,其中铁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3、+2.汞元素的化合价有+2、+1两种,由此推测氧元素和+1价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名称为①________ ,化学式为②________ .

C;探究物质的性质;氧化亚汞;Hg2O 【解析】 (1)A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B是探究分子的性质;C是探究氢气的性质;D是探究氧气的化学性质;由此可知实验中的D与C归为一类,依据是②探究物质的性质; (2)汞元素的化合价为+1,氧元素为-2价,故+1价汞元素、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名称为氧化亚汞,化学式为Hg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1.2体验化学探究同步测试卷 题型:填空题

小明和小刚在厨房中发现了一瓶无色液体,小明认为“可能是白醋”.小刚说“可以闻一闻”.对于“可能是白醋”应该是科学探究中________ ,对于“闻一闻”是科学探究中的________ .

猜想与假设;进行实验 【解析】 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或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拓展与迁移,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 “可能是白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猜想与假设;“闻一闻”属于科学探究中的进行实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1.2体验化学探究同步测试卷 题型:科学探究题

化学兴趣小组的小明、小刚、小军等三位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

探究一:蜡烛火焰哪一部分温度最高.

小明同学点燃一支蜡烛,仔细观察蜡烛火焰的分层情况后,取出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酒精灯火焰中(如图),1~2s后取出,观察火柴梗碳化情况.

(观察与思考)

发现火柴梗的________ (填“a”、“b”或“c”)处最先碳化.

(反思与结论)

实验结论:________ 的温度最高.这层火焰温度最高的原因是 ________ .

探究二:探究石蜡的成分.

小刚同学点燃的一支蜡烛并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烧杯(如图),观察到烧杯内壁出现水珠,然后将烧杯迅速倒转过来,通入澄清石灰水,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分析与结论)根据上述实验现象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 ________ ,由此说明石蜡中一定含有________ 和碳元素.

a;外焰;与氧气接触面积大,燃烧充分;水和二氧化碳;氢元素 【解析】 (1)蜡烛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由于温度越高,火柴梗易被炭化,所以,看到火柴梗的a处最先变黑; (2)由以上实验说明蜡烛火焰的外焰温度最高;这层火焰温度最高的原因是与氧气接触面积大,燃烧充分; 【分析与结论】由题意可知,由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说明了蜡烛燃烧生成了水;由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了蜡烛燃...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